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裴榮富:踏遍青山礦業新

2016-02-23 | 韓露 | 來源 《中國科學報》2016年2月22日 |

從兒時父親所供職的開灤礦務局到北師大地學系,從清華地質專業到礦產勘探“跑野外”,最後走向國際地質舞臺,裴榮富由一個對地質勘探“不陌生”的孩童,深造為一名“初顯地質天賦”的地質人才,繼而逐漸成長為一名中國地質勘探事業的旗幟性人物。

從兒時父親所供職的開灤礦務局到北師大地學系,從清華地質專業到礦產勘探“跑野外”,最後走向國際地質舞臺,裴榮富由一個對地質勘探“不陌生”的孩童,深造為一名“初顯地質天賦”的地質人才,繼而逐漸成長為一名中國地質勘探事業的旗幟性人物。


裴榮富(1924年8月24日~)

礦床地質與礦產勘查學專家。1948年畢業於北京意昂体育平台。歷任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所長、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礦床成因協會主席。他一生致力礦業工程勘查和科學研究,創新地提出“雙控論”和“合理域”固體礦產勘查模型,為指導地質工作作出充分科學論證,並被國際引證。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他專攻特大型礦床成礦背景研究,提出“成礦偏在性”和“異常成礦”等新概念,為在全國開展找礦提供理論基礎。其成就除獲國家級、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多項和李四光地質科學最高獎外,並以他為首,與多國礦床學家合作執行了國家地質對比計劃IGCP-354項目,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如果說每個人的一生都由各個節點串聯而成,那麽毫無疑問,裴榮富的一生深深地鐫刻在了中國礦業工程勘查和科學研究的裏程碑上。從兒時父親所供職的開灤礦務局到北師大地學系,從清華地質專業到礦產勘探“跑野外”,最後走向國際地質舞臺,裴榮富由一個對地質勘探“不陌生”的孩童,深造為一名“初顯地質天賦”的地質人才,繼而逐漸成長為一名中國地質勘探事業的旗幟性人物。“順勢而為”,是他回顧自己學習工作生涯時的最大感受,順歷史之大勢,服從國家和民族的選擇;“永不止步”是他一生致力地質事業的不變狀態。

順勢而為

如果追溯裴榮富與礦產勘探的結緣,那不得不提到他的童年和父母。1924年8月24日,裴榮富出生於河北省臨榆縣(現秦皇島市)。當時裴父在開灤礦務局工作,也正因如此,童年時代裴榮富便接觸了眾多的地質工程師和地質勘查儀器設備,因此他對地質勘探並不陌生。裴榮富10歲時,父親去世,加之社會動蕩,裴家陷入困苦。

逆境中,裴榮富刻苦學習,小學、初中、高中均成績優異。1943年,他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被北京師範大學地學系錄取。在北師大期間,裴榮富曾到北京西邊的玉泉山實習,在沒有老師指導的情況下發現了玉泉山的斷層,初顯地質天賦。

1943年裴榮富(右一)大學入學時和同學的合影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下半年,南京政府派人到北平成立臨時大學補習班,補習完之後才可進入正式大學,北師大被改為臨時大學第七分班。1946年,從臨時大學補習班畢業的裴榮富選擇了意昂体育平台地學系繼續深造。當時,意昂体育平台的教學條件和師資力量都要優於其他學校,尤其地學系的教師隊伍更是優秀,裴榮富努力地汲取著這些知名學者的知識和思想。1948年8月,他順利大學畢業。

畢業後的裴榮富進入北平地質調查所工作,成為一名實習技術員,開始了礦山野外考察和地質礦產的研究工作。

初入社會,裴榮富便得到了一次珍貴的野外調查機會——組織安排他和日本的留用人員森田日子次一同到山西大同進行為期一年的考察。他十分敬重這位日本地質專家,虛心向他學習。短短一年,裴榮富跟隨專家系統學習和參與了野外地質調查的各項工作,增長了實踐經驗和技能。

此後,加入東北地質調查隊、參加五臺山區調,裴榮富逐漸鍛煉成一名真正的地質技術人員,具有了獨立完成區域地質調查研究工作的能力,並開始承擔和主持一些工作。

1952年4月,為落實中央對地質工作的整體安排,大冶資源勘探隊在湖北黃石鐵山宣告成立。5月,裴榮富調入大冶資源勘探隊(後改稱為429勘探隊)。在此次勘探過程中,裴榮富開始承擔並主持了一些工作,重點做了鐵山礦區和程潮地區的勘查和研究。經過兩年的工作,429勘探隊終於完成了從一般的 普查勘探到詳查、滿足礦山建設要求的所有工作,並集體提交了《湖北大冶鐵礦地質勘探報告》。在這份報告中,裴榮富主要負責有關地質部分的撰寫,總結了未來接觸構造控製礦卡對稱分帶的意見,這些意見對之後尋找盲礦具有一定的預見作用。

1953 年,在湖北大冶程潮鐵礦進行普查勘查工作的地質組成員合影(後排左二為裴榮富)

完成了鐵山的工作後,裴榮富又被調到程潮地區進行勘查。在程潮進行勘查的人員中,大部分都是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地質隊員,裴榮富全面負責了整個項目的工作。程潮的地質勘查沒有像對鐵山那樣進行詳細的勘查,完成普查工作後,他最終提交了《湖北大冶程潮鐵礦地質勘探報告》,報告中詳細給出了該礦區的評價並提出開發建設的可行性建議。

科研創新

經過在429隊和304隊的鍛煉,裴榮富成功蛻變為有資歷的工程師。1954年4月,他被調到地質部礦產司黑色金屬處的鐵礦組工作,擔任主任工程師。剛到黑色金屬處工作,裴榮富就要主持河北宣龍龐家堡鐵礦、四川攀枝花鐵礦、海南石祿富鐵礦、甘肅鏡鐵山鐵礦、內蒙古白雲鄂博鐵泥稀土礦等五大鋼鐵基地建設的鐵礦資源問題,於是他奔走於各大礦山之間進行調查。除了解決五大鋼鐵基地的事情,他又負責了太行山東麓鐵礦的普查工作,加上前一階段東北地質隊和 429隊的鍛煉,他幾乎掌握了全國大部分礦山的鐵礦資料。

1956年之後,地質部先後建立了地質礦產、礦物原料、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球物理探礦和勘探技術6個研究所。當年8月,裴榮富調入地質部礦物原料研究所。裴榮富開始用專業方法開展研究工作,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鐵礦地質和綜合地質普查勘探方法。在又一次對大冶進行地質考察的基礎上,通過一個階段的鐵礦地質研究,裴榮富編寫了《鐵礦普查勘探規範》,提出了關於富鐵礦的相關性和繼承性的意見,對指導我國當時的鐵礦普查勘探發揮了有益的作用。後來的鐵礦勘探規範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裴榮富就起草了鐵礦儲量規範。後來通過儲量委員會的全體委員討論和地質部的批準,正式確定了下來,直至現在儲量規範還在沿用。1962年,裴榮富又在全國開展了大規模礦產勘查與開采工程驗證對比研究,這為製定《中國礦產儲量規範(總則)》、編製《礦產資源法》提供了重要科學論據。

1979年,裴榮富被任命為地質部礦床地質研究所副所長,承擔起了區域成礦規律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裴榮富會同地質部綜合地質大隊等單位近30人組成的研究隊伍,歷經約兩年時間,首次在全國完成10個礦種、30多個礦山的固體礦產地質勘探與礦山開采工程驗證對比研究。通過礦山開采工程驗證對比研究,他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特別是有關礦床礦體變化性和合理勘探控製的科學信息。因為地質勘探雖然能發現一些礦床礦體的情況,但並不是全面的,之後經過開采,與勘查結果比對,兩者會發生出入。帶著這些問題,裴榮富在眾多研究基礎上,從勘探和驗證開發的角度,吸收了對礦床的新認識,提出了礦產勘查的“雙控論”和“合理域”。根據“雙控論”和“合理域”,裴榮富逐步發展了礦產資源合理勘查理論。

也正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際礦床成因協會年會、國際地質大會、赴日本講學、參與IGCP-282項目……裴榮富參加了眾多國際交流與合作,他的影響力也逐漸延伸至國際。

援外工作

在國際舞臺上,國際局勢風雲變幻。為了有更好的國際環境,新中國在外交上積極與各國建立了邦交關系,同時支援了很多國家。作為國家安排的援外地質專家,裴榮富先後參與了三次非常重要的地質援助工作,並發揮了重要作用。

早在1965年,國家就安排裴榮富作為我國地質方面的專家援助巴基斯坦進行鐵礦評價,他提出了重要的找礦建議:根據後積相變特征提出尋找易於冶煉的磷鐵礦、赤鐵礦。多年後,該國地質人員反饋,采用此方法找到了赤鐵礦。

20世紀50~70年代是中國對非洲援助的初期。這一時期,我國面臨外國的軍事威脅和經濟封鎖,承受著巨大的國際壓力。此時非洲大陸的民族解放運動也進入高潮,各國奮起反抗殖民主義統治,紛紛尋求國家獨立。獲得獨立的國家百廢待興,他們迫切需要支持,寄希望於中國。地質勘探便是其中之一。

1974年7月2日,中國成套設備出口公司與蘇丹工礦部地質資源局簽訂了《關於蘇丹鉻鐵礦普查勘探會談紀要》。據此,該項目於1974年7月開始在英格薩納山進行鉻鐵礦地質普查勘探。裴榮富出任此次地質部援助蘇丹鉻礦勘查地質隊總工程師,也是技術負責人。到了蘇丹後,他又在當地雇了100多人。他們事前就做好了區域地質的填圖,一共有10臺鉆機在工作,從預查、普查、詳查和勘探,一直到滿足礦山建設的要求,最後探清了礦山的儲量。他們為蘇丹找到了儲量百萬噸的鉻鐵礦,調查並登記了鉻鐵礦點147個(其中新發現了96個);計算了初期勘探的鉻鐵礦石儲量695138噸,其中加姆礦區528432噸;順便對鉻鐵礦石中伴生的鉑族元素和河谷中的鉑族重砂礦物進行了初步工作。裴榮富完成了蘇丹東部超基性巖漿帶和英格薩納山鉻鐵礦地質特征的報告(中英文),受到好評。

1979年援助蘇丹地質學家在紅海山區調查鐵礦

1982年4月,裴榮富再次受聘蘇丹能源礦業部擔任地質咨詢顧問工作,對紅海山區鐵礦地質工作進行咨詢。1974年援助蘇丹,裴榮富給蘇丹地質人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這次邀請他來是做資源評價,查看資源量。在高溫、疫情和蚊蟲叮咬等異常艱苦的考察環境下,裴榮富不僅將自己的野外實踐經驗傳授給了蘇丹的年輕地質隊員,經過考察後,還發現了紅海山區是海象噴流沉積的鐵礦,規模雖然小,但都是富礦。於是裴榮富在報告中指出:“該礦區為火山巖型富鐵礦,儲量達1530萬噸”,並建議:這樣的富鐵礦可以開采並運出來,利用蘇丹港——蘇伊士運河將鐵礦賣到歐洲去,以此換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考察結束後,蘇丹能源礦業部部長接見了裴榮富,並授予蘇丹地質隊一面錦旗。此外,裴榮富為國家凈賺1600余蘇丹鎊。這次勘探又為中國在世界地質研究上的聲譽以及裴榮富在國外的聲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永不止步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的地質工作迅猛發展。裴榮富先後在南嶺、華北地塊、長江中下遊等重要成礦帶開展區域成礦規律的研究,提出西華山—大吉山鎢礦“多期成巖、共巖巖漿補余分異”的成礦觀點,金屬成礦省“景、場、相、床”等級體製成礦理論,“行、列、匯”構造控礦樣式和“姻襲成礦”“變異相礦床”“衍生礦床”“成礦軌跡追蹤”等概念,並相繼發表了《再論大冶式鐵礦》《中國東南部中生代火山巖特征和區域成礦條件和成礦系列》《華南地區花崗巖形成環境、侵位類型與成礦》《南嶺地區有色稀有金屬礦床的控礦條件、成礦機理、分布規律及成礦預測(總論)》等文著,獲地質礦產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1989年,裴榮富主持“八五”國家攻關項目“南陵—銅陵—貴池地區銅礦成礦預測及靶區優選”的亞專題“四維成礦研究”,任技術負責人。他首次提出“時間維造就空間維”的成礦作用3Dto-y新思維。因此,1992年3月,裴榮富參加在日本召開的第29屆國際地質大會,他被選為大會中“成礦年代學”專題的副主持人,並在成礦年代學的討論會中提出“時間維造就空間維的成礦”觀點。這也是他在國內首創完成四維成礦創新認識在國際大會上的展示。他首創提出成礦定時鐘新概念,引起與會人員的極大關註。

對特大型礦床成礦背景的研究是裴榮富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他就提出“特大型礦床成礦偏在性”和“異常成礦構造聚斂(場)控礦”等新概念,為在全國開展找礦提供理論基礎。同時,多年活躍在國際地質舞臺上,裴榮富深刻感受到了礦產資源圖在找礦中的重要性。因此,他首先申請了編製全球的世界大型—超大型的成礦圖。2000年8月,世界地圖委員會批準設立國際合作項目“1∶25M World Metallogenic Map of Large and Superlarge Deposits”,裴榮富任首席科學家。2009年1月,地質出版社正式出版《1∶25M世界大型超大型的成礦圖》及說明書(中英文版)。接著在2008年,世界地質圖委員會又批準了裴榮富關於編製海洋礦產資源圖的申請,並設立了礦產資源編圖國際合作項目“1∶2500萬世界海洋礦產資源圖”。2014年2月,裴榮富赴法國巴黎,參加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的世界地質圖委員會全體會議,匯報“1∶2500萬世界海洋礦產資源圖”工作進展,向外國專家展示新編的《1∶2500萬世界海洋礦產資源圖》。2010年世界地質圖委員會在審議裴榮富等研究人員2006年提交的立項建議和2008年提交的項目可行性報告的基礎上,正式批準以裴榮富為首席科學家編製《1∶1000萬亞洲成礦圖》。

《中國礦床模式》《深部構造作用與成礦》《中國中生代成礦作用》……多年來,裴榮富出版的專著和主持的礦產勘查報告達15部,在國內外發表科技論文130余篇。他曾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第十屆光華工程科技獎、中國地質科學院新華聯科技傑出成就獎,並在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我年齡雖然大了,但我依然有很多新的認知,老中青相結合,將使我晚年還能為找礦事業多作貢獻。”如今91歲高齡的裴榮富礦產勘查事業還未止步,奉獻之心依舊如初。

青山之間,他從未老去

■韓露

一個人的人生價值之所在,不僅在於他所取得的成就,更在於他的成就是否與國家的命運發展息息相連。一個在貧困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成長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地質科學家,獲得國際礦床成因協會授予的“終身榮譽”稱號,裴榮富總能在祖國劈荊斬浪的發展中順勢而為。

在動蕩與貧困交織的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一個人的理想根基是那麽脆弱,而裴榮富卻始終在困境中逆勢上揚。父母兄弟的支持,自己不變的信念,讓他有了更多機會與未知的世界不期而遇。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走進科學的殿堂需要不斷的知識積累。在北師大和清華的大學時光,裴榮富成為一名積極的體育運動參與者,他喜歡各種球類運動,這奠定了他良好的身體素質;同時,良師益友的指導和幫助成為他科學之路上的重要支撐。這種“精英式教育”為裴榮富的專業發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70年,放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只是一截微小的片段。而對於一個人,卻是縱貫整個人生的生命長河。裴榮富的70年全部獻給了地質事業,毫無保留。“沒有野外,就沒有地質”,從跟隨前輩到各地“跑野外”開始,裴榮富已有數不清的夜晚在山野外度過;他珍惜自己工作中的每一次機會和經歷,從初顯地質天賦的大學生到享譽國內外的老專家,他的科研探索從未止步。

在裴榮富的辦公室內,積累最多的就是野外工作筆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野外工作的實踐其實就是他專業學術成長的基點,是他地質工作及科研事業發展的源頭。同時,裴榮富有著客觀包容的科學態度,他的學術觀點非常開放,願意接受任何比他高明的觀點。他尊重前輩但是不盲從學術觀點,在老專家面前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

裴榮富從舊社會走來,目睹並親身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的百廢待興與欣欣向榮,表現出很強烈的愛國熱情和進步思想。他隨新中國的地質事業共同成長,不僅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同時也成長為一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不僅是一位專家,更是一位師者。除了做好自己的研究,裴榮富還承擔了人才培養的工作——在地科院招收了四五十名學生。對於學生,他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目標、夯實實踐基礎、傳授綜合地質研究方法。裴榮富還經常親自帶領學生到野外進行地質考察,讓學生參與地質項目,在實踐中提升人才的科研能力。

生命因奉獻和熱愛而愈加美麗。91歲的高齡阻擋不住裴榮富的科研探索,奉獻之心一如既往,青山之間,他從未老去。回味裴榮富的人生歷程,其實就是回望我們礦產勘查事業的發展進程,更是走近新中國波瀾壯闊的崛起之路。


相關新聞

  • 022008.12
  • 222016.09

    踏遍青山人未老——趙宗鼐學長訪談錄

    這位為黨和國家奉獻了一生的老人,在晚年依然無私奉獻著自己的余熱。踏遍青山人未老。“青山”不僅是趙老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也是趙老幾十年來奮鬥的事業,更是趙....

  • 282025.01

    中國工程院院士裴榮富逝世

    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外著名礦床學家和礦產勘查學家,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地質專業委員會原主任、國際礦床成因協會原主席、地質礦產部礦床地質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裴榮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裴榮富,男,漢族,河北省秦皇島人,1924年8月24日出生。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年3月參加工作,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先後在華北人民政府北平地質調查所、地質部429地質隊和...

  • 292022.03

    裴榮富院士:“沒有野外,就沒有地質”

    “地質工作不是一代人的事,希望我們的年輕人不忘初心,做不怕苦累的地質‘尖兵’,為國家找到更豐富的礦藏。”——裴榮富

  • 062009.03
  • 062023.06

    馮增昭:踏遍青山繪彩圖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12020.08
  • 202009.08
  • 192010.05

    張其錕:小裴的清華情緣

    裴毓蓀學姐於2009年6月15日病逝,到現在快一年了!特寫了一篇回憶文章以紀念。 ——2010年5月18日2000年12月,裴毓蓀(右3)與清華情助學金管委會同誌看望傅校長夫人楊仁老師,左2為作者小裴的一生,是緊緊地和“清華“聯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說清華情永遠相依相伴著她。清華培育她成長,教會了她戰勝困難與曲折,她也為傳承、弘揚清華情做出了貢獻。從昵稱“小裴”說起在清華劇藝社裏,裴毓蓀,論年齡,她比我們大;論年級,...

  • 202017.03

    駐外記者裴廣江:南非四年,難忘懷

    裴廣江,人民日報要聞3版主編,主任記者。在非洲工作近四年,任南非分社和非洲中心分社記者期間,足跡遍及10多個非洲國家。國際部2007—2008、201....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