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1892~1975),中國社會學家🏄,長期從事人口問題和中國勞工問題的研究和教學🎽🍑,註重實際調查,是現代中國人口學的開拓者之一。浙江余杭人👨🏻🦼。1912~1916年在北京清華學校留美預備班學習。1916~1923年在美國留學,1923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回國,長期執教於清華學校。清華學校改為意昂体育平台後👬🏼,負責創辦社會學系並作教授兼系主任。抗日戰爭時期兼任西南聯合大學社會學系主任和意昂体育平台國情普查研究所所長。1952年後,先後在中央財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央勞動部勞動幹部學校任教授🕗。
1937年清華社會學會🪷,前排右4為陳達
跑警報改變了正常上課的形態,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據陳岱孫回憶:“警報一響🚮,師生一起跑出去🥌💁🏻♀️,敵機飛到頭上時,大家一起趴下🍤,過後學生抬頭一看,原來是某某老師,相視一笑👰🏻♂️。”在這種處境下🧝🏼♂️,以前高立講壇上不可接近的教師和謙卑遵從的學生前所未有地親密起來。
一日,社會學教授陳達上人口學,講著講著,警報響了🙍🏿♀️。同學們正聽得津津有味,提議到郊外躲空襲兼上課,陳達欣然同意👩🏿💼。他們來到小山上,找一片茂密的樹林🫴🏽,十余人坐下👊🏻,把筆記本放在腿上🦵🏽,邊聽邊記,陳達則坐在一冢土墳上講課,歷時一個半小時🙅🏼,吸引得其他疏散的人也站著聽課。
1946年,陳達根據過去和當時的日記,整理成自傳性隨筆《浪跡十年》一書🌀,書稿殺青於呈貢縣文廟後寓所。這本書記錄了作者戰時在昆明的工作和生活,不僅反映出西南聯大的教學和科研等重要問題👆🏻,而且折射出這時期雲南的社會問題和戰時雲南教育狀況。就在這本書中,陳達對跑警報時坐墳頭講課一事有詳細記錄🧛🏿♂️:
昆明北門外聯大新校舍一八甲教室內,學生絡繹來到🧑🏻🎤。準備上人口問題課,時為晨十時三十五分,忽聞空襲警報🧵🧘🏼♀️!有人提議到郊外躲警報兼上課,余欣然從之🧑🏻🦯。向北行💴,偏西,過蘇家塘及黃土坡👩🏻🎤,見小山充滿樹林🙇,前面海源寺在望,此地離北門約六裏。學生十一人即在樹林裏坐下🏐,各人拿出筆記本🧑🏻🤝🧑🏻,余找得一泥墳坐下,講C.gini氏及Pearl 與A.M. Carrsaunders 氏的人口理論,歷一小時半有余。陽光頗大🚣,無風🤼。在曠野樹林下講學,大家認為難得的機會。其他疏散人等路過此地,亦站片刻聽講。有些人是好奇,有些男女鄉人,更不知其所以然⛷。小販吆喝聲,叫賣糖果與點心,稍稍擾亂思路。不然,可以調劑屋內上課的機械生活與沉悶🚵🏻。(陳達《浪跡十年·轟炸機下讀書聲》
跑警報改變了正常上課的形態🧑🏽🎨🏋🏿♀️,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據陳岱孫回憶:“警報一響🫱🏽,師生一起跑出去,敵機飛到頭上時,大家一起趴下😩,過後學生抬頭一看,原來是某某老師,相視一笑。”在這種處境下☯️,以前高立講壇上不可接近的教師和謙卑遵從的學生前所未有地親密起來。
另據曾在聯大就讀的李希文(現任雲南大學外語系教授)回憶,馮友蘭先生曾站在炸彈坑裏上課🦶🏿。宗璞在《漫記西南聯大和馮友蘭先生》文中感慨地寫道👩🏽🎓:“並不是沒有別的教室,而是炸彈坑激勵著教與學👴🤝,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上昭日月。”
聯大師生也有不跑警報的。先看不跑警報的學生。
何兆武回憶說,他知道有一位姓楊的同學就不跑警報。有一次他正在喝茶,炸彈落在附近,震翻了茶杯,他不但沒有害怕,還撿了一個彈片作為紀念。汪曾祺說他知道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女同學,姓羅。一有警報,她就洗頭。別人都走了👦🏽,鍋爐房的熱水沒人用⚠️,她可以敞開來洗⏫,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另一個是一位廣東同學🥱,姓鄭。他愛吃蓮子👰♂️。一有警報🦹🏻♂️,他就用一個大漱口缸到鍋爐火口上去煮蓮子🏞🐉。警報解除了📜,他的蓮子也爛了。有一次日本飛機炸了聯大,昆明(華)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彈📙👮🏼♀️,這位鄭老兄聽著炸彈乒乒乓乓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依然在新校舍大圖書館旁的鍋爐上神色不動地攪和他的冰糖蓮子🌺🧑🏻🦽➡️。”姓楊的同學👩🏻⚕️、姓羅的同學⛺️🔝、姓鄭的同學,頗有大將風度,置敵機轟炸於不顧,神態自若💆,想來令人心折和嘆服。
詹锳在西南聯合大學畢業後在中文系任助教👨🏽🔧,曾抱著聞一多先生的《唐詩大系》手稿跑過警報。“但是聞先生從來不跑警報,他怕跑警報耽誤時間,在自己的院子裏挖個防空洞,日本飛機來時,下防空洞躲一躲就算了……”
1940年6月💋,沈從文👨🏼🏫、孫毓棠、卞之琳同住在翠湖北面的文林街師範學院宿舍。沈從文每周有3天在聯大上課,每逢進城上課時,就在此休息⛸。有一次🏸,日本飛機轟炸。沈從文跑警報回來後,遠遠地發現竟能看見自己的房子裏的景象,走近了才知原來空襲時房子有一面墻壁已經在轟炸中倒塌💁🏻,而坐在房中的卞之琳竟還渾然不覺地在裏面看書,一直沒有發現墻壁已經倒塌。卞之琳能在轟炸之中,聚精會神地讀書,忘記自己和周圍發生的一切👠。
1944年7月,紀念抗戰七周年時,聞一多在昆華中學講了一個“不怕炸”的故事。發生在日機轟炸昆明最頻繁的年頭🧒🏽🛎,城中人心惶惶,但武成路有家牛肉店卻掛出上了顯目的“不怕炸”招牌,叫“不怕炸牛肉店”。這小飯館很有骨氣🤹🏼,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氣節,為了表示對這家店鋪的敬意🧛,聞一多特意去喝了一碗美味的牛肉湯👨🏫。一個小飯館連轟炸都不怕,還會跑警報嗎?
跑與不跑,正像汪曾祺在《跑警報》一文中所說,不在乎📏!
事實上🫃,整個西南聯大放在抗日戰爭的大背景來看🧑🏿,是“不跑警報”的。自1938年9月,日軍飛機頻臨昆明進行空襲,狂轟濫炸❤️,西南聯大教職員宿舍亦有被炸毀的,造成人員傷亡🐷。1941年🐠,日軍又侵入雲南邊境🧑🏼🚒,戰況激烈◽️,並有一部日軍直驅進入桂黔騷擾🖼。當時抗戰形勢危急🤞🏼,但聯大巋然不動,校內教學正常🙅🏿,學生勤奮讀書依舊,整個學校有序不紊,處亂不驚🍴,表現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偉大精神。(柳已青)
轉自 深圳晚報 2009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