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梁文薔、羅久芳、浦麗琳、汪玨——名家後裔在美國

2016-12-09 | 高艷華 | 來源 《中華讀書報》2016年11月23日 |

由於地域的關系,海外華人的晚年生活,我們了解得比較少。海外華人名家後裔的生活更是知之甚少。如今他們中不少人已經陸續進入老年行列。他們每天是怎樣生活的?我與很多名家後代交往十幾年,去年有機會直接去美國拜訪他們👯‍♀️,寫下如下近距離接觸的體會。

梁實秋之女梁文薔:為父親作品畫插畫

這是為其父梁實秋上世紀40年代所寫的《雅舍小品》所做的插圖本,她說這是和父親在陰陽兩個世界對話🧗🏻‍♂️。

梁文薔博士,是享譽中外的文學大師梁實秋先生的幼女,著名美籍華人、營養學碩士、教育學博士。我與梁文薔相識多年🧧,她可是我中年以後編輯工作進入忘我狀態的領路人。我與她本是編輯與作者的工作關系😻✍🏿,十多年過去,竟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往來網絡信件幾萬封。6年前,我曾應邀陪同她與老舍的女兒舒濟女士共進午餐,可是真正走近她的生活🗿,還是去年秋天的一趟美國行。走進了她位於美國西部西雅圖的家🧍,我驚奇地發現,幾年過去了,多才多藝、學識豐富🧐、樂觀幽默的她仍是那樣精神飽滿,爽朗的笑聲、敏捷的思維🦹🏼‍♀️,誰都想不到如今她已八十有三了🗳。

從65歲退休起,梁文薔博士更加關註運動飲食和健康。她目前日常生活狀況是♻️,每周四次去健身館做運動,包括有氧運動、舉重、拉伸🫓👰🏿‍♂️、平衡等,鍛煉全身肌肉🫷🏿,舒展周身關節。此外,家中還備有啞鈴👶🏼,天氣不好就在家中做一些小運動量的運動🏄🏼‍♀️🧑🏻‍🦰,使得頭👨🏻‍🎓、肩膀、手指、手腕、肘部都得到鍛煉。如今雖年過八旬👰🏿‍♀️👍,卻耳不聾、眼不花♒️,全口牙齒沒有一顆假牙,真是應了中國那句家喻戶曉的廣告“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您可別忘了她是營養學碩士⛹🏻,太知道營養最重要的是健康飲食。她說⛹🏿🫸🏽:“現在可不能僅僅考慮愛吃什麽、什麽好吃🏃,而是要以吃的健康為著眼點👷🏻。吃素為主,粗細搭配,營養全面均衡。”當然豆製品和豆腐尤其是她所贊美的🤹👩🏽‍🦰。

梁博士的父親梁實秋先生👩🏽‍⚕️🎹,中年以後被糖尿病和膽結石困擾。糖尿病的遺傳幾率非常之高🚞,可是梁博士除了繼承了父親的幽默性格外🤷🏽‍♂️🏋🏻‍♂️,糖尿病竟然與她無緣,我想科學飲食與適當長期的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就是她維持健康的主要原因。

梁文薔博士的精神生活豐富多彩,豐富的讀書寫作繪畫娛樂生活,使她保持樂觀心態。她每周二👳🏼、五與不同的朋友圈子見面。在書法繪畫圈,將一周的新畫作進行展示交流,互相評點切磋畫技♢。前年她還在自己家中舉辦了一個《十人畫展》🦹🏿‍♀️。還有一個手工技能圈,這個群體將各自近期加工製作的工藝品如耳環、配飾、手包👨🏿‍🌾👸、小編織等拿來秀技🤎,當然非常打眼的肯定就被友人“搶”走🎠。這兩個群體也交流本周看了什麽好書,關註什麽新聞熱點🙍🏻‍♂️🤜🏽、發現什麽養生健身新招兒等。或者就有人帶頭開始大笑,而產生連環的此起彼伏的笑聲💪🏻。文薔說,情緒是可以互相感染的,傳達學習的情緒、樂觀的情緒都是健身和養生。

文薔每天早晨先打開電腦看世界發生什麽大事😀🧘🏿‍♂️,瀏覽社區有什麽提醒後,便開始了一天計劃中的行動了🧆。晚上閱讀報刊😥,重點加以評點,並上網與朋友交流🤲🏿,充實的一天就算過去了。文薔說:“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讓老來得晚😊。活的優雅,關鍵是快樂的心態。”八十以後她認為記憶有點不如從前,正因為此9️⃣,她有了一個新的座右銘就是:“每天如果忘掉兩件事,必須記住一件新的事👷‍♀️。每天如果減弱一種能力,必須學會一種新的本事⚫️。”

果然最近她給我來信🫢,在原有的國畫基礎上,又學會一種新的技能。她告訴我“近日有點成績👇🏿,給你看看。我這是初學🚪🕍,錯誤百出🤱,但是我自己很喜歡這件作品。這是用橡皮版(不是木板)刻的版畫。經過四次交替刻和印💂🏼‍♀️,就成功了。是一張相片給我的靈感。老師說給我A++++!”“我管這個橡皮版印刷叫它橡皮版畫啦🤴🏽!英文叫blockprinting🏏,橡皮板大約半英寸厚,大小依自己🕐👩‍✈️,有大塊的,也有小塊的。我們老師發給我們的大約4×6英寸。由自己設計構圖,老師只教方法。我學習的課是為老人沒事消遣的,不收學費,還供給所有材料🧙🏻‍♂️。材料費和老師薪水都是慈善機關捐獻。也就算是美國人的敬老吧,讓我們有所事事,健康的老去。我喜歡學習新技能,有此良機,樂不可支。我把以前的簡單的橡皮版畫給你看看。”我打開附件🏃‍♂️,原來是她製作的父親梁實秋的肖像,形似神似🏦。

自從她十年來在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兩本回憶錄外🤐,後來商務印書館在我的協助下,也出版了她的著作,今年秋季,又完成了春風文藝出版社的出版計劃。這是為其父梁實秋上世紀40年代所寫的《雅舍小品》所做的插圖本,她說這是和父親在陰陽兩個世界對話🈂️✌🏻。她的畫作配合父親的作品相得益彰,賦予這本書新的藝術生命,當代讀者一定會喜歡的👨🏽‍🎓。讀者將在閱讀梁實秋大師的散文小品的同時,看到梁文薔博士再次閱讀父親的著作◻️,體會父親的心情後運用各種繪畫技巧展示的惟妙惟肖的插圖🌹🚜。

秋季,我親眼目睹美國西雅圖、洛杉磯🚶‍♂️🏌️‍♀️、費城等處老人的生活狀態,我現在新的結論是:一個國家的未來不僅僅在於青年,幾個億老齡大軍,無所事事,消極生活🌕,不再學習,自私無為👩‍👦🧝🏻,才是社會的負擔,社會的惰性🍷,也對子孫未來帶來消極影響。老有所為🎱、不斷進取的生活態度這些正能量不僅對於社會是一種貢獻,更會對自己身體的健康和家庭帶來積極的影響。西雅圖有66萬人口,報刊訂閱量有51萬份🧙🏻,就是說八成以上的人都有讀報的習慣。中國某大城市人口突破1000萬,晚報訂戶約60萬份,就視為廣泛贊譽的發行量極大了,可見我們的文化差距之大。本來此行我是做一個編輯工作的“收兵站”,可是受了文薔的影響,我歸國途中甚至就考慮重新規劃未來的二十年了,此行成了“加油站”。這就是文薔給我的鞭策與力量🦹‍♂️🤳。

羅家倫之女羅久芳:筆耕不輟

讀者絕不會想到🧑🏻‍🌾,給39歲金博士做早點的,竟然是羅教授93歲的老伴兒——抗戰老英雄📂,美國經濟學、地理學教授張桂生老先生。我去西雅圖前問老先生需要什麽,張先生要一份最新的中國交通圖🏇🏼🧑🏿‍💼。他要看看中國的變化🎛😩。

我與羅久芳教授相識也源自十幾年來的編書工作🧱。她是前面所介紹的梁實秋先生女兒梁文薔半個世紀的好友,也在美國西北部城市西雅圖居住,她的父親羅家倫先生是著名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學生💓。1920年🤾‍♂️,北京大學用民族資本家穆藕初的贊助選拔羅家倫等五位北大優秀學子留學歐美(後來,穆先生的資金中斷,羅家倫的學費由商務印書館元老張元濟先生繼續贊助,提前預支羅家倫稿費而完成學業)。羅家倫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學生領袖、“五四宣言”的起草者。31歲擔任國立意昂体育平台首任校長。在短短的兩年任期內為清華的發展打下重要的基礎🧑🏼‍🍳。

羅久芳女士的身上有著五四文化精英們愛國、勤奮🔆、嚴謹、正義的良好素質,我和她合作整整十年,我們默契配合,羅久芳教授碩果累累🏊‍♀️,我對與她這十年的多產的著述倒背如流。主要如下:72歲,寫作出版《羅家倫與張維幀——我的父親母親》;73歲與堂妹羅久蓉(牛津大學歷史學博士)校訂出版百歲老人毛彥文傳奇經歷的生前自傳《往事》;74歲,參與我記錄整理的《散落的珍珠》一書的編寫;進行臺灣近代史研究所《羅家倫先生文存補遺》的編寫(最早的文存編寫羅教授38歲就開始了);75歲©️,整理校訂父親的精品集《中國人的品格》🪣;76歲🍦,出版編著《五四飛鴻——羅家倫珍藏詩友書簡集》⌛️;同年在臺灣完成父親的《新人生觀》修訂本🧕,77歲整理校訂其父上世紀50年代在臺灣出版的孫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書👩🏻‍🦼,合成為《辛亥革命人物畫傳》;78歲開始《近代思想家文庫·羅家倫卷》的編輯工作🧘🏼;79歲出版《我的父親羅家倫》;80歲出版《文墨風華》和《華翰品墨》;81歲校訂出版羅家倫《逝者如斯集》和十年來編書序與跋以及總結十年寫作成果的《薪傳》,如今剛剛邁入82歲的門檻,她還在繼續著🧘🏻‍♂️,簽約不斷。

此外十年來,她還寫了回憶楊憲益家族往事🧏🏿、回憶胡適、蔡元培、張元濟、徐悲鴻🏺、毛彥文、父親的藏書🚇、北大老一輩等文字數十篇,有的還被《報刊文摘》轉載。這樣算起來,平均每年出版一到二部書🤏。估計總字近三百萬字🦹‍♂️🦹🏼‍♀️。我想這樣的效率別說是八旬老者,就是年富力強的壯年人也難以做到吧?羅教授身邊可沒有很多國內教授身邊可以用的研究生助手🙅🏻,她可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地做。我時常在她當地時間夜間零點以後接到她的來信,校對回復、問題質疑等。難以想象羅老師的精力與效率之高。我多年來也常產生負罪感,終究我太熱愛我的編輯工作,又太了解海外名家後人的豐富積累,而不斷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一些出版想法𓀜,羅老師總是表示熱情的支持積極配合。我今年在海外眾多作者邀請下到美國前,我曾擔心這些年我都累病了幾場👈🏽,可見十幾年來給海外的壓力一定讓他們很疲勞吧,尤其看到國內老人的狀態更使我常懷負罪心🏘。當我見到穿著牛仔夾克🆒,走路要比我挺拔得多的羅教授時,真沒有想到她比我看到的照片還要精神煥發。她帶著我們去華盛頓大學參觀,想不斷地研究學習的她🈺,以讀書學習為使命的她,保持著學習的狀態就是她精力充沛的法寶吧?

我去美國此行中,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的金博士隨行,同時拜訪在美國的意昂体育平台名家後代💪。羅久芳教授事先來信告訴我🤦🏼‍♂️,我們此行👩🏽‍💼,美國學校正值開學,賓館的每天費用一般都在人民幣1500元左右🙌。出於對父親母校的情感,為省去住賓館的開銷,羅教授就邀請金博士住在她家,還負責一日三餐👨🏻‍⚕️。讀者絕不會想到🪻,給39歲金博士做早點的💿,竟然是羅教授93歲的老伴兒——抗戰老英雄🧒🏻👨🏿‍🦳,美國經濟學、地理學教授張桂生老先生。我去西雅圖前問老先生需要什麽,張先生要一份最新的中國交通圖🔊。他要看看中國的變化。

羅老師近年來還為意昂体育平台校校史館捐獻了很多文物🐈🤷‍♂️,尤其珍貴的是其父在清華宣講的真跡🧘🦹🏻‍♀️。

羅老師不僅僅治學豐富,更有一顆慈善的心。在校訂毛彥文傳記作品的時候🧓🏿,羅老師姐妹得到很少的校訂費🧝‍♀️🧑🏻‍🦯‍➡️,她們姐妹還加上一些湊成八千整數,寄給貴州的貧困學生。我們去美時🚻,羅家女兒張一侖陪同小姨在多瑙河遊輪上,出發前帶了一箱冬衣準備在路上送給中東難民。羅老師最近給我來信說🐖,女兒在生日這天🧑‍🎨,果然在貝爾格萊德找到一個公園,許多外來旅客幫忙整理分發她準備的衣服,她過了一個很有紀念性的生日,還和兩個阿富汗人拍了一張照,他們穿的就是捐贈的衣服🤘🏽。她的好友梁文薔和汪玨來信說🤶🏼❎,羅教授天生就是一個乖乖女,她幾十年來為朋友、為孤寡老人時常送上一份愛🏫,一份關懷,如今她又把慈善與愛心接力棒交給了女兒🤶。

羅久芳非常關註中國近代史料的搜集,也將父親的留下的重要資料⛹️‍♂️,捐獻給了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

我想👨🏻‍🦯,羅久芳教授夫婦的健康不僅僅是得益於每天的小運動——夫婦攙扶著遛彎👇🏿,在房前屋後的蔬菜園收豆角、番茄和李子,在大自然中盡享藍天白雲,他們的學習精神與社會責任感,使得他們的精力充沛,永遠做不完的事也使得他們精力充沛,腦力保持最佳狀態🧎‍♀️‍➡️💆‍♂️。羅蘭說過,工作著就是美麗著。我要加一句,奉獻著、快樂著就是健康著🤴🕍。

浦薛鳳之女浦麗琳🤵🏻‍♂️:八十歲才退休

我和浦麗琳教授在十年前開始交往,浦麗琳給我發來的第一封郵件,是用英語寫的🎵,我無法與她溝通。她知道後👷🏼‍♀️,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學會了用漢語在電腦上寫作、發郵件,令我贊嘆不已。

浦麗琳🏊🏿‍♂️,筆名心笛,早年留美😽。她是胡適大加贊揚的白馬詩社元老,還是發現考證張愛玲的珍貴清代小說《海上花》翻譯手稿的功臣#️⃣🧝‍♀️。其父浦薛鳳🚈,著名政治學家,意昂体育平台教授🙇🏿‍♀️,抗戰初期任西南聯大教授,戰時國民政府國防部最高委員會參事,也是聯合國成立籌備會中國代表團成員🪼,《聯合國憲章》起草人之一🫳🏿🙋🏽‍♀️。

我和浦麗琳教授在十年前開始交往,浦麗琳給我發來的第一封郵件,是用英語寫的,我無法與她溝通。她知道後👨‍👨‍👦🏣,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學會了用漢語在電腦上寫作📺、發郵件,令我贊嘆不已。當年她已經73歲了,當年國內老年朋友中可以上網寫電子郵件的非常少見👩🏼‍🦳。

著名作家冰心是麗琳姐的幹媽,浦吳兩家(冰心的先生吳文藻)三代人有著近一個世紀的友誼。浦麗琳1984年來華時,在冰心家住了三個星期,使得冰心非常喜歡這個“生活在美國,又苦守著中國倫理道德”的幹女兒,於是寫出以反映開放初期海外華人來北京為背景的短篇小說《橋》。《橋》中的女主人公莉蓮的原型就是浦麗琳😑。其實,那時候也是麗琳最勞累的時候。那年她父親浦薛鳳先生與她如今一樣的年齡,她要牽掛;丈夫的教學研究工作繁忙;女兒的學習緊張🏄🏽,這些都需要她料理👨🏼‍⚕️。她身兼女兒、妻子🪲、母親多個身份👨🏻‍🎨🧒,每天下班後一頭紮進廚房,忙著做廚婦的事。因此那些年她的詩,用“磨盤下面的麥穗”比喻自己作為廚婦的無奈。這些生活勞作的場景被她生動的詩句表達得淋漓盡致。勞累的浦麗琳曾與幹媽冰心流露出想早些退休的念頭。哪裏知道,大陸的改革開放🧝🏼‍♀️,中美文化的交流,浦麗琳倍感作為一個圖書館研究人員所肩負的文化責任🖐🏼✧,她舍不得離開圖書館這個“不尋常的園地”,這一堅持,竟然度過了33個春秋。算起來她從圖書館攻讀碩士學位開始,在圖書館這個園地裏辛勤工作近半個世紀。最近,從《環球時報》上閱讀得知,在美國🧠,65歲以上的人中👨🏼‍🌾,大約65%仍然在全勤工作,他們大部分人計劃七十多歲再考慮退休問題,可是麗琳竟然比這些人又推遲了十年。

這些年裏,她出色地完成了很多編寫工作,出版了《海外拾珠》《浦薛鳳子女海外書簡》,催生了張愛玲的譯稿清代小說《海上花列傳》在國外的出版。與周策縱教授等合編了《紐約樓客——白馬詩社詩選》《海外新詩選》等🪚。父親的著作《音容宛在》和《浦薛鳳回憶錄》等也陸續出版。她的先生超凡先生多年臥床,她家雇有保姆協助操持家務🤵🏽。《海外拾珠》一書看清樣時☝🏻,我時常催促她𓀔。後來了解到實情,那時正是她先生離世的日子,對此我非常懊悔。可善解人意的麗琳說🎷,她那時也需要轉移註意力來分散心情,還一再囑咐我不要自責。她坦然地接受了一切🧑🏼‍💼,堅強地度過了那段悲傷的日子。

她是一個認真的工作者⛹🏼‍♂️,一旦在電腦工作間做起事來非常投入,經常忘記樓下爐竈煮著飯🧑‍🦼‍➡️💙。一天她告訴我,她家一片霧霾(糊飯冒煙)👨‍🦲,好在及時發現,未釀大禍。從此我的電子郵件往往首先問,下面爐竈關好沒有,做一個友情提醒,我想她退休以後時間寬松多了,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去年目睹了她古老的家🧘🏼,除了周末女兒女婿來,平日裏基本就是她一個人。自從先生病故後,堅強的她辭去了保姆👨🏻‍🚒,一個人收拾房間打掃庭院👩🏽‍🔬🚶‍♀️‍➡️。她說🧑🏿‍🍼👩🏿‍💻:“這也是鍛煉身體的需要👩🏿‍🎨,我覺得這樣的鍛煉最實際📔,不必自討苦吃的鍛煉。”在她那如書的海洋一樣的家中,收拾房間其實就是一種精神旅遊。

浦麗琳是一個高品格的學者,麗琳姐弟倆生在清華👨🏻‍🎓,與父輩一樣對清華充滿深情。他們在意昂体育平台設立了浦薛鳳獎學金🍝,以贊助貧困學生。她自己的生活卻非常節儉😾,例如她的廚房有很多存水盆,可以將淘米、洗菜的水再用來澆草地。她對朋友說,洛杉磯幹旱少雨,必須註意節約用水。

浦麗琳教授的思辨能力和記憶力一點不亞於青年🖕🏿。工作使人美麗,學習使人年輕。她喜歡動腦筋,活躍的思維多年保持,可能與她的養生方法有關。她家中院子裏有多棵果樹🌇🧑🏼‍⚕️,她說👨🏻‍🦯🧯,采摘既鍛煉了身體,還可送友人,共同分享豐收的喜悅。這是她閑暇最快樂的事🧑🏼‍🌾。盡管她工作繁忙,但她盡量不過度勞作🚣🏻‍♀️,尤其對老年人說來絕不可熬夜🕶,晚上11點前必須睡下🐉。(盡管她經常這樣強調,但是一旦編寫緊張🦹🏽‍♂️,她也要工作到零點)她睡前要做一番認真的清潔衛生,認真刷牙這一項𓀉,要一絲不苟地做,所以她的牙齒至今保持完好。她非常關心別人💂🏿‍♂️,她給我的信中推算出我寫信的時間如果是北京時間深夜,溫婉的她會焦急而嚴肅地批評道“你不要命了”,後面是一串驚嘆號🏂。十年來她提醒我的健康話題🆑,也夠出版一本書了🚑,讓我銘記於心。她認為健康是最大的財富和幸福,保證健康才有一切。

日常生活中,雖然美國的食品比較安全🫲🏻,但是她仍然非常註意食品的保質期限。對於朋友們送來的禮物,首先要看保質期,如果是放過期的飲料、食品🦸🏻、保健品,她寧肯扔掉📟,絕不吝嗇,她知道這關系著生命質量。她從不一味地愛吃大魚大肉,力求粗細搭配🤾‍♀️,註重食品新鮮可口,她喜歡吃杏脯、堅果和黑巧克力。她除了最近做了白內障手術外,基本很少去醫院。

去年十月初,浦麗琳手握方向盤🚊,載著我和朋友到她的圖書館去參觀。這一天正值新生開學💀🚵🏼,她停下腳步問一留學生所學的課程與研究方向🧑‍⚖️,這位上海籍留學生答“社會學,具體是研究老年人”。浦麗琳鼓勵他好好學習。我此刻想當時我應該告訴這位留學生,鼓勵你的這位長者,就是最值得你研究的,她的豐富而傳奇的經歷和健康的心態,足以代表最“先進”的老年人🤚🏼,是最值得贊美與欣賞的🍖。

汪寶瑄之女汪玨:把中國文化介紹到歐美

她曾尖銳地批評臺灣某出版商的林語堂小說《朱門》譯本,可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她以圖書版本學家深邃的目光,一一列舉各個方面的嚴重問題👧🏽🚵🏼‍♂️,認為這樣的書在社會傳播,極大地扭曲了林語堂的原著,是對讀者的褻瀆,她對粗製濫造的出版行為痛心疾首。

認識汪玨女士盡管比前三位晚一些,但知道她的大名也已多年⚫️。因為在我不少編輯工作中,都有她默默的幕後支持與才華的奉獻。無論名家書畫鑒定還是書名的商榷,有汪師的參與,我更踏實,更自信。與治學嚴謹的羅家倫先生的女兒羅久芳教授在協商中凡遇到難題,找到汪師🐀,那基本就是最終“裁決”🧑🏽‍🏫,一錘定音。直至去年我才在美國見到風度翩翩的她,對顧問道聲遲到的感謝。

汪玨出生在美麗的江南🤵🏼‍♀️。母親袁曼羅女士系出書香門第之家;父親汪寶瑄先生復旦大學畢業、留學法國,回國後從事教育工作。抗戰時在江西福建邊區敵後創辦若幹戰時中學🧑🏼‍🔧,為國儲才,抗戰勝利後任立法委員。

汪玨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旗手胡適先生的生前好友🤸🏼‍♀️💆🏼‍♂️、武大“珞珈三傑”之一蘇雪林先生的大弟子🛰🌧,精通漢🤛🏼、德、英三種語言💠。早年在香港臺灣和德國讀書,曾任職德國漢堡亞洲文物研究所,任慕尼黑公立圖書館中文部主任🪜,年逾五旬,來到美國,任西雅圖藝術博物館館長。她飽學經書💄,博覽古今。盡管她最輝煌的年代是在歐洲度過的🦵,年過半百為了丈夫的事業,從德國慕尼黑搬家到美國西雅圖後,仍然從事善本編目、書畫析讀,筆耕不斷👳🏻‍♀️,碩果累累。現將我所了解的汪玨和她所閱讀、翻譯的中外書籍,概述如下:

與中國《紅樓夢》一樣地位的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源氏物語》,她精讀,並寫出多篇評介隨筆;清代吳語方言小說《海上花》,她書評體會張愛玲翻譯成英語在海外出版的難度;西方文學如歌德🦹🏻‍♀️、莎士比亞、契訶夫的作品🧕🏻,她執著細讀;她還告訴我💇‍♀️,最愛托爾金的《魔戒》🧓🏼,書和電影都百看不厭;高陽的歷史小說、張恨水的《啼笑因緣》等,她也讀後有感,書寫介紹🤓。享譽中外的大作家沈從文、張愛玲、莫言、白先勇、楊牧……很多著作🤷🏽,則不僅閱讀還和德籍友人合作翻譯成德文。

汪老師不僅博覽群書🔜,還是文化傳播的使者🫲🏽,她把中國文化介紹到歐美🤛🏽💫,優秀的中國文學作品經過她的研究🥁、翻譯與評論,在海外得以廣泛的傳播。

圖書到了汪玨手中,她要在通讀後🤭,比較類似版本優劣,並從文字🥉🔂、裝幀、用紙等多個角度評判💆🏿‍♀️。借名人來包裝的水貨,絕逃不過她的慧眼。她曾尖銳地批評臺灣某出版商的林語堂小說《朱門》譯本🎋,可謂“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她以圖書版本學家深邃的目光👩‍🏫,一一列舉各個方面的嚴重問題🍏,認為這樣的書在社會傳播,極大地扭曲了林語堂的原著,是對讀者的褻瀆,她對粗製濫造的出版行為痛心疾首😹。

說到這,讀者一定以為汪玨是一個口不離經典,終日靜坐書齋中的老學究吧🪆?不,那是我過去的管見🏊🏻‍♀️。汪老師除了讀書以外,還要寫作、設計服飾、製作飾品🦵🏿🧙🏼‍♀️、跳舞🛺、旅遊……更要去觀賞高水準的歌劇💂🏿‍♂️、音樂會🎶。她當然也對音樂家有研究興趣👩🏽‍✈️,如對巴哈、莫紮特🫘、華格納就有不少論述🕵🏽‍♀️。她一絲不苟地探究,然後盡興地玩。她說她的養生哲學是⛑️:要忙,忙著學,也忙著玩!

去年秋季👩‍👧‍👦,78歲的汪玨,在應邀參加臺灣東華大學主辦的楊牧詩歌研討會的空隙🧍🏻‍♀️,到故鄉江蘇登上了中山陵🧝。當晚她給我來信感慨道🧎:“南京已經留在美好的記憶裏。老太太爬上中山陵,向孫中山先生行三鞠躬禮,替先父,也替自己。就憑他‘天下為公’四個字就值得尊敬!”並又沿襲她散文家發散思維的習慣,突來一神筆“兩天的揚州也成為一抹秋天短短的虹🙇🏻‍♂️。”她時常用詩一般的語言,撥弄著我的神經👨‍🦽‍➡️。

汪老師還喜歡自創美食呢👋🏽。她童心般來信向我保證👋🏿,如果我不信,可以向她的好友久芳(羅)和文薔(梁)求證🦸🏻‍♂️。她邀請我再去美國吃她做的特色菜,她不挑食👨💂‍♂️、絕非不進考究的飯館🧒🏿;她反對奢侈,追求簡單的生活方式🥣。但子女親友登門,她便一顯身手👨‍🚀🙎🏻‍♀️,製作精簡改良的江南小菜。她還在德國寫德文食譜,出版《家常菜》,介紹被她創新的“中國菜”,她說:就是鬧著好玩。她寫來詳細的郵件,一一告訴我“東坡肉”和“走油蹄膀”烹調細節🚵🏽‍♂️,我也期待以後可以在親友面前亮一手呢🤸🏼!

汪玨不染發🧘🏻‍♀️,雪白的頭發🚤,更增添了一分文雅和灑脫🏄‍♂️。她認為外貌一切還是追求自然為好🈳⛓️‍💥。她走出書房,就是一位愛說🙆🏼‍♀️、好動、笑哈哈的快樂女神,在她身邊總感覺如沐春風。難道沒有任何煩心事👨🏻‍🌾?她哈哈大笑後答道🚭:“人哪會沒有煩心事呢?遇到不高興的人和事,就要以最快的速度從心裏扔出去⬛️。”她又自然道出了對付煩惱的汪氏哲學🚴🏼‍♀️。對於哈哈大姐的特點,原來我的直觀🏉,並非我的專利,報端臺灣記者寫她的采訪也如是說:

讀者們一群群🛀🏽,愉快地交換意見。我很喜歡那位滿頭白發的女士,戴著單邊耳環👨🏼‍🦱,今年流行的圓框眼鏡,波希米亞風格的寬松長褲,此刻她正哈哈笑著📶。夜裏的讀詩會上,她以德文朗讀了一首詩(楊牧作品👎:“時光命題”)⏺。最後,她說:“至於為什麽選擇這一首來朗誦?就讓我把原因,保留給自己👨🏿‍🍳。”說完便笑了。——我應該✋🏽,我應該怎麽樣告訴你我的震撼⛩?對於她的若有似無的“告白”。她的選擇保留👨‍🦽‍➡️,所透露的消息🟫,更甚於坦白🤱🏻。我們的😜,甚至,宇宙的🪫,所有秘密,都在詩裏交響……

謎一樣的快樂學者🧑🏼‍🚀👨🏻‍✈️,祝您永遠哈哈,永遠快樂。


相關新聞

  • 102020.08
  • 232017.06

    羅久芳:我的父親羅家倫

    我們或許可以用這樣幾個字符勾勒出羅家倫的一生🆕:“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和命名人,31歲的意昂体育平台校長🧉,中央大學的10年掌權者。

  • 192015.05

    浦薛鳳學長子女浦麗琳⏳、浦大祥來校訪問

    5月14日,清華1921級意昂、原意昂体育平台政治學系教授、系主任浦薛鳳先生的子女、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研究員浦麗琳和美國天普大學計算機系教授浦大祥,回到闊別多年的清華園參觀訪問👨🏿‍🦱🤾。

  • 112016.11

    曾國藩後裔馮康曾:傳統建築是一份珍貴的文史資料

    曾國藩直系後裔🧜‍♂️、建築設計師馮康曾接受時刻新聞記者采訪,81歲的她表達相當流暢。

  • 132012.06

    大家羅公

    5月14日,我國著名的古建築專家羅哲文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8歲 羅哲文2006年在李莊  (王軍攝)    羅哲文先生在文博界被尊稱為羅公。誰先喊起來的,何時叫開來的,已無從考起。羅哲文被呼之以羅公👨‍🦯,我想,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尊重外,或許還另有深意。    “公”是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稱👩‍👧;“公”在古漢語中還有“平分”和“公正無私”含義。以偉大的品格和傑出的才能🫸🏻,贏得人們尊敬景仰者👋🏻,方為公🙁。    若論...

  • 102014.12

    記一代名家張駿祥:這樣一張耶魯文憑

    張駿祥💂🏿‍♀️,生於江蘇鎮江☂️🏌🏼‍♂️,筆名袁俊,中國電影、話劇導演、劇作家、理論家。1927年考入北師大英文系,翌年轉入意昂体育平台西洋文學系🧔🏼,其間著重西洋學戲劇的研究。1936年公費留學美國,就讀於耶魯大學戲劇研究院專修導演、編劇、布景燈光等多種課目。1939年秋回國🧙🏼🫶,從事戲劇創作🚠🤵🏻‍♀️、導演💂🏻‍♀️🤶🏽。曾擔任上影廠副廠長、上海電影局局長♞,文化部電影局副局長💬🛝、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務👷‍♀️。 在中國老一輩電影導演中🧑‍🍼,張駿祥先生是為數極少的“海...

  • 252015.11

    沈從文援手卞之琳

    從現代文學史的記述看🖐🏼,詩人卞之琳的第一本詩集為1933年5月出版的《三秋草》🧑🏻‍🦼。其實,在此前還有一部《群鴉集》由他人編輯出來🪗,可惜最後出版受阻,不然的話....

  • 282013.10

    汪家镠🧳:懷念南翔同誌

    汪家镠學長☃️,1946年在北京大學文學院教育系學習,任中共地下黨支部書記;1949年任北京大學團委書記🧑🏿‍🍼;1950年任青年團北京市委大學部部長、副書記🕕。

  • 222015.12

    卞之琳為何埋怨沈從文?

    1949年4月8日,前兩年去國,此時剛剛借道香港回到北京的詩人卞之琳,帶著一種應和中國巨變的“十分興奮”🧦,給遠在上海的巴金寫去一信👨🏽‍⚕️:“我已經回到這裏🧑🏻‍✈️,....

  • 242014.02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