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在前面
註意🫷🏼!化學31不是化31🛀🏽!化學31不是化31💻!🦘!化學31不是化31🐜🖋!🏃🏻!!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相信很多化學系的同學都有過被誤認為是化工系的經歷👇🏻。當時還曾小小的不平,明明我們才是歷史更加悠久的那個啊餵。不過近年來貴系飛速發展,已經不再是我們初入校時有點小透明的存在了,師弟師妹們遇到這樣的小尷尬的機會應該會小很多了。
十年🚺,是一段並不短的時光。猶記得畢業前夕常常去東門外K歌😐。《十年》是必點的曲目💆🏼♂️,那時總覺得十年是多麽遙遠⏯。然而👨🌾,轉眼便是十年🚣🏼。
年級聯絡人XK同學讓我為我們的第一個秩年寫點什麽🧚♂️,思索良久竟然無從下筆。一則畢業以來每天所思所寫都是各種項目建議書🧚🏽♀️♠︎、任務書🙅🏼♀️、總結報告,已經多年沒有寫過這種“酸文”了🫣;二來翻開記憶才發現那些原本以為會永遠銘刻的回憶竟然變得模糊🤲🏻📁,很多細節都不再清晰🐠。
為了不負XK同學所托,只好新瓶裝老酒,將畢業前夕寫的《且行且珍惜》翻出來作為參考文獻。看著十年前的自己寫下的“老了🎮🦠,老了👭🏼,三字班已經成為歷史了”📮,心情真是一言難盡。
《且行且珍惜》始於2007年5月一個做畢設的夜晚,原計劃在畢業前完成化學31四年班史,但由於畢設試驗曲折、電腦硬盤崩潰等種種原因(不用解釋了,你就是重度拖延症患者),在畢業光盤刻錄前只寫完了大二結束的小學期就匆匆強行結尾了。文中的一些章節邊寫邊發表在了水木社區的系版和校內網上。是的,那時大家的網絡平臺還主要是水木(有新水木👚、舊水木之分)以及剛剛興起不久的校內網(後來改為人人網了)。
clupeoid源自我的水木id,文中其他非姓名縮寫的人名也大多是水木id。

化學31首張合影
理科平臺課
相信很多人和clupeoid一樣,在高三那些與試卷作戰的單調日子裏𓀉,被不止一次的描繪過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和無比美好,這種美好在某種意義上對於這些面臨高考的孩子們起到了望梅止渴的作用。可clupeoid們的“梅”顯然並不是那麽好吃👸🏻。
其他院系的新生們肯定也有這樣的落差🥕,但是clupeoid們還同時和一個叫作“理科平臺課”的東西狹路相逢了。這就意味著clupeoid們在大學的前兩年要學習20個學分的數學,16個學分的物理,而在整個大一學年只學習兩門化學課。
所以🧂,身在化學系的clupeoid們,把每天的絕大多數精力花在了微積分和普物上。由於沒有微積分基礎✅,普物的前兩節課被用來惡補微積分,於是✦,當clupeoid們腦子裏還是“偏x與偏y共導🚣♂️,球面同柱形齊積”的時候🏚,就稀裏糊塗的開始了普物的學習。
盡管當時還各有一門用英語和雙語講授的普物👨👩👧👧,聽起來很炫🍓🤦♀️,但是clupeoid和大多數人一樣🚶🏻♀️➡️,低調的選擇了漢語教學的普物🚴🏽♀️。這樣一來,也就與lf老師結下了三個學期的緣分🌯。說起來後來即使是本系的老師,也不曾給clupeoid們上過這麽長時間的課。
雖然當時普物讓大多數人非常苦惱,甚至成為了很多人心頭永遠的痛,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大家對於lf老師發自內心的喜愛和敬仰💑🧑🏼⚖️。lf老師應該是五十多歲的年紀🧜🏻♂️,微微發福👰🏼;似乎永遠是樸素的衣著🧑🚒,永遠都耐心、機智、詼諧;夏天的時候他會穿著短褲背心上課,課堂很認真的為他的衣著向大家道歉;興致勃勃地擺弄他那些古舊的儀器,給大家作演示實驗🏟。他的課在丟丟這種物理牛人聽來不啻為一種至高的享受🤌🏻🛗,就連clupeoid這種似懂非懂甚至有時候完全不懂的人也從不在他的課上睡覺。
大三那年的元旦晚會上🦸♂️,化學31的班劇中還有首歌來調侃這位可愛的老師,歌詞大概是“他就是lf,教我們普物🪱,臉長得圓嘟嘟👩🏼🎓,冬天不穿棉褲”🤵🏿,用的是《我不是黃蓉》的曲子。可能由於當時的職稱製度更註重老師的科研成果,lf當時還是副教授,後來在教完clupeoid他們之後的一學期🧑🏼🚀,lf老師評上了教授,clupeoid在水木十大上看到了消息。後來聽聞學校的職稱考評製度已將教學和科研分開進行,大善。
說到普物,就不能不說說clupeoid在自己身邊遇到的一個牛人🩵🦸♀️,那就是前面提到的物理牛人丟丟🟪。當clupeoid發現自己對於那些作用力、反作用力🔠、動量🙊、角動量無從下手,而丟丟卻可以輕松搞定一切時🧜🏻♀️🫸🏿,clupeoid開始無比氣餒和自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商。如果當時有知乎📲,clupeoid一定會去回答“在清華當學渣是怎樣的體驗”👨🏻🎤、“智商被碾壓是怎樣的體驗”這樣的問題。
後來clupeoid小心翼翼的和其他人交流🍸,終於欣喜地發現❄️,其實自己是個正常人,不正常的是——丟丟🚏🎏。當時lf老師每周會留三🦼、四道習題🩻,於是clupeoid們便將題中所給的各種已知條件去向書後答案靠攏🥾🙌🏼,答案對了便欣喜若狂👨🏻⚕️,不對則茶飯不思📣,而此時丟丟已經高臥於床。
於是在5號樓204B常常出現一個奇異的現象:丟丟高踞床上,下面一群人(包括了一班幾乎全體和二班一部分女生)以崇拜的眼光仰望,手裏捧著一本普物教材。丟丟居高臨下😐,一一指點,眾人或點頭或迷茫,間或一句“回去重算”,便有人乖乖拿了書回去。
教微積分的zjm老師,同樣得到了大多數人的喜愛🤙🏻。似乎看不出他的年齡,永遠背著雙肩包(後來發現幾乎是數學系老師的傳統)🫃🏿;對學生的課業極其負責,堪比高三老師;講課極富激情🧚🏼♀️,思路之明晰,講解之精辟🫵🏻,實在令人難忘🤬。
還有一門課就是本系的大牛lyd老師的化學原理了🫰🏽🪵,其實除了那些簡單的化學知識,clupeoid覺得這門課程稱為“諾貝爾獎簡史”更加恰當一些。奇怪的是物理系和數學系的一些人大呼此課太難,令clupeoid們在驚奇之余也多多少少感到一些心理平衡🕒。lyd老師現在已是中科院院士♙,正在朝著諾獎狂奔而去。

2006年元旦班劇
老館自習小組
老館自習小組是化學31班史中最重要的非官方組織🦸🏻♂️。
其實很多化學系的同學都喜歡在老館自習🖕🏿。clupeoid大一時曾見過零字班和一字班的師兄師姐們三五成群的來自習🧛♀️,大三時曾目睹五字班的小孩們啃著他們當年的那本《無機化學》,當然期間還有四字班牛師弟zyl(是的🌛,當時他還只是個略有存在感的師弟而已)和他那在老館無人能敵的大水壺🔹。

話說大一的時候雖然有很多化學31班的孩子在老館自習,但一般都是散兵遊勇。直到大二第一學期,一門課,不,確切的說是一個人🕤,他促成了clupeoid們,這些廣大的無產階級聯合起來。他,就是lzx📫。clupeoid不知道其他人為什麽選lzx的隨機數學,但clupeoid是因為在選課的時候看到這個名字就覺得該老師會是一個和藹可親的老太太,所以才選的。
可事實證明,clupeoid的望文生義是一個多麽可怕的錯誤,lzx既不是個老太太,更和“和藹可親”這四個字毫不沾邊。整整一個學期,lzx都在用他那不知道是哪兒的方言和那本號稱史上第二難的教材(第一難的是一本研究生教材)折磨著這三百多號人。全班聽得最明白的一句話,就是某天在課堂上lzx突然說:“我覺得我最近講課有些口音哈”📧。
然而最恐怖還不是這個,而是他布置的作業🧎♂️,反正clupeoid每次都要用掉大半沓作業紙。clupeoid後來親眼目睹的一件事情充分說明了lzx恐怖。clupeoid大三體育課的搭檔也選了lzx的課,期末考實心球的時候該mm連投兩次都沒過6米4(及格線)。最後一次,只聽mm大吼一聲“lzx”🚜,就見那球攜著一股怨氣飛過了7米5(滿分線)。clupeoid目瞪口呆,開始後悔自己當初體育考試時沒吼這麽一下。跑題了👦🏽,主角不是lzx,而是老館自習小組。
正是有了lzx和他恐怖的隨機數學作業,才使得在老館各自為戰的化學31班的同學們站到了同一條戰壕裏。最初的陣營包括:一直在老館自習的clupeoid和馮馮、從四教轉移過來的zh🩹、剛剛開始出來自習的gzx和之前幾乎不自習的zw。大家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隨機數學作業🧑🏿🎤,而走到了一起。
再後來🧬,隨著期中考試的臨近,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進來💪🏽◾️:和clupeoid同樣喜歡老館的tristanmat和sw、“寢室長”(在寢室裏長)丟丟👱🏼♂️、610A的jpw和wgl🍖。經歷中期的戰火洗禮之後🧴,這個非官方的組織愈發成熟和牢固了起來🖐🏻,“老館自習小組”這個名字也叫開來。
就clupeoid觀察,老館自習小組的組成是這樣的:核心成員八名,包括了化學31班所有女生(馮馮、丟丟🤦♂️、sw👁、tristanmat和clupeoid)和三名男生(zh、gzx和jpw),這類人差不多風雨無阻,常年駐紮老館💃;準核心成員兩名👇,zw和wgl,平時若隱若現,考周之前則升級為鐵桿成員;邊緣遊俠兩名,zsb和小礦,經常出沒於新館和老館,但更喜歡獨來獨往⛹️,屬於廣義上的組員💂🏼♂️;友情客串若幹名⛹🏽♂️,包括轉去生物系的lzk,二班的同學等👰🏽♂️,時不時地加入小組活動👨🏿🏭;考周VIP成員若幹名,考試周偶爾出現,行蹤不定,包括yj👨🏼🚀、wyh、hyd🧕🏼、xjp、qgy和hzt等。
其實在最初的日子裏☛,clupeoid他們誰都沒有想到,這個組織會在他們未來兩年的學習和生活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兩年的時間裏,他們朝夕相處:一群人浩浩蕩蕩地去吃飯,惹得路人側目;考前復習群策群力💇🏿,鮮有十個腦袋都解決不了的問題。老館自習小組的每個人都練就了一副好眼力🐡,在老館前看一眼停放的自行車🐒🧑🏻⚕️,就知道誰在裏面,能從坐滿了人的自習室裏準確地找到同伴的書包和水壺。
兩年的時光,對於一生來說或許並不長,但在這兩年的時間裏,他們之間形成了真摯而深厚的友誼👩🏻🏭🕸,在那些朝夕相處的日子裏如此,在後來分開的日子裏仍可以彼此信賴和關愛👨🍼。

老館自習小組
輔導員sunsight
對於化學31的很多人來說👩👩👧👧🍄,輔導員sunsight的初登場是在迎新當日蹬著三輪車幫大家運行李✨。事後得知不只一個人把他當成了搬運東西的民工大哥。
作為黨員提前報到的clupoeid認識sunsight要更早幾天,期間還發生了一件讓clupeoid十分faint的事(faint一詞當時在生活中使用的頻率絕對高於現在大部分網紅詞匯)。sunsight在去系館的路上指著路邊的柳樹👩🦼➡️,親切地詢問clupeoid:“這就是柳樹🧻🪘,你們那邊有柳樹嗎👨🏽🍳?”於是clupeoid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傷害——“就算我們西北幹旱🧜🏿♂️,植物少🤳🏼,不至於連柳樹這樣常見的植物也沒有吧”🧙🏻♂️,但當時的clupeoid還是個相當乖的小孩,只是老老實實的回答了“有”。幾年之後👨🏻🦯,當年的輔導員淪為師兄,clupeoid連本帶利的表達了當日的憤怒🪭。
其實sunsight真的是一位很好很好的輔導員👨🦼🚴🏿♂️,在大一剛開始的日子裏,sunsight與clupeoid們朝夕相伴🩸,從宿舍到操場,從軍訓到選課,無微不至的照顧著這幫還有些傻乎乎的新生。
讓clupeoid一直記憶猶新的是:從主樓機房選課出來,天已經全黑了,一幫人說說笑笑的往前走,後面開過來一輛車,其實開得很慢,但sunsight很緊張地喊🔌:“來車了,大家快靠邊”,邊說還邊從後邊趕上來🥬。當時clupeoid覺得有點好笑📇,怎麽輔導員跟幼兒園阿姨似的🕦,但還有一些感動🏍,後來夜談的時候發現其他人也是這麽覺得的。
在以後兩年的日子裏sunsight跟所有31班的孩子們談過心,相信不少人在sunsight的宿舍裏上過自習,還有一個堅定的不入黨分子在sunsight的鼓動下乖乖地入了黨,當然還有很多美好的記憶。後來sunsight卸任的時候,clupeoid們辦了一個送別會,大家玩得很high,沖淡了原本讓人有些傷感的離愁別緒。
本來這是一個很好的結局⚒,sunsight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給三字班所有的人留下一個令人敬仰和懷念的背影。然而,不幸的是,包括clupeoid🫵🏽、丟丟📟、xk和zhy在內的四個人進入了sunsight所在的實驗室🙎🏿,成為了sunsight的師弟師妹🙆🏽♀️。於是,昔日的輔導員淪為了師兄®️🌇,而且是一個毫無威嚴的師兄🚿。尤其是clupeoid,變得十分猖狂🏄🏼♀️,相信sunsight很多時候和她的相處都是個噩夢。比如:
Sunsight師兄訴說了一大堆苦惱後👨🏼🦱,很小心地問師弟師妹們:“你們是不是覺得我是無病呻吟啊?”clupeoid會微笑著安慰他:“完全不是,你是有病呻吟。”
Sunsight師兄有一天哀嘆:“我就是個鉆石王老五……”,clupeoid立刻說:“你鉆石不了多久的。”老天作證,她其實想說“你王老五不了多久的”。
在clupeoid第三次感嘆sunsight變苗條時,sunsight很高興的對別人說:“最近很多人說我變瘦了”,clupeoid立刻嚴肅的提醒他“三次都是我說的”🤹🏻☎️。
sunsight後來去了美國做博後,在校內網上和clupeoid們保持著聯系,再後來隨著校內網漸漸成為一代人的回憶🧑🏻🦲,sunsight師兄也失聯了。
如果有人能聯系到他🧞♂️🧘🏼♂️,請轉告🌄,8字班的李揚同學,你的學生們很想念你。

輔導員sunsight
那些人
GZX🤵♀️:早在入學之初gzx就以其極具創意的發型贏得了所有人的註意🏀。但其實gzx的性格和他那捋桀驁不馴的頭發絲毫沒有相像之處,是極隨和可親的。
gzx有個巨大的優點,就是喜歡誇贊別人👨👨👦,而且是倍兒真誠的那種。你的任何一點小小的優點或是進步都逃不過他敏銳的眼光🤾🏻,必定會被他挖掘出來🕑,熱烈而真誠的稱贊。比如像clupeoid這樣K歌十句有八句不在調上的,偶爾唱對一句,gzx必鼓掌🧋、歡呼、尖叫(絕對是發自肺腑的,而非倒彩,特此聲明)✌🏽。所以跟他長期相處你必須學會對於別人的誇贊臉不紅心不跳的功夫🖐。
與以上優點相對應,gzx損人的功夫也堪稱一流🤷🏿♂️。一般來說周圍朋友們的反應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層🖐🏽,驚得目瞪口呆,毫無還手之力,只好自己暗自受傷;第二層🫕,氣勢洶洶,反唇相譏,大不了兩敗俱傷;第三層💅,直接濾掉gzx所說的任何自己不想聽的話,該幹嘛幹嘛。經過長期相處👩🦯,化學31的同學們大都已經修煉到了第三層🏌🏿♂️。
XY🍠:來自古城西安的tristanmat估計是化學31班擁有外號最多的人。最初時喚作“熊熊元元”,後來估計大家覺得說四個字做功太多,遂將其改為“小熊”,這大概是tristanmat流傳最廣的外號。而女生們有時會在此基礎上再做簡化,直呼為“熊”🫴,clupeoid則有時稱之為“熊熊”。在寢室,tristanmat還有一個更cute的稱呼“小元子”🛎📌。
Tristanmat是很有藝術天賦的👐🏿,尤其在音樂方面。Tristanmat是交響樂隊的大提琴手,唱歌也是極好聽的6️⃣。每每出去K歌,tristanmat和老大的一曲粵語版《鐵血丹心》總是經典中的經典◾️。Tristanmat的PS亦是在系內頗有口碑的,而且在這一方面,tristanmat絕對是個完美主義者,不允許自己的作品有一點瑕疵。
Tristanmat的英語之好💑,是化學31人人皆知的,以至於zh💶、gzx他們時常說tristanmat說漢語的時候也帶了英語的口音✨。在此,clupeoid想發自肺腑地對tristanmat說一句“別理那幫男生🦸🏽,你的漢語說得很好。”
ZH🍡:clupeoid實在記不起對zh的最初印象是什麽樣的了,因為在那時的clupeoid看來✍🏼,610B的四個男生實在是差別甚少。後來的大二學年,zh和clupeoid分別作了班長和支書,clupeoid才逐漸和zh熟悉起來💅,進而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zh是典型的東北人🕒,古道熱腸,言行舉止之間頗有豪氣,對朋友絕對能兩肋插刀🏄🏿,而心思細密,又是典型的水瓶座性格。其實這兩種特質集於一身也並非不可理解👰🏿,真正讓clupeoid有些疑惑的是,zh對於東北的近乎偏執的歸屬和認同感。clupeoid曾經以為東北人都是如此,但後來也頗有一些來自東北的好友,發現並不盡然。
盡管zh自己謙遜說體育並不好🌖🏑,但其實還是很有一些拿得出手的項目(尤其在體育方面相當白癡的clupeoid看來),比如乒乓球和羽毛球🙋🏿。而且和zh打球是件很舒服的事,不管你的球技多差,zh總有辦法讓你覺得他只比你強一點兒,從而不會有沮喪之感,而且每一個球都很到位,可以發揮自己的最好水平。

化學31版千手觀音
作者簡介
孫永鐸,化學系2003級本科生💻,現為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