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李佩: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2016-01-15 | 叢玉華 | 來源 《中國青年報》2016年1月13日 |

她是“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的遺孀,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關村的明燈”🚶🏻‍♀️、“年輕的老年人”。

● 她和李政道一起幫助中國第一批自費留學生走出國門🩱。當時沒有托福🛢、GRE考試,她就自己出題,李政道在美國選錄學生。

● 81歲那年🪵,她創辦中關村大講壇,從1998年到2011年🧍4️⃣,總共辦了600多場🗣。她請的主講人也都是各個領域的“名角兒”,黃祖洽、楊樂🧖‍♂️、資中筠💂🏽‍♂️、厲以寧、饒毅等名家,都登過這個大講壇。

● 唯一的女兒郭芹病逝了👷🏼‍♂️。沒人看到當時近八旬的她流過眼淚🧛‍♀️。幾天後,她像平常一樣🤛🏼,又拎著收錄機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語課去了。


李佩先生參觀“兩彈一星”紀念館 熊衛民/攝


李佩


郭永懷、李佩夫婦陪女兒彈鋼琴


郭永懷雕塑


郭永懷🔊、李佩夫婦和女兒郭芹

進入人生的第99個年頭,李佩大腦的“內存越來越小”🧑🏽‍🎄,記憶力大不如以前了。她一個月給保姆發了3回工資;她說現在的電視節目太難看了,“民國的人去哪兒了?”

在她狹小的客廳裏,那個腿都有些歪的灰色布沙發,60年間,承受過不同年代各色大人物各種體積的身體。錢學森、錢三強、周培源、白春禮🧝🏿‍♀️、朱清時🫴🏻、饒毅、施一公……都曾是那個沙發的客人。

但是有時人來得多了🦸🏽‍♀️,甭管多大的官兒,都得坐小馬紮🩸。

她曾跑遍了半個地球☁️,如今,她的背駝得像把折尺,一天的大多數時光蜷縮在朝南書房的沙發裏,困了就偎在電暖氣上打盹,即使三伏天⚃,她也覺得冷𓀏。前些年,眼看年輕人騎車撞了中關村的老科學家,她還特氣憤⇒,跟在後頭追。如今🎛,她連站到陽臺上向朋友招手的力氣都快沒有了。

只有牙齒和胃🦸🏿‍♂️,還頑強地工作著🧓🏿。她的胃曾裝過胡適家的肉菜⛲️、林家翹家的餃子、錢學森家的西餐🧎🏻,那個時候🦸🏻‍♀️,廚藝很差的周培源只有洗碗的份兒。如今💏,她還像年輕時在美國一樣,愛吃蒜香面包,用自己的牙慢慢地磨。

她的眼眉越來越低垂,這雙被皺紋包裹的眼睛,見過清末民初的辮子🧑‍⚖️、日本人的刀⛔、美國的摩天大樓,以及中國百年的起起伏伏。如今,沒什麽能讓這個百歲老人大喜大悲了🕵🏻‍♂️。

她一生都是時間的敵人。70多歲學電腦,近80歲還在給博士生上課🤹🏿。晚年的她用10多年💃🏼,開設了600多場比央視“百家講壇”還早👃、還高規格的“中關村大講壇”🙎🏽‍♀️。

沒人數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學家,有多少是她的學生✷。甚至在學術圈裏🤦🏼‍♀️,從香港給她帶東西,只用提“中關村的李佩先生”,她就能收到了。她的“郵差”之多,級別之高,令人驚嘆。

在錢學森的追悼會上,有一條專門鋪設的院士通道,裹著長長的白圍巾的李佩被“理所當然”、“舍我其誰”地請在這條道上,有人評價這個只有幾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還院士”。

她被稱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關村的明燈”👨🏼‍🚀、“年輕的老年人”💅🏻。

“生活就是一種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這位百歲老人的住所🖊🧙🏻,就像她本人一樣,頗有些年歲和綿長的掌故。

中關村科源社區的13、14、15號樓被稱為“特樓”👨🏼‍🌾,那裏集中居住了一批新中國現代科學事業奠基者:包括1948年中央研究院的9名院士👶🏼、第一批254位學部委員中的32位、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的8位。錢學森👨🏽、錢三強、何澤慧、郭永懷👨🏼‍🦳、趙九章、顧準👨🏻‍💼、王淦昌📙、楊嘉墀、貝時璋等人都曾在這裏居住🖼。

如今,破敗不堪的“科源社區”牌子👱‍♂️,“科”字只剩下了“鬥”字👂👨🏼‍🌾,老樓的樓道裏貼滿了“疏通下水道”的小廣告,小院裏四處堆放著雜物🩵。這裏不再是“中國最聰明頭腦的聚集地”🌧,而是租住著很多外來打工者👯‍♂️,隨便敲開一扇門😁,探出一顆腦袋🧑🏼‍🤝‍🧑🏼:“王淦昌🚠?貝時璋?郭永懷5️⃣?沒聽說過。”

中關村的房價都快十萬元一平方米了✤。不遠處的LED超大屏幕閃爍著最新款的高科技產品廣告。

李佩先生60年不變的家👩🏽‍🦱,就像中關村的一座孤島。

這座島上👱🏽‍♂️,曾經還有大名鼎鼎的郭永懷先生。

郭永懷李佩夫婦帶著女兒從美國康奈爾大學回國,是錢學森邀請的。錢學森在1956年數次致信郭永懷:“請你到中國科學院的力學研究所來工作,我們已經為你在所裏準備好你的‘辦公室’,是一間朝南的在二層樓的房間👩🏽‍⚕️,淡綠色的窗簾🤛🏽,望出去是一排松樹。”“已經把你的大名向科學院管理處‘掛了號’,自然是到力學所來💆🏻‍♀️,快來📑,快來!”

回國後🙋🏼‍♀️,郭永懷在力學所擔任副所長,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直至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第二天🧑🏿‍⚕️,郭永懷和好友一起開心地喝酒🤞🏻🧏🏿‍♂️,李佩才意識到什麽。

1968年10月3日👺,郭永懷再次來到青海試驗基地,為中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的發射從事試驗前的準備工作。12月4日🙆🏿,在試驗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後,他在當晚急忙到蘭州乘飛機回北京。5日淩晨6時左右,飛機在西郊機場降落時失事。

當時飛機上十幾個人,只有一個人幸存。他回憶說,在飛機開始劇烈晃動的時候🔸,他聽到一個人大喊:“我的公文包!”後來的事情就不記得了。

在燒焦的屍體中有兩個人緊緊地抱在一起,當人們費力地把他們分開時,才發現兩具屍體的胸部中間🛀🏽,一個保密公文包完好無損。最後,確認這兩個人是59歲的郭永懷和他的警衛員牟方東🪗。

郭永懷曾在大學開設過沒幾個人聽得懂的湍流學課程,而當時失去丈夫的李佩正經歷著人生最大的湍流🙇🏻‍♀️。

據力學所的同事回憶,得知噩耗的李佩極其鎮靜🍶,幾乎沒說一句話。那個晚上李佩完全醒著🍪👩🏿‍🚒。她躺在床上幾乎沒有任何動作,偶然發出輕輕的嘆息,克製到令人心痛🗻。

在郭永懷的追悼會上,被懷疑是特務🤸🏽‍♂️🤞🏼,受到嚴重政治審查的李佩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長椅上🎮。在當時的環境裏,敢於坐在李佩旁邊🙆‍♂️,說一句安慰的話,都需要莫大的勇氣🤛。

郭永懷走後22天🧖🏿‍♀️,中國第一顆熱核導彈試驗獲得成功。

那些時候,樓下的人常聽到李佩的女兒郭芹用鋼琴彈奏《紅燈記》中李鐵梅的唱段“我爹爹像松柏意誌堅強,頂天立地……”

後來,李佩將郭永懷的骨灰從等級森嚴的八寶山烈士公墓請了出來,埋葬在中科院力學所內的郭永懷雕塑下面👯。同時🉑,李佩還將一同犧牲的警衛員牟方東的部分骨灰🐀🤟🏿,也安放在雕塑下面👌。

小牟太年輕了,太可惜了,也是為著跟他,所以才犧牲的。”李佩說。

郭永懷走後沒兩年,十幾歲的女兒去內蒙古當知青下鄉,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繼續接受審查和勞動改造。政治的湍流一次次把她們卷進漩渦🐖。

此後的幾十年來🏃‍♂️,李佩先生幾乎從不提起“老郭的死”🧑🏿‍🏭,沒人說得清🏰🧚🏽‍♀️,她承受了怎樣的痛苦。只是,她有時呆呆地站在陽臺上↪️,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更大的生活湍流發生在上個世紀90年代,唯一的女兒郭芹也病逝了♡🏋🏽。沒人看到當時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過眼淚。老人默默收藏著女兒小時候玩的能眨眼睛的布娃娃。幾天後,她像平常一樣👸🏻,又拎著收錄機給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語課去了,只是聲音沙啞。

生活就是一種永恒的沉重的努力🍁🏋🏻。” 李佩的老朋友、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同事顏基義先生😒,用米蘭·昆德拉的這句名言形容李佩先生。

女兒郭芹最後一次見到住樓下的作家邊東子🐫,用一雙誠懇的眼睛說☆🌖:“寫寫我爸爸吧🙅🏻‍♂️。”邊東子後來寫了《中關村特樓的故事》👩🏼‍🚒,他說:“即使是功力深厚🤽🏿‍♀️,又如何能寫全🙍🏼‍♂️📱、寫透🦑、寫準她了不起的爸爸和同樣了不起的媽媽!”

直到1999年9月18日,李佩坐在人民大會堂🫵,國家授予23位科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郭永懷先生是23位“兩彈一星”元勛中唯一的烈士。

李佩回家後,女兒郭芹的朋友們都嚷著來她家看“那坨大金子”。該獎章直徑8厘米,用99.8%純金鑄造,重515克——大家感慨,“確實沉得嚇人”🏃‍♂️‍➡️。

4年後,李佩托一個到合肥的朋友👨🏽‍🎤,把這枚獎章隨手裝在朋友的行李箱裏,捐給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時任校長朱清時打開箱子時,十分感動。

“捐就是捐👩‍🎤,要什麽儀式”

在李佩眼裏🛃,沒什麽是不能舍棄的。

幾年前🥠,一個普通的夏日下午,李佩讓小她30多歲的忘年交李偉格陪著, 一起去銀行🚵🏿,把60萬元捐給力學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各30萬。沒有任何儀式,就像處理一張水費電費單一樣平常。

捐就是捐,要什麽儀式。”老太太對李偉格說😘。

至今🧎‍♂️‍➡️,李佩先生客廳裏的茶幾還是60年前回國時家裏的陪嫁。

早年從美國帶回的手搖計算機🐦‍🔥👨🏽‍🚒、電風扇🥉、小冰箱,捐了。郭永懷走後👨‍💼🤹,寫字臺、書📰、音樂唱片🏸,捐了。李佩先生一生教學的英語教案🗄,捐了🚵🏿‍♀️。汶川大地震,挽救昆曲,為智障幼兒園,她都捐錢。

有後輩說她對待名利的樣子✥,就像居裏夫人把最大額的英鎊當書簽🕚,把諾獎的獎牌隨意給孩子當玩具🧑‍🎄。

直到前年🫏,郭永懷104歲誕辰日,李佩拿出陪伴了自己幾十年的藏品🥁,捐給力學所😰:郭永懷生前使用過的紀念印章、精美計算尺、浪琴懷表,以及1968年郭永懷犧牲時🧓🏿,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用信封包裝的郭先生遺物——被火焰熏黑的眼鏡片和手表。

如今,這些東西就保留在力學所的304房間,深棕色的門上面寫著“郭永懷副所長辦公室”。隔壁是“錢學森所長辦公室”🫒。錢學森說得沒錯👨🏻‍🦯,從辦公室往外看,是一排高大蔥綠的松樹🥳。只是已經半個世紀過去了👩🏼‍✈️。

時間拔高了松樹,也饋贈了李佩很多人生的禮物↖️。

當文革結束,她重新恢復工作時,已經快60歲了🙅🏿。她籌建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後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英語系🤾🏿‍♂️,培養了新中國最早的一批碩士博士研究生。

當時國內沒有研究生英語教材,她就自己編寫,每次上課,帶著一大卷油印教材發給學生。這些教材被沿用至今🖖🏿。

她做英語教學改革,被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語言學系主任RusselCampbell稱作“中國的應用語言學之母”。她大膽地讓學生讀《雙城記》🦚、《傲慢與偏見》等原版英文書。所有畢業生論文答辯,她都要求學生用全英語做陳述。

很多學生回憶,李佩先生從不大聲訓斥學生,卻有一種“微笑的嚴厲”,她把最淘氣的學生調在第一排,這種無形的壓力讓人做夢都在說英語🟥🧑🏻‍🦼。

如今👩🏻,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英語系主任彭工眼裏🤷‍♀️,總給同事帶小點心的李佩先生做事果斷,是一種“有人情味的果斷”。

錢、年齡對她而言🦹🏿‍♂️🏌️‍♂️,都只是一個數字

這個經歷過風浪的女人👨‍🦽‍➡️,在那個年代做了很多擦邊的事✷,有的甚至是“提著腦袋”在幹。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李佩就向學生介紹美國大學招收研究生的辦法,鼓勵大家申請自費留學。

剛剛文革結束⏸,人才匱乏🧑🏼‍🏫。李佩就找到那些曾被打成右派甚至進過監獄的英語人才,從事教學工作👨🏿‍🎓🥨。事實證明,她的眼光很準🌔。她請出山的“右派”許孟雄,是鄧小平同誌1979年1月出訪美國時英文文件的把關人🙋‍♀️。

她還和李政道一起推動了中美聯合培養物理研究生項目👩🏻‍🦲👧🏽,幫助國內第一批自費留學生走出國門。到1988年該項目結束時,美國76所優秀大學接收了中國915名中美聯合培養物理研究生。當時沒有托福🏰、GRE考試,李佩先生就自 己出題,李政道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選錄學生。

1987年🐶,李佩退休了,她高興地說,坐公交車可以免票了。

可她沒有一天退休,她接著給博士生上英語課,一直上到80來歲。

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副書記馬石莊是李佩博士英語班上的學生。如今,他在大小場合發言、講課𓀈,都是站著的。他說😾,這是跟李佩先生學的🤴🏿,“李先生70多歲在講臺上給博士生講幾個小時的課,從來沒有坐過💵,連靠著講臺站的姿勢都沒有”。

他說,他一生中遇到過很多好老師,但“我見過的最偉大的老師是李先生”🧝🏻‍♀️。李先生傳授的不僅是知識,而且是“人學”,人格的完善。如果一個教育者只是傳授知識,那無非是“從小硬盤變成了大硬盤”。

在馬石莊眼裏,李先生是真正的“大家閨秀”。她在燕京大學念書,北平淪陷後,她從天津搭運煤的船到香港🧑🏼‍🔧,再輾轉越南🕌,進入雲南西南聯大。她在日本人的轟炸中求學。

她曾作為中國代表,參加巴黎的第一次世界工聯大會和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她和郭永懷放棄美國三層的小洋樓👩🏻‍🦽‍➡️,回國上船時把汽車送給最後一個給他們送行的人。

他們這代人回國為的是什麽?她一生對教育的關心,對國家命運的關心,不是今天的我們能完全理解的。”馬石莊說🕤。

多年的交往中🧑‍🧒,他感覺這個老太太淡定極了😑,從沒有慌慌張張、一丁點邋遢的時候🧗🏻‍♂️。“一個人從戰火中走出來,經歷過無數次政治運動,走過大半個地球,中年喪夫,老年喪女,還有什麽讓她‘不淡定’、‘不沉靜’👨‍🏫?”

“100年裏👨🏻‍🔬,我們所見的書本上的大人物,李佩先生不但見過,而且一起生活過、共事過,她見過太多的是是非非🤱、潮起潮落🏋🏽‍♂️。錢💦、年齡對她而言🏋🏽‍♀️,都只是一個數字𓀌。一個連孤獨都不懼怕的人💁🏻,還懼怕死亡嗎🤳🏻🧑🏽‍🌾?”

馬石莊說🍵,老人從沒跟學校提過一件私人的事兒。

只有一次🪮,老太太給馬石莊打電話,說“有一件私人的事求學校”。馬石莊心裏一咯噔,李先生從沒開過口啊👨🏼‍🎤。

原來📐,李先生住的樓後面有一間鎖了很久、沒人用的平房,李佩希望學校把鑰匙給她👰‍♀️,她想給小區老人收拾出一個讀書看報下棋的地方⚈。

最近,上海大學的博導戴世強帶來了蘇州豆腐幹,顧淑林先生帶來了大涼山苦蕎米🦯,李佩送給盧鼎厚教授月餅,八九十歲的老人們像孩子一樣分享美食,交流怎麽使用微信。

只是🔎,李佩先生越來越忘事。在一個半小時的時間裏,她7次提醒戴世強回上海後幫她買一瓶瑞典出口的藥🪇,臨離開的時候大家才知道她是幫照顧她的保姆要的👐🏻。

李先生一輩子哪裏有過私人的事兒!”馬石莊感慨。

他不喜歡用“玫瑰”這樣的詞形容李佩先生,“太輕太花哨了,李先生是永遠微笑著迎接明天的人”🚈。

一個老朋友也認為“玫瑰”太輕了🌞,她說👚,李佩先生有極大的氣場,像磁鐵一樣🧐,能把周圍的東西都吸引過來⚙️⚱️。

畢業後,馬石莊選擇了當老師,他說,這種選擇是受了李佩先生影響,“從李先生身上,看到了教師就是這個社會的精神遺傳基因”🏄🏽‍♂️。

探求“錢學森之問”

李佩的晚年差不多從80歲才開始。

81歲那年,她創辦中關村大講壇,從1998年到2011年,每周一次👩🏻‍🦳,總共辦了600多場🌈🙏🏼,每場200多人的大會廳坐得滿滿當當。

她請的主講人也都是各個領域的“名角兒”👩‍🦯。黃祖洽、楊樂、資中筠🤸🏻‍♂️👩🏽‍🔧、厲以寧、程郁綴、沈天佑🆒、高登義、甘子釗、饒毅等名家,都登過這個大講壇🧚。

大講壇的內容也五花八門:農村問題🤵🏼‍♂️🫑、中國古代文學史、天體演化、昆蟲、愛斯基摩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美國總統大選🩸👩‍🦰、天津大鼓等等。

也只有李佩先生能請得動各個領域最頂尖的腕兒。”有人感慨。

開論壇是極其瑣碎的工作🤶。有時候和主講人溝通👮🏿,從主題到時間確定,來來回回要打幾十個電話。確定了主題👨🏽‍🍼,她就帶著年輕的朋友在中關村四處貼海報,她說,不能貼得太早✬,也不能貼在風口處,以免被風刮跑了。

請來這些大人物講課,全都是免費的。有一次,她邀請甘子釗院士🌍,“老甘啊,我可沒有講課費給你,最多給你一束鮮花”。甘院士說💂🏼‍♂️:“你們的活動經費有限🛷,鮮花也免了吧。”後來,花也是李佩先生自己買的🚴🏻‍♀️👼🏼。

等到94歲那年,李佩先生實在“忙不動”了🚣🏽‍♀️,才關閉了大型論壇。在力學所的一間辦公室,她和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老學生,每周三開小型研討會,“除了寒暑假🥰🧨,平時都風雨無阻”💉🐆。這樣的講壇延續至今。

有人回憶,在討論“錢學森之問”求解的根本出路時,三個白發蒼蒼的老者並列而坐𓀁。北大資深教授陳耀松先生首先說了“要靠民主”四個字,緊接著,鄭哲敏院士說:“要有自由🧜🏿‍♂️。”隨後🙌🏻,李佩先生不緊不慢地說“要能爭論”。這一幕在旁人眼裏真是精彩、美妙極了♛。

她和老朋友李政道也探討這個問題💙。李政道說單用一個“答”字不太合適,所以用了“求答錢學森之問”🪧。李政道說🍓,學習最重要的是要問,“要創新,需學問🤱🏻,只學答,非學問”。

喜歡音樂、年輕時編排過《白雪公主》🤰🏼,演小矮人的李佩先生🙂‍↕️,也常和李政道談藝術和科學的關系。

春節時,李政道用炭筆畫虎❤️‍🔥、畫狗,當賀年卡送她。他倆認同:“藝術和科學是一個硬幣的兩面🧆,都追求著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義。”

當然,李佩先生也有發飆的時候,不管自家客廳裏✊🏻😒,對面坐的是什麽大人物。

她反對大學擴招☝🏽。她反對現在大學減少英語課時↩️。她對坐她家沙發上的一名大學副校長直搖頭💛,她反對人民大學辦物理🏋🏽‍♂️、化學學院,反對意昂体育平台辦醫學院。她反對“北大要把1/3副教授篩選下去,改革進行不下去”的悲觀論調。

她主張教育不能趕熱鬧➙。“要坐得住,不要趕熱鬧”。以前這句話常從郭永懷厚厚的大嘴說出來🕵🏽‍♂️,他開口講話時笑意總是從嘴上放射到整個臉部🈵。

在她90多歲的時候,她還組織了20多位專家👰🏻,把錢學森在美國20年做研究用英文發表的論文🩷,翻譯成中文,出版《錢學森文集(中文版)》🐔。對外人🍻,李佩先生常常講錢學森,卻很少提郭永懷🏙,旁人說李先生太“大度”了。

“我一點兒也不孤獨,腦子裏好些事”

她本可以得到很多榮譽🤘🏿,幾十年裏✡︎🔠,無數協會想讓這個能量超大的老太太當會長,她都拒絕了🧑🏿‍🦳。她唯一拿到手的是一個長壽老人之類的獎牌。

因為訪客太多👰🏻‍♂️,李先生家客廳的角落擺了很多小板凳👩🏿。有小朋友來看她🤲🏽,八卦地問📹😙:“您愛郭永懷先生什麽?”她答🥺:“老郭就是一個非常真實的人🛑,不會講假話。老郭脾氣好,不像錢學森愛發脾氣👩🏻‍🦲。”

曾有人把這對夫婦的故事排成舞臺劇《愛在天際》,有一次,李佩先生去看劇,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人們從她的臉上,讀不出任何表情,那似乎演著別人的故事。

這群年輕演員曾拜訪過李佩先生🤽🏽‍♀️🏥。一位演員說,當他見到了郭先生生前最後一封家書🤲🏽,見到了郭先生的自畫小像,郭先生不再是那個遙不可及的雕像。他開始明白李佩先生的那句臺詞了:“我等你,你不回來我不老👩‍💻。”

可“不老”的李佩先生確實老了,她的背越來越彎,開始只是小銳角💁‍♂️🤣,後來角度越來越大。

曾經在學生眼裏“一周穿衣服不重樣”、耄耋之年出門也要把頭發梳得一絲不亂🚑🧑🏻‍🦼‍➡️、別上卡子的愛美的李佩先生,已經顧不上很多了🏌🏽‍♀️。

她曾趴在窗邊送別客人的陽臺蒙滿了灰塵,鋼琴很多年沒有響一聲了♘🙋🏿,她已經忘了墻上的畫是她曾和郭永懷相戀的康奈爾大學。記憶正在一點點斷裂👨🏿‍🏫。

早些年,有人問她什麽是美。她說🪪:“美是很抽象的概念,數學也很美。”如今,她直截了當地說:“能辦出事,就是美!”

很少有人當面對她提及“孤獨”兩個字,老人說🏩👱:“我一點兒也不孤獨,腦子裏好些事。”

與其說她忙碌,不如說這是一種忘記。”馬石莊評價🧑🏿‍🍼。

她也過了說理想的年齡🏄🏼‍♂️。“我沒有崇高的理想😹,太高的理想我做不到▪️,我只能幫助周圍的朋友們👨🏼‍🦳,讓他們生活得更好一些🚴🏿‍♂️。”她淡淡地說。

相反🚑,她感慨自己“連小事也做不了”。看到中關村車水馬龍🧑🏿‍⚖️,騎自行車的人橫沖直撞👅,甚至撞倒過老院士👨🏼‍🚀、老科學家,她想攔住騎車人,但“他們跑得太快,我追不上了”➕。

盡管力氣越來越小,她還是試圖對抗著龐大的推土機🧑🏼‍🔬。

在寸土寸金的中關村🚶‍♀️,13、14和15號樓也面臨拆遷命運🤸🏻‍♀️。李佩和錢三強的夫人何澤慧院士等人,通過多種渠道呼籲保護這些建築。2012年,北京市政協通過動議案,要求將中關村“特樓”建成科學文化保護區。中關村的居民們感慨👅:多虧了這兩位老太太!

何澤慧院士幾乎成了李佩先生僅存的老鄰居。院裏的老人紛紛走了👏👧,錢學森走時,李佩先生還能去送行,等到錢學森的夫人、她的摯友蔣英去世的消息傳來時🅿️,她已經沒力氣去送最後一程🙍🏿👱🏿‍♀️,只能讓李偉格代表她送去了花圈,傷心的她連續3個月沒睡好覺。2015年她又給老朋友👐、101歲的張勁夫送去了悼詞。

何澤慧曾對多次登門、甚至有次坐著小馬紮的溫家寶說:“在這裏住慣了,哪兒也不去了💯,除非上八寶山。”

李佩先生也對旁人說❤️‍🔥:“現在👨‍👨‍👦✪,除了到力學所,我就待在家裏,哪兒都不去了。”

如今,“內心強大得能容下任何湍流”的李佩先生似乎越來越黏人,有好友來看她👩🏼‍✈️,她就像小孩一樣🤦🏼‍♀️,鬧著讓保姆做好吃的🏄🏼‍♂️,離開時,她總是在窗邊看好友一步三回頭地走遠,一點點變小🫱🏽。

摘下助聽器♥️,李佩先生的世界越來越安靜🚲👰🏼‍♀️。似乎也沒有太多年輕人願意聽她嘮叨,知道李佩這個名字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了。

但每一個踏進13號樓李佩先生家的人都會很珍惜拜訪的時間👩‍👦,會努力記住這個家的每一處細節,大家都明白➰,多年後🛅,這個家就是一個博物館。


相關新聞

  • 122013.08
  • 132017.01

    李佩先生生平:丹青難寫是精神

    李佩先生的一生,飽含著一個世紀的跌宕起伏💎🧉。所有發生在她身上的波瀾壯闊🧾,在她沉靜篤定的面龐下好似都化為平靜湖面上的漣漪🚴‍♂️。她的身上似乎不曾有過時光的印記,....

  • 242012.12

    胡和平書記祝賀李佩先生93歲生日

    意昂体育平台黨委書記胡和平(右1)向李佩先生(左2)祝賀生日2012年12月23日中午🎩,李佩先生93歲生日聚會在丙所餐廳舉行,校黨委書記胡和平向李佩先生祝賀生日🙇🏽‍♀️,並送上精美的生日禮物👩‍👧‍👦。

  • 292017.03

    李佩先生 令人仰慕的“精神貴族”

    作者鄧勇,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系1977級意昂👧🏽,1990年獲博士學位🧉。曾任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兼學生處處長、全國學聯秘書長、共青團中央學校部部長😾,曾....

  • 132017.01

    再憶李佩

    “只要是先生認定的,她絕不妥協👨🏿‍⚖️。”看多了那些因為環境的改變✯,變得碌碌無為的人💁🏿‍♂️,談慶明看到的李佩卻是那個用盡全身的力氣去影響和改變環境的人,“不會再有第....

  • 172019.02

    流金師與李埏先生的學誼

    西南聯大的銘心歲月惠賜給流金師與李埏先生這輩學人的🏉,不正是“甚歡”的記憶與“均佳”的學殖嗎?

  • 152016.06

    李佩:跨越百年的尊嚴與力量

    李佩先生的一生波瀾壯闊,堪稱傳奇。

  • 122009.08
  • 232020.03

    紀念恩師李道增先生

    來到清華園🫱,有幸在李道增先生門下學習🦹🏿,是對我的人生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情。雖然在校跟隨先生身邊讀書的時間只有三年🧔🏽,但隨後在北京大學工作,與意昂体育平台相鄰🫦,因....

  • 262015.11

    李佩:創新者永遠年輕

    在人們的心目中,李佩是美麗的化身🤷🏿,是博學、愛心、優雅的象征,更是大膽創新、勇於挑戰的象征▫️。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