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清華人王朝松⚡️:舉火趟路照鳳凰

    2021-04-01 | 桂旭江 |

    作者前言:

    我在2005年從鳳凰光學辭職,離開了這座相伴青春的大廠。十多年來,我見過許多企業,常常會忍不住回想當年的國企。我越來越感受到,鳳凰光學當年的成功絕非理所應當,恰恰是意外和偶然。當我與當年的同事回顧往事時🪭🏂🏽,我發現,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時間越長👨🏻🍛,越意識到王朝松對鳳凰決定性的作用,愈加肅然起敬。

    這家大型國企的經歷者都認同★,沒有王朝松,就不會有江光在行業災難中的幸存,不會有鳳凰光學的輝煌🔝。同樣🚥,如果不是失去了他,鳳凰就不會劃出後來一路向下的拋物線。他的背後📒,藏著無數讓人感動、扼腕的國企改革辛酸史。


    一👨🏼‍⚕️🏊🏿、三線城市的中國光學城

    在全球光學產業的版圖中💾,有一處被稱為世界最大的光學鏡片生產基地🔮,坐落在中國華東腹地——江西上饒🤽🏻‍♂️。近三百家光學加工企業組成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在全球數字🎵、光學的前沿大產業中熠熠生輝。

    為什麽這樣一個欠發達地區的三線小城😵,能培育出世界光學產業鏈重要的前端基地?

    將歷史的時鐘拔回三十年前,這裏還是一片農田荒山,一家生產照相機等光學儀器產品的三線工廠剛剛搬遷到此。此後十幾年間🦑,它遭遇兩場行業性的災難❣️🔼,一是始於80年代末的“傻瓜”相機對機械相機的沖擊🏂🏿,二是新世紀後數碼產品對膠卷時代的顛覆🤹🏿‍♂️,中國的相機產業幾乎全軍覆沒🤜🏼。而地理環境、經營環境“行業倒數”的這家國企,不但沒有倒下,反而成為中國相機產業僅有的兩只鳥之一,並且以中國光學第一股的身份躋身世界光學產業鏈。在它的輻射帶動下🦥,一家家光學工廠如點點星火,20年間讓中國光學城在這裏崛起。

    這家國企的名字,叫做鳳凰光學。它在90年代的成功改革,挽救了自己,也奠定中國光學城的基石。引領鳳凰涅槃重生的帶頭人🤱🏻,是一位清華人🏤,他的名字叫王朝松👰🏼。

    二、受命於危難之際的清華學子

    1964年,18歲的王朝松從浙江義烏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精密儀器及機械製造系光學儀器專業,是光零班這個“拼命三郎”班級中的物理👩‍⚕️👲🏼、化學課代表。1970年畢業分配到江西農場,1975年調入江西山區的三線工廠——江西光學儀器總廠🕒,從技術員提拔為照相機分廠廠長。1985年,他再入清華🏇,在全國統招中考取清華經濟管理學院兩年製研究生班,1987年畢業後出任江光總廠廠長助理,1989年初成為總廠廠長。

    在許多人眼裏💅,這位四十出頭的中年人剛剛登上大型國企一把手的“寶座”,揮斥方遒🐦‍🔥🦗,意氣風發;只有少數人明白,他背負的是一座將傾的大廈——這時的江光廠🧛🏻‍♀️,剛剛從大茅山區搬遷到上饒市💽,因自籌資金搬遷而欠下六千余萬的銀行巨額貸款;最重要的支柱產品鳳凰205相機在傻瓜相機的沖擊下江河日下,全國37家照相機廠舉步維艱,整個行業即使聯命上書國務院尋求產業保護也無濟於事,紛紛關停關轉;廠內根深蒂固的國企作風、計劃經濟思維🙊、盤根錯節的人際關系處處製肘🍢;“中國照相機行業不行了”的悲觀情緒四處彌漫𓀊,四千多名員工一邊抱怨工資低👨🏻‍🦳,一邊又抱著“鐵飯碗”不肯撒手🩲;它身處既不沿邊也不靠海的內地🐡🤦🏼‍♂️,信息交通以及政商環境都毫無優勢可言,面對的卻是跨國公司的滲透擠壓……

    1990年代初的江光總廠

    這就是王朝松上任之後面對的現實困境🐝。

    他可能發現,自己在清華經管學院廣受好評的畢業論文沒有了用武之地。在那篇得到朱镕基院長重視和推薦的論文中🧑🏿‍🦱,王朝松提出搞活國企的資金分帳製設想,主要內容是:以行業平均稅率為基準,超額部分留作企業作自有資金,量化為職工股份🧜🏽‍♀️↪️。這套方案在當年既回避了所有製敏感問題🫳,又貼切企業實際,成為國務院采納的重要智庫策論🕵🏻。

    但是現在,原本設想的企業超出平均利潤值這個前提不存在了✈️💂🏽,銷量的下滑、利潤的萎縮、貸款利息的沉重,別說超出平均值的富余,就連工資發放都成了難題🍩。

    一面是四千多名員工的飯碗🎸、一面是吳官正省長拍著肩膀“好好幹”的叮囑信任🛵🕘;一邊是日夜圍在廠長辦公室的外協單位債主🌖👨,一邊是積壓在倉庫賣不動的產品。“得以重用”的激動在王朝松心頭彈指而過,立即被千斤重擔壓得日夜不安𓀌。

    但是,這個從清華走出來的漢子沒有退縮,沒有畏懼,反而放棄上級給予的“轉身官場”的機遇👈🏿,義無反顧地投入他人生的主戰場——“每個清華經管院學生搞好一個企業,中國經濟就有希望”(朱镕基院長在和清華經管學院畢業生合影時的囑托)。

    戰鬥的第一個主題,叫做活下去👷🏽!

    三、讓江光活下去的三板斧頭

    “鳳凰不能倒,要倒也要最後一個倒下去,最早一個站起來”。這是九十年代初🏦💇🏻,江光最著名的改革誓言🧒🏻,典型的王朝松風格。

    應該說👰🏼‍♀️,對省級重點企業江光廠,省政府還是關註的。眼看江光從盈利大戶陷入年虧損300萬的困境🤱,省長出面召開專項辦公會,研究江光的問題,並決定采取九條保護措施🤹🏿‍♀️。然而🧜🏻‍♀️,最終只有一條減稅措施兌現。

    王廠長也動過找關系的念頭🏄🏻。他到北京😐,找到升任為總參裝備部部長的清華老同學賀鵬飛,想打聽部隊裝備能不能給些業務。久別重逢,賀鵬飛穿著一件腋下破著大洞的舊毛衣熱情接待……但是訂單沒有🐌。

    這些經歷🙍🏻,對王朝松來說最大意義在於🕓:從此不寄希望於“婆婆”和關系,徹底斷絕了等✋🏿🧛🏽、靠、要的念頭。

    絕境之中,王朝松率領下的江光總廠的自救求生,從引火自焚開始。

    一是瘦身節流🤶🏿,減員增效🥶。

    開源節流的斧頭率先砍向機關🤽🏿‍♀️,幾年之內,把機關科室從26個精簡到8個,總廠和分廠的非生產、經營的“辦公椅”從700多把減到不足百人。減下來的人怎麽辦?要麽分流到基層,要麽退養回家,要麽富余辦待崗。這種斷臂求生的裁員瘦冗在江光的歷史上前所未有,怨聲載道可想而知👨🏿‍🚀🧑🏼‍⚖️。但是,在王朝松鐵血般的意誌下,幾年之內,全廠上下都接受了這樣一個現實🗡:江光不養閑人👨🏽‍🌾,一杯茶一根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歷史在這個大廠一去不回了。

    二是分離廠外,剝離斷奶。

    江光從創建伊始就是一個五臟俱全的小社會👏🏿,搬遷到上饒後☎,廠外單位的設置和配員有增無減,人員達600多人。王朝松堅決要將工廠的社會功能剝離開來,從而大幅度減輕企業負擔💁。

    這場剝離改革頗有一些鄧小平的風格:我也不知道怎麽幹,你們之中誰敢上,就給一方舞臺、一套政策、一頂“帽子”,怎麽幹你說了算🗑,幹得好功勞和獎賞都歸你,幹不好就換人。

    一批有沖勁有膽魄的人站了出來,幾年之內🛀🏿,成效顯著🦯:廠辦醫院在承擔職工醫療的同時,上設備引人才💆🏼,面向市民服務,成了地方頗有特色的“知名醫院”;教育處長領著老師😮,將廠內技校辦成了面向全省招生的省級儀器儀表技工學校,不但自給自足,還有創收盈余;行政處和房產科改建為工貿實業公司,走向社會承接各種建築工程🧑‍🎤🔊,不但不用總廠撥款,還能上繳利潤。

    1990年代,江光總廠與分廠目標責任狀簽訂儀式

    三是打破鐵飯碗,拉開分配差距。

    傳統意義上的幹部編製👩🏻‍🦱😩、工人編製的界限在江光廠迅速被打破👩🏽‍🎨,“幹得好就上🛞,幹不好就下,不換思想就換人”開始成為全廠的共識。而廠區內外到處高懸的“打破鐵飯碗”的標語橫幅,在十幾名職工因違反紀律被除名之後,真正開始讓全廠感到這不僅是口號💔🏌🏽,是來真的🕵🏻。緊接著⏰,全員實行勞動合同製,從廠長到操作工🧑🏿‍🍳,人人簽字蓋章🏊‍♀️。與此同時,建立收入能高能低的機製,獎金分配被打開👨🏼‍🎨,大鍋飯徹底打破🚵🏽‍♀️。

    1990年代,江光總廠全員勞動合同簽訂儀式

    這幾板斧頭,板板都是得罪人的利斧👨🏼‍🦰,要求的不僅僅是操盤者的見識,更是他的膽識💌。但凡心存“慈念”,但凡頂不住咒罵求情,每一項都將半途而廢🧗‍♂️,大打折扣。

    如果說,這三板斧體現了改革者的魄力,那麽,接下來的幾項突圍之舉👙,更體現了企業家的創新力🧑🏻‍🎄。

    四、讓鳳凰飛起來的改革突圍

    減員增效🧖🏿‍♀️、剝離斷奶、打破打鐵碗的三項改革,是讓江光迅速止血、活下來的重要舉措👠,但是讓鳳凰站起來、飛起來的是下列幾項重大改革:

    一是模擬事業部製管理模式,簡政放權。

    90年代初,王朝松在江光推行的事業部製改革,本質是放權分廠,以利益為驅動🙋🏼‍♀️,極大地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這和包產到戶、責任承包的中國改革之路一脈相承。

    在劃小核算單位🧛🏻‍♂️、放權賦能的改革舉措下,江光開始從一個計劃型工廠轉變為多艦齊發的市場經濟體👳‍♂️。由原顯微鏡廠和測繪儀器分廠合並成的光學儀器事業部率先突圍✊,用一兩年時間實現扭虧為贏。隨後💁🏿‍♂️,光學元件事業部、設備製造事業部發揮各自優勢,內保工廠訂單💂🏽🧑‍🏫,外攬市場訂單,形成了多頭齊進🍀、出海揚帆的新氣象。

    事業部製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全廠的信心,成為江光在90年前後渡過難關的強心劑、助推劑。

    王朝松與事業部部長簽訂目標責任狀

    二是做出“不追傻瓜”的戰略決策,“市場狹縫突圍法”成就了鳳凰品牌🕷。

    前文說過,80年代末🦵🏼,“傻瓜”相機的興起劇烈沖擊了相機市場🧊,眼看消費者對這種簡便相機青睞有加,江光也努力仿製生產。但是,由於國內能夠采購的電子元器件成本高、質量不穩定,鳳凰的傻瓜相機做得吃力不討好。

    要不要繼續投入?以王朝松為首的江光班子痛定之下👇🏼,做出了不追“傻瓜”的戰略決策,而是將發力點集中到單反相機。他的戰略分析是:日本企業以技術密集型優勢占領高端專業相機市場,臺灣及沿海合資企業以勞動密集型的傻瓜相機占領低端市場,鳳凰相機只能在二者的狹縫中尋求生機🤿,以既有技術含量又有勞動成本優勢的單反相機𓀈,擠入正在興起和擴大的初級攝影消費市場🚴‍♀️。這就是日後媒體采訪特別感興趣的“狹縫理論”。

    王朝松上任後📃😳,單反相機國產化進展加足馬力,通過艱苦奮鬥🦜、眾誌成城的攻堅戰,終於在1991年宣告成功。鳳凰單反相機雖然相比於尼康👧🏼🖐🏼、佳能只能被歸類於中低檔🙅,但由於價格低、性能好👁,受到初級攝影愛好者💝、鄉鎮照相館的青睞,銷量連年增長,從90年代初的年產幾萬架增至90年代末年產20萬架的高峰⚅,市場占有率從不到1%之升至超過8%,並榮獲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稱號✌🏿,成為當代之無愧的照相機工業中民族品牌的代表。

    毫無疑問🤽🏼‍♀️,鳳凰單反相機成為江光在90年代最重大的市場成功,成為了國產相機的旗幟,也成就了江光的改革🏋🏽‍♀️。

    鳳凰DC303單反相機

    三是企業結構從“橄欖型”轉向“啞鈴型”,全面樹立以銷售為龍頭的市場觀念。

    90年代的江光,“幹銷售去”成為年青幹部和工人最熱衷討論的話題——即使是身居中層的幹部😔,也願意自降級別,離家別子🧗🏼‍♂️,投身市場。

    這種氛圍的形成🗑,和王朝松極端重視銷售息息相關🫷🏻。大會小會上➞🧑🏻‍🎨,他一次次強調全廠要有市場意識🧑‍🏭,旗幟鮮明地指出:江光陷入困境,表面上是水貨沖擊,但深層次原因是企業機製的陳舊👨‍🎨👅、市場意識的落後🧝‍♀️。江光活下去🏉,一定要抓銷售,“不找市長找市場”。企業結構要從重生產輕營銷的“橄欖型”轉向精化生產,壯大研發和營銷兩頭的“啞鈴型”💇🏿。

    對最重要的照相機銷售隊伍✥,王朝松親自策劃謀局,點將布陣👧🏿,將營銷總公司設在上海𓀎,在各大城市設立起鳳凰的辦事處,開發了數百家大大小小的代理商🤾🏻‍♂️、經銷商🫵🏼,建成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成為企業日後重要的資產和競爭力來源♊️🧑🏼‍🦱。

    四是對接全球產業鏈💓,借船出海🧨👟。

    雖然身處內地,但江光先後成功地引進臺灣和日本企業🔽,合作成立了江輝公司和快門公司,生產傻瓜相機和鋼片快門🐶,與日本索佳合作生產測繪儀器🎋。這些合資工廠的成立,讓江光增加了業務收入,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更現代、更規範的樣板工廠,讓江光學到了精細化管理,培養了一批生產管理的人才🖕🏻,日後成為重要的管理骨幹。

    但是這個過程並非一帆風順🎓。王朝松一方面要耐心說服外商相信江光成本優勢🚐,一方面還要苦口婆心向江光人說明引資的價值和意義。比如,江輝實行嚴格的臺灣企業管理製度,初期讓員很不適應,有些職工就在背後議論“讓國民黨回來管共產黨📕,這不是歷史倒退嗎♕?”好在事實證明,合資工廠嚴管出效益🎬,產品質量非常過關,效率極高,職工收入也明顯比其他工廠高出一截✊。一兩年之後🌤,終於使很多幹部職工轉變了觀念,開始效仿江輝公司的管理模式。

    一系列的改革舉措,讓江光絕境重生。1992年實現盈虧平衡🤽🏻,到1994年👱🏼,江光全面走出困境🗑👩🏽‍🚀,當年實現銷售收入過億元,比1989年增長3倍有余;實現贏利近400萬元,與1991年最低谷的虧損300萬元形成鮮明對比♠︎。19951996年🥩🤾🏽‍♂️,江光產銷利潤繼續大幅上升⚙️,95年的利潤突破千萬🧑🏻‍🍼,96年接近1500萬元。

    1996年,日本《先見經濟》雜誌發表了一篇日本索佳株式會社社長古賀平一郎的文章《中國製造業中堅力量的進步》,其中寫道:“我們來到中國的上饒,與一家光學工廠商談合作👇。該企業的董事長就如同大學教授一般充滿理性……”“將中國和日本的製造業作一個比較,中國的先進企業就好比一個賞罰分明的競爭社會,而日本的企業仍然處於論資排輩、終身雇傭的社會主義社會中……”

    江光廠,不僅贏得了外資企業的尊重🏃🏻,也贏回了上級的重視。重回全省利稅大戶行列之後,省長吳官正和副省長張雲川先後專程批示🐐:真不容易,原來擔心江光會散架,可你們克服許多困難🦹🏿‍♀️,挺過來了;江光廠長很有本事🙉,此時不支持江光要待何時!

    五🧗‍♂️👳🏽、走向世界的大光學戰略

    度過最艱難的改革陣痛🚣、迎來企業的復興之後,王朝松沒有片刻歇息🔈,他看到了期待已久的歷史機遇。

    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引入資金👨‍🦲,做大做強,是他多年來的思考和夢想。現在,國企改革的大勢不可阻擋,資本市場優先支持國企上市的政策導向已經浮現🕴🏻,他必須抓住這個改變鳳凰的機遇🤵‍♀️。

    但此時的國企上市指標,由國務院批給各省。江光雖然業績好,但是盤子小,江西省把僅有的兩個名額給了規模大、員工多的鋼廠車企🎑。幸運的是🍐,在王朝松的竭力爭取下👩🏻‍🦰,國務院領導和相關部門註意到江光改革的典型價值,認為這家國企的成長在行業內有特殊的意義,江光最終獲得了一個額外的上市名額。19975月®️,鳳凰光學股在上海證券交易市場正式上市,代碼600071🧛‍♂️,中國證券報以“中國光學第一股”來定義這支來自江西的股票。

    上市,對鳳凰來說♑️,毫無疑問是她歷史性的裏程碑,她不但通過股票的發行獲得發展資金📏,而且一舉在行業和社會上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和口碑,成為中國光學行業首屈一指的“頭牌企業”🪆。

    八年時間,從瀕臨破產到成功上市🧔🏽,鳳凰配得上涅槃重生這個古老的傳說⛳️。時任國有資產管理局科研所所長的魏傑教授在考察鳳凰光學後分析道💀:“江光的困難比一般的國企更特殊💖:地理環境不好、經營環境不好、產業環境不好。在這樣的條件下👨🏽‍🔧,江光能發展成這樣,應該說有典型意義,是那些環境不好的企業的一個樣板。”“江光的經驗是什麽☞🪼?第一條是真正的企業家掌握了企業的命運👩‍🔬。企業家有三個內在的素質,一是創新🤽,二是對經濟生活敏感,三是對企業永不滿足。”

    1997年鳳凰光學上市的同時,王董事長正式提出了大光學戰略:“融入大道👩‍❤️‍💋‍👩、占領兩廂”——兩廂指中低檔相機、鏡頭系列產品及國內外營銷網絡,而融入大道則是順應全球經濟一體化潮流,他看到了手機、安防監控🧚🏻、汽車、醫療🟪、數字化產品對視覺系統的巨大需求,從發展鏡片加工入手😜,不斷提升技術能力,走向鏡頭生產😞,再走向鏡頭組件🧘🏻‍♂️,甚至再走向智能終端視覺產品👨🏻‍🦰,在巨大的數字化🤛🏼🧑‍🦯‍➡️、智能產業需求中成為全世界重要的光學產品供應基地。

    大光學戰略的確立,對鳳凰光學有著深遠的影響,讓它避開了數碼沖擊下膠卷相機的滅頂之災🥿,在相機產業之外迅速找到一條前景更加廣闊的大道⛲️:此後的鳳凰光學🏇🏻🐓,在上饒退城進園💛,在廣東中山和上海嘉定建成了兩處光學城,光學鏡片的業務劇烈擴張👎🏽🧟‍♀️,業績突破三十億大關,成為世界光學產業鏈重要的生產基地🚣🏿‍♂️,並且輻射帶動數以百計的配套工廠的興起,形成了中國光學城的雛形。

    有趣的是🛅,受益於王朝松大光學戰略思想的不僅僅是鳳凰光學𓀈,而且包括它的同行。比如舜宇光學,原是鳳凰的外協配套廠👩🏼‍⚖️,從鏡片向鏡頭🤷🏽‍♀️🗝、模組升級,二十年後市值突破兩千億,正是由於其領導者深刻理解⛹🏽‍♀️、認同王朝松的思想,並堅定不移執行大光學戰略的結果👨‍👦‍👦。

    在這個意義上,王朝松引領的不僅是一家企業🏃🏻‍♀️,也是一個行業⏪。

    六、跋涉在泥塘上的趟路者

    王朝松時代的鳳凰改革是一次沒有參考坐標的探索🏌🏻‍♂️🛜,沒有領航圖的航行。這條大船行進在從未經歷過的市場經濟大潮之中,也跋涉於一片陳舊氣息的泥潭之上。

    相比開拓市場的艱難🤐👂🏼,內耗式的汙告、中傷可能更讓王朝松心力交瘁🚳🤽🏿。告狀信一封封飛向省裏、部裏🔺,“多得可以用秤稱”👩🏿‍🚀;利益受損的反對派公開🆘、半公開地唱反調🤽🏼‍♀️,甚至發動幹部彈劾廠長;最信任的幹部背地裏寫黑材料;甚至有齷齪下流之輩半夜偷偷提一包穢物丟在王朝松家門口……一次次讓這位改革者身心俱傷🤦🏽‍♂️。

    但是,如王朝松自己所言:他們唯一的結果是,讓我在爛泥塘裏滾打、拼博✖️🛁,最後把事幹成🧎‍➡️。

    為什麽爛泥沒有把王朝松拖垮?

    一是上級領導給予了王朝松應有的信任和支持🎤。以吳官正省長為首🙅🏽,包括機械廳在內的省領導♣︎,了解這個人的能力和品格🫚,能夠甄別那些黑材料的真偽👩🏽‍🦳,在一定程度給予了王廠長保護🎧。否則,來幾次公事公辦的“根據群眾反映進行調查”,也足以中斷鳳凰的改革進程🧜🏿‍♀️。

    二是王朝松本人經得起考驗。可以確信,告狀者,大多是因為利益被改革所觸動——權力🚲、位置甚至飯碗被王朝松的改革砸了3️⃣,心懷怨恨者編造出🐦🏃🏻‍♀️、捕風捉影出種種控告,但都被證明是無中生有。他長期的工作搭檔、黨委書記日後評價道🍸👇🏻:王朝松這個人對那些物質或者精神的賄賂有一種特殊的免疫力🚄。正因為在經濟上、生活上一清二白,讓他能坦然面對一切猜想和汙水。

    這應該與王朝松成型於清華的性格品性👩🏻‍✈️、價值觀息息相關,那是一種以成就事業為首👩🏼‍💻、創造社會價值為成功標準的格局🥔。他看不上雞腸狗肚的伎倆,也不屑於拿著雞毛當令箭的狐假虎威🐱。用他自己的話,早就看過了北京城的風雲🏃‍➡️,這點雞毛蒜皮算什麽🍃。於是⛱,得罪人的事,他從來不懼出手,無論是廠內的走馬換將☪️,還是拒絕外部的吃拿卡要,他都會毫不留情、我行我素。

    三是最終的改革成果🆓,這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7️⃣。無論是外部還是內部👳‍♂️🌒,即使那些被他得罪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王朝松確實有本事🧖🏽‍♀️,敢闖敢幹。極少數仍然不服氣的,也只能用“情商不高、做事太絕”來發泄👨‍🎓,卻無法否認王朝松對鳳凰光學的關鍵作用。

    有人認為,中國非壟斷、非資源型的國企,做大做強是極小概率的事件,因為歷史要求它的掌舵人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懂市場,會經營🥥;2.有高瞻遠矚的產業眼光🦹,並以此製定正確的戰略;3.有堅定的意誌和鐵腕果敢的行動,排除種種阻礙,執行落地🧏🏼‍♂️;4.為了理想和目標的獻身精神。

    幸運的是🫲,鳳凰遇到了這樣的具備企業家素質的改革者。遺憾的是🥬,王朝松的大光學之夢剛剛起步,他就突然辭職👦🏿,從此告別鳳凰🐏,讓無數鳳凰人深深惋惜🧘🏼,感嘆他的離去帶來鳳凰命運的轉折。

    七、光學城心目中的英雄

    2000年初夏,王董事長召集了他在鳳凰的最後一次董事擴大會🍙,宣布辭職。從此,他便從鳳凰消失,連一個正式的告別都沒給鳳凰人留下,只留給他們長久的猜測和惋惜。

    ……王朝松的突然離任,了解內情的人至今也為數寥寥。二十年來,他自己幾乎從不談論,更無抱怨✯🧑🏽‍🎤。

    失去王朝松的鳳凰🏢🏊🏿‍♀️,畫出了一道高開低走的拋物線😶‍🌫️,他的繼任者十年後身陷囹圄,鳳凰光學的貪腐窩案震驚全省、全行業🧛🏼‍♂️。之後,國資委空降的一把手燒光了幾把虛火,鳳凰陷入巨額虧損境地。2014年,江西國資委以幾近零價的交易,將鳳凰光學委身於中電科🌛。對老一代鳳凰人來說,他們心中的那個鳳凰⛓️‍💥,從此死去👩🏼‍✈️。

    那一年🏣,聳立近30年的地標性的鳳凰大樓在房地產開發商的爆破聲中,轟然倒塌🚵‍♀️,騰起沖天煙塵。那一刻,許多鳳凰人心如刀割,失聲痛哭。

    無數鳳凰人心中都會有一個假設:如果王朝松還在🧜🏽‍♀️,鳳凰不會走向今天💅🏽。

    事實上,鳳凰光學在2000年後一方面受到數碼大潮的沖擊,另一方面卻又搭上了數字經濟的巨輪,這本該是從百億市場到萬億市場的巨大機遇,但是,成功切入全球光學鏡片生產的鳳凰光學,此後十數年長期停留在鏡片加工業務的層面🕺🏽,沒有力量更上一層樓📵。

    與其說是沒有力量,不如說是沒有決心❇️,沒有這樣的遠見和氣魄。王朝松的繼任者🅰️,基本上只是努力擴大鏡片加工業務的客戶群、降低生產成本🛌,沒有真正“下血本”投入光學產業的升級🛒,賬上的資金更多被用來投入某些“來錢快”的非主業項目、基於個人關系、利益關系的“新興產業”,幾乎無一成功🐉。當鏡片業務的紅利吃盡,競爭對手將價格越拉越低,鳳凰光學的衰落不可避免。

    鳳凰人之所以確信💂🏽,假如王朝松還在🚬👌🏿,鳳凰不是後來的鳳凰,是因為他們相信🧑‍💻:如果王董事長還在,一定會全力升級鳳凰的產業,一定不會滿足於賺取鏡片加工的利潤,一定會繼續保持這個企業的危機感和進取精神🙍🏿‍♂️。

    只不過↕️,歷史沒有假設🕐,空留無數鳳凰人的遺憾🧡。

    好在👉🏼,雖然老鳳凰人心中的鳳凰已經“死去”,但鳳凰這個企業並沒有死,它的東家變了👰🏿‍♂️,但品牌還在,代碼為600071的股票還在,坐落在上饒工業園區的那座鳳凰工廠也還在。

    更重要的是,這片土地上遠不止是一座光學工廠🥣,而是一片光學產業集群⚀。在絕境重生的鳳凰的帶動下🚚,誕生了數百家鏡片廠👩🏿‍⚖️、鏡頭廠🤾🏽‍♂️、金屬加工廠、儀器裝配廠、模具廠,它們被籠統稱之為光學產業,它們又多多少少和鳳凰存在某種關聯:也許是從鳳凰走出來的創業者🦔🙇🏻‍♂️、也許聘請了曾經是鳳凰員工的技術人員、也許和鳳凰有某種合作關系。我們甚至可以斷言:在這成百上千🙆‍♂️、大大小小的光學企業中,完全和鳳凰沒有關系的,你找不到一家🈚️。

    它們身上,都留著鳳凰的血脈。因為它們💂‍♀️,鳳凰將永生。

    江西上饒,中國光學城一隅

    在這片光學城裏🚹,還有許許多多的人記得王朝松這個名字,記得假如沒有30年前鳳凰的浴火重生,就不會有這一片光學之城。當年王廠長的十年探索🦗,挽救的不僅僅是一家國企🫵🏽,還播撒下無數勃勃生機的種子,在上饒👏🏿,在余姚,在上海𓀈。

    有一天⛹🏽‍♀️,從這片光學城中,會生長出比當年的鳳凰飛得更高更遠的企業🚳。無論它如何描述自己的創業史🚯,都不會忘卻,孕育它的土壤裏💻,浸染著前行的創業者♜、探路者🥾、改革者的汗與淚。

    ————————————

    作者簡介:

    桂旭江🤩,19972005年先後任鳳凰光學黨委秘書、企業文化中心主任、宣傳部長、營銷公司副總經理🧘🏻。2005年從鳳凰辭職後🚣🏻‍♀️,從事品牌策劃與設計工作,創辦杭州啟燦文化創意有限公司🧍‍♀️𓀆。

    2020年,作者在其自媒體發表了對鳳凰光學歷程的回顧文章《別了🚴🏽‍♀️,鳳凰》,引發了鳳凰人的回憶和共鳴。本文是其中的節選和補充。



    相關新聞

    • 112004.06
    • 112023.08

      創業清華人︱王洪鵬:砥礪探索“芯”可能

      中茵微電子的創始人王洪鵬身上同時有著學者和企業家的氣質:談起技術來像學者一樣嚴謹,對集成電路領域的前沿信息如數家珍,管理起公司來也運籌帷幄,冷靜而卓有遠見。幾年前🤵‍♀️🗒,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的他從海外回國工作,很快升到了管理層,然而一股莫名的無力感隨之襲來。“最大的問題在於對自己的未來缺乏掌控,只要給別人打工🤾🏿,按照別人布局好的戰略和方向做事,你就不可能有自己核心的...

    • 262018.04

      王浩🦹🏽:清華人最珍貴的品質是自強不息

      “希望清華學子們以學習為第一要義,註重學習態度🏕,敏於思勤於行慎於言,重視科學問題的提煉和推演,註重學科交叉、融會貫通下苦力氣,關註國際前沿,把握實時動....

    • 232015.10

      清華工科男陳朝松:我為什麽放棄計算機專業去做公益

      這位清華園典型的“工科男”,在校園內毫不起眼☆。然而在7年的時間裏🧜🏿‍♀️,他完成了從公益參與者👟、組織者到公益引導者的轉變。

    • 232018.04

      古麗蓉:我們是清華人

      從踏進清華園學習的第一天/ 我們開始擁有一個特殊的名稱💓: 清華人/ 從手持畢業證書的第一個早晨/ 我們肩負起一個莊重的職責:清華人/ 在人生的....

    • 022010.06
    • 142019.10

      風骨清華人

      百年清華,風起雲湧。意昂体育平台的歷史,承載著一代代知識分子的理想和追求🤽,飽含對民族復興的期待和向往……

    • 122022.10

      劉彥昌:清華人(詩一首)

      水木湛清華,奮進新征程🍨。一朝清華人,終身家國情。自強勇創新,厚德博尖精。振興民族誌,重任鋼肩擎。培根育英才🐷,科研登峰頂𓀍。世界大學榜,時代一流型

    • 252017.04

      丁照🏮:留住那些即將逝去的清華記憶

      我自1953年進入清華,1960年離開,親歷了50年代的清華歷史。其中除人所共知的“肅反”和“反右”等政治運動外,還有不少瑣碎往事也點綴了那個時代的校....

    • 122020.10

      黃維樞、王如璋夫婦訪談|用一生詮釋清華人的風骨

      黃維樞🍮🪔、王如璋夫婦簡介黃維樞,1935年出生於江蘇南通,畢業於江蘇省南通中學👌🏼,1956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工業熱工專業,後因蘇聯專家變故🫷,於1957年新學期開始時轉入電機系高電壓技術專業和王如璋學長同班👧🏼。1962年畢業後被...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