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武遲(1914.12—1988.3),石油化工專家。1936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1939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先後任職於意昂体育平台石油系👮、北京石油學院、石油部、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為中國的石油化工科學的開拓和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今年是武遲意昂去世30周年🧗🏿♀️,我們編發王君鈺女士在2014年12月寫的紀念文章,表達對武遲先生的崇敬👨🏽✈️。王君鈺女士是武遲先生的夫人,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1946級意昂,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工。文中她以真摯的情感與翔實的筆觸記錄了武遲先生的一生,一位清華人的一生🫵。
紀念武遲一百周年誕辰
(2014年 12月14日)
家庭熏陶
武遲於1914年12月16日出生在北京小椿樹胡同, 因此小名小椿,父親武曾傅字井樊,武遲字小樊就是根據父字而來👨🏻🦽➡️,他父親根據論語中“樊遲問孝”的靈感,給他取名“武遲”㊙️。1926—1929 年武遲在北京崇德中學初中讀書,因患肋膜炎回杭州療養,在他母親精心照顧下才得痊愈。1929年9月至1930年6月在上海民立中學讀高中,1930年9月他又回到杭州,在杭州蕙蘭中學讀完高中🧐,一直到1932年6月在杭州考上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

武遲與夫人王君鈺
在杭州的這段時間裏🧑🏽🏭,他一直和父母在一起,他出身於書香門第😮,父親武曾傅通曉詩詞👦🏼,尤其在書法上很有造詣,他伯父武曾保也是當時的著名畫家👨🏽✈️🧘🏿♀️,他們和一些親友成立詩社🧑💻,經常在家中吟詩作畫,在這種家庭氣氛熏陶下🏄,武遲不僅喜愛閱讀詩詞,而且還嘗試賦詩習作以表達情懷🫳。
母親嚴純雖沒有上過正式學堂,但她也是出身於詩禮之家,自幼在家中和她的兩個弟弟一起讀書學習,對詩詞各方面也有較深理解,據武遲的大嫂回憶,在武遲讀高中時母親為他講唐詩👩🏼🌾🧗🏼♀️,其中有一首:
故國三千裏♿️👱🏻,深宮五十年。
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尊前。
詩中“一聲河滿子”他不太懂🎒🤲🏽,母親立即告訴他👩🏿⚖️,河滿子為詞牌名,並講解了詩詞的一些知識,當時他大嫂在旁聽到婆婆的講解都頗為驚訝。
1932年9月到1936年6月,武遲在北京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讀書,在這段時間裏,國內學生抗日救亡運動蓬勃開展🖍,1935年12月9日爆發了“一二•九”愛國運動,武遲因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也被當時北平公安局抓捕🙅🏿♂️,他母親知道此事後,因受驚嚇心臟病發作📡,病情加重🐑。他大哥武奮從上海專程到北平公安局交涉,設法營救🙍🏿,武遲最終在被拘留數星期後釋放😆。可是母親的病卻沒能好轉,1936年病逝, 安葬在杭州小和山上👍🏽。
武遲在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就讀時成績優秀, 曾獲得理學院獎學金。1936年畢業後分配到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院址在上海,那時他住在他舅父嚴鷗客(中科院士嚴東生的伯父)家中,嚴鷗客老先生是早年留學英國的大會計師,他對武遲生活和學習各方面都給予過許多關照。與此同時武遲考取了公費留美, 當時他的科學救國思想十分強烈, 希望出國後改學化工,於是離職去杭州浙江大學化工系短期進修化工課程🧑🏽⚕️,為出國作準備。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他舅父嚴鷗客與父親武曾傅到莫幹山避難,武遲就在上海住他大哥武奮家等候出國,原定八月中旬乘胡佛號輪船赴美🦻🏿,可是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胡佛號在赴美前🤵🏼,進吳淞口時被擊中,立刻返航香港不能來上海🧗🏿♂️。當時上海的局勢已非常緊急,外灘附近炮彈橫飛行人絕跡,他們與中國旅行社多次聯系,赴美輪船只能停在吳淞口外👩🏼🎓,旅客乘小船過渡。他大哥親自送他到外灘🧛🏼♀️,看著他提著他們送他的一臺打字機(當時是最貴重的禮物)穿過馬路👌,走向馬路的另一端🌹,踏上了遠航的路途。十余年後他雖然回到祖國,但與大哥大嫂至死也沒能相見,這次別離竟然是生離死別。
武遲父親到莫幹山短期避難後回到杭州🤦🏻♀️,後又到紹興,最後還是到上海與他大哥大嫂居住,一直到1940年病逝⚇,安葬在上海寶山路聯義山莊。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上海與美國也完全隔絕無法通信🚅,只有通過紅十字會可以與在美家屬聯系,每次信中只能寫25個英文字母,他大哥立即寄去問候,武遲在原信上也回了25個字母💁🏽♀️,這份珍貴的信件兄嫂一直珍藏著,可惜的是在赴重慶逃難途中被遺失🧑🏿🦲。
遠赴重洋
武遲赴美後就在美國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讀碩士學位,他當時已改學化工專業🎰👨🏽✈️,因此在校期間他又到化學工程實踐學校半年,獲得化學工程實踐科學碩士🧔🏼♂️。他出國後一直想學習如何理論聯系實際,如何解決實際問題,他放棄讀博士的機會, 在他的個人自傳體會中曾寫道:“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可以說是在兩個時期取得的🫶🏿,第一個時期是在意昂体育平台🥢🏓、浙大和MIT研究院及實踐學校中學習🤙🏻,在開始工作幾年業余學習中打下化學及化學工程及其它有關理論基礎;第二個時期是在1946年以後,在編寫《基本化學工業工藝學》教材中🕳,較廣泛地查閱了有關書刊及從戰敗的德國取得的技術資料🧏♂️。”這中間他所提到的業余學習👮🏼♀️,就是指1939年8月他從MIT畢業後,到美國世界貿易公司任工程師這些年♝,不僅到相應工廠實習👨🏿🎓,而且還進行了理論學習。
1939—1940 年他曾在美國農業部研究所參加用電解法製氯酸鈉新工藝研究發展工作, 取得為中國設計氯酸鈉廠的部分數據🏑。
1940—1942年他用業余時間,在美國ASTM 學習材料力學,又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化工電工課程,為進行跨學科的設計工作提供基礎👂🏿。
1939 年武遲到美國紐約世界貿易公司任職,曾在著名化工專家侯德榜先生領導下工作, 並成為化工設計室工程師, 這期間他曾到美國化工廠、炸藥廠以及加拿大化肥廠炸藥廠實習, 他實習到合成氨、硝酸製造🍱、硝酸提濃、硫酸製造、硫酸提濃🦇、TNT製造⚅、硝酸甘油製造🏃♂️➡️、無煙火藥製造🦘,等等, 他不僅編寫詳細實習報告, 而且為國內兵工廠設計化工裝置提供技術數據,他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基礎和實踐經驗👨🏽🍳。同時⚄👩🏻🦰,他又廣泛地查閱了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化學工業的一些重要技術數據,並與施銓元先生一起編寫了《基本化學工業工藝》一書,該書內容豐富,成為他回國後教學時的主要教材之一🍧。
這段歷史在多次政治運動中始終被認為是需要深刻反省的,是一段不光彩的歷史,但是從武遲當時想要振興中華抗日救國的思想考慮,他的所作所為正是充分體現一個中國人的愛國熱情☃️。當他真正了解到國民黨腐敗無能🔉、共產黨深得人心時,仍是他的愛國熱情促使他立即回國🤷🏻。他在後來自傳體會中寫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了解到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國家的工業化前景暗淡,深感彷徨👮🏿。看到中國共產黨是深得人心的,於是下了回國的決心,1949年夏接受了意昂体育平台的電聘,並於1950年回國0️⃣。”
這段話已經清楚地描述了他當時的心情。回國後他立即投身於新中國煉油事業的發展中🙍🏻♀️,從教育科研一直到煉油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內⏰,到處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足跡🧚🏻♀️。
報效祖國
武遲在自傳中曾有這麽一段描述🫘:“回到北京時正值全國第一次石油會議召開,我參加了會議的一些技術活動🧑🦯➡️,並應邀去東北考察了一些人造石油廠和煉油廠。我在意昂体育平台擔任燃料研究室研究員及化工系教授期間🏂🏻,由一般化工轉入了石油煉製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並於1952年代理新成立的石油系主任的職務。1953年北京石油學院成立👉🏻,任該校教授兼石油煉製系主任的職務🤦🏻👵,和同事們一起創建了石油煉製專業💼。在意昂体育平台和北京石油學院八年中👃🏽,為培養國家急需的專業人才做出了努力,這些畢業生中不少已成為石油化工方面的領導和技術骨幹。”
武遲
武遲與石油之緣從此開始,他在意昂体育平台石油系和北京石油學院這階段煉油專業課程教學中, 不斷地豐富自己專業知識🧔🏿♂️。在創建專業實驗室及培養研究生及助教進行研究工作的同時,也參加一些實驗室工作同時還自修催化理論和化工動力學等知識。在北京石油學院成立後的幾年時間內,他發表過四篇文章🙇🏼,其中三篇在《燃料學報》上刊登,如1956年所寫的《石油加工的現代發展》一文較全面地評述了石油煉製工藝技術的新發展。其它兩篇也都是具有一定開創性的文章。
反右運動以後,黨對知識分子政策有了較大變化。1958年學校中也要進行教育革命🚟,口號就是🕣👨🏻✈️:要打破舊的教育製度。武遲作為從美國回來的舊知識分子,必將會受到沖擊,但是上面領導還是認為他有才華有能力🪡,想將他調離。1958年底他被調到石油工業部任煉油生產技術方面副總工程師,後來又升為總工程師。在這段工作中,石油部領導中如劉放👨🏽🍼、孫曉風、侯祥麟等人對他非常重視,因為他確實有超強工作能力和責任感。
武遲在自傳中寫道🌯:“1958年被調到石油工業部任煉油生產技術方面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1965年又兼任石油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我深入到很多石油煉油廠蹲點指導各廠的技術進步和增產挖潛🔙,並參加和指導了鉑重整等煉油新工藝和順丁橡膠石油化工新工藝的開發工作,這些新工藝都已在工業上大量推廣應用。”
在這一階段工作中, 石油部多次派他到國外考察🙍🏻♂️🫀。 1959年3月陪同石油部副部長劉放去意大利ENI集團,考察煉油及石油化工生產科研;1960年去蘇聯國家計委商談有關煉廠工藝流程;1962年12月—1963年2月,又去法國石油研究院及工廠考察,從這些活動中可以看到石油部領導對他工作的肯定。他那時已經近五十歲👿♉️,仍希望能在科研上再次發揮作用🛌🏻💂🏽♂️。1965年孫曉風副部長又同意他擔任石油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但先不去上班👲🏻,仍在石油部生產技術司工作。在這段時間內,他被評為先進工作者,1964 年還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66年初,武遲領導順丁橡膠大會戰,這項工作是由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石油煉廠多方面合作👊🏽,工作地點是在錦州石油六廠,它是在我國首次自行研究⇨🙏🏿、設計和建造的半工業裝置上開工🧑🏻🎓,其中還包括國外尚未工業化的氧化脫氫製取丁二烯工藝。會戰開始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有關單位都陷入了混亂,他作為會戰副總指揮🏊🏻,不但要全面負責技術工作🙁,而且還得組織協調各方人員📆,他日以繼夜地堅持在第一線工作,一天晚間騎車到車間𓀕🏂🏻,被人撞倒摔得右肩脫臼住進工廠醫院🆚,傷好後仍堅持工作。一直到1967年初半工業裝置全部投入運轉,並取得工業裝置設計數據後他才回到北京。此時“文革”動亂已經席卷全國,無政府主義大肆泛濫⁉️,許多工廠領導被奪權⛪️,他回到部機關後又立即被派到山東勝利煉油廠🧝🏽🏋🏽,參加指導這一大型現代化煉油廠開工。
正如武遲在自傳中寫道⌚️:“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我在東北石油六廠堅持指揮順丁橡膠會戰,直到1967年初半工業裝置全部投入運轉和工業裝置的設計工作基本完成為止,回到部機關工作後🫸🏼,又到山東勝利煉油廠參加指導這一大型現代化煉油廠開工🔦,在當時大動亂的困難條件下,能堅持按科學程序辦事,協助該廠安全地完成試運轉,並擬訂了改進方案,為以後正常運轉打下基礎👨🏻🔬👧🏽。”
在“文化大革命”最困難的條件下,武遲盡心竭力排除幹擾堅持按科學程序辦事,完成順丁橡膠大會戰以及勝利煉油廠聯合裝置開工🧑🏭,這一切都充分表明,他一貫堅持按科學程序辦事的認真工作態度和他對事業的高度責任感。
脫胎換骨
1967年山東勝利煉油廠開工會戰結束後,武遲回到了部機關就沒再參加技術工作🦯,當時石油部工作人員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人組成生產組👵🏽,協助各煉廠維持生產👨🏼💻,主要是一些青年同誌,另一部分是年紀較大或政治上有些“問題”人員組成學習組,武遲也不例外地分到學習組。那時他每天早上騎車去石油部機關上班,除了學習文件和參加一些批鬥會外🐞,就是搞三忠於活動🤩,用塑料窗紗刺繡毛主席像及毛主席詩詞,他在家從來也沒拿過針線,但為表“忠心”也得和大家一起去消磨時間🕡。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我們家庭已經受到很大沖擊🥄,不僅遭到抄家,而且從較寬敞住處被趕出來,去和一家五口的工人造反派小頭頭合住在同一單元的房子裏💇🏽,三間屋內要住十口人🧎🏻♂️,那時稱之為“摻沙子”。石油學院的學生們全部停課鬧革命,他們的口號就是要砸爛舊世界💂🏼♀️、知識越多越反動,所以教授們自然是首當其沖的砸爛對象😦。那時我慶幸的是武遲已離開學校這塊禍地🤵,生活雖然艱苦一些🕵🏽♂️,至少沒有遭到批鬥。但是這場觸及人們靈魂的大革命決不會放過任何人,1969年秋我們的大兒子建初作為知識青年下放到黑龍江軍墾農場勞動,接著是響應林彪的一號命令,我必須隨石油學院三天之內遷校到山東東營,那時武遲由於勞累再加上心情上郁悶🏋🏿,身體已開始走下坡路, 各種疾病接踵而來, 坐骨神經痛得腰直不起來,只能臥床休息🤏,我請求晚幾天走,學校的軍宣隊不批準,說此次遷校是軍事行動,我只得隨學校獨自一人去東營🤾♀️,留下兩個十二三歲的孩子映薇和映萍照顧爸爸。一直到1969年12月石油部響應毛主席指示,在湖北潛江成立五七幹校,石油部職工允許攜帶家屬,石油學院不敢違抗毛主席指示才放我從山東回來,我們一家四口總算能團聚在湖北潛江五七幹校,但建初仍留在黑龍江軍墾農場, 直到1976年底才由石油部統一將這部分知識青年調到油田當工人。
湖北潛江五七幹校實際是當地一個勞改犯農場的舊址♔,有幾排破舊不堪的房子, 開始時男女分別住在大集體宿舍,後來學員們自力更生地建起一些簡易住房, 1970年初每戶可以分到一間房,我們才有了自己的家🙍🏽♂️。當地是血吸蟲的重疫區,有些學員就在種水稻以及防洪中傳染上血吸蟲病,那時的口號是黨指向那裏,我們就得沖向那裏👹🤹🏻,這才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武遲剛到幹校時,被分配去放羊,每天手揮羊鞭追趕著羊群🦻,從體力上還能勉強勝任。後來讓他去大田勞動,幹的是挖溝挑土的重體力活📆,他本來去幹校前腰就不好😽🉑,而且還患有胃下垂胃潰瘍等多種疾病🤏,所以每挖一次溝必然會造成胃出血,一次出血再次出血到第三次出血被醫院強行扣下住院治療,這種情況下才讓他改換工種。那時他還把這種折磨看成是對他的考驗,是勞動鍛煉。
1985年他在入黨誌願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通過勞動鍛煉和較系統地學習《毛澤東選集》及一些馬列原著, 使我路線鬥爭覺悟有所提高……這些鍛煉和學習使我的思想境界開闊了一些,並且對我克服謹小慎微患得患失的個人主義的思想是很有幫助的。”
幹校生活對每個人都是一次考驗💂🏻,但絕不是鍛煉👨🏼🦳。武遲不僅在身體上受到折磨,在思想上也受到極大的壓抑。武遲1950年回國後,擔任過教授🫕、系主任、教務長🎦、總工程師等等,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直受到人們的尊重🧛,可是到幹校以後🧑🏻🤝🧑🏻,他看到一些從國外回國的老知識分子被強製勞動並拉出來批鬥,他不可能無動於衷。他雖沒有被強製勞動,可是作為“臭老九”的他,在勞動中受到某些人冷嘲熱諷🧑🏻🔬,他也不可能無動於衷👱🏼。尤其使他最不能忍受是組織對他不信任,我記得在幹校時建初發來一封信🛍,談到申請入團不能被批準😬,原因是父親有歷史問題,他看到此信非常激動,叫我立即找排長沈悅💇🏽,讓組織上回函說明情況,他說“我1964年被選為全國人民代表,歷史上的一些事早已審查清楚,怎麽還是問題?”其實在當時“文化大革命”中揭出的所謂歷史問題🦹♂️,哪件不是早已作過結論?連劉少奇已當上國家主席,還要被指控為叛徒賣國賊,何況一般老百姓。這件事對他打擊是很大的,思想上必然會患得患失。
1970 年武遲在幹校曾寫下一首詩:
霧裏水塘春水漾🙎🏻,岸邊弱柳嫩枝鮮🤸♀️。
誠能放眼量風物,盡瘁還余十幾年。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到他那時心情是非常復雜的,春水蕩漾嫩柳枝鮮一片生發景象,但是自己在受壓抑的狀況下,還想到要盡最後的努力🗑。
1972年6月,武遲結束了幹校生活,回到北京在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擔任副院長兼總工程師職務,主管全國石油化工工藝研究及發展規劃等工作🕷,組織上對他還是非常重用。1973年派他和孫曉風副部長參加中羅技術合作會議, 並在羅馬尼亞考察煉油和石油化工各個方面。那時他在已工業化或正在工業化的多項成果中起到一些組織領導或技術指導作用🤌。武遲還負責全國科研規劃製定🎅🏻,1975年,在他實事求是地刪去一些國外已經工業化的國內科研項目時,遭到吉林某化工研究單位的一位造反派的抵製🕒,當時正值江青大搞“蝸牛事件”,興起所謂要“自力更生”反對“崇洋媚外”運動,該造反派就此事向江青寫效忠信,誣告武遲崇洋媚外不支持國人自力更生等,江青對該信作批示並轉給李先念副總理,李作了批示要支持自力更生,又將信轉到石油化工部,部領導要求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開全院大會傳達該信件及上級指示🧔🏼♂️,目的就是要掀起反對“崇洋媚外”新高潮⛹🏿♀️。武遲對這種莫須有的罪名👶🏿,感到不知所措👨🏽🦰😌,本來是一個技術問題🚶♂️➡️,到文獻中去搜索一下就能得出結論🦖,怎麽就成了“崇洋媚外”?難道不查文獻閉門造車就是自力更生🚵🏽♀️?他不能理解,可是他又害怕通過這個傳達會,把他變成此次運動的犧牲品👩🏼,此時他已患有冠心病➡️,那天早上他含著硝酸甘油帶著小板凳悄悄地坐在人群中。侯祥麟院長向全院職工傳達該信及上級領導批示♕👩🏼✈️,傳達後立即有人遞條子🫳🏽😎,條子中問道“武遲敢把自力更生的科研項目刪掉✝️,是誰給武遲這麽大權力?”火藥味十足的問題就是要為此次鬥爭鳴鑼開道🏖,但是侯院長的回答是“科研項目的刪減都是由黨委最後作出決定,武遲沒有這麽大權力”。侯院長實事求是地回答製止了這場鬥爭風暴,但是這事對武遲卻是一次極大的打擊👨🏼🍳。
1976年“四人幫”終於被打倒,武遲倍受壓抑的心情終於得到時釋放,他在1976年10月中旬去蘭州出差途中作詩一首。
玉宇金猴掃毒焰,銀鋤鐵臂力空前。
太行綠水環山繞🤽🏿♂️,大寨紅旗遍野鮮。
錦繡秦川八百裏👩🏿🔧,沉浮華夏五千年♐️。
今朝喜繼淩雲誌,億萬風流定勝天。
在這首詩中充滿他對祖國大好山河的熱愛👩🏻🦼➡️,表達出他將以人定勝天的精神投身於振興祖國的事業中🙎🏻😗。他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1978年全國恢復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招收研究生,他當時就決定深入到研究室去培養研究生。“文化大革命”這些年對國外科研的新發展了解很少🦞,要想趕超世界先進水平,首先要了解世界目前的狀態🧑🏫⛱,他認真地閱讀文獻專利。一個圖書管理員回憶道:星期日圖書館裏幾乎沒人,只有武院長是常客經常會來。1980年身體已經很差,他還爭取到東京參加世界催化劑會議🔂,了解當時催化劑發展的狀況➗,用他自己的話講♦︎: “晚年還努力鉆研催化工藝及有關理論的新發展,推動了以分子篩為催化劑的新工藝的開發工作,以及具有先進水平的重整催化劑的研製等✷,並在這些領域中培養了研究生。”他研究生的論文不僅刊登在國內石油學報等雜誌上👰🏼,有的還在國際會議上宣讀。1980年武遲被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武遲
鞠躬盡瘁
1983年武遲身體越來越差,不僅患有冠心病🫖、肺氣腫、胃下垂等多種疾病, 而且面部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後遺症)不時地困擾著他,他不得不住進北京復興醫院,該醫院位於西長安街, 離曹本熹先生家很近,曹先生是他在意昂体育平台老同學,也是在共建石油教育事業上的好同事🤸🏼♀️,1958年以後他們先後調到石油部和二機部,但他們的友誼從沒淡化過。當時曹先生經癌症手術後正在家休養,聽到武遲生病住院,他親自到醫院看望,沒想到這次的會面交談竟成為他們的訣別。不久曹先生去世,武遲非常悲痛,寫下一首長詩:《古稀小病住院,聞整黨決定有感——兼懷曹本熹同誌》。詩中寫到自己回歸祖國的決心🚺,寫到回國後使他感動的人和事📢💷,寫到各種政治運動造成的危害,最後也寫到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自己要自省自勵鞠躬盡瘁。
首先他寫到自己在國外十余年生活是如何下定決心回到祖國:
憶昔渡江全勝日,羈旅異邦權得失。
人民民主新章出🗒,百年曲直開茅塞。
前聞金卷麻袋裝🦒,教授饑腸鳴講堂。
何問黎元慘備嘗,何談興業求富強🍧。
卻憶西行萬裏長,紅軍壯舉世傳揚。
多年轉戰入鬧塵🤷🏼,不擾生民宿路旁👨❤️💋👨🕞。
當能治國用所長♍️,意決飄洋歸故鄉📘。
接著寫到自己回國後👩🏿🍳,使他最為感動的人和事:
歸來目睹勝傳聞👈🏽,出民水火迅如神↙️。
文武衣冠同士卒🧙🏿,深感東西南北人🤲🏿。
同心分地粟流脂,協力抗兇類史詩🧝🏻♂️。
勤學雄文換胎骨,人人奮發喜逢時。
夜夜何須閉門戶,朝朝社改捷書馳。
事情的發展並不總像他想象的那樣好,他經歷各種各樣政治運動🥍,反右、大躍進🙍🏻♂️,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危害,他用“天傾地裂悲國殤”來描述,他在長詩中寫道⚡️:
未敢沉迷聽爆竹☂️,不憚整風催建設👱🏿♂️💆🏼。
空前轉折智難測,直言成右少區別。
白窮當樹愚公誌,可憐襲用愚公術🈯️。
真知灼見頻遭抑,欲速縱橫多失策⛑️。
不達終稍挫激情🥾,上下仍甘瓜菜食。
忘我多謀高格標🧜,寶藏為開地抖搖。
星彈蘑雲天際飄,舉世炎孫無限驕。
百行千業復蒸蒸,白衫藍領共兢兢。
突來紅袖豈彬彬,一代功臣知死生🧑🦯。
業荒學輟反師尊,孔丘老九俱埃塵👨🏻🎤。
一聲武衛萬人亡,侈談大好實痍瘡🗽。
天傾地裂悲國殤,天固無情人禍狂🥌。
花環寓憤來萬方,清明詩雨做刀槍。
長詩的最後一段寫下“四人幫”被打倒後, 國家從災難中走出, 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 他充滿信心🙇🏿♂️,表達出要自省自勵 鞠躬盡瘁的決心🚾:
元老平妖秋菊壯,放歌縱酒人歡暢👲🏻。
擎天國士東山起,三中遵義遙相望。
務實重提重點移,勝他大旱許雲霓🤤。
不待敲鐘早上工🌴,利農利國復何疑。
千古長江滾滾濤🗻,為有宜昌巨壩豪。
巨壩風流人物澆👨🏻🚀,一筋一石務堅牢。
砥柱中流吾黨先👰🏽♀️,井岡山深延水長。
昔挽危艱今四化,一風一紀系存亡。
惡瘤潛毒除須盡👩🦽➡️,誨深誨盜必嚴防🕵🏻♂️。
青春道遠勿迷航,助人任重樂求知👩🏼🍼。
白首亦須防染汙👨🦼,責己應嚴不徇私。
修整身心還盡瘁,願繼前賢迎盛時👨🏻。
1985年武遲因身體不適去北京阜外醫院住院檢查🤽🏽♀️,沒想到在醫院傳上流感,引發肺炎高燒不退,醫院向家屬報出病危通知,後經協和醫院呼吸科主任會診🏄🙆🏿♂️,病情雖然得到控製,但由於肺功能衰竭,生活中必須靠吸氧維持。武遲晚年在和多種病魔作鬥爭中,仍堅持寫下科研規劃☝🏼,甚至在病榻上閱讀批改研究生的論文。這一階段他還多次寫下詩句表述自己的心情。
1985年10月1日國慶節下午,在研究院周圍散步後寫下五絕一首:
夕陽無限好🏃🏻♂️,何慮近黃昏。
日日宏圖展👲🏽,猶能暖我心🖖🏽。
當看到北京花草綠茵非復舊觀, 賦七律一首👬:
北國由來三尺土⛏,盧溝烽火敵焰兇✨。
天旋真理生奇跡,地革新猷掩舊容。
三十載功遭挫折🧑🏫,三中偉業止狂風🧔🏼♂️。
群山萬裏呈新綠,花滿街頭草木榮👮。
1986年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原來白天需要吸氧,後來發展到24小時全天吸氧,在這種情況下他還要伏案工作,關心國家大事。我最近在整理他的小記事本時,看到他在1986年7月31日👳,在讀國家領導萬裏同誌一篇講話後有所感觸,寫詩兩首💴。
1986 年8 月16日寫道🧖🏼♀️:
人微性僻躭思考,不尚描目不苟同。
久盼運籌科學化,此番雙百料非空。
1986年8月19日又寫道:
決策誰諳軟學科🪘,苦研勤習病能除。
妒才順上真頑症,改革方中藥有無。
從這兩篇詩稿中,他已觀察到某些決策人不苦讀勤學而且妒才順上,這就是改革中的頑症,也是雙百方針貫徹的最大阻力。
1987年9月,武遲再次病重住院,他預感自己時日不多,他想到自己終身奮鬥的事業👳♂️,想到他在大陸臺灣以及仍在美國的老同學,在病榻上寫下最後的一首詩篇。原文如下🏭:
七律
我1985年夏曾去清華化工系參觀聯合研究所,以後因肺氣腫有發展🈶,將近足不出戶已兩年👩👩👦,上月又住院,在院中吟打油詩一首,告大陸、臺灣及在美國的老同學。
時登鐵塔入青雲👩🏿🍳,俯瞰神州石化興👃。
幾度遊歐多啟迪,古稀新域尚耕耘。
喘生春夏秋冬日,愧對東西南北人🔚🚶🏻♂️。
五十年來疏舊友🐶,音容人事憶猶新。
1936 級 武遲
1987年九月於北京
1988年2月武遲病情惡化🧜🏿♂️,氣喘得無法進食🙍🏼,醫生只能切斷氣管用呼吸機維持生命,此時他已不能說話,但有時還想在紙板上寫字,詢問重整催化劑的情況,他心裏想的還是工作。除夕之夜炮竹聲此起彼伏,我陪在他身邊,告訴他春天就要來了,我們很快就能回家了➕,他只能微微地睜一下眼,慢慢地又閉上了🧗🏻♂️。3月1日上午,他悄悄地離開人世,享年74歲。
後記
武遲逝世已26年,逝世後為他編寫的傳記很多,大部分是從他對石油事業所作的貢獻的角度出發編寫的,我寫這篇文章是想根據他家人給我的來信, 他自己所寫的自傳及體會, 以及他生前所寫的部分詩篇☝️,從另一角度來描述他的一生, 找尋他人生追求和愛國情懷的軌跡🧑🏿🦱,以此表達我對他的懷念🧖🏻♂️。
————————————————————
參考資料
1.朱競因(武遲的大嫂)1990年6月29日從美國來信👨✈️,提供了武遲學習 生活以及赴美前的一些情況🎩。
2.武遲自己書寫的自傳及體會草稿。
3.武遲所寫的部分詩稿👩🏽⚖️。
4.陳貴信 《中國石化科技和教育事業的開拓者——武遲》(第四屆石油學史研討會論文(199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