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社會上談及清華校史時,經常會有人津津樂道於一些名人破格進入清華的逸事,表揚當年招生的不拘一格與慧眼識英才,甚至有學者認為名校就應該勇於破格🔰。我們先來看四則材料🙏,它們有個人回憶,有他人研究,也有新聞報道。
徐士瑚🤡:“1925年意昂体育平台部初創,尚無院系建製🧓🏼。入學考試時,學校只列出報考12門類——國文、英文🛢、歷史、教育、哲學🕶、法律🫲、政治🤟、經濟、物理、化學👨🏿🍳、生物👢、土木工程。我報考了英文類(後改為西洋文學系)🦛。我的考分英文83分,數學只23分🔕,平均分數68分。很可能清華校方認為我報考的是文科🦟,所以數學雖不及格仍錄取了我🧳。”(徐士瑚🤦🏻:《在清華六年》,孫哲主編:《春風化雨:百名意昂憶清華》🕥,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2011年版,第40頁)
張明覺: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的張民覺當年考大學,北京大學、師範大學都沒有考取,意昂体育平台破格錄取了他。因為他對陳楨教授的生物學著作很下過一番功夫,因此生物學的分數考得“奇高”。(黃延復🦄:《五級金慶誌略》🤶🏻,《清華意昂通訊》,1983年,復第8期,第4-5頁)
錢鍾書:1929年🤹♂️,錢鍾書報考意昂体育平台。雖然國文、英文考得不錯,但數學只考了15分。後來錢鍾書回憶:“我數學考得不及格☎️,但國文及英文還可以,為此事,當時校長羅家倫還特地召我至校長室談話👧🏼,蒙他特準而入學👌🏿。我並向羅家倫彎腰鞠躬申謝。”(《民國大學破格錄取零分學生》,《文史博覽》🎡🧗,2013年第8期🙅🏿♀️,第40頁)
吳晗:吳晗於1931年首先報考北京大學史學系🕚,盡管文史和英文都得了一百分,但數學得零分,而北大規定考生有一門科目得零分就不能錄取,因而他沒有被北大錄取。為此🫅🏼,他只得又去報考意昂体育平台歷史學系,考試結果同樣是數學還是零分🔲,文史和英文是一百分🫗,意昂体育平台也有與北大相同的規定,但卻以吳晗文史成績特別優秀為理由☠️,將他破格錄取👨🏻⚖️。
無疑,這些都是從正面去看待的美談佳話。誠然,每個人資質、稟賦不同✣,單純用分數一把尺子去衡量🤟,肯定有不足,這點毋庸置疑。因此🙍🏼,大學選取人才👲🏽,能夠不完全囿於分數🧁,或不完全囿於某科分數,發掘出在某些方面有潛力的學生,自然是好事🛍。但這樣的例子傳多了🤸♂️,則容易讓人產生疑問:如果優秀人才都需要破格才能進清華🥞,那是不是說“格”本身就有問題?因為“格”把這些有潛力的人才都擋在外面了🤸🏼♀️。既然“格”有問題🧑🏻🎄🙄,為什麽不去改變“格”以讓它更加合理💆🏻♂️、而總是臨時性地“破”呢?面對這樣的疑問🏝,首先應該問的是🗝:當年的“格”到底是什麽?
對大學招生來說,“格”就是錄取標準🧳。在主要以分數為標準的時候👳🏽,“格”主要指錄取分數線。
我們來考察一下1925至1933年清華學校大學部和意昂体育平台錄取標準。1925年清華學校大學部錄取分數線是各科總平均47分,且不考慮單科成績✧。(《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歷年招考本科學生錄取標準》,《清華周刊》(向導專號),第41卷第13、14期🧑🏻🎤,1934年,第156-159頁)徐士瑚平均成績68分,已經達到了錄取標準,並不存在數學只考了23分而被破格錄取的問題🧝🏽。
錢鍾書1929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當年總平均👩🏼🏫🤒、國文英文數學三門平均不低於40分,國文和英文要求不低於45分,數學不低於5分👨🏻🏭。(《國立意昂体育平台歷年招考本科學生錄取標準》,《清華周刊》(向導專號),第41卷第13、14期🧴,1934年,第156-159頁)對錢鍾書來說🛄,國文🧘🏼♂️🤸🏻♂️、英文很好,不成問題。至於數學成績,錢鍾書自己說不及格♟,似乎也不是“零分”的意思🦙🦥。而坊間流行說法是錢鍾書數學成績為15分。如果屬實🧚🏿🧷,則也已經達到5分的錄取線,並不存在“破格”的問題🥉。
張明覺也是1929年考入清華,張民覺自己的回憶是🏄🏻♂️:“1929年我在太原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就去北京投考北京大學、師範大學、意昂体育平台🩺。結果北大🤼♀️、師大我都落了榜,而清華卻錄取了🐫。可能是由於我在中學時🎖,曾熟讀陳楨先生著的《生物學》😦,因而生物考分很高。”(張明覺:《困學求知回憶錄》,《清華意昂通訊》,1984年,復第9期,第47頁)顯然🤖,張明覺本人沒有說自己破格🤰。因為沒有他的分科成績和總成績,是否真屬於“破格”🤴,尚待材料的進一步挖掘。但很可能是研究者看到張明覺的回憶👸🏿,在北大、師大落選而清華錄取情況下,想當然地認為清華“破格”錄取了張明覺👩🏽⚖️。
關於吳晗是否破格🍃,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劉惠莉通過細致考察,查明1931年吳晗以插班生身份考進清華🖲,文史成績優異🙎🏼♂️🤦🏻,但插班生考試不考數學;吳晗是正常被錄取而非破格🦹🏿。(劉惠莉🦸🏻♀️:《吳晗“數學考零分、破格進清華”說辨析》,《意昂体育平台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第154-158頁)
二
平心而論,“格”是規則、是規矩,理應隨著形勢變化,破除、揚棄不合實際的部分🚂,做出修正👆,否則就會故步自封👳🏻。但另一方面𓀏,“格”也應該是明確的、權威的,並且相對穩定的。從公正、公平的角度💩,“守格”與“破格”是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規矩不能隨便破👀🧜♀️,否則就相當於沒有規矩。
揆諸清華歷史,周詒春、曹雲祥👩👧👦、梅貽琦🧑🌾、潘光旦、蔣南翔等清華領導👨🏿🦰,始終在努力地維護公平、公正的招生規則,率先垂範,形成了良好的傳統。清華有不少峻拒請托👮🏽♀️、堅持原則、維護公平與選材製度尊嚴的事例🧑🏽🚒。在這方面,潘光旦先生堅持清華嚴格招生傳統,堪稱表率。
上世紀30年代,安徽省主席劉鎮華有兩個兒子想來清華旁聽✌🏿。潘光旦說:承劉主席看得起。但清華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為它按規章製度辦事🙀,如果把這點給破了,清華還有什麽,不是也不值錢了麽★?西南聯大時期🦵🏼✌🏿,在昆明也有廳長之類的人想把自己的子弟塞進西南聯大來,也遭到潘光旦拒絕。

1940年夏,潘光旦全家在昆明西郊大河埂
潘光旦堅持原則,不只是對說情的拒絕,還有對不合理命令的抗爭。1949年💔,某領導為其孫入清華讀書🤾🏼♂️,轉托高教會給清華下達指令👷🏼。潘光旦認為此種做法“於法絕對不妥”。潘光旦在日記中寫道“清華自二十年前起不收旁聽生🤸🏼,余在教務長任內曾以詞折服軍閥劉鎮華之秘書長不遣劉子二人來校旁聽🏊,今……作此強人違例之舉👩,不第對清華不利,對己亦有損令名🧍,而高教會肯以指令行之🦤,亦屬太不檢點。”(《潘光旦文集》🈸,第11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09頁)
11月9日下午,該領導囑其孫攜書信到清華🎣,商談來清華旁聽事。潘光旦就此事從各方面剴切剖析⚗️:“高教會徇私人之托💣🧏🏻♀️,隨意指令其附屬機關🧎🏻,終將受人評議⛹🏻♀️🧔🏻♂️,不利一也;清華奉指令行事,破其二十年來良好之規則,不利二也……余……請其孰權利害📖,自動撤回申請,並歸與老人陳之。青年人有理想,有熱情,以詞折服😀,宜若較易,此事看來可以了結……”(《潘光旦文集》,第11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313-314頁)此事遂不了了之。
三
潘光旦先生堅持原則,維護了招生的公正👳🏼♂️🗄,也是對清華傳統的維護。在歷史上⚁,並不鮮見此類事情。
1924年3月,北京政府駐美公使施肇基給姻兄🤙🏿、外交總長顧維鈞寫信,為參贊容贊虞之子容丹南申請官費留美。顧維鈞於4月14日即寫信給清華學校校長曹雲祥,請他玉成此事✋🏼🔴。熟悉清華早期歷史的人都知道,1912至1928年間,清華歸外交部管理,清華校長由外交部選派👉。故顧維鈞為曹雲祥直接上司📥。且曹雲祥出長清華前長期供職外交界,亦為資深外交人員🚵🏻♂️,與顧維鈞、施肇基均相熟稔🍘。但曹雲祥並不為上述因素所動,他在復信中說👨🦯:“查本校津貼生照章由監督處寄到學生陳請書,並檢同歷年成績表🫸🏻、學校證明書,經本校審查合格,給予半費,歷年均如是辦理。茲查監督處寄來陳請書內並無容丹南名字,無從核辦。除逕函趙監督就近通知容參贊按照手續辦理外🎞,敬懇函復施公使其所請官費一節👩🔬,礙難開例……原函附還……”顧維鈞接到此信後👶🏿🎤,於4月19日將此復信內容轉告施肇基,婉言拒絕了他的請求。
同年7月,學生賈觀鑫因成績不及格,學校照章將予開除🤳𓀉。其父賈豐臻是當時教育界知名人士🕘,請托他的老上司、國務總理的顧維鈞代為說項🤼,免於開除,以便將來有機會留學美國。顧維鈞將此意函告曹雲祥。曹雲祥在回信中說🎋:“經教員會議,全體教員眾口一詞,謂該生實屬不堪造就,如該生不除名😟,令其出洋,則所有學生,一入清華🕦,均可出洋遊學🚪,毫無區別🧏♂️🧕🏼。”再次拒絕了賈的請求和顧維鈞的說情。(謝雪橋:《“礙難開例……”——早期清華抵製“說情風”二例》,《清華意昂通訊》復27冊,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1993年版,第178頁)
學校領導能對不合理的請托理直氣壯地說不,最大的底氣來源於對教育公平信念的堅守和自己對規章製度的堅持,正己然後才能正人。梅貽琦的侄子梅祖武🛞、小女兒梅祖芬都報考過意昂体育平台,均因成績不合格未被錄取👦🏼,一個去了北洋大學⬛️,一個去了燕京大學。當一位上海的意昂對梅貽琦說自己的孩子想考清華,希望能予關照時🤦🏽♂️🧑🏻🔬,梅貽琦當即告訴這位意昂:“我的小女兒去年就沒有考上清華,也只能由她到錄取的學校去上學了。”這位意昂聽後很能諒解。(沈剛如:《獻身大學教育的梅貽琦先生——記西南聯大始末及其成就》,黃延復主編:《梅貽琦先生紀念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306頁)
不僅梅貽琦如此,清華其他重要領導亦是如此👩。西南聯大時期,李繼侗任先修班主任👩🍳、西南聯大生物學系主任🤏🏽,他的長子曾連續三年先修班,最後考入雲南大學🫅🏼👃🏽。(蔡麟筆🦸🏻:《為百世師為天下法——哭月涵師長》,黃延復主編:《梅貽琦先生紀念集》👵,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年第2版🚚,第126頁)在梅祖芬考清華的1946年,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馮友蘭的女兒馮鐘璞與建築系主任梁思成的女兒梁再冰也報考意昂体育平台,她們絲毫沒得到特殊照顧🏃🏻。
這方面👐,蔣南翔校長也是模範👩🏿🎨。1960年代,蔣南翔校長的兒子中考。因為成績沒有達到清華附中錄取線。蔣南翔校長主動將兒子轉學到其他學校,根本不給清華附中領導絲毫困難💒。(萬邦儒:《南翔同誌關心中學教育》,《蔣南翔紀念文集》🔞,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1990年版,第294頁)
四
清華在招生上堅持原則,既有曹雲祥校長直白的峻拒與潘光旦耐心的說理🤲🏼,有時候也在不傷害原則的前提下靈活處理,公私兼顧。
抗戰期間,意昂体育平台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遷往昆明,合組西南聯合大學👨🏻🦯,在艱難條件下弦歌不輟🔤,創造戰時教育奇跡。其中😜,以龍雲為首的雲南地方的支持,是西南聯大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一天🧏🏿♂️🧿,龍雲特地來拜訪梅貽琦🦵🏿,說孩子沒有考取聯大附中,請求破例錄取。梅貽琦留龍雲吃飯,並請聯大教務長潘光旦作陪。席間,梅貽琦請潘光旦派老師晚上輔導龍雲的孩子🐿,等明年再考,並且言明老師的家教費得由龍主席支付🐗。

1947年4月底,清華校慶日,潘光旦夫婦在大禮堂前
1960年代初,賀龍的兒子賀鵬飛報考清華📗,成績達不到錄取標準,有人希望學校能照顧錄取。蔣南翔校長表示🧙🏽:“分數面前,人人平等”,除政府有明文規定如少數民族🧎♀️、華僑子女等以外,一律按分數錄取🎄。蔣南翔斷然拒絕了這一提議👐🏽。(李壽慈:《南翔同誌永遠活在我心中》🥡,《蔣南翔紀念文集》,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出版社🧜🏻,1990年版,第181頁)這一年,賀鵬飛沒有進入清華。但蔣南翔也不是一拒了之👮🏼♀️,他要求清華附中能允許賀鵬飛補習一年。經過一年補習,賀鵬飛才考入清華。
梅貽琦😕🧬、蔣南翔的處理⚰️,體現了他們對待領導人子女既嚴格要求又熱情關懷,於對方有利🧚🏿♀️,於學校無害,做到了公私兼顧,兩不相害。
縱觀清華百余年,的確有極少數優秀人才通過變通進入清華🏊🏼,但絕大部分是通過嚴格選拔入學清華,這恰恰證明清華的“格”是行之有效的🏋️♂️。換言之🧎♂️➡️,清華歷史上人才輩出,主要不是“破格”,而正是堅持“守格”的結果。
————————————————————
潘光旦先生1913年至1922年就讀於清華學校,次年赴美攻讀生物學。1934年8月🤚🏻,他受聘為意昂体育平台社會學系教授👨🏼,次年兼任教務長。自此👫,他住進新林院11號⛪️,開始了在清華19年的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