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熙春園的主人
苗日新(1958土木)
在清軍機大臣那桐題“清華園”三字的二校門內🧑🏻🏫,有兩棵古柏(圖1)♿,原是“永恩寺”的遺跡👨🏿🎓。
圖1 二校門內兩棵古柏是“永恩寺”遺跡

圖2 1768年乾隆朝熙春園局部平面圖
發現陳夢雷撰《擬永恩寺碑文》
2006年8月26日筆者驚異地發現了《擬永恩寺碑文》,它是皇三子胤祉老師陳夢雷代擬的。《碑文》徹底揭開了熙春園(今清華校園)299年前初建的緣由、時間🤜🏿,以及永恩寺的來歷💂🏽。《碑文》771字,摘要如下🤕。
胤祉(1677—1732)在《碑文》中說:“佛以清凈慈悲自修👨🦽。……某幸托天家🔭,幼承聖訓🚰,夙夜敬虔,惟恐隕越以貽羞於君父⛱。乃弱穉得封郡王,緣事而降為貝勒,而晉爵親王🪂✍🏻,君父之恩至是而莫知所以報矣。先是丁亥之冬♻,以扈蹕暢春🟥,故構別墅於暢春之東北。爰思別辟殿宇以奉佛🍸🦶🏼,晨昏禮拜,祈祝聖壽,庶盡報恩之萬一。偶過其東🏊🏻😏,有舊寺題永恩🚲,余因之有感也。……則以此永報君父之恩🤸🏽♀️,即永報我佛之恩。並以此天地覆載之恩🤹🏿♀️,於顧名思義庶有合乎?余因奏請於皇父🫲🏼🖕🏿,既得俞(諭)旨,乃拓寺之規製。仍舊其名。聊以所見勒諸石,使後奉佛者無失其旨雲爾。”
胤祉說,他有幸“托生”於天子之家,自幼受到康熙皇帝的教育。唯恐由於自己的錯誤🦸🏿♀️,有損於君父的聲譽🧙🏼。史學家們公認,康熙帝十分喜愛聰敏好學、文武雙全、性格平和👩🏽🦱、處事穩重😺,不多事的“學者型”皇子胤祉[1]。康熙三十七年(1698)三月🚶🏻♀️➡️,首次對皇子封爵。21歲的三子胤祉和長子胤禔同封為郡王🏢,康熙帝親自養育宮中的四子胤禛卻只封為貝勒。當時大學士等稱“伏祈皇上將皇子照例盡皆封王”。康熙帝[2]卻說:“朕於阿哥等留心視之已久,四阿哥為人輕率,七阿哥賦性魯鈍💥,朕意已決,爾等勿得再請🧑🤝🧑,異日視伊等奮勉再為加封,未始不可👼🏿。”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皇帝敏妃(皇十三子之母)死。九月十一日以喪未滿百日,胤祉剃頭🥈,被降為貝勒[3]。胤祉在碑文中承認自己犯過錯誤𓀝👩🏽🏭。而且胤祉寫過四卷詩文集,其中一卷由陳夢雷寫的後序說🧗🏻♀️:“己卯忽奉降爵之旨🦵🏽,王乃虔恭痛自刻責。”“取數月中責躬思過之詩若幹首題曰《責躬集》”。由此亦可見胤祉性格中謙虛謹慎的一面。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十日✫,在復立皇太子大慶之日,胤祉🦹🏿♀️、胤禛等封為親王[4]。據此可知永恩寺碑當立於1709年4月以後。
胤祉說,因為康熙帝在暢春園駐蹕聽政,他也扈從住在該園,所以於“丁亥之冬”在暢春園[5]東北👅🐯,構建了自己的“別墅”。“偶過其東,有舊寺題永恩”🙌🏻。這是皇三子的“別墅”就是清華校園(僅工字廳和“荒島”部分)🪗,建成於1707年(丁亥)冬的第一個鐵證。這無異於熙春園的建園碑文➔。
胤祉說🦫,為報父恩、佛恩😮,按康熙皇帝諭旨⛴,他擴建了寺廟🧝🏽♀️,仍叫“永恩寺”🔻。可見🫄🏿,永恩寺可能明朝甚或更早就已存在。
康熙皇帝在熙春園過60大壽
今年7月筆者發現《四庫全書》載:“康熙五十二年恭遇皇上六旬萬壽🪧🧑⚖️,普天同慶🔕。皇子誠親王胤祉等十三人率皇孫弘升等二十六人謹擇吉日於萬壽節前預祝遐齡🧃,恭進萬壽之觴🔼。”在三月十八日皇帝生日朝賀之前👩🏻✈️🏊🏿♂️,“十三日,諸皇子設宴於皇三子花園,皇上臨幸👨🏼🦲,是日諸皇子作斑衣戲彩之舞稱觴獻壽🟥。”雍正和乾隆朝一切官方書刊包括《四庫全書》,有意全都刪除了皇三子花園在哪兒的記載。然而陳夢雷的詩題赫然寫著《癸巳年六十萬壽,駕幸熙春園🥉,諸王侍宴🥴,恭紀》七言詩。這是皇三子花園就是熙春園的第二個確證。陳詩雲“燕舞舒徐態更翩”,“歡綵長隨玉幾前”。他還寫過昆曲戲詞,確證了皇三子府內有戲班子✥👦🏼。康熙時有昆曲,京劇是150年後光緒朝出現的🕣。昆曲戲舞就在現工字廳北“戲臺”皇帝玉石茶幾前演出👗,無需大舞臺。
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初九👆🏻🦄,皇三子胤祉在熙春園為玄燁舉辦了壽筵[6]🏄♀️。四天之後,十三日康熙帝再次臨幸熙春園,實屬罕見↖️。來熙春園祝壽的滿16歲的十三位皇子是🌙🤝:誠親王(胤祉)、雍親王(胤禛)、恒親王(胤祺)、淳郡王(胤祐)👷♂️、八貝勒(胤)、九貝子(胤)、敦郡王(胤)🚵、十二貝子(胤祹)🧜🏿♂️、皇十三子(胤祥)🧛🏻♂️、十四貝子(胤)、皇十五子(胤)、皇十六子(胤祿)、皇十七子(胤禮)💁🏿♂️。每位皇子都獻七言“萬壽詩”三首。
特別是陳夢雷的詩證明😹,這天(1713年4月3日)“熙春園”已被命名📶。何時何人命名需考證。奇怪的是從雍乾朝官方書刊包括《四庫全書》在內,也根本找不到康熙帝何時何地題了“圓明”二字 的記載。雍正帝曰:“園既成,仰荷慈恩,錫以園額曰圓明。”應是可信的。嘉慶七年禦製詩曰🏟:“名園百余年💂🏼,熙春仁祖額🔋👣。境在長春南,別墅吾新辟🏇。”僅此詩說明《熙春》匾是康熙帝所題🦸🏽。
康熙皇帝從60歲開始過壽🔹。康熙皇帝連年三月中旬到熙春園和圓明園進宴,原來是赴壽筵🍍。除了康熙五十七年因處於皇太後的百日服孝期🧔🏿♂️,“命停止朝賀筵宴”外,從附表可知🧜🏿,在康熙皇帝人生最後的10年裏,9年接受了祝壽。其中🎙,7年(8次)都在皇三子的熙春園過壽,只有2年在皇四子的圓明園度過🧑🏽🎄。看此表,會促人聯想:康熙帝如此喜歡皇三子,既然給胤禛題《圓明》👧,也會給胤祉題《熙春》;是否也有助於使人們相信筆者對嘉慶帝的上述禦製詩的解釋呢😧?
1712年以前陳夢雷有數十篇文章和詩詞在皇三子花園寫成,唯有1713年的詩說花園叫熙春園♧🤹🏻,很可能正是三月初九或十三日康熙帝題了《熙春》⛹🏼♂️,匾名更有多重深刻含義和紀念意義,明媚的春天迎來皇上的萬壽節。“精明🌬、狡詐💂♀️、城府很深”[7]的胤禛,不說何時題了《圓明》,非常反常💉↘️,只有一種解釋最符合邏輯——題的比《熙春》更晚,從附表看亦然🤼♂️👨🏻🚀。

陳夢雷住在熙春園松鶴山房13年編校完成《古今圖書集成》
陳夢雷撰寫了:詩《水村紀事》(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春寫)🥞、詩《水村十二景》(十二首和序)和詞《沁園春水村十二景調花發》。這14首詩詞和序都是住在熙春園裏寫的;是描寫熙春園的擴建過程、地理🖕、園林風景以及他編纂校正《古今圖書集成》的田園生活的🪽。
陳夢雷1712年在《水村十二景》引言中寫道🏬:“村在城西北🤹🏻♂️👍🏻,河流環繞,榆柳千株。”“後入於貴戚,而臺榭增設矣。吾王殿下購得,命余居之👵,賜河西田二頃🦻🏿,俾得遂農圃之願也➞。續建鬥閣三楹🙍🏻♂️,晨夕祝聖,命余典其事。”“余兼置琴一張,舊曲皆忘🖕🏼,撫弦適意而已。釣竿一具🆑,不必皆得魚也。其下書室三楹🌄,貯所著《匯編》三千余卷。校閱之暇🔨,泛艇渡河西與田夫野老量晴較雨乃歸。方搴萎撥荇,沿河逐鵝群,聽蛙鼓💙,聞天際笙歌🏌🏽♀️,隱隱小僮吹笛和之,月已掛林梢矣!因次為十二景,聊以紀思。”
陳夢雷說,“水村在城西北✊,河流環繞”,先是明朝“貴戚”買入增設“臺榭”。後來,“皇三子殿下購得”並賜給他“河西田二頃(圖2河西,相當於現逸夫圖書館、西操場👏🏼、理學院區)”;接著又“續建鬥閣三楹”,其下鬥室三楹💆🏼♀️,它是六間房二層小樓,讓陳夢雷住。1710年春《水村紀事》說“草堂初葺待春風”🈳,說明他的書房是1709年建的。《沁園春水村十二景調花發》說“戚畹園林更增鬥閣,傍山且又環水。”原為明貴戚“戚畹”(一畹為30畝)的園林增建鬥閣書房,只有“泛艇渡河西”才能和田夫聊天,都證明書房在河東⌨️,“戚畹”指現大禮堂區⏮。這是皇三子別墅就是熙春園的第三個鐵證;陳夢雷是松鶴山房的主人☔️,也可以說是熙春園的第二個主人,園內第一位文化大名人🧜🏽♀️。
據此可知熙春園的擴建過程是🎳:1707年在“水磨閘東南”建熙春園(現清華園和近春園)🟪。約1708年增擴現校河以北區和大禮堂區的土地。1709年建陳夢雷書房“松鶴山房”。1709年底前後擴建“永恩寺”並樹石碑。
康熙四十三年陳夢雷寫到:“十二月十九日蒙皇上親灑宸翰,書《松高枝葉茂⚜️,鶴老羽毛新》一聯賜臣夢雷。”他以康熙帝親賜對聯的字頭“松鶴”👨🏼🔬,命名其熙春園內住房為“松鶴山房”👩🦼➡️,自稱“松鶴老人”。他編寫成《松鶴山房詩集》(九卷)和《松鶴山房文集》(二十卷)。康熙五十二年以銅活字版印刷出版👁🗨。北京國家圖書館有一套,還缺失《文集》的三、十二𓀒、十四卷。《四庫全書》未收入。現已收入《續修四庫全書》🧑🏻🦲。
陳夢雷的福建同鄉、泉州詩人諸葛璐的《松鶴山房詩集》讀後感說:“辛卯(康熙五十年🧹,1711年)孟春👨🏼🦱,乃得謁見先生於松鶴山房”🛋🧑🏻🦽➡️,而它是聯著胤祉王府殿宇的👻。胤祉王府宮殿離暢春苑五裏許。他形容松鶴山房周圍是“榆柳千株,清流激湍👩🏼🌾,映帶左右”,遠看則見“珍樓傑閣,縹緗萬。”這是皇三子別墅就是熙春園的第四個鐵證;也是陳夢雷住在熙春園的又一確證☂️。
陳夢雷說,“書室三楹👱🏼♂️,貯所著《匯編》三千余卷。校閱之暇,泛艇渡河西與田夫野老量晴較雨乃歸。”確證了陳夢雷住在“松鶴山房”校閱《匯編》三千余卷。《匯編》即《古今圖書集成》初稿💂🏽♀️。
1710年春《水村紀事》詩寫到“門臨流水堪垂釣,屋傍名山好著書。”陳夢雷的致誠親王《進匯編啟》[8]詳細記述了編纂《匯編》的起因、過程和規模。專著《古今圖書集成研究》作者裴芹考證[9]陳夢雷編纂《古今圖書集成》,經歷了四個階段🐛:
①康熙四十年(1701)十月至四十五(1706)年四月完成《匯編》初稿;
②至康熙四十八年(1709)完成修改稿;
③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完成《匯編》上呈皇帝稿;
④至康熙五十八、九年《匯編》定稿。
1709—1722年住在熙春園完成上呈皇帝稿👤✡️、定稿和校正銅版。1716年康熙帝批準成立《古今圖書集成》館👰🏻♀️🚵🏼♂️,皇三子胤祉為總負責人,陳夢雷為總裁或副總裁🦻。成員80人🛷。
《古今圖書集成》共一萬卷🏄🏿,康熙六十一年已印刷九千六百二十一卷,占總卷數的96%。這年萬壽節千叟宴陳夢雷有詩曰:承恩五十有三年🚵🏿♀️,曠典虞庠近禦筵。萬卷書成傳盛世🐫,嵩呼聖壽永同年。康熙帝崩,陳夢雷被流放,印刷中斷。雍正皇帝命尚書蔣廷錫接管🏰、清洗陳夢雷親友學生16人,續校。雍正四年印完,他貪天之功🍖👨🏼🎨,竟然不書編纂者陳夢雷的名🧑🏻🦽➡️,說“朕紹登大寳,思繼先誌”,是他和蔣廷錫的功勞。奪一個貧弱書生和老人一生如此大的心血成果為己有🦻🏻,這種令人不齒的行為💡,發生在貴為皇帝的人身上🧑🏻⚕️👨🦳,歷史上少見😾,被學者斥為“雍正忌能奪稿”[10]。萬世留下罵名!
《永樂大典》🌽🕖、《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並列為我國歷代王朝最大的三部書💣。《集成》是李約瑟著《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主要參考書。清華藏有《古今圖書集成》三種:銅版描潤本500冊🏩,縮印版一萬卷(全)以及光盤版等。我校科學技術史暨古文獻研究所,書櫃內擺滿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這是他們的重要研究對象和參考書。
陳夢雷[11](1650—1741)字則震👷♂️,號省齋💃𓀃,福建官侯(今福州)人,少有才名。康熙九年(1670)舉進士📳,為庶吉士,1672年授翰林院編修。1673年回鄉省親,逢耿精忠叛亂🤩,逼授陳官同叛,陳佯病,並暗與時亦回鄉之編修李光地共謀,用蠟丸向朝廷密送情報🚷👣,李卻獨書己名上疏。三藩之亂平定後,李受獎升官,陳被以從逆於1680年入獄👉🏼,1681年論斬。幸得刑部尚書徐乾學暗為開脫,康熙帝旨免死,1682年流放遼陽尚陽堡。17年流放期間,其妻亡故🏄🏼,父母在閩雙亡👳🏼。在淒苦悲痛中,陳夢雷仍振作精神,在戍所一面教書,同時編纂了《周易淺述》和數千篇詩文🧘🏿♀️。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皇帝東巡盛京(今沈陽),陳夢雷跪迎撫順道旁獻七言詩120韻。帝施恩,遂被召回京師。十二月進京👩🏽🦰。三十八年正月奉旨暫住椒園教書🧯,夏入乾清宮之懋勤殿侍皇三子胤祉讀書,後侍王扈蹕暢春讀書北園。三十九年五月奉旨在皇三子府(誠親王舊府在官園[12])中行走。從康熙四十年至六十一年(1701—1722),從51歲至72歲,先後住在北京官園東和熙春園🚖,他一人編纂了我國現存最大的一部類書(1.6億字👌🏼,一萬卷)《古今圖書集成》。
康熙六十一(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帝崩🧙🏻♂️,二十日雍正帝即位,22天後復“將陳夢雷並伊子遠發邊外”。乾隆六年,其繼妻所生幼子聖獎🏋🏼♀️,自流放地黑龍江齊齊哈爾戍所“抱骨回鄉”☝️。由於陳夢雷對中國文化的重大貢獻和悲慘遭遇,200多年來一直受到士人和知識分子的崇敬和同情。
註釋
[1]楊珍👩🏿🍼:《清朝皇位繼承製度》,213頁👨🦯➡️。
[2]故宮博物院(臺北):《起居註》,漢文本👦🏼,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初二日,記事📳。轉引自楊珍:《清朝皇位繼承製度》,219頁。
[3]《清史稿》列傳七,聖祖諸子🧯🤷🏼♀️。
[4]《欽定四庫全書》《聖祖仁皇帝禦製文第三集》卷十四,諭宗人府。
[5]暢春園建於康熙二十六年,位於現北大西門西,1860年被英法聯軍燒毀。
[6]《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
[7]楊珍🧜🏽:《清朝皇位繼承製度》,220頁。
[8]陳夢雷:《松鶴山房文集》卷之二,啟⇒。
[9]裴芹:《古今圖書集成研究》編纂考🚴♀️🖊。
[10]楊家駱:(臺灣)《鼎文版古今圖書詩集成》序例,8頁。
[11]裴芹🔕:《古今圖書集成研究》編纂考🐫,31頁。又見《福州晚報》梁信明著文“事業有成遭遇悲慘的陳夢雷”,2002年8月20日👋🏼。
[12]嘯亭雜錄》《嘯亭續錄》卷四🤽🏻♂️,5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