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劉東生的黃土研究和青藏高原考察

2014-08-27 |

——從中國科學院檔案館館藏檔案說起

劉東生(19171122日—200836日)👩‍🦳,1942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地質地理氣象系,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年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6年當選歐亞科學院院士。

  劉東生,這位200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是我國著名環境地質學家,畢生從事地球科學研究,被譽為“黃土之父”,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參加並參與組織對青藏高原的考察研究,“青藏高原的隆起對自然環境及人類活動的影響”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為紀念他的學術成就📒,讓我們對他的創新研究成果擷取一二,以懷念他對我國地質科學的巨大貢獻。

  在中國科學院檔案館館藏中收藏有劉東生先生主持編寫的3部專著,一是1964年出版的《黃河中遊黃土》,該書是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第四紀地質研究室從1955年開始🙋🏽、特別是自1958年以來對黃河中遊地區黃土進行野外和室內研究工作的總結;二是1965年出版的《中國的黃土堆積》,該書是1955年以來研究中國黃土的一部分總結性專著🏃🏻‍♀️,是四百萬分之一《中國黃土分布圖》的說明書;三是1966年出版的《黃土的物質成分和結構》,該書是以往工作的基礎上對西北一些地區的黃土🔅、次生黃土和黃土中埋藏土壤的地層結構、微結構🧙‍♀️、顆粒、化學成分等的變化特征進行了研究👩‍🦽。另外⚠⚱️,還有1150萬黃河中遊黃土分布圖。翻開這些檔案材料,那一張一張黃土分布圖、地質地貌照片👃🏿,一份一份黃土數據表、計算公式,無不滲透著劉東生先生所代表的老一輩地質學家們研究的心血,讓我們聯想起他鐘情一生的黃土研究、野外考察的艱辛歷程👃🏿。

  1954年👩🏽‍🦲,為解決黃河中遊的水土保持問題,劉東生第一次參加了對黃土高原的研究考察項目🧑🏻‍🍳,通過對河南會興鎮老鄉窯洞的調查,對中國的黃土研究產生了很大興趣👷🏿。之後,他設計了對我國黃土高原網狀考察方案⤴️,劉東生與調查小組完成了對黃土高原從南向北🤷🏽、從東到西10條大剖面的考察,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通過研究古紅色土🤑,提出古土壤的黃土沉積觀點,他用數學方法對黃土的搬運與沉積進行模型研究🧖🏼,論證了黃土是一個具有獨特古氣候意義的地質建造🧞‍♂️,確定了我國的黃土的歷史已有250萬年。並對黃土高原進行大量野外考察和實驗分析上的基礎上,確立了“新風成學說”,把風成沉積作用從黃土高原頂部黃土層拓展到整個黃土序列,並確定了物源——搬運——沉積——沉積後變化這一完整過程🎎,突破了傳統的第四紀四次冰期學說🏑,為全球變化研究奠定了基礎🥧。

  為解讀黃土這本“天書”🏥,劉東生走遍了大江南北、踏遍千溝萬壑,野外考察經常風餐露宿,艱苦程度可想而知👩‍🦲。劉東生先生在回答“研究黃土是否枯燥的問題”時曾經說過“其中的樂趣難以形容”🤰🏿,“如果沒有興趣就不會做了”。是呀🐛,如果沒有對黃土研究的鐘愛,何以堅持研究黃土六十余載,使得人們感慨🙋:他把黃土看成自己的生命🚵🏻。

  從1964年起,劉東生參加和領導了希夏邦馬峰❤️‍、珠穆朗瑪峰、托木爾峰🧘🏻‍♂️、南迦巴瓦峰等地高山科學考察👕,致力於青藏高原隆起與東亞環境演化的研究🧔🏻‍♀️,開辟了地球科學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這個項目對青藏高原的考察研究🚚,分別經歷了1966~1968年對珠穆朗瑪峰地區考察和1973~1980年的青藏高原(西藏自治區部分)綜合科學考察🥬。19661月中國科學院第一次院務常務會議通過🧖🏿‍♀️,任命劉東生為綜合考察委員會、西藏考察隊隊長,3月考察隊又一次進藏🔝,劉東生帶隊對珠穆朗瑪峰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科學考察。70年代初,根據周總理關於加強基礎理論研究的批示精神,中國科學院製定了《青藏高原19731980年綜合科學考察規劃》🦟,規劃明確了考察研究的中心問題是:闡明高原地質發展的歷史及上升的原因,分析高原隆起後對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研究自然條件與資源的特點及其利用改造的方向和途徑𓀎。因此,此次考察是以“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對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影響”為明確主題,對高原的主體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多學科👳、全面系統的綜合科學考察。1973年成立了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參加單位眾多🏅6️⃣,中科院內外單位70多個,參加人員400余人。在那個年代如此之大規模的合作項目,需要規劃🏵、組織、協調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劉東生先生主要參與和領導了對希夏邦瑪峰和珠峰地區的科學考察😦,又是這兩次大型科考報告的主編,在希夏邦瑪考察發現高山櫟化石🦸🏿‍♂️,是喜馬拉雅山升起的最直接、有力的證據🧎‍♀️。

  1980年,為宣傳我國對青藏高原考察的成果📒🥞,增進國際交流,中國科學院組織召開了“青藏高原科學討論會”👌🏿🔈,劉東生參加討論會並擔任秘書長♦️,在開幕式上作了題為“對我國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工作的回顧與展望”的報告,他認為考察工作取得三點主要成果:第一🔭🏋🏽‍♂️,初步論證了青藏高原的地質發展歷史🧜🏼、地球物理場的特征以及高原隆起的機製;第二,基本查明了高原隆起後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對高原自然地理環境的特點、演變與分異規律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第三,初步揭示了生物區系的組成、發生與演化規律以及生物對高原環境的適應🥂➛。基於對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的認識👩🏻‍🎤,劉東生提出了“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這一重大課題🪽,後來又組織對科學考察系列成果申報國家科技獎工作,最終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劉東生先生致力於青藏高原隆起與東亞環境演化研究,把青藏高原研究同黃土高原研究結合起來,並推動了青藏高原研究走向國際研究前沿,成為我國環境地質研究的先鋒。

(李麗雲 吳春明)

轉自《中國科學報》2014210

相關新聞

  • 182024.09

    劉東生🚶‍♂️‍➡️:地學泰鬥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72009.06
  • 072009.12
  • 182024.09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的清華人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082008.12
  • 292019.05

    地震地質學家馬杏垣誕辰一百周年

    今年是著名的構造地質學家💅🏽、地震地質學家馬杏垣院士誕辰100周年✈️。為緬懷先生科學愛國、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崇高精神😦,地大主辦的《地球科學》雜誌精心策劃和....

  • 022025.03

    劉東生:為國所需,“獻身”黃土

    1977年,劉東生在托木爾峰科學考察期間在帳篷外整理資料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位於南京的地質調查所裏,師從著名古生物學家楊鐘健的32歲青年研究人員劉東生👰‍♀️,正在進行古脊椎動物研究。他一邊在中央大學系統學習生物學知識🤾🏻➛,一邊整理地質調查所的古脊椎動物化石標本,同時還利用業余時間閱讀古生物學經典著作。此時他已經發表了數篇論文,在古脊椎動物研究領域嶄露頭角。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劉東生對古脊椎動物研究產生了動搖之...

  • 082021.10

    卓瑪🐦‍🔥:做青藏高原上的一束燭光

    我願意用我的綿薄之力來建設西藏,雖然不足為道,但千千萬萬像我一樣的人一起前赴後繼地建設西藏🥂,我相信家鄉西藏會變得更好。

  • 162004.04
  • 162004.04

    意昂劉東生、王永誌獲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意昂劉東生、王永誌獲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意昂劉東生👩‍💻、王永誌獲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作 者👩🏿:  發布日期⛹🏼‍♀️:2004-04-16                       2月20日上午🧑‍💼,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我國黃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校意昂劉冬生(42地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我校意昂王永誌(52-53航空)雙雙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最高科技獎自2000...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