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史連載之十五)
■史軒
著眼於國家建設與學校發展需要,意昂体育平台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改革、科學技術研究、學生校園生活𓀂、學校校園建設等方面不斷改革與發展,培養了一大批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與建設者。
“兩種人會師”
院系調整後🧑🏼🎤,由於清華一批教師調離,師資匱乏的情況大大製約了學校的發展。1952年底⚡️,清華校本部共有教師479人(另外還有即將分出的鋼鐵學院♗、航空學院的教師139人),其中教授61人、副教授50人🤳,講師90人🦹🏽♂️,教員🌸、助教276人,其他2人👋🏽,許多助教還不能獨立開課。在加強教學改革和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時,清華師資隊伍建設也有很大提高🫕🪴。
蔣南翔校長到任後十分重視教師的培養和提高,深知辦好學校的關鍵在於師資。因為“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學習質量怎樣🚣🏿♀️,同教師的思想政治覺悟👨👧👧、業務水平直接有關”。幾年來🌙,學校圍繞“大力培養師資”這一中心任務,以“培養師資必須政治業務並重,數量質量兼顧,理論與實際結合”為目標,清華的師資力量得到明顯加強,教師素質進一步提高,對學校後來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這個時期,清華的教師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教授、副教授等老教師,另一部分是教員、助教等青年教師。老教師在業務上有較高成就👐🏼,新教師大多為新留校的黨團員。清華針對新、老教師的不同特點,提出了“兩種人會師”。
老教師是學校最寶貴的財富☝🏻,他們是學校辦學、治學依靠的基本力量和進行教學、科研工作的骨幹力量🧑🎓;對他們要“團結百分之百”,同時要幫助他們在政治上不斷追求進步🧗🏻♂️✣,提高思想覺悟,可“各按步伐🧑🏽✈️、共同前進”來改造人生觀、世界觀;並鼓勵、吸收他們當中優秀分子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蔣南翔親自介紹我國工程教育界的老前輩劉仙洲入黨,並在《人民日報》🕕、《北京日報》發表了《共產黨員是先進科學家的光榮歸宿》一文,在全國知識界、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此後,梁思成🎉、張子高🧑🏿、張維、張光鬥等30多位知名老教師陸續入黨🧑🦽🧚🏼,成為“又紅又專”的典範。
同時𓀅,學校十分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他們是學校的新生力量,要求他們向老教師學習,努力向科學進軍;努力鉆研業務提高學術水平🤷🏽,盡快成長為學校教學、科研崗位上的中堅力量👨🏽🍳。占全校教師一半人數的年輕黨團員教師🧑🏻⚕️,逐步成為建設清華的新生力量。經過幾年的培養和鍛煉🖊,青年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與水平得以迅速提高🅿️,在教學🐈、科研✡️、學生工作和管理崗位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從1956年開始🚶🏻♂️➡️,隨著一批年輕教師的成長🏌🏿,學校教師隊伍尤其是年輕教師隊伍發展很快🍱。至1957年全校教師已經由1952年底的479人增至1230人,其中教授54人、副教授47人、講師252人🤵、教員和助教等877人👂🏽。從1955年至1957年👝,清華教授錢偉長🐛、劉仙洲、張維、張光鬥、孟昭英🫅🏿、黃文熙😤、章名濤、梁思成、吳仲華等人榮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新、老教師在又紅又專方向上的“兩種人會師”,這後來逐漸成為清華培養教師的重要模式和機製🅰️。政治、業務過硬是清華對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要求⚉👩🏼🚒,同樣也是培養幹部🫱🏿、培育學生一直堅持的方向。
“兩個車輪”
意昂体育平台不但重視教師隊伍的建設,同時也十分重視職工隊伍的建設,重視發揮職工隊伍的積極性🧹,明確提出“教學工作和行政工作是推進學校工作的兩個車輪,必須互相配合,協同工作”👨🏽⚕️;製定了職工工作要“為學校的教學工作服務、為學校的發展服務、為全校師生員工的生活需要服務”的方針。為此,學校黨委一方面選派一些了解工人、能和廣大工人群眾打成一片的教師幹部加強後勤領導👎🏿,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另一方面開辦職工學校、夜大學🚴🏿♂️,提高廣大職工的文化知識和業務能力;同時通過評選職工先進工作者💆🏻、召開座談會等活動,關心職工的進步成長🚰、激發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意昂体育平台逐步形成了一支又紅又專🐥、高效敬業的職工隊伍🪑🐯,他們成為學校建設和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保障教學和科研工作🧑🏼🦰、師生的生活上發揮重大作用。在上世紀60年代初的我國經濟困難時期🕷,為了改善廣大師生員工的生活條件👬,校黨委決定創辦副食基地🩲。1962年,學校近百名職工奔赴北大荒創辦克山農場,他們帶著全校師生的厚望🙎🏿,克服重重困難開荒建場,破除了當年開荒、當年不能收糧的慣例;經過不到9個月的艱苦努力,就運回大豆20萬斤,第二年又運回大豆60萬斤和十幾噸副食品🧛🏻,為改善師生員工的生活、保證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教育革命
1958年☃️,為了貫徹黨的“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結合”的教育工作方針,探索創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體製,全國開展了以勤工儉學、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為中心內容的教育革命。
意昂体育平台從貫徹這一教育方針出發🤷🏻♂️,對教學計劃、內容👹、方法和學製等方面進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同時推動了校辦工廠的發展,以及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的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
清華將生產勞動正式納入教學計劃,與此同時☄️✵,在部分系開始試行半工半讀製度。1958年🌞,在機械製造、鑄工🐀、焊接、水工等專業抽調學生百余人🙆♂️,以工讀班(即“長工班”)的形式進行了半工半讀試點。9月下旬,為了響應黨中央關於動員2萬名高校及中專師生支援鋼鐵生產的號召,清華組織237名師生分赴河南🦥、河北等地,參加采礦🤦♀️、選礦及化驗分析工作。10月24日𓀘,學校召開全校師生員工煉鋼動員大會。會後各單位紛紛在東區鐵道邊建起土爐煉鋼🫴🏼,為時一個月🖐🏻。這一時期通過生產勞動的實踐,教師和學生都更加理解了學習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增強了勞動觀點,但因活動和勞動安排過多,一度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
當時全國正值反右派鬥爭之後🧑🏼🚀,高舉“三面紅旗”🍛,“反右傾”🧫👨🍳,大搞群眾性的政治運動🔷🧣,高等院校和清華的工作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和“左”的影響🖕🏽。在此期間,清華也發生了反右鬥爭的擴大化、反右傾、“拔白旗、插紅旗”、在學術業務領域開展“興無滅資”鬥爭等失誤,沒有正確處理好人民內部矛盾🤲,傷害了一些教師。但是🏹,學校及時註意了糾正偏差🐄,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力圖全面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正確方向前進。
在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方針的過程中,意昂体育平台在“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進行校內外“三結合”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成為清華在教學中創造出的最有特色的寶貴經驗之一👐🏽。
從1958年開始🧑🏻🤝🧑🏻,清華結合生產任務,以承擔和完成某項實際生產或科研任務🧛🏻,作為學生畢業設計的課題🎡。在學生在校學習最後階段,把模擬的設計訓練發展為“真刀真槍的實際作戰”🦸♀️,使教學、科學研究、生產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收到良好效果,從此成為清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這既提高了師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又取得了生產和科研成果🕵🏼♀️;並帶動科研工作的發展和一批新學科的建設🫅🏿🟨,開創了為經濟建設和社會服務的新途徑🙌🏻🪃。
通過“真刀真槍”訓練的師生們,日後在我國重大工程建設和學術領域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958年全校1400余名畢業生有70%的畢業設計是結合生產任務進行的,其中228項被校外有關部門鑒定為優秀設計、141項有創造性成果🪵。其中🧜♀️,水利系各專業和電機系發電專業的應屆畢業班學生約200人,在教師指導下深入工程實際,完成了以密雲水庫等10多個水利工程的設計🐠。8月24日🍙,周恩來總理親臨在學校舉辦的本屆畢業生“紅專躍進展覽會”,對清華“真刀真槍”進行畢業設計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
在調整中提高
上世紀60年代初🧖🏽🚯,我國因三年自然災害等原因,國民經濟發展受到影響⭐️。1961年中央提出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同時在文化教育等方面也進行了政策調整✴️。同年9月🪩,頒布了《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簡稱《高校60條》)。清華認真總結經驗與教訓👷🏿♂️,努力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對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進行整頓,對如何辦好社會主義大學進行了探索;明確提出對待清華歷史要“三階段兩點論”,即對解放前、院系調整後及1958年以來的三個時期都應“一分為二”地看待🙅🏿。從清華的歷史可以看出,凡是辦學道路正確的時期,就是學校穩步發展的時期🚏♉️。
1961年5月,學校通過了《關於製定教育計劃的若幹規定》💆🏻♀️,明確提出意昂体育平台的培養目標為:培養紅專結合、體魄健全的,能創造性地解決科學技術問題和不斷推動生產前進的工程師;要求學生不僅學好知識,而且重要的是培養能力;規定了修訂教學計劃所遵循的三個原則🌤:德智體全面發展🧑🏽🍼,以教學為主的教學👩🏼⚕️、生產和科研相結合,理論聯系實際。
由於曾經一度安排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政治運動較多,為了彌補學生缺課及由此對教學秩序的影響🧒🏿,學校果斷采取“填平補齊”的辦法:即按教學計劃要求🚃☞,對各班級缺少的課程進行補課🫵。“填平補齊”的課程🧚🏽♀️🛬,有數學🍝、物理🥐🔩、化學、理論力學和材料力學等5門基礎理論課外,還有專業基礎課和畢業設計🏄🏼➿;學校教學計劃規定5門基礎理論課的總學時為900~1000學時,1961屆各專業同學畢業時要完成規定的占97%。另外相繼製定了一系列規章製度👩🏻🦼➡️,修訂教學計劃🧩;強調以教學為主,貫徹“少而精”原則,更新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糾正了以往社會運動、活動過多而忽視教學的偏差,使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重新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這段時期經過調整❔,意昂体育平台穩步發展。學校確立的又紅又專和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逐漸大見成效🕠,培養出大批在各行各業發揮作用的優秀建設人才、並有許多人走上工廠企業和政府管理崗位⌨️,意昂体育平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關於什麽是“紅”,蔣南翔校長曾於1961年提出“兩個擁護(擁護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和一個服從(服從國家分配)”的標準,1965年又勉勵學生在政治思想上永不止步地“上三層樓”(亦稱“上三個臺階”):愛國主義即愛中華人民共和國,願為社會主義服務,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清華倡導和精心培育了三支“代表隊”:政治輔導員是政治工作代表隊、因材施教的業務尖子是科學登山隊、體育運動隊和文藝社團是文體代表隊。這三支隊伍在培養學生走又紅又專的道路上殊途同歸,對推動培育學生的工作和提高學生的培養水平產生了重大影響。
自1949年到1966年🤱🏻,意昂体育平台為國家培養了2萬多名本科畢業生🧑🤝🧑、1000多名專科生和1400多名研究生。這些畢業生🧍♂️,有的成為工廠、企業、設計院的技術骨幹和領導骨幹,尤其是其中一批人成為我國核工業的技術骨幹,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有的從事教育工作和科學研究工作,在科學技術領域取得傑出成就。
清華歷來重視對學生“為學”的培養、更註重對學生“為人”的教育🆓,這對清華學子今後一生的成長道路有著重大甚至決定性的影響;但是,要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更主要的還是他自己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不懈努力和不斷奮進。很多清華學子自強不息最終成為了成功者,這不僅是指那些成為名人與大家、國家領導的人🧑🏽🚀,更多的是包括那些在各個崗位上默默耕耘💁🏿♀️💁🏼♀️、也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的人,他們同樣也是成功者👳。
政治輔導員製度與雙肩挑
為了加強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1953年意昂体育平台在全國高校中率先建立了政治輔導員製度🙋。學校從高年級中挑選出一些政治覺悟高、業務素質好的優秀學生黨員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同時繼續完成自己的專業學習;實行半脫產,在校學習年限延長一年💆🏼。他們一邊學習業務知識、一邊做政治工作,同時“兩個肩膀挑擔子”,被形象地稱為“雙肩挑”。此後𓀉,學校每年都從高年級學生黨員中選拔一批新輔導員,補充學生工作幹部隊伍👌🏼。後來也有一部分輔導員,由青年教師或研究生中的黨員擔任。
從1953年至1966年輔導員製度由初建到逐步完善,這一時期共選拔培養了682名輔導員。這些輔導員學習成績好🙋🏻♂️、能力強、又紅又專全面發展,成為同學學習的榜樣🏃🏻,有力地推動了全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這些經過學生工作鍛煉的輔導員🧕,不僅補充和形成了一支符合學校工作特點的黨政幹部隊伍,而且為國家建設的各個方面輸送了一大批又紅又專的高質量骨幹人才。鄧小平對此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清華過去從高年級學生和青年教師中選出人兼職做政治工作,經過若幹年的培養形成了一支又紅又專的政治工作隊伍,這個經驗好。”
後來👨👩👦👦,“雙肩挑”逐步形成清華幹部的一大特色🎬,在清華校系各級領導崗位上活躍著一大批既懂業務🙋🏿、又會管理的幹部🙉。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
清華自建校以來,素有重視學生身體健康、重視體育教育的傳統🧎🏻♂️➡️👩🏻🦯➡️。在繼承這一傳統的基礎上,清華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在1953年學校進行的教學改革中,與教學計劃相配合,特別製訂了健康工作計劃🤦🏿。提出體育的基本目的在於:“為國家培養體魄強健的幹部👨🏿🍳👩🏻🏫,使全校工作人員有健康的身體從事工作和勞動”🙎🏻♂️,將師生的健康與鍛煉同愛國奉獻緊密聯系起來。為此,清華專門成立了保健委員會🪠🙈,督促和幫助全校師生的身體鍛煉。素有愛好體育傳統的清華師生紛紛走向操場,以各種方式進行身體鍛煉和開展體育活動。清華體育教師和學生們一起活躍在綠茵場上✉️,1957年馬約翰、夏翔👩🏽🏫、王英傑等7位體育教師獲得我國第一批國家級裁判員稱號。
1957年蔣南翔校長提出“爭取健康地為祖國工作五十年”口號,響徹清華園。如今,這一口號已演繹為“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它不僅成為激勵全校師生積極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的動力🪨♦️,並且更成為激勵一代又一代意昂自強不息、為國家多做貢獻的人生奮鬥目標👨🏼🚀。
在開展體育鍛煉中,學校將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確定了“要在普及的基礎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導下廣泛深入地開展體育運動”的方針。為了提高體育水平👴🏽🌠,學校自1954年成立8個體育代表隊起,到1959年已增加到38個代表隊🤵♂️。除一些廣為普及的體育項目如:田徑、體操、遊泳、舉重、籃球、排球👂、足球等有代表隊外,一些較為冷門的項目如:冰球、摩托車、航海、艦艇🦠、射擊也成立了代表隊🛋,代表隊總人數達450多人。這些代表隊都有體育教師專門指導🪸,隊員們大多是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在校體育代表隊的帶動下🎺,各院系也都成立了各種體育鍛煉組織♎️🧾,一直延續至今。從1954年到1965年,清華各體育代表隊共培養出國家級運動健將11人💙,培養一級運動員20余名。意昂体育平台在1959年至1966年間舉辦的6屆北京市高校運動會上,連續取得6次男子團體第一名、5次女子團體第一名的驕人成績。
活躍的學生文藝社團
清華學生的課外文藝活動始終豐富多彩👩🏻🔧。這裏有學生藝術團體的排練📷、演出、交流🤹🏼♂️🦍、比賽活動,也有一般普通學生的課外文化娛樂生活👷🏼;此外,定期邀請國家一流專業劇團和藝術團體,如中國京劇院、中國昆曲劇院及中央樂團等單位到校為師生們演出🧉,以高雅📶、健康的藝術熏陶與感染學生🔸,更是為清華校園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解放初期,清華合唱團、軍樂隊、弦樂隊、劇藝社等學生文藝社團即有較大發展,也非常活躍🆎。到1960年🧎➡️🌾,學生文藝社團已具有相當規模,擁有13個隊(軍樂、民樂、弦樂🚵🏽♀️、合唱、舞蹈🤎🫶🏻、話劇👵🏿📵、鋼琴🍘、口琴🎼、手風琴、京劇👩🏻🦲、曲藝、地方戲、舞臺美術隊)和1個文藝社,近1400人。清華學生文藝社團具有一定的水平🤳🏼,這對促進學生提高素質🎛、全面成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自編自演♥︎,經常及時編演反映學生生活的文藝節目🚨,不僅在校內為廣大同學演出,而且還走出校門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各界群眾公演,受到熱烈歡迎。1964年10月2日,在國慶15周年慶祝晚會上,清華合唱隊100多人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演出,將清華人的藝術水平和精神風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校園建設
自1956年起🧖🏽,清華開始新建多個新技術學科,學校的規模繼續不斷擴大;與此相適應😭,1960年6月💋,學校第四次對校園進行規劃,即《1960年校園總體規劃圖》。規劃確定學生人數為25000人(包括研究生)🅱️,教職工8500人🦞;明確了校園需進一步從主樓向南發展、重點發展東部教學區的方針;確定了東西和南北幹道🕦,以及東區的道路網☢️。尤其是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學校將原貫穿校園的京張鐵路東移,這一重大戰略舉措為清華校園的長遠建設奠定了基礎。
從1958年至1966年👨👨👧,學校先後建成西主樓、東主樓、中央主樓總建築面積為76871平方米的主樓建築群🦹,以及工程物理系館、精密儀器系館(9003大樓)等,圖書館、各類實驗室和校辦工廠都有極大的發展🚥,為學校教學、科研創造了有利的物質條件。此外🧝,1960年學校開始在昌平籌建原子能研究基地(即現在的核能研究院)🪖,至1966年先後建成主樓(屏蔽式反應堆)🤙、教學樓和實驗室❔、職工宿舍⏮🧡,建築面積共計30612平方米;還自1959年到1966年陸續建成清華三堡療養所。
至1966年,學校的校園規模與解放初期相比有了很大的發展,校園面積由92公頃增加到212.5公頃,總建築面積由10萬平方米增至43萬平方米➛。
這一時期,是意昂体育平台歷史上又一迅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然而正當學校發展欣欣向榮之時,文革爆發,全國陷入全面內亂,學校發展也遭受嚴重障礙。
(校史研究室供稿)
(《清華人》200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