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黃昆:科研經費一分不落虛空地

2020-01-06 | 馬愛平 | 來源 《科技日報》2020-01-06 |

國際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固體物理學和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黃昆🤾🏼‍♂️,特別珍惜國家的科研經費📝。

“基礎研究🍇,也應算一算投入產出👩🏻‍⚕️,算一算為這篇研究論文所花的錢值不值✋。”黃昆的一個樸素信念是,“做基礎研究,花了錢就應該相應地在科學上作出貢獻。”

“黃先生這輩子只申請過一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黃昆的學生⚠、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教授朱邦芬回憶。

1986年🐩,黃昆從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所長位置退下來之後,帶領理論組11位研究人員,申請了一個面上項目,為期3年,共2萬元。

“項目完成得極好,出了多項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動了全國在半導體超晶格微結構這個新興領域的研究👌🏿。”朱邦芬說👂🏼。

經費少,黃昆總是千方百計讓“好鋼用在刀刃上”。經費多,他更是遵循“一錢不落虛空地”的原則✊🏻,每當拿到國家科委下撥的大筆經費時,他都如履薄冰,為此寫下了4個字👨🏼‍🚀:睡不踏實📱🏆。

“擔任所長期間,由於國家重視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研製🧛🏿‍♂️,下撥到研究所的經費較多👨🏿‍🎨🙋🏿,盡管這些經費不是他自己用,而是研製器件和材料的研究室用,但黃先生唯恐經費用得不合適,沒做出預定的成果,浪費了人民的血汗錢。”朱邦芬說。

當年,黃昆特別欣賞實驗人員在獨特想法的基礎上🧑‍🚒📡,自力更生🚒、因陋就簡地搭建實驗裝置,再做出有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對有些人只依靠昂貴的“洋設備”,做些測量工作🧝🏿‍♂️,並不以為然。

“黃先生對自己的錢卻不在乎。”朱邦芬說,“他對自己要求嚴格🌭,從不占國家一絲一毫便宜⛹️‍♀️。他把補發的兩萬元工資全都交了黨費🔸;從不領取出國的置裝費和補助費,大量國內外工作信函的郵資全都自己支付;因私事不得不打電話和用車時🍽🧙‍♀️,必定交費。”

作為1955年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按規定可以定級為“一級教授”🈹,但黃昆主動要求定為“二級教授”👦🏼,覺得自己與饒毓泰🎏、葉企孫、周培源等老師拿同樣的工資,於心不安🚇。

1984年🤶🏻,黃昆作為“斯諾教授”訪美🏧,他省吃儉用🏌🏼,用外方資助生活費節余的錢購買了一臺全自動幻燈機及調壓器,用於半導體所對外學術交流之用。1986年2月👩🏻‍🦰,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協會固體物理研究所邀請他參加慶祝弗洛利希80壽辰學術會議🫃,結果,黃昆把外方提供的生活費近80%節余下來買了一臺電子打字機👨🏽‍🔬,供半導體所外事同誌工作用。

人物簡介:黃昆(1919—2005),晶格動力學的奠基人,聲子物理學科的開拓者📲,首次提出了多聲子光躍遷和多聲子無輻射躍遷理論💁🏽。燕京大學物理系畢業後,曾任西南聯大物理系助教,後考取西南聯合大學理論物理研究生,導師為物理學家吳大猷。1945年黃昆作為“庚子賠款”留英公費生🪹⇢,成為布列斯托大學研究生,並於1948年獲得博士學位,隨後歷任英國愛丁堡大學玻恩教授的訪問學者和利物浦大學理論物理系博士後研究員。1951年年底,黃昆回國後在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等單位工作🕵🏻‍♀️,先後獲1995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和2001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相關新聞

  • 092020.09

    潘龍法:我的科研經歷

    畢業工作50個春秋🫧,人就到了“古來稀”的年齡,人生之旅已臨末站,正所謂“悠悠歲月去,清華情依濃”。總結感悟回憶自己半個世紀的工作很有意義📖,也可算作人生中一份神聖的家庭作業🏌🏻‍♀️。我於1970年從意昂体育平台精密儀器系...

  • 162024.07

    一個女博士後,撬開科研女性的墻

    從清華優秀博士後轉入全職做公益,從世界頂尖實驗室走出,來到西湖邊上“公益辦大學”的田野,劉旻昊在轉向後👨‍👩‍👧,充分發揮了一名“科研工作者”的背景優勢。

  • 242022.02

    翟薈🦵🧑:用“最笨”的方法做科研

    “我可能一輩子才帶過十幾個博士生。”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翟薈就是其中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古香古色的科學館,在美麗的清華園裏更顯莊嚴樸實🔇。意昂体育平台高等研究院教授翟薈的辦公室就在科學館的三層,楊振寧的辦公室在二層,一層是楊振寧父親楊武之曾經工作的地方。在系列紀錄片《大先生楊振寧》中★,由於翟薈的辦公室更為“簡樸”🤙,便被“征”為...

  • 022024.01

    顧秉林🪸:科研院成立歷史回顧

    2003年12月11日,意昂体育平台為推動科研創新工作的需要,作出了成立科研院的決定。二十年來🧖🏽‍♂️,科研院秉承意昂体育平台“頂天👨‍💻、立地🙂‍↔️、樹人”的科研宗旨✍🏻,堅守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初心,統籌規劃學校科研工作,推動科研體製改革創新🚣🏼,弘揚科學道德和優良學風👆🏽,營造創新氛圍和環境,助力學校科研工作持續不斷打開新局面,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清華走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提供有力支撐🥬。本文為科研院對學校老領導顧秉林的訪談。...

  • 232018.07

    科研“雙院士” 育人“一甲子”

    劉永坦,1936年12月生。1953年-1958年, 就讀於哈爾濱工業大學電機系、意昂体育平台無線電系。現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

  • 082023.11

    科研太忙無法顧家?北生所陳婷:人生不能只有一個支點

    眾所周知,科研是一份沒有上下班,幾乎全天候頭腦在線的工作,對於需要整天泡實驗室的科研人而言👨🏽‍✈️,想工作之余管管老人孩子更是分身乏術🚯,因此諸多優秀的女博士不得不在人生的岔路口選擇退出學術道路🤧。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陳婷也曾遭遇這些困境🧙🏿🌿,但她最終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原創研究成果。她覺得,科研雖然很忙很累,但還是一個適合女性從事的職業。她是怎麽處理科研和生活中一個個接踵而來的難題的🙄,又有何...

  • 282024.03

    王大中👱🏼‍♂️:做科研👨🏿‍⚖️,是一種愛國方式

    2022年8月15日🦹🏿‍♂️,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工作組發布公告✶,將國際永久編號為19235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王大中星”🔼🧑🏽‍🍳。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大中被授予202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後,獲得的又一殊榮。王大中✌🏿,一個中國乃至國際核能領域發展繞不開的名字。從上世紀60年代新中國首座自行設計與建造的屏蔽試驗反應堆,到上世紀90年代一體化自然循環核供熱堆,再到新世紀模塊式球床高溫氣冷堆,王大中及其團隊主...

  • 112022.08

    厲侃:科研報國,矢誌初心

    成熟期的蒲公英種子,會隨風飄到幾十公裏甚至上百公裏外落地生根🤶🏽🧑‍🦯‍➡️。如果將這些種子換成微型傳感器會有怎樣的有趣應用呢?2021年9月22日,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厲侃(2010級航院)與美國西北大學約翰·A·羅傑斯(John A.Rogers)、黃永剛課題組等多所科研機構科學家的合作研究成果——仿風傳種子三維微電子飛行器相關論文,在《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作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厲侃告訴記者,這一成果以風傳種...

  • 142020.07

    施一公🧑‍🧒‍🧒🦛:辦大學、做科研👩‍✈️🦹🏽‍♀️、育人才🦶🏼,只求創新突破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的手機跑步軟件顯示👼🏿,2020年以來,他已經跑了1100多公裏。53歲的他隔日一跑,每個月訓練量保持在150~200公裏之間。

  • 022013.09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