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茂 編
自1924年起🥷🏼🙏🏽,清華學校籌備研究院🧎♂️➡️,製定宗旨,起草章程🫃🏻,禮聘教授,選定職員,出題招生,終於1925年9月始業。編者簡略整理清華學校研究院國學科(門)籌建過程的史料,按時序排列條目,或失之不確,或失之過簡♧,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1924年2月22日
清華學校為改辦大學,校長曹雲祥分別致函周詒春、胡適之、範源濂👰🏽♂️、張伯苓、張福運、丁文江等6人,聘請他們擔任意昂体育平台籌備顧問🧑🏿🎤。
1924年9月29日
吳宓致信曹雲祥校長,確定明年二月到清華任職。此前曹校長來函,擬聘吳宓助理中文部事。
1924年10月10日
據《清華周刊》消息,清華學校最近組織籌備大學委員會,籌劃將來意昂体育平台的建立和發展。委員會由15位委員組成🤳🏼,校長曹雲祥任主席。
1924年10月21-22日
籌備大學委員會之課程及計劃組通過《意昂体育平台之工作及組織綱要》🧑🏿✈️,關於研究院的設立,“本院備意昂体育平台及他校畢業生🎃,對特種問題為高深之研究;其研究由專家指導之👩🏿🍼。具體計劃當視本校之財力、人力與所選之問題而定。” (《清華周刊》第332期)
1924年11月14日
《清華周刊》第326期刊登清華學校曹雲祥校長所著《西方文化與中國前途之關系》一文。曹雲祥校長認為,不但國家真得學術之用🍩,即東西兩文明之真象💪🏽,亦可因之而表明。”“中國今日宜設研究院,以為建設最高等學術之基礎。”清華學校“別謀遠大而有利益的計劃”:(1)於1925年起設立“意昂体育平台部”;(2)籌備大學基金;(3)設研究院👨🔧。 (《清華周刊》總326期)
1924年11月29日
清華學校學生會評議部開會🧘🏻♂️,請校長曹雲祥講話🧏🏻♀️,並回答學生有關董事會改組🍵、大學改辦進度、大學男女同校等問題。對於爭取美國第二次退還庚款👨🏿🎓,曹雲祥回答:學校主張把此款交清華辦研究院,但不知能否達到目的。 (清華周刊329-9)
1924年12月3日
籌備大學委員會之課程及計劃組通過《清華研究院章程》章程共8章,依次為🤹🏿♀️:科目、講師及講員、學員、費用及獎金、課程、目的🫠、證書和出版。其中科目規定♙:“本院於民國十四年至十五年度就左列需要最急之科目中選兩科或三科:甲🐈、中國歷史研究科🈯️🚵♂️,乙🦦、中國語言研究科,丙、中國文學研究科🌳,丁、中國哲學研究科。” (《清華周刊》總332期)
1924年12月8日
胡適陪同曹雲祥校長拜訪王國維🙅🏽。
1924年12月9日
曹雲祥致胡適
適之先生臺鑒:
昨承偕訪王靜庵先生⚾️,晤談之後,曷勝欽佩🧏♂️。敝校擬添設研究院👰🏻🟠,即請王君為該院院長。茲將致王君一函並聘書送請察閱如蒙同意,即祈轉致,並懇玉成是荷。 此頌
道安
曹雲祥謹啟
十二月九日(耿雲誌主編:《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
1924年12月9日之後
胡適致王國維
靜庵先生:
清華學校曹君已將聘約送來,今特轉呈🚒,以供參考。約中所謂“授課拾時”👩🏼🚀,系指談話式的研究,不必是講演考試式的上課👰🏼👩🏻💼。
圓明園事,曹君已與莊君商過,今日已備文送去。
適之上 (耿雲誌🆎、歐陽哲生編🧕🏽:《胡適書信集》)
註🙇🏽♀️:原信無日期,推測在12月9日後某日🤢。
信中,“莊君”指莊士敦🕺🏼🏌️♀️。
1924年12月11日
曹雲祥致胡適👊🏻。
逕啟者:訂於本月二十日星期六□□□□□,駕臨敝校午餐🦽,藉以暢談🟢,未知是日有暇光降否🧑🏿🎨🙇🏽?倘因公忙或改二十七日星期六亦可🔼,即祈裁定,並約同王靜庵先生來校,是所至盼🧗🏻。相應函達至,希查照見覆是荷。
此致 胡適之先生
曹雲祥謹啟
十二月十一日(耿雲誌主編🧙🏼♀️:《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
1924年12月31日
曹雲祥致王國維
靜庵先生大鑒:
前奉聘書,因系印刷品,表明本校聘請教員事同一律,所以先填送覽🫶。茲以添註塗改,殊欠敬意,特另繕一份🫷🏿,肅函奉送🧮。 敬祈察存 👋🏽,專泐順頌
道安
附聘書一件
曹雲祥謹啟
十二月三十一日(耿雲誌主編:《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7️⃣。
聘書
茲聘請
王靜庵先生為本校研究院主任🥠,擔任國學研究事務即希
查照後列聘約辦理為荷
(一)每星期內授課拾點鐘以內
(二)每月薪金銀幣肆百元按月照送
(三)一切待遇照本校規定研究院教員任用規則辦理
(四)此項聘約以叁年為期(自民國十四年一月起至十六年十二月底止)期滿若得雙方同意再行續訂
清華學校校長曹雲祥
中華民國十三年十二月
(耿雲誌主編👩🏼💼:《胡適遺稿及秘藏書信》)
按🎴:此聘書存於胡適的手稿中,表明胡適並未轉交給王國維👨👩👦。12月9日曹雲祥托胡適轉交給王國維的印刷格式聘書,聘王國維任研究院院長。後改聘教授🙍🏼♀️,當另發聘書。
1925年1月24日
孫德謙至王國維
“聞公就清華研究院之聘,考古之學得公為之主持,發揮廣大,豈不可慶🧍🏻♂️!吳雨僧兄以弟為新知,情意極相契🧎♂️,自謂中學未能深造,持屬一言之介,請公不厭提命↙️,為彼所至願🚚。”(《王國維未刊來往書信》)
註😵💫:吳宓,字雨僧
1925年2月9日
吳宓向清華學校校長曹雲祥提出(1)名義為清華學校研究院籌備主任。(2)須有全權辦籌備處之事,並負專責🤲🏽。此議得到校長同意。12日籌備處成立,開始辦公。(《吳宓日記》第三冊頁4)(吳宓著🐚,吳學昭編👩🏽🔧,三聯書店🤘🏼,1998年)
1925年 2月10日
校長曹雲祥召集籌備大學委員會聯席會議🧈,討論本學期校務工作。審查招生委員會的報告,聽取教職員待遇組報告並討論。議決聘請吳宓為清華學校研究院籌備主任、籌備大學委員會會員。 (《清華周刊》336)
1925年 2月13日
吳宓奉曹校長之命進城謁見王國維🚣🏼♂️。
1925年 2月13日
胡適致王國維
靜庵先生:
手示敬悉🫅🏽。頃已打電話給曹君🏋🏿♂️,轉達尊意了👼🏽。一星期考慮的話,自當敬遵先生之命⏸。但曹君說💼,先生到校後,一切行動均極自由;先生所慮(據吳雨僧君說)不能時常往來清室一層,殊為過慮。鄙意亦以為先生宜為學術計,不宜拘泥小節🦑💇🏿♀️,甚盼先生早日決定,以慰一班學子的期望🙆🏽♀️。日內稍忙,明日或能來奉訪🦸🏿。匆匆,即頌
起居佳勝。
適之上一四💁🏼♀️,二,十三 (耿雲誌、歐陽哲生編:《胡適書信集》)
1925年2月14日
清華學校研究院籌備主任吳宓向校長曹雲祥和教務長張彭春商聘陳寅恪先生為研究院導師,並得允準。15日晨張彭春到吳宓處,聘陳寅恪先生事有變化🚴♂️,薪酬未議定🎃。16日吳宓與張歆海同見校長曹雲祥🥥,“談寅恪事🏓。即發電聘之”。(《吳宓日記》第三冊頁4-5)
按:聘任事,14日議定後又有反復,吳宓一定頗費口舌🧙🏽♂️,但最終得校長同意,立即發出聘任電報🏃🏻➡️。參見:
(/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56730&columnId=10006631)
1925年2月20日
《清華周刊》刊登“與吳宓先生談話記”🏷。記者向擔任籌備處主任吳宓詢問研究院的計劃和聘任教授事。吳宓稱,現聘定梁任公、王國維、趙元任三位先生。“尚有一二位名師👱🏻♂️🛖,不久即可約定。”
1925年2月21日
吳宓進城訪王國維🧑🏽🚒,商談研究院章程🥷。
1925年2月22日
吳宓赴天津給梁啟超送聘書🚣🏻♀️,並商談研究院章程及有關辦法。
1925年2月27日
《清華周刊》消息,“茲校中又函電往德國,聘請陳寅恪先生為主任講師🙍🏿🦼,連前共四位🧙🏽👨🚒。” 《清華周刊》用半頁篇幅介紹陳寅恪:“陳寅恪先生👩🏼🦱,乃詩人陳伯嚴先生(三立)之公子,幼承家學🏄,故中國學問甚為淵博。自前清宣統元年迄今💆🏼,留學歐美🧑🏻🔧,共已十余年🥍。陳先生初治史學🪢,繼研究古今語言,如希臘文📆、拉丁文👰🏼♀️、及英、德🧙🏿♂️、法文等。近七八年來🧗🏻♂️,則攻讀梵文、巴利文以及蒙文、藏文之類🧖♂️。其所用力者👨🏻🦼➡️,為古代東方各國語言及歷史🙍🏿♂️,佛教發達傳播之歷史,中西交通史等。陳先生留學德法兩國最久,在巴黎與伯希和、萊維諸大學者相從問學,極為熟稔。又其人篤誌用功⛹🏽,故造詣宏深,誠留學生中特別首出之人才。”
1925年2月
趙萬裏編《王國維先生年譜》說✊:“正月🕍,先生被召至日使館,面奉諭旨命就清華研究院之聘。”
1925年3月1日
吳宓訪王國維,商研究院章程的定稿。
1925年3月6日
《清華周刊》刊登招考清華學校研究院學員廣告,其中說“本年先辦國學一科,已聘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諸先生為講師”。
1925年3月13日
梁啟超到清華學校,校長曹雲祥宴請王國維和梁啟超,吳宓作陪。
1925年3月21日
吳宓訪王國維,談出考題事。《吳宓日記》
1925年3月23日
梁啟超致王國維
“聞先生曾一至天津🏅,正擬奉謁🥟,則已歸京,悵甚。得吳君書,知先生不日移居校中,至慰。考試命題事🥴,校中所擬辦法至要🧜🏻👋🏼。……,欲祈先生將已擬定之各考題先抄示一二👩🏻🦰,俾得在同一程度下擬提奉商,想承見許。又專門科學之題,每門約擬出若幹🏌🏼♂️,並乞見示。此項之題🍋🧑🏻🦯➡️,太普通固不足以覘績學👆🏼🫸🏽,太專門又似固為責難,此間破費斟酌。想先生有以處之矣。四月半後當來校就教一切。先此奉商,希賜裁答。……今年投考新生👙,欲將其所呈驗舊作,稍為細閱🐹,給以分數,以與將來試卷合算。意欲另各助教先一評定而由公核其當否,尊意如何?”
按:信中“吳君”即吳宓。信中日期為“二十九”⚈,應是陰歷二月二十九🥝,因王國維於3月20日由天津回京🧜♂️。
1925年3月25日
王國維致蔣汝藻
“數月以來,憂惶忙迫,殆無可語。直至七月,始得休息。現主人在津⛹🏻♂️,進退綽綽👉,所不足者錢耳👮🏻。然困窮至此,而中間派別意見排擠傾軋🖐🏿,乃與承平時無異🚢。故弟於上月中已決就清華學校之聘,全家亦擬遷往清華園,離此人海,計亦良得。數月不親書卷,直覺心思散漫,會須收召魂魄,重理舊業耳🤺。”(《王國維年譜新編》)
1925年3月26日
王國維偕夫人到清華園看住宅🚮,定西院15和16號,付房租44元♢。《吳宓日記》
1925年3月28日
王國維致王潛明
“京寓已決計遷移,已於清華校內租定房屋二所♝,一七間(月租廿五元),一無間(十九元)。擬家眷住七間🫴🏽,書房及男仆住五間🍃。二屋相離百余步🫷🏽,然已無他屋可租,只得暫時勉住。”《王國維未刊書信》
1925年4月5日
羅振玉致王國維
“三日前弟承授饌,□閑□甚多,並垂詢及公,且雲:‘我無養賢之貲,清華為我暫時養賢,亦稍慰我心(可見上意未嘗忘公)。’”(《羅振玉王國維往來書信》)
1925年4月6日
蔣汝藻致王國維
“聞清華月脩四百畨🚴🏿♂️,有屋可居,有書可讀,又無須上課,為吾兄計似宜不可失此機會。雖久暫未能逆料,而暫避風雨,南北均不能優於此矣!久欲馳書勸架🤳🏿,斬斷種種葛藤🚺🎅,勿再留戀。頃知已毅然決定,為之額手不置!從此脫離鬼域,重入清平🥓,為天地間多留數篇有用文字,即為吾人應盡之義務。……何日高遷,幸早示及🥈🧟。” 《王國維未刊書信》
1925年4月13日
王國維致蔣汝藻
“弟定於廿五(4月17日)移居清華園,園中房屋不及城內寬敞,且兩所隔離相去逾百步🟫,然別無他屋可覓,只得暫行敷衍⛹🏿。校中事,弟提議多購置書籍👡🤲🏿,然每歲僅能購萬元,而預算亦尚未定🛹。然在京校中已算第一有力矣。”《王國維書信集》第413 頁
1925年4月17日🎢,
清華學校研究院舉行第一次院務會議,踏踏實實提出研究之經費、預算、房屋等問題,交與會者討論,王國維出席會議,發言闡述了增置圖書的重要意義。《王國維年譜新編》
1925年4月17-18日
王國維遷入清華園
1925年4月23日
梁啟超到清華與王國維決定考題題目。
1925年4月25日
吳宓作研究院下年教職員及薪金一覽表🛜,上呈校長。
1925年4月26日
李濟到清華學校會吳宓🗜,表示願意就聘✍🏼。吳宓認為以特別講師為宜。
1925年4月27日
吳宓收到陳寅恪來信,告以因“(一)須多購書。(二)家務🫄🏿,不即就聘🤸🏻🐦⬛。——介紹陳來,費盡氣力👶🏼,而猶遲惑🌈🙄。難哉😎!”(《吳宓日記》第三冊頁19)
1925年5月8日
梁啟超致蹇季常
“(清華學校)研究院事屬草創👱🏼♂️,開學前有種種布置,一到七月非長川住院不可〰️👩🏽🔬。若在會中掛名不出席,固非我所願,亦非公所望,而七月後我已無法擔任。院事由我提倡🚣🏼♀️,初次成立,我稍松懈,全局立散🧑🏼🎓,我為自己信用計👨🏿⚖️,為良心命令計🧝♂️🫳🏻,斷不能舍此就彼,此事實上無可如何,實辜負盛意。”《梁啟超年譜長編》
註🐥:梁啟超與蹇季常談請辭憲法起草事🏃♀️。
1925年6月12日
趙元任教授應聘到校,住清華南院⚒,王國維遂與之訂交。
1925年6月15日
清華學校校長曹雲詳批準研究院教職員名單,是時已到校者教授有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三人🦹,講師李濟一人。
1925年6月17日
趙元任來清華,與吳宓談研究院各事。次日,吳宓擬定趙元任教授支六、七薪金辦法🍜,並報校長批準。
1925年6月18日
曹雲祥聘任吳宓為清華學校研究院主任。
1925年6月24日
趙元任到清華學校🍔💭,將所出《普通語音學》考題交給吳宓🤽🏻♀️🧚🏿。吳宓自行繕寫油印😱。
1925年6月25日
陳寅恪致信吳宓稱⚖️,接受聘任,明春到校🤠👨🏽🚀。
1925年7月6-8日
清華學校研究院首次招生考試在北京👑、上海🔮、武昌、廣州四地同步舉行🟢。北京考場設在西城李閣老胡同法政學校舉行。
1925年7月25日
王國維參加閱卷計算考生分數🚐。
1925年7月27日
清華學校研究院錄取新生,正取30名,備取2名。
劉盼遂、吳其昌(子馨)、程憬(仰之)、徐中舒☝️、余永梁𓀛、楊洪烈(憲武)、王庸(以中)🦊、關文瑛、劉紀澤、周傳儒、楊筠如、孔德(肖雲)、方壯猷(欣庵)、蔣傳官(柱筠)、王鏡第(芙生)〰️、高亨(晉生)🧑🏼🏫🍾、裴學海(會川)、李繩熙(念祖)、杜鋼百🕜、聞惕(惕生)、史椿齡(靜池)🪬、趙邦彥(良翰)、陳拔(曉嶺)✯、王競(嘯蘇)🦻🏿、馮德清(永軒)、李鴻樾(玉林)、姚名達(達人)、黃淬伯(澗松)⚫️🦗、謝星郎(明霄)👏🏿、余戴海(環宇)、何士驥(樂夫)、汪吟龍(衣雲)。
另有舊製留美預備班學生羅倫(輯之)、楊世恩(子惠)🧑🏻🦳、王國忠(慕韓)三人作為特別生,可隨班聽課和研究☂️。
一年後有29人畢業。
1925年7月下旬
唐蘭致王國維
唐蘭同學王蘧常“夙日仰慕先生學術至深,本欲報名與試,以人事罣誤,竟至愆期,而明歲又以種種關系萬難求學,乃以蘭曾辱一日之知👨🦽🚣🏽♂️,囑代轉詢左右,可否設法通融,許其補入學🙎♀️,或由浙江教育廳咨送,以慰其向往之忱。蘭以其誌甚篤,故為函請🙎🏼♂️。望即賜以可否為禱。”
1925年8月1日
王國維致唐蘭
“貴友X君XX事,昨已與當局者商👩🏼🚀,雲🤴:‘現已考畢🥊,所取學生名單亦於今日發表🧗♂️,礙難再行補考🤽♀️。’自系實情,望轉致X君為荷。此次吳君其昌考取第二,昨閱名單始知之(閱卷用糊名法)👩🏿🏫,並以奉聞☔️。”
註:信中XX符號,即唐蘭7月下旬信和王蘧常8月10信中請托之事。
1925年8月1日
《吳宓日記》 “趙元任來🤵♀️,擬用其內侄為助教。逾日👆🏽,決用章昭煌,企孫薦也🧚🏻♀️。”“研究生考取全榜🏢,已得校長批準🧛🏿♀️,即發表〽️,交招考處印布🙌🏻。”
1925年8月4日
《吳宓日記》“作函致章昭煌為趙元任先生助教,月薪60元。先細陳情形,征詢意見。宓函由趙寄葉企孫轉交。”
1925年8月10日
王蘧常致王國維
因貽誤清華學校研究院考期,王蘧常求王國維與學校通融🏨,可否由浙江省保送就讀。“前曾托友人唐立庵(蘭)先書作為導,想已達院。如限於規矩不能破格,如由浙江教育廳保送,作為過渡🍈,不知能蒙賜準否🏖?”
1925年8月12日
王國維致馬衡
叔平先生左右:
昨歸自津,頃接手書,知臺從已自雒歸🍋🟩,並審一切。何生列在備取🏄🏿,想正取諸人必有一二人不到者🤜🏿,開校未及亮可即補。此次考試均用糊名法,因清華夙辦留學考試🌪,函托甚多,競爭甚烈,故采用此法。故弟知考取人名單,亦僅較外間早一日也。
弟自移居後進城甚稀,即進城亦皆晨入暮出🤘🏼,故久未奉詣。後此入城如有定期🗑,當函聞於某處相見,並當約森玉也。專復🗻,敬侯
起居不一
弟維頓首 廿三日(《王國維全集-書信》)
註:何君,何士驥
1925年8月31日
王國維先生助教陸維釗因祖父病請假,趙萬裏到校代理陸的職務。
1925年9月1日
吳宓向校長匯報趙萬裏代陸維釗事👩🏽⚕️,並得到批準。
1925年9月8日
清華國學研究院舉行第一次教務會議,王國維🐈⬛,梁啟超3️⃣,趙元任三教授和講師李濟到會🏌🏻♂️,主任吳宓主持會議,會上公布了各教授普通演講的講題(即所開課程)與指導研究學科的範圍。
1925年9月9日
清華學校舉行秋季開學典禮🖕🏼。今年招收大學部學生95人,研究院學員32名。校長曹雲祥致“開學詞”, 教務主任張彭春、研究院主任吳宓、課外作業指導部主任全紹文、學監部主任徐誌誠發表演說。
吳宓講演《清華開辦研究隨之旨趣及經過》:“曹(雲詳)校長之意約分三層,(一)值茲新舊遞嬗之際,國人對於西方文化宜有精深之研究⚛️,然後方可以採擇適當👩🏼🦱,融化無礙;(二)中國固有文化之各方面(如政治、經濟、文史👍🏻、哲學)須有通徹之瞭解,然後今日國計民生↖️,種種重要問題,方可迎刃而解𓀛,措置鹹宜;(三)為達上言之二目的,必須有高深之學術機關,為大學畢業及學問已有根柢者進修之地🫙,且不必遠赴歐美🌋,多耗資財,所學且與國情隔閡❤️,此即本校設立研究實院之初意🌐👨🏼🏫。”
為甚麽先設國學一門呢?吳宓講:蓋以“中國經籍,自漢迄今🐑,註釋略具🧃,然材料之未備及方法之未密🐿,不能不有待於後人之補正;又近世所出古代史料👨👨👧,至為夥頤👮🏿♀️,亦尚待會通細密之研究🏜。其他人事方面,如歷代生活之情況,言語之變遷,風俗之沿革,道德政治宗教學藝之盛衰🤣;自然方面⛅️,如川河之遷徙,動植物名實之繁衍☝️,前人雖有紀錄,無不需專門分類之研究。”而“此種事業終非個人及尋常學校之人力所能成就。”“故今即開辦研究院,而專修國學。惟茲所謂國學者🧙🏿,乃指中國文化之全體而言🫲🏿。而研究之道,尤註重正確精密之方法🐔,並取材於歐美學者研究東方語言及中國文化之成績↖️,此又本校研究院之異於國內之研究國學者也👮🏼。”
下午3時研究院在工字廳舉行第一次茶話會,研究院全體教職員和學生共約30人到會。吳宓宣布開會宗旨在聯絡情誼並介紹相見後🧑🏽🦳,梁啟超、王國維☎️、趙元任和李濟相繼演說,或闡述研究院宗旨,或論治學方法🚶♀️➡️,或述個人修學經驗🧟♂️。
1925年9月11日
《清華周刊》刊登研究院職員表,教授:王國維(靜安)、梁啟超(任公)、趙元任(宣重)🫰🏼、陳寅恪🧚♂️,講師:李濟(濟之)🏸,助教:陸維釗🙎🏼♀️、梁廷燦、章昭煌(芾亭)🧑🏿🚀;主任🤱🏻🙏🏿:吳宓(雨僧)🦹♂️,事務員:衛士生(澳青),助理員:周光午(卯生)👦🏻。表後註:“以上諸先生除陳先生於明年二月到校👃🏻📑,因陸維釗因病請假,由趙萬裏(斐雲)暫代理外,均已先後蒞校🧝🏽♀️。”
按:陸維釗於8月底因祖父病請假返原籍📖,9月初學校聘趙萬裏代理,後來陸未再回清華任教💣。參見🤽🏿♂️:
(/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0057086&columnId=10007841)
1925年9月13日
梁啟超致梁令嫻
“我搬到清華已經五日了(住北院教員住宅第二號),因此次乃自己租房住,不受校中供應🤷🏼。……廷燦又圍困在廣東至今未到,我獨自一人住著不便極了。……以後便長住校中,你們來信可直寄此間,不必由天津轉了✷。”
1925年9月14日
清華學校研究院正式始業。據1925年9月18日《清華周刊》新聞:“該院定於九月十四日,正式始業。先期將各教授所指導之學科、範圍宣布👩🏿⚖️👩🏽⚕️,俾諸生可就其範圍內,與各教授商談研究題目。” 本期《清華周刊》列出王國維🏌🏻♀️、梁啟超、趙元任🥋、陳寅恪、李濟諸先生所指導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