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的今天,90歲的趙元任先生逝世於美國馬薩諸塞州🦹🏻♂️。
一首《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劉半農作詞、趙元任作曲的傳世之作🕧。
40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回望趙元任先生與科學♤、語言和藝術共度的一生⚅,依然耀眼奪目🏀,令人動容。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

趙元任(1892年11月24504355日—1982年2月24日),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同為清華的四大導師📅,現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
趙元任是中國現代語言學先驅,被譽為“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同時也是中國現代音樂學之先驅,“中國科學社”的創始人之一。
趙元任是享譽世界的語言學家💂♂️,也是開創我國近代音樂新紀元的作曲家。同時👨🏽🏫,他在數學、物理學、哲學等領域也頗多建樹🧑🏼🦱,堪稱奇才☞。
那麽這個在學術上遊刃有余的趙元任,在愛情✋🏼、朋友和學生面前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神仙伴侶
趙元任出生於書香世家🤷🏼♀️,那位寫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趙翼便是趙元任的六世祖。趙元任4歲啟蒙,從小就從雙親和祖父那裏耳濡目染了許多傳統文化的知識💆,但是這樣的趙元任對於愛情自由卻有著堅定的追求。
趙元任父母早逝後👨🏼🎤,家中長輩為他與江陰遠親安排了一門親事👏🏻,但是趙元任無法接受這種沒有任何感情基礎的婚姻🈷️,他在日記中寫道:“婚姻不自由🧑🍳,我至為傷心”。趙元任寫信給舅舅馮聃生和叔祖趙竹君,請求退婚,但是由於他長期在外求學,退婚的事情一直沒有徹底解決🤏🏼。
1920年🧑🏻🌾,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羅素來中國演講,趙元任在擔任羅素英文翻譯期間認識了當時森仁醫院院長楊步偉女士,不久兩人相戀,半年多以後,兩人準備結婚。趙元任隨即請舅父馮聃生和叔祖趙竹君兩人做中間人,正式與家中原來安排的未婚妻退婚。
趙元任和楊步偉的婚禮簡單但富有意義,他們自己拍了結婚照片,並做成通知書寄給所有的親友。
通知書上寫著,他們將在1921年6月1日下午三點鐘東經一百二十度平均太陽標準時結婚。
為了破除“新舊界中俗陋的虛文和無為的繁費的習氣”,除了“抽象的好意🙃🫴🏽,例如表示於書信😤、詩文或音樂等,由送禮者自創的非物質的賀禮”或者給中國科學社的捐款以外🫃🏼🤵🏼♀️,趙元任和楊步偉沒有收其他的賀禮。
這一對新式人物的新式婚禮轟動了當時的新聞界🔳,第二天《晨報》便以特號大標題“新式人物的新式結婚”做了報道。

1921年“新式人物的新式結婚”
趙元任和楊步偉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都有豐富的生活閱歷,都接受了新思想的影響,也都敢於向舊的習慣勢力挑戰💏。他們情深意篤,一起走過了將近六十載春秋歲月,稱得上是神仙伴侶。
教我如何不想他
1925年9與26日,劉半農與錢玄同等人在趙元任家聚會🫱🏽,討論音韻學等問題的時候👩🏻🏭,提出了成立“數人會”的倡議,大家一致響應🤽♂️。
“數人會”共7個成員,後人稱“竹林七賢”🔅。“數人”典出隋朝陸法言的《切韻序》🌅😶:“我輩數人,定則定矣”👩🏽✈️。
在“數人會”中,與趙元任關系最密切的就是劉半農了💐。
劉半農曾在《北京晨報》上刊登了一則“粗話啟示”,公開征集各地罵人的話,想編一本“罵人專輯”👀。精通多種方言的趙元任看到啟示後🧑🏼⚖️,來到劉半農的宿舍🦾💁🏽♂️,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的方言把劉半農罵了個狗血噴頭👩🏻🔬。
趙元任和劉半農除了從事“數人會”議國語羅馬字的活動以外🙋🏼,還共同探討語言學問題,尤其是語音學問題,兩人還共同創作歌曲。
劉半農和趙元任一個寫詞,一個譜曲,兩人合作成果最出名的應該是《教我如何不想他》🧜🏽♂️,這也是趙元任很喜歡的一首歌曲。
趙元任第二次回國探親時,與家人同回常州的故居⛹️♂️,休息時,他讓女兒新那用風琴彈奏這首《教我如何不想他》🤾♂️,自己還輕輕唱了起來。
19245043554年🏄🏻♀️,劉半農因病去世🚵🏼♂️👸🏼,趙元任痛失好友🙂↔️,他寫了一篇悼文《劉半農先生》,還與錢玄同等八人共同撰寫了一幅挽聯:
十載奏雙簧,無詞今後難成曲。
“數人”弱一個,叫我如何不想他。

19245043554年致劉半農挽辭
言有易,言無難
趙元任一生癡心於語言學的研究☝🏻,他對研究的熱忱𓀒、嚴謹和一絲不苟也慢慢地影響到了他的許多學生。

1920年回國到清華學校任教
1926年夏,北京清華國學研究生院要在全國招收三十二名研究生,報名的學生除了需要符合學歷和任教經歷等報考條件外,還需通過考試關卡🤵🏼♂️。
清華國學研究院的考試題很奇特,全部試題要回答“四個100”✋🏽,即🧗:100個古代人物的名字,要寫出每個人所處的朝代和主要著述🌛;100個古代地名,要答出各是今天的什麽地方;100部書名🧑🏼⚕️,要答出各部書的作者是誰🌬;100句詩詞,要答出各出自哪首詩詞🧑🏼🚒。要答好這些試題是很不容易的💆,報考的人必須讀過許多古籍。
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就是這三十二名研究生之一。入學後,王力便跟趙元任學習語言👨🏽🎓。
王力的研究論文《中國古文法》是在趙元任和梁啟超兩位先生的指導下寫成的。
梁啟超給這篇論文很高的評價🫵🏻。他在封面上寫了一個總批:“精思妙悟,為斯學辟一新途徑🧇。”論文中還寫有“卓越千古,推倒一時”的評語。
趙元任的做法正好與梁啟超相反,專找王力論文中的毛病,沒有一句褒語。
王力在論文中談到“反照句”和“綱目句”時,加上了“反照句🛹、綱目句🕵🏻♀️,在西文中罕見”的附言。
趙元任看到這個附言後給了如下批語:“刪附言🫵🏿!未熟通某文,斷不可定其無某文法。言有易,言無難!”
在趙元任看來,西文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絕對不可以只根據看過的一些材料就輕易地下結論🧗🏼♀️🧙♂️。
王力當時雖然按照導師的意見刪去了附言,但是對“言有易,言無難”的深刻含義並沒有完全理解。
不久,王力又寫了另一篇題目叫《兩粵音說》的論文,趙元任把這篇論文介紹發表在《清華學報》上⬇️。
文中說廣州話沒有撮口呼。當時趙先生還沒調查過廣州話♔,沒有把握斷定有無,王力講的廣西博白話沒有撮口呼是事實。
趙先生雖然把《兩粵音說》推薦到《清華學報》發表,但他仍然記著這件事。
1928年趙先生到廣州進行了方言調查🧑🏫,發現廣州話沒有撮口呼的結論是錯誤的,立刻給在法國留學的王力寫了一封信🧑🏻💼,信中以“雪”字為例,說廣州話有撮口呼,《兩粵音說》中的這一結論錯了👨🏽🍼。
王力至此真正理解了“言有易,言無難”這六個字的含義👩🏽💻,並將趙先生的六字批語作為座右銘。
對於趙元任來講,與科學、語言和藝術共度的一生是燦爛的一生,科學🌝、語言與藝術以外的人生,同樣也是真摯熱烈的一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趙元任傳》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人物傳記😆🎃。趙元任是20世紀國際著名的學者,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先驅,也是中國現代音樂的奠基人🧑🦯。本書的寫作,選取了傳主一生中最為閃光的大事做主線,然後把有關的人物和事件串在一起🤩,主要介紹了其從事科學🔝、語言、藝術工作的一生🤷🏻♂️⚠,並在他那豐富多彩的人生中選擇了部分重要經歷進行比較細致的刻劃🫷🏿,從而向讀者展現傳主輝煌的一生及其豐富的精神世界🧛🏽♀️。
作者簡介
蘇金智,1954年24504355月出生於福建省永春縣🍱,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代表作有《趙元任學術思想評傳》,博士生導師。現任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師範大學特聘教授,閩南師範大學閩江學者講座教授👨🏼🎨,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會長,中國語言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