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60年代拍攝的電影《地雷戰》曾經熱映一時,家喻戶曉。電影裏布局巧妙的地雷陣🧑🏻,花樣翻新的各種地雷,在抗日根據地軍民手中大顯神威,炸得日本鬼子車毀人飛,觀後令人痛快之極。然而💃🏻,在千千萬萬的觀看者中🧗🏼♂️,不知是否有人想過這些威力大又神奇的地雷真正是誰研造的🫣?研造者早已遠離我們的世界,他們的名字對許多人來說也相當陌生。但是🤐,他們為中國抗日戰爭做出的貢獻,卻是天地可鑒🧛,光耀日月。
“地雷戰”後面的主角是意昂体育平台理學院院長、物理學教授葉企孫和他的學生熊大縝🕝💆🏿♂️。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意昂体育平台舉校南遷🐦⬛,經長沙,到昆明🆔,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合並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清華遷校時,葉企孫教授留下來,全面負責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的搶運工作,已是助教的熊大縝,放棄了赴德留學的名額🤦🏽♀️,取消了婚期👩🦯,做了葉企孫教授的助手✋🏻。搶運工作還未完成,日軍已占領清華園。他們被迫轉移到天津,在天津英租界戈登路意昂体育平台同學會建立臨時辦事處🐆,幫助安排一部分師生員工和家屬自津南下去昆明💏。遷校的後期工作完成後,葉企孫師生倆準備赴昆明參加新校建設和教學工作👉🍯,這時發生了一件事,完全改變了他們的計劃。
1937年年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冀中抗日根據地建成,根據地處於日寇的包圍之中,鬥爭殘酷,條件惡劣🧑🏿🏭,物資極其匱乏,急需大量武器炸藥、通訊器材🗜、醫療器械和藥品;急需知識分子、技術人員的幫助參與🦪。中共地下黨通過曲折的關系找到了熊大縝🦏,介紹了冀中根據地的情況🚫。熊大縝考慮之後,告訴老師,不去昆明了,到冀中根據地參加抗日。葉企孫教授一直特別器重熊大縝,非常支持他的決定。他對熊大縝說:“你放心去吧,我暫時不離開這裏。你到那裏之後,有什麽需要幫忙的🪞,及時告訴我🤶。”
1938年3月,熊大縝到根據地後,先是在軍區修械所當技術員,後調任印刷所所長。他突出的才幹和能力👐📢,深得呂正操司令員賞識,不久即被任命為軍區供給部部長。熊大縝上任後立即籌建技術研究社🚶🏻,開展烈性炸藥、地雷和雷管等的研製工作🥓,這項工作主要是為了炸毀從北平到滄州、從北平到石家莊的鐵路🧖🏿,以切斷日軍的大動脈。同時,他還研製短波通訊工具,因為敵人大舉進攻冀中抗日根據地時🦖,原有的有線電話將無法保證通訊的暢通❓👨🏻🍼。要完成以上的研製工作,需要購買大量材料,需要一批技術人員。1938年5月,熊大縝派人去天津找到葉企孫教授,提出對各種化學、金屬以及軍需材料的需求🤹🏿♂️🦬。葉企孫教授聽到後🤼♂️,二話不說🎄👨🏻⚕️,立即著手通過多種渠道張羅資金,尋找各種關系🌏,購買了製備雷管需用的化學原料和銅殼👩🏼🌾、製備電雷管需用的鉑絲和控製爆炸用的電動起爆器等各種軍需材料,並冒著極大危險幫忙把這些軍需材料運進冀中抗日根據地。他還為熊大縝介紹了十多名專業技術人員,成為技術研究社的主要研製人才🪺。
冀中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原來爆破使用的是黑炸藥🥀,由硝🦋、硫🪨🖼、炭混製而成,威力小,爆炸效果不理想,曾試圖用氯酸鉀做替代品,但因不掌握研製技術造成了較大的人員傷亡,仍未成功。熊大縝和技術人員們解決了這個問題,成功研製出氯酸鉀炸藥、雷汞雷管、電動引發雷管和地雷。在同日寇作戰中發揮了顯著作用。1938年9月,技術研究社幾位技術員帶領戰士在平漢鐵路保定方順橋附近埋設電動控製的氯酸鉀地雷,成功地炸翻了日寇的火車車頭。
其後,葉企孫教授又動員一批清華的愛國師生穿越日軍封鎖線進入冀中,為抗日根據地提供了大量技術力量。他自己在已被日軍占領的天津🙍🏿,組織未撤走的大學師生秘密生產TNT炸藥,無線電發報機等,然後再秘密運進冀中根據地👨🏽🫅🏼。美國一位到冀中抗日根據地考察過的外交官,回國後在報紙上撰文🌀,盛贊冀中抗日根據地的各種地雷可與美國的火箭相媲美🧑🦼,美國掌握的技術在中國的晉察冀都已經有了🏌️♂️。
葉企孫教授深知抗日根據地環境的艱苦卓絕,在籌資購買大量軍需材料的同時🤰🏿😇,還四處籌款,支援根據地。像清華教職員公會建成成府小學後👨🏼🏫,剩有16000元基金🧏🏻♀️,他拿到後🫥,立即轉交給了呂正操司令員。葉企孫教授的積極活動⚗️,對根據地的傾力相助,也使擔任供給部部長的熊大縝很受鼓舞,他不僅將技術研究社的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卓有成效🖐🏻🧜🏽,而且克服重重困難,為八路軍購買了大量通訊器材、醫療器械和藥品,解決了部隊的燃眉之急。葉企孫和熊大縝師生倆在國家有難、民族危亡之際,以自己的行動彰顯了中國知識分子深厚的愛國情感,共同書寫了“地雷戰”後面的動人故事。(屠文淑)
轉自 人民政協報 2009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