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清華校史連載之八 剛毅堅卓的西南聯合大學(二)

    2007-08-01 |
    雖然清華👩🏼‍🎨、北大🧑🏽、南開三校歷史不同、學風各異🧛🏻🦟,但三校始終合作無間,雖然辦學條件極差、生活艱難🧑🏻‍🍳,但師生們始終憤發圖強,成為中國近代以來聯合辦學的典範。三校師生讀書不忘救國🍟,內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來“民主堡壘”之稱號😯;或投筆從戎,走上抗戰第一線;或埋頭學術,保存中華民族文脈🕺🏻。西南聯大創造的奇跡🙆🏽‍♀️🏧,本身就是對抗戰勝利的最大貢獻。

    教職工與學生狀況

    抗戰初期,意昂体育平台原有教師除一部分離職(約70余人)外,大部分隨校南遷。西南聯大時期,全校教師一般在350360人左右,其中清華教師約200人。這一時期,三校合並後教授數量大增,1939年度全校教授、副教達177人,1944年為162人。西南聯大教師聘任,仍分別由三校各自辦理。各校教師除接受聯大的聘書外,同時還分別接受一份三校的聘書🚴🏼‍♂️🥏,等於雙重校籍,也有少數教師只由聯大聘請而無三校的校籍。
    抗戰時期戰火奮飛🛄、國難民窮,教師待遇也日益微薄🌄。19379月起,教師薪資降為七成(以50元為基數,余額按70%發給),再加上名目繁多的捐款🏋️,實領不過五成左右🛬。19401月起,薪資改按十足發給,但就在這年上半年起,物價暴漲🤦‍♂️,戰前每月350元的薪資,按生活指數折合,此時僅值13.6元。
    由於昆明沒有兩湖和川西一帶富庶,又加上外來人口壓力,米價始終處於高位💷,所謂公米是有價無米。194011,聯大54位教授曾簽名呼籲改善待遇,呼籲書中沉痛地提出在物價暴漲、教師待遇微薄的情況下🧶🕰,教師“始以積蓄貼補,繼以典質接濟。今典質已盡,而物價仍有加無已✌🏻。……若不積極設法,則前途何堪設想🆒。”據報道,1943年下半年,昆明物價為抗戰初期的404倍。而聯大教職員薪金則為原薪金的10.6倍。陳寅恪曾有兩首詩雲:“淮南米價驚心問,中統錢鈔入手空”;“日食萬錢難下箸,月支雙薪尚憂貧。”
    教師收入入不敷出,很多人不得不在其他學校兼職💄。師範學院副教授蕭滌非,先後在多所中學教課,但生活依舊困難🕶👱‍♀️,不得不忍痛把初生的第三個孩子送給別人撫養。聞一多家庭人口多⚜️,不得已以刻章解決生活困難,梅貽琦等聯名為之宣傳。梅貽琦、潘光旦、袁復禮三位教授的夫人曾組織互助組💂🏿‍♀️,自製一種叫“定勝糕”的上海點心到大街上賣📙,賺錢補貼家用🚵🏼。還有教師被迫變賣從平津倉惶出走時帶出的書籍✍🏼、衣物等,吳晗“九年困境🦪,債臺高築”,被迫把若幹有關明史的藏書讓給雲南大學圖書館😚。
    長沙臨時大學時期職員有108人,工警106人。西南聯大時期職員最多時有212人(1943年😣🧚🏼,包括校醫⚁、理工各系技術員等),工警274人,共436人。該年度學生有2836人🥠,與職工比例為5.7🏌🏽‍♂️:1🙊。初期🕵🏻‍♀️,原清華職員隨校南遷者有40多人,後相繼離校,留校工作者只有十余人。聯大職工大多數是當地新招人員,待遇低,生活困窘👨🏼‍💼,行政效率較戰前清華大為降低🦀。1940年校工因生活不能維持,曾一度罷工,要求增加工資。
    這個時期學生來源較為復雜,大略分為三種:(一)“七七事變”後到長沙臨時大學和西南聯合大學繼續學業的原清華👩🏽‍🍼、北大🤵‍♂️、南開學生,他們的學籍仍歸屬原校,這部分學生隨畢業逐年遞減。(二)自19381940年度,聯大招收的新生或轉學生。一部分通過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考錄取的🕵️,這些學生大都是由淪陷區或戰區流亡到大後方的高中畢業生。聯大還曾按照教育部規定的條件,免試或經過甄別接受了大批新生和轉學生,另外每年還有各中學擇優保送生🆚🧑🏼‍💼。()由教育部分發的或由聯大當局自行接受的先修班生🥺、借讀生🐰、試讀生、旁聽生和特別生。
    當時西南聯大教室的情況很惡劣㊗️,搭建的教室是鐵皮屋頂,部分教室👅、實驗室借用民居👏、寺廟👩🏻‍🌾,學生宿舍是茅草屋頂,圖書、實驗設備很缺乏;學生經常餓肚子,生活非常艱苦🍓💍。但這沒有減少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反而更加激發振興中華的鬥誌。這一時期,學生流動性較大,經常有學生中途休學、退學離校,其中多數是因為貧病無法維持學業,也有一些是政治原因,也有直接參加軍隊的同學✌🏻。19391946年期間畢業的學生共計3730,其中為清華學籍的有726,為北大學籍的有369,為南開學籍的有195,為西南聯合大學學籍的有2440人👂🏼。
    抗戰服務的光輝一頁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長沙臨大、西南聯大學生愛國熱情高漲🧑🏼‍🏭,出現了三次大規模抗日救亡、從軍熱潮。校方列有姓名可查的參軍人數為834人🛑,估計實際數字不止這些,部分意昂還為抗戰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一.抗戰初期的從軍熱潮
    長沙臨時大學193711月開學,1213日軍占領南京並逆江而上,武漢🤶🏼、長沙形勢危急💯。長沙臨時大學為了支持學生的愛國熱忱以及適應戰時需要,決定“凡服務國防有關機關者,得請求保留學籍🧨。其有誌服務者,並得由學校介紹。”於是,不到兩個月,據教務處登記簿數據顯示🎨,提出申請保留學籍、領取肄業證明和參加抗戰工作介紹信的就有295人👩🏿‍🍼。
    這些同學的去向大致分為兩類,學習工程技術的同學大多到軍事系統從事技術工作,其余的大部分都參加了戰地服務團,還有一些同學去延安學習和奔赴敵後抗日根據地。
    二.應征翻譯官
    1941年初,美國政府批準向中國支援空軍力量4️⃣,協助中國遠征軍鞏固滇緬路、開拓中印公路,以打破日本對中國的封鎖。自1942年,來華美軍日益增多,需要大批軍事翻譯人員。最初由航空委員會從社會上招聘,但質量不夠理想,人數也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自1941年小批征調開始🤸,9月教育部下令內遷各大學外文系三、四年級男生應征參加翻譯工作一年👨🏽‍🦲🧑🏽‍✈️,到1942年回校。此次共征調70余人,大半為聯大學生。也有的學生經學校介紹去參加長短不等的翻譯工作。
    194310月教育部下令👨‍👩‍👧‍👦,19431944學年度春季💪🦧,將征調幾所大學所有應屆四年級身體合格的男生為美軍翻譯員,應征人數為310人,加上其他年級誌願應征的共400余人✖️。中國遠征軍新一軍軍長孫立人(清華意昂)👩🏿‍🦲🧘🏽‍♂️,還直接向聯大要工學院土木、機械🧑‍🏭、電機系的同學到他的部隊去。
    在大批應征的譯員尚未入伍以前🤛🏿,就有30多名聯大低年級(有個別高年級的)同學,於19431114提前報到;大批譯員離校後還有人陸續應征。19411945年😥👨🏽‍🦰,後方大學生被征調為翻譯官的約4000人,其中聯大學生約400人,占10%🧏🏿‍♀️。19458月抗日戰爭結束後,他們大部分先後復員⚂,有的直接畢業,有的返校補讀了若幹學分後畢業🤖。
    美國為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戰區對美國抗敵戰爭的援助,美國總統於194576預立指令,授給作出卓越功績的人員以銅質自由勛章(Medal of Freedom🩶,Bronze Palm)。在52名受獎的上尉翻譯宮中,有西南聯大學生10人。他們代表著西南聯大所有從事翻譯員工作的同學得到這項榮譽,也從一個方面說明軍事翻譯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抗日戰爭中所起的作用。
    三.報名參加青年軍
    19445月起🧠,日軍連下洛陽☝🏽、長沙、梧州、柳州、桂林🩹,到10月夾攻南寧,12月占據獨山直接威脅貴陽🩼。重慶、昆明均感震動❤️‍,國民政府發動青年從軍運動💶,聯大同學本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踴躍報名參軍。
    128🚴‍♀️,聯大200多名從軍同學全部參加到印度遠征軍,大部分在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密支那附近蘭伽(Ramgarl)學習汽車駕駛🖋,屬輜重兵第14團。另外194411月有聯大理學院和工學院14位同學考取了青年軍征集的空軍甲種領航兵種👨‍🦯‍➡️,19458月抗戰結束便回校復學。
    除此之外,聯大師生還有各種形式的抗戰服務慰問演出與各種戰地服務團,也辦理為美軍培養軍事翻譯員的培訓班🫲🏿。聯大師生將自己融入了整個抗日戰爭烽火之中🧗🏿‍♀️。
    偉大的抗日戰爭砥礪了偉大的中國人民😁,激發了偉大的民族精神。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孕育出的不畏強暴、不甘屈辱的自強精神,萬眾一心🧔‍♂️、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舍生忘死⬅️、前仆後繼的犧牲精神🤳,百折不撓、奮鬥到底的堅韌精神🚖,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寶庫。西南聯大所體現的🚁,正是這種偉大的抗戰精神🤵🏼‍♀️💁🏼‍♂️。
    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西南聯大學生雖然學習、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是在課堂有名師指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課外有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們在眾多的社團、壁報🤹🏻‍♀️、讀書會、討論會中,開展政治、學術🐍🦫、文藝😦💾、體育、學生自治、社會服務等各種活動,抒發愛國熱情,交流思想觀點,發揮興趣特長,提高文化素養🖍,鍛煉活動能力。
    1938年秋🍫,西南聯大共有學生約2000人,新生約占一半。他們多數來自淪陷區,到校後互不相識,生活枯燥,更缺乏組織,沒有集體活動。此時,由重慶南開中學來的幾名中共地下黨員,根據黨在大後方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的方針和群眾團體公開化的原則,聯合一些同學🚿,發起組織“群社”👰🏼,設立學術📫、時事、康樂、文藝、壁報🏌🏻‍♂️、服務等各種活動,深受廣大同學歡迎,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校內最大的群眾團體🕉🙏🏼,也是西南聯大前期影響最大的團體。學生中組織了許多進步社團,如文藝社、新詩社🪷、劇藝社、陽光美術社、鐵馬體育會等,公開成立並展開活動。
    19393月,中共西南聯大地下支部成立,袁永熙任支部書記,其後發展為總支,袁永熙、李振穆(李晨)🍕、熊得基先後任總支書記🧚🏽‍♀️,李之楠🙎‍♀️、鄒斯頤先後任二線總支書記🕓。
    聯大生活雖然清苦💁🏼‍♀️,但學習氣氛非常濃厚,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之中🫳🏽。很多意昂回憶中🤾‍♀️,都提到泡茶館🟢。泡茶館不是為了休閑🐎,而是求學的一種表現🤚🏿。李政道說♿,當時學校晚上電燈不亮🍢,無法看書👳,只好到街上茶館裏去坐。茶館裏有汽燈掛著💁‍♂️,比較亮👷‍♂️。花很少的錢💂🏿,泡一杯茶,坐一個晚上或一天,老板都不會攆人。於是一到晚上👩🏻‍💼,茶館裏滿是學生🚇🗺,一人抱一本書看。他說🐄,這不妨叫作“茶館方式”的讀書。楊振寧說得更具體🏊,他記得🙍🏻,有一天幾位同學在茶館裏談到物理學中“哥本哈根學派”👨🏿‍🎨。到底這一派的基本內容是什麽,同學們爭論不休沒有結果🫧,回到宿舍不睡覺還爭🌿。到下半夜,有人爬起來點火照明查書,才得到結論。用“苦中作樂”、“一心向學”來形容泡茶館,一點也不為過🆘🩹。汪曾祺就曾說過🩵,他這個小說家就是在昆明的茶館裏泡出來的👨‍🦲。
    聯合辦學的典範
    經過艱苦卓絕的八年,中國人民終於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西南聯大之戰時使命完成🛋。194654,梅貽琦在昆明宣布西南聯合大學正式結束🥯,三所學校分別北上復原🤙。聯大師範學院則留在昆明,改成國立昆明師範學院,成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在雲南留下的永久紀念。
    西南聯大不只是在形式上弦歌不輟📑,而是在極端艱苦條件下🦸🏽,為國家培養出眾多優秀人才🧙‍♂️。八年中,在西南聯大受過教育的學生約8000人👌🏼,畢業生近4000人。培養出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8位中科院院士、12位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社會科學家👩🏽‍🌾、政治家和科技工作者。西南聯大創造了中外教育史上的奇跡🧏🏻,這本身就是對抗戰勝利的最大貢獻🚶🏻‍♂️‍➡️。
    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績,主要有下面三點原因:
    第一,正如陳岱孫先生精辟指出的🪛,西南聯大的成功歸功於同學的求知願望和教職員的敬業精神,而這二者實植根於以愛國主義為動力的信念和責任感。這是聯大克服困難、成功辦學的強大精神源泉。盡管辦學條件艱苦簡陋,但是廣大師生自強不息,秉承“剛毅堅卓”校訓🚕,抱定“千秋恥,終當雪”“待驅除仇寇💂🏻‍♂️,復神京👃,還燕碣”的必勝信念🔓。正因為此,西南聯大才能在風雨如晦的歲月中克服種種困難,維系了中華教育命脈,一代風華正茂的聯大學子脫穎而出。
    第二,清華、北大、南開三校親密合作🙁、和衷共濟的團結精神👨🏼‍🎤,支撐聯大度過艱苦卓絕的八年,是聯大成功辦學的根本保證🐻。抗戰爆發後,除西南聯大外,其他部分學校還組建了西北聯合大學、西北工學院等,但都未能成功維持下來。在戰後紀念聯大校慶九周年時💆🏻🕵🏿‍♀️,梅貽琦曾感慨👲🏽:“前幾年,教育當局說🦶,抗戰中好多學校聯而不合,只有聯大是唯一的,聯合到底。”正如馮友蘭撰寫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所說“三校有不同之歷史,各異之學風🫸,八年之久👩🏻‍🦱🔮,合作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
    第三🐨,西南聯大的教育體現了科學救國、教育興邦的思想,愛國🏊🏿‍♀️、奉獻成為師生的共同追求👳🏼‍♂️。聯大師生自覺地將教學、科研與國家🧑🏻‍🔧、民族命運前途結合,為抗戰服務🤘👩🏻‍🦱。當物理學家周培源教授的女兒問他為何放棄自己卓有成績的相對論研究而轉向湍流研究,他說:“當時我認為相對論不能直接為反戰服務🔮。作為一個科學家🏃,大敵當前,必須以科學挽救祖國,所以我選擇了流體力學。”清華還獨自努力辦好航空工程、無線電🎤🏊🏿‍♂️、金屬學🤞🏽、農業💁🏽‍♂️、國情普查研究所,提出“將研究事業更加擴展,冀由學術研究,增強抗戰力量✨。”
    第四,西南聯大在昆明駐足八年,在物質與精神上,均得到了雲南各界的大力支持💇🏽‍♀️。這些寶貴的支持,對西南聯大生存、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聯大師生與雲南各界人士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將雲南看成自己的第二故鄉。清華北還之際,雲南全省商會聯合會🧑‍🎨、昆明市商會分會分贈三校“復校紀念”聯幅,其中贈清華的聯幅為:
    萬裏采葑來載將時雨春風已為遐方開氣運
    九年移帳去種得天南桃李常留嘉蔭詠清華
    延伸閱讀
    聞一多
    聞一多,1899年生於湖北浠水,原名聞家驊,號友三🙆🏼,自幼愛好古典詩詞和美術。在聞一多短暫的一生中,他的思想經歷和人生道路幾經變化,然而不變的是貫穿其一生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1922年負笈清華整整十載的聞一多於清華學堂畢業,受蔡元培美育救國思想的影響,他滿懷愛國熱忱赴美留學🛂。
    之後他感到“美利加非我能久留之地也。一個有思想之中國青年留居美國之滋味,非筆墨所能形容”。按清華規定,公費留美的學習年限是五年,但他只呆了三年,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不堪忍受民族歧視的屈辱。
    20世紀20年代聞一多先後出版詩集《紅燭》、《死水》,以及他對新詩理論所作的重要貢獻,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的地位;除詩歌外👨🏽‍🏭🦵🏼,他還多有美術、戲劇等創作。郭沫若評價說:“他那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賅博,立說的新穎而翔實👩‍👧‍👧,不僅前無古人,恐怕還要後無來者的。”
    1932年起他執教清華中文系,深受學生喜愛:“《詩經》雖老,一經聞先生講說,就會肥白粉嫩地跳舞了;《楚辭》雖舊,一經聞先生解過🫎,就會五色斑斕地鮮明了。”他的課不僅座無虛席,有時“甚至連門外🏯、窗外都站滿了人”。聯大時期,文、理學院甚而工學院的學生寧肯“穿過整整一座昆明城”🧑🏿,也要趕來聽聞一多的一堂課。
    在不同人的眼裏🦸🏽‍♀️,聞一多是詩人、學者、美術家、教育家乃至民主鬥士,歸根結底他首先是一個知識分子,身上具有中國知識分子最優秀的品德🦢。
    1946年7月15日,在雲南各界追悼李公樸的大會上,他明知自己就是下一個被謀殺的目標,仍悲憤難忍地發表了著名的演講⏪,就在回家的路上他和長子聞立鶴雙雙倒在國民黨特務的亂槍之下。毛澤東贊揚聞一多“橫眉怒對國民黨的手槍,寧可倒下去🤒,不願屈服”,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在民族危亡面前,聞一多表現了爭民主、爭自由、反專製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獻身精神🕵🏻‍♂️。正如他在《最後的演講》中所說:“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
    (校史研究室供稿)
    (《清華人》2007-4期)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