《八十一年人生路——胡喬木生平》今年3月出版了⏯。這部著作從生平述論、主要業績、人際交往⏰、婚戀家庭和生平思想研討5個方面😶🌫️,分專題對《胡喬木傳》中囿於傳記體裁和篇幅所限,難以深入展開分析論證🤹🏿♀️、充分描述與評論的一些重要問題加以補充🏄🏻♂️、發掘。尤其是系統梳理了胡喬木作為中國共產黨兩代領導核心毛澤東、鄧小平的得力助手所做的工作,作為“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主義學者”、“中共第一支筆”在黨的思想理論方面的貢獻,同時對胡喬木的人際交往、戀愛婚姻家庭等進行了拓展研究。它以類似紀事本末體的編撰形式、多方位的觀察視角、細膩傳情的文筆,刻畫出胡喬木的多彩人生。
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得力助手
書中敘述采用由概括到專題的方式,各部分既自成一體、相對獨立,又在整體上成為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比如📼,在程中原先生《從“學徒”到“中共第一支筆”——1941—1981:胡喬木與毛澤東》一文中,分五個階段梳理了胡喬木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點點滴滴。20世紀40年代是從學徒到助手🙍🏼♀️,再到獨當一面的階段;1949年進城後的50年代是胡喬木開始發揮黨內第一支筆作用的時期;1961年胡喬木因病休養開始的60年代前期,是毛澤東與胡喬木的詩友時期🦸🏽;“文革”十年💇🏿♀️,胡喬木經歷了“受沖擊”、“冷藏”👰🏼♀️、“復出”和“再受批判”的艱辛歷程🕡;1977—1981年🆗,是胡喬木為正確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作出重大貢獻的“歷史評價時期”。而《鄧小平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的得力助手——1977—1982:胡喬木與鄧小平》一文🫱🏼,則詳細記錄了胡喬木協助鄧小平在推動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所作的貢獻🙋🏿♂️,以及胡喬木如何協助鄧小平提出並貫徹實施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怎樣發揮“中共第一支筆”作用,科學總結歷史經驗🧧🐳,進行理論創新,凝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內涵等。這兩篇文章構成了概述的綱領之作🤘🏽⛏,而主要業績、人際交往🌒、婚戀家庭等部分圍繞綱領娓娓道來✔️。胡喬木在中國現當代史上的地位,由此得到全面系統的呈現。
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主義學者
胡喬木被稱為“百科全書式的馬克思主義學者”、“中共第一支筆”👨🏻🏭,主要是就他在中國理論界和學術界的獨特貢獻而言的。該書從十個方面系統提煉和總結了“無名英雄”胡喬木對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所作的傑出貢獻🙋🏽♀️。書中通過多個專題,按照兩兩對應的方式,詳細梳理了他人難以比擬💪🏽、胡喬木獨有的多項業績。比如🤽🏿🤵🏿:兩份報告——胡喬木參與或負責起草中共八大政治報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主題報告”;兩個歷史決議——胡喬木參與或負責起草了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歷史問題的決議》;兩部憲法——1954年憲法和1982年憲法;兩部黨史著作——《中國共產黨的三十年》和《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兩部叢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和《當代中國》;兩部全集——《魯迅全集》和《郭沫若全集》👍🏿;組建了兩個機構——國務院政治研究室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兩個紀念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和中國現代文學館。
鄧力群認為💷,盡管以“胡喬木名字發表的理論文章不多,但黨的理論財富中🏋🏿,他所作的貢獻👩🚒,占著相當大的份額”❄️。全書詳盡講述了胡喬木在重要歷史關頭🫄🏽,對重要事件和重大方針政策、重大理論闡釋所作出的貢獻。如中共兩個歷史決議🫑,這是我們黨歷史上帶有裏程碑意義的重要文獻😡。這兩個歷史決議🦥,基本體現了胡喬木在當時背景下對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理論闡釋和學理總結🧑🏿🎓。
知識分子的知心朋友
胡喬木一生與知識分子接觸最多,他與知識分子有著不解之緣🧗🏿。編者通過介紹胡喬木與季羨林、錢鍾書𓀌、丁玲、蕭軍、吳祖光、聶紺弩👩🏽🚒、王蒙、胡繩、田家英、龔育之、李政道等25位知名人士的交往,生動講述了胡喬木與文藝界、科學界知識分子的相識🦹🏿♂️、相知歷程🌝,記敘了胡喬木對他們信任🤾、尊重👩🏼🚀、關心和幫助的多個真實故事。讀者從中不僅可以看到作為革命家👨🏼✈️、理論家的胡喬木,還可以看到其生活中的另一面,即充滿親情和友情的胡喬木。這部分意在說明普通人只看到胡喬木的嚴肅外表,而知識分子朋友卻能讀出深藏在他內心深處的正直。這部分25個專題🖲,既詳細梳理了胡喬木的學術交誼💪,又頗見考證之功,將以往傳統傳記中語焉不詳問題一一考索👃,清晰了然,從而使得該書具有了不可替代的學術價值和編撰特色🏄🏻⛹🏽♂️。
編者還對胡喬木在中共黨史🧑🍼、新聞出版🥼、語言文字👷🏽、文學藝術及詩詞創作🕯、國際國內重大問題等領域的造詣和建樹,作了系統深入的梳理。胡喬木晚年身邊工作人員李今中先生以親歷者身份,對胡喬木著作編輯出版的背景和過程做了全面翔實的介紹📗,使讀者了解到不少前所未聞的重要材料。
在第四編“婚戀與家庭”中,編者從開明父母🐀、革命兄妹、情深伉儷的視角👮♂️🦪,講述了胡喬木的早期成長經歷和與家人的親情故事。這些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的胡喬木。第五編“生平思想研討”,是程中原回答新聞媒體提問和同國內外學者就胡喬木研究中提出的一些問題進行學術討論的記錄🗼,回答了一些有爭議📪、比較敏感的問題🚶🏻♀️🧲,廓清了對胡喬木的一些誤解和誤傳,也從中顯示出胡喬木的善良與正直。比如🧊,鄧小平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前的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起草情況🖋、如何看待胡喬木身上存在的“仕”與“士”的矛盾、與胡耀邦的關系等問題均作了實事求是的分析👷🏻♀️。在筆者看來,更為重要的是,第五編通過對胡喬木生平思想研究中若幹重要問題的辨析和澄清🂠,在一定意義上勾勒出胡喬木研究的新的“學術增長點”,也預示著當代中國史研究中新政治史研究方興未艾的重要發展趨勢🫴🏼。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