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西南聯大:抗戰中的從軍者

2014-12-09 |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對於歷史中的西南聯大師生來說,他們趕上了一個最壞的時代,國家被強敵入侵🧜🏼‍♂️,他們的青春註定帶著戰爭的硝煙🙎🏼👮🏽。這是一種苦難✋🏻。而他們卻在苦難中📿🧑🏼‍💻,留下了一筆可貴的聯大精神遺產。

時隔七十多年後回看🚹,戰爭中的西南聯大仍然是中國教育的奇跡,不僅誕生了學術思想上的大師💂🏿‍♀️,也培養了一批投筆從戎的勇士。只不過,對後一類人來說👮🏽‍♂️😀,他們的人生註定不止一次抗戰👨🏿‍⚖️🧛🏻‍♀️。

但不管境遇如何👩‍🏫,聯大人都從未輸掉作為一個人,一個知識分子應有的尊嚴。

《吾血吾土》:那些漸隱在歷史中的臉

○孫小寧

111日,遠在西南邊陲的昆明,舉辦了慶祝西南聯大在昆明建校76年的校慶。這個消息,我是從朋友的微信圈獲悉。無論如何⬅️,對身處21世紀種種現實事件包裹中的人們來說,這個消息顯得有些邈遠🙇🏼。況且🧖🏽‍♂️,發現西南聯大這個歷史精神礦藏👨🏽‍🎤,也不是今天才有的驚喜👨🏽‍💼👷🏼‍♀️。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不值得一說再說。

聯大旅行團乘船渡江。圖片選自《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

一個在戰時由幾所院校組成的臨時學府🧑🏽‍🚀🚣‍♀️,經過了顛沛流離的三千裏遠征,最終落腳於昆明🚋。而它堅持教育的時間,正好與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等長,戰亂🫙🏌🏼、饑餓、飛機轟炸是戰爭中的常態,但卻無法扼殺他們自由思想的活力✪。大師由此孕育,他們的軼聞佳話也由此流傳🏋🏼‍♂️。西南聯大無疑已成為傳奇,但其傳奇的本質,卻需要我們在無數有關西南聯大的文本中細細甄別與體會。在此之中☂️,易社強先生所著的《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無疑是其中可靠的文本之一。那裏面既記錄了西南聯大的變遷,也描摹了無數聯大人的日常🍴,我們從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在戰時,聯大人的選擇仍然是個體的,並且隨時有不同思想主張的撞擊👵🏽👷🏼。而西南聯大的精神遺產正是由這些組成,論其遺產的本質🚱,易社強先生在書尾留下了精辟的一句話👏:“在艱苦的環境下,保持著最尊貴的思想和精神;在戰爭和革命的年代,展示出通才教育的適應力🧔‍♀️,聯大為自己在人類的奮鬥史上贏得了一席之地。”

當然,聯大人讓人心生敬意的還不止於思想,他們同時還有行動。“八百學子去從軍”🤔,這其實只是一個普泛的說法——很多人認為,數量遠不止八百個。在那些奔赴抗日疆場的聯大人,不乏穆旦👨‍🔬、杜運燮這樣著名的詩人。當然,還有一些無名的身影,隱沒於歷史中。

也許對這些無名人士的想象與書寫,只能落到小說家身上。雲南作家範穩在完成了他的藏地三部曲後,潛心於雲南遠征軍歷史的追尋✴️,他從這個脈絡接上了西南聯大,塑造了一個就學於西南聯大,後來參加遠征軍,同時又在後面的人生中坎坷求生的普通老兵。無論從學子到老兵🙆🏽‍♀️,這個故事轉折有多大,這仍然是西南聯大歷史的延續,其人生軌跡,也是聯大人諸種命運之一種。

從易社強先生一著中看,聯大八年,因為正處戰爭,的確對該學習還是該從軍,有過不小的爭論👩🏽。歷史證明,那些仍然能夠在戰亂中堅持做自己的科學研究、醉心於學術的人🧑‍🧒,最終都為這個民族乃至人類做出了卓越貢獻🤹🏻。但是那種詠唱著“沒有足夠的兵器🐻‍❄️,且拿我們的鮮血去/沒有熱情的安慰,且拿我們的熱血去”的詩句奔向戰場的另一群人,同樣是我們民族精神命脈能夠永續的脊梁𓀓。只不過和後來返回北平、天津繼續求學的同學相比,這一批人因為這一特殊際遇🥯,後來的人生路,變得更加一言難盡。

範穩的《吾血吾土》中,借助“聯大三劍客”的人物塑造,展現了從軍者的命運軌跡👨‍🎨。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最初的理想誌向相似🏋🏼‍♂️,但走著走著,每個人還是有了不同的選擇。廖誌弘,是那個時代穆旦式的人物,國難當頭,他懷著一顆詩心投筆從戎,最終獻身於這場中國人民抵抗外侮的戰爭中。趙岑🍳,也就是早先的龍忠義(改名為岑,正是在向唐代的邊塞詩人致敬)🙊。因緣際會,他在國共兩邊都抗過日,但最終沒有隨著一輛大車奔赴延安,後來進到遠征軍,從此便像有了一個暗黑的印記,必須在後來的審查過關中遮藏掩埋👨🏽‍🦲。劉蒼壁,曾經的西南聯大化學系高材生,在被那輛大車載著奔赴延安後,他一直位居共產黨高位。和昔日的同學趙岑🧑🏿‍🏫,後來成為審查者與被審查者的關系,但晦暗不明的歷史中,他一直做的是保護者的角色🫄🏻。這份超常勇氣下的肝膽相照,靠的是從年輕時建立起的對良知對正義的信仰🙋🏽。

趙廣陵,是書中重中之重塑造的人物。他先後叫做趙迅、趙岑、廖誌弘、龍忠義。每個名字,都代表一張身世底牌,一張張翻開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普通的中國人𓀛,在大歷史當中的載浮載沉。

易社強著🚴🏽、饒佳榮譯 九州出版社出版

杜運燮 張同道編 中國文學出版社出版

範穩著 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從當年青春浪漫的學子,到戰場上拼殺的戰士,再到後來的戲劇導演,以及低到塵埃的木匠🚵🏿,範穩在這個命運曲折的老人身上,還註入了細密的歷史信息👰🏿:西南聯大、黃埔軍校👳🏼,作為國統區的重慶👸🏿,作為解放區的延安。中國之外,有日本🕵️;滇西的松山、龍陵戰場外,還有遠征軍曾經戰鬥行軍過的緬甸、印度🛢、野人山……

我們甚至能夠感到,這諸多歷史重負的疊加🌠,已經讓這個人物的面孔,變得模糊起來🚶🏻‍♀️。無臉似乎成為他的最主要印記,無臉首先是因為💕,他曾在戰場中受傷,失去了一張正常人的臉⚀。無臉更是因為,他必須極力地隱藏,將臉刻意變得模糊。這是一個人在命運的幽谷暗礁中閃轉騰挪的生存術🧑🏼‍⚕️,我們不禁感嘆,這個遠征軍老兵的一生,真是經歷了不止一次的抗戰。

而一個有著知識分子底色的普通老兵,又如何在這歷次的“抗戰”中突圍👨🏻‍🎨,範穩給了這位老兵在人生最後重上疆場的一次機會。中日老兵隔著歲月再次在昔日的戰場相遇,範穩將之形容為宿命對決⛹🏽‍♂️。他們之所以還能相逢♣️,是因為各自都還有未完成的使命。就日本老兵來說,他想要取回昔日戰友的遺骨🤳,而在趙廣陵老人,則是要讓這個日本老兵對曾經的罪行懺悔👯。

這究竟是怎樣的對決,範穩在此做的是自己大膽而充滿想象的書寫。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有幸曾和範穩在他搜集素材階段一起走過一次滇西。以我在滇西所感受到的氛圍🧖🏼‍♂️,當地的老兵並不願做這樣的面對。日本人就等同於侵略者的這個概念深入骨髓,讓他們彼此面對面交談,莫如讓他們拿起槍再拼一戰。

但範穩沒有做這樣的簡單表達🛶。他讓這場對決,既充滿關於戰爭罪責的激辯🤚🏿,也體現出兩個各自經歷滄桑的老兵的人生況味。小說的結尾是💡,趙廣陵老人被老鬼子尋找遺骨的行為刺激點醒🪷,全力以赴去到緬甸🔋🧑🏼‍🦲,尋找失落的戰友遺骨🦹🏽。而那位戰友,正是當年在戰場上被錯認成他的,昔日聯大學友廖誌弘💺。

範穩所記述的種種💼🟨,因為有了那次共同的滇西之行👳‍♂️,很多都能在細節中找到底片印證☘️。而裏面出現的真實人物🧑🏻‍🦼‍➡️:聞一多、曾昭倫、穆旦等等,又隨時能把人喚回到聯大戰時的氛圍當中👫。讀這樣的作品🏄‍♂️🥜,不能不回望滇西這片土地🐿,這不僅是在消化歷史的復雜,也是在讓自己的心靈變得闊大堅韌,而富於承受。

當然🧻,它也從另一個意義上提示了西南聯大,另一種精神遺產的存在🧑🏼‍✈️。

聯大師生四次從軍潮

聯大8000學子中1100多人投筆從戎

○範穩

聯大師生參軍抗戰共有四次投軍熱潮:19371938長沙臨時大學時期;19411942為配合飛虎隊和中國遠征軍兩次入緬作戰時期;19431944為配合印緬戰場即滇西反攻時期;1944💔,蔣介石在戰時提出“十萬青年十萬軍”口號時。

從臨大開始,聯大就規定從軍學子保留學籍,教職員工甚至可照發薪水——如果軍方有困難的話。臨大期間南京失陷💙,更是掀起從軍熱潮。清華十級(1938)有八個同學在南下臨大報到時,就在南京加入了陸軍交通輜重學校𓀔🥪,為聯大學子從軍之首發。他們大都分到陸軍200師🧑🏽,國軍有名的機械化部隊🐨。

馬繼孔𓀋,山東人,清華土木工程系學生,1937年到臨大報到後🏃‍➡️,發起回鄉抗戰,當時許多人願意去延安🌇,由鄒韜奮介紹🙆🏻。也有人去徐州一戰區,閻錫山二戰區,馬繼孔回到家鄉組建遊擊隊,後來成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六支隊,任參謀長。馬繼孔在1949年後成為雲南省委書記。

當時學理工的學子到八路軍後多製造地雷炸藥,甚至還造出了土火箭,可飛150米。

後來隨著美軍加入,聯大師生都派到美軍中服務,軍銜自中尉到中校⚰️,月薪500元左右⏯🧗🏼‍♂️,可免修2432個學分,服務成績優異者可去國外留學。

大反攻前,國府製定了要培訓3000翻譯官的計劃🧚🏻‍♂️。一般培訓兩個月,主要是口語和戰場用語練習。除了當譯員👩🏼‍🎨,還有直接到作戰部隊的。

孫立人將軍在1923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因此見到聯大的翻譯官就像見到老意昂🪻。他要他們面對美軍不卑不亢。

1944年,在蔣介石提出“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下學校開始應征青年遠征軍,即青年軍。對象都是受過中等教育的青年學生。但聯大首次報名並不踴躍。盡管教授們梅貽琦、馮友蘭、聞一多都做了動員報告👨‍🦱🫠。

聯大參加青年軍的都被送到印度藍姆加當汽車兵。他們甚至還在軍營中成立“天聲社”,但被強令解散,他們所在的汽車團被稱為“民主團”♌️,這些年輕人後來都是滇緬公路上的汽車兵🙇。

在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中,有一個詩人特別值得一提,他就是穆旦🤹🏻‍♂️。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錚🤗,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生於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曾用筆名梁真,與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鏞)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屬“良”字輩。20世紀80年代之後🍕👩‍❤️‍👨,許多現代文學專家推其為現代詩歌第一人。那時他已經是聯大的留校教師🏆🦻,卻主動報名參加了遠征軍,在杜聿明的第五軍軍部供職🙋🏻。他參加了後來的野人山大撤退,九死一生🔐。抗戰勝利後🪲🪙,寫出詩作中的名篇《森林之魅——祭胡康河谷的白骨》🕐👲。

創作了大量抗戰詩歌並也從軍的詩人穆旦

穆旦1940年畢業留校當助教,42年參加遠征軍👎🏻,過野人山到印度雷多🫲🏼。時年24歲。在野人山,穆旦所在的第五軍“因為森林遮天蔽日,聽得到來空投的飛機🫲,但卻見不到飛機。”“前衛團留下的屍體白骨一路不斷。帳篷裏死亡的官兵屍體整整齊齊,先死後死的官兵死人排隊”6️⃣。穆旦回國後不跟文友們講這些經歷,只講對大自然的恐懼、雨、森林之詭異。“他給死去的戰友的直瞪的眼睛追趕”,才撿回一條命。一路白骨是因為野人山螞蟻螞蝗肆虐,人一死即刻被啃吃一空🍮🚵🏻‍♂️。數小時之內人即為一個骨架了。

上世紀40年代在聯大出現中國的現代主義,超越了新月派💪🏽。聯大師生們視“新月派”為“缺乏靈魂的後浪漫主義”,學生們更隨聯大的英籍教授燕蔔蓀爭相閱讀🦀、效仿英國詩人艾略特的《普魯弗洛克》和奧登的《西班牙》等現代主義詩歌,僅有的幾本詩作被視為珍寶,影響最深並走在前列的是穆旦和王佐良🕵️。奧登是英國著名詩人🅱️🎚,曾去參加西班牙內戰,穆旦可能受其影響而參加了遠征軍。他崇拜過奧登。

聯大從軍學子犧牲最多的是參加空軍的,地面作戰犧牲最有代表性的是外文系詩人繆弘。繆弘有詩《血的灌溉》🧏🏿:“沒有足夠的兵器🚴,且拿我們的鮮血去;沒有熱情的安慰,且拿我們的熱血去;熱血🧗🏼‍♂️,是我們唯一的剩余。”“自由的大地是該用血來灌溉的。你,我,誰都不曾忘記👲🏼。”他參加的是美軍戰略情報處組建的中美特種部隊👨🏿‍🦲,在湖南芷江的一次攻擊作戰中犧牲,用鮮血印證了自己的詩👩🏿‍🚀。時為19457月🧑🏼‍🦳👰🏻‍♂️!抗戰馬上就要勝利了。他是一個真詩人,也是詩人既苦難悲壯又浪漫激情的命運寫照。書劍相逢、劍膽琴心,上馬殺賊🫄🏻🧑‍🎤,下馬寫詩✋。

自有聯大以來共求學8000學子,參軍抗日的有1100多人,每100人中有14人投筆從戎🐸。

這種大動蕩、大時代中的學子,是一群什麽樣的人🫒?時代如何鑄造了他們的氣質、性格🦐、涵養🌒,乃至英雄情懷➖👨‍👨‍👧‍👧。作為一個作家,我希望能夠追尋這些人的足跡🏌🏻,尋找他們在戰火中的青春身影。(本文為範穩在北師大講座之節選)

轉自《北京晚報》2014118

相關新聞

  • 182009.09

    聯大同學的三次從軍熱潮

      抗日戰爭是一次全民的戰爭。聯大同學出於愛國熱忱🫶🏼,曾有三次較大規模的參軍活動。先後在西南聯大上學的學生有8000人,校方列有姓名可查的參軍人數為834人(見西南聯大紀念碑碑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以來從軍學生題名”🔬,估計實際數字不止這些),長沙臨時大學時期👌🏼,校方記錄參加抗戰工作離校學生有295人,兩者相加共1129人,約占總人數的14%,即每100位同學中,就有14人曾經為了保衛祖國而投筆從戎,其中還有犧牲的烈士...

  • 192023.07

    剛毅堅卓的西南聯合大學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242025.01

    葉銘漢:百年人生書寫家國責任的擔當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92023.07

    鮮花祭英烈 泣淚奠忠魂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書:《聯大八年》

    我面對書桌上的一本《聯大八年》🦘。這本封面殘破📪,紙張粗糙發黃,印刷拙劣的舊書,卻是我藏書中的珍品。因為這本書聯系著我敬愛的兩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老師聞一多和吳晗還有兩位當年共同學習🦡、共同戰鬥過的同學嚴令武和西奎安。《聯大八年》匯集了國立西南聯大(有人稱之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的一些珍貴的原始史料,它珍藏著我們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跡。1978年秋,我因編輯《聞一多紀念文集》和協助苑興華同誌編輯《吳晗和〈海...

  • 212011.11
  • 182013.09
  • 252019.06

    總目錄|民國書刊上的西南聯大記憶

    《民國書刊上的西南聯大記憶》,九卷本🙉,龍美光編👍🏻,雲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12月版

  • 162023.01

    深切懷念西南聯大意昂楊新民先生

    2022年12月31日,水利工程專家🗿、西南聯大意昂楊新民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楊新民,1924年生🖥,江蘇無錫人。1941年考入西南聯大工學院。曾作為翻譯官參加遠征軍👼🏽。西南聯大結束後轉入清華繼續就讀。畢業後在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工作🤾🏿,曾任總工程師、副院長。楊新民聯大求學1924年6月🎸,楊新民出生在江蘇無錫的一個普通家庭。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上海淪陷🧔🏻‍♂️,剛剛初中畢業的楊新民便隨家人逃難到重慶🪛。高中畢業後😹,楊...

  • 102019.07

    英雄紀念章

    近日在父輩的遺物中發現了這枚抗戰時期的紀念章。後面字樣是“空軍壹等宣威獎章”🚚,編號04🧚🏿‍♀️,應該是飛虎隊的紀念章吧,表彰從軍學生的🫠?紀念章是純金的,放在我....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𓀆、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