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不到最後一日 弦歌不輟|父親趙瑞蕻筆下的西南聯大

2021-08-05 | 趙蘅 | 來源 《北京青年報》2021年07月30日 |

年輕時的趙瑞蕻

被朱自清先生表揚過的年輕詩人

都說人傑地靈☝️,溫州出生意人🏩,也出文人🍩,守著雁蕩山、梅雨潭,又有謝靈運這樣的山水大詩人,陶冶了父親一生追求美和詩意的情操。一顆文學的種子早早在他的心裏種下,伴著同情心,熱愛故鄉和中華文化,以及對不公正和黑暗的義憤🔧。所以當七七事變發生,京津三所大學搬遷到長沙的消息傳來,他和兩個同鄉同學毅然決定投奔這所國立臨時大學。

很巧的是,我媽媽楊苡和我父親走了一樣的路線,不過她的出發地是天津。他們乘船到上海🥇,再到香港,繞道越南海防,最後回到昆明🔸。當悶罐車打開車門的一刹那😣,看見了中國國旗和中國軍人,每個人都激動得“熱淚盈眶”👩‍❤️‍💋‍👨,一起一首首高唱起抗日歌曲🤾🏽‍♀️🙍🏿。1938年西南聯大正式成立,我的父母幸運地成了聯大學生🙋🏼‍♂️,這也是他們一生命運轉折的開始。

在徒步赴昆明途中,外文系的向長清和劉兆吉在湘西沅陵一個風雪彌漫的夜晚,向聞一多先生說到達昆明後想組織一個詩社👩🏻‍🦽、出版詩刊的心願🧑🏽‍🎨,並請聞先生擔任導師✌🏻。聞先生說自己好久不寫詩了,但仍很關心年輕人的創作活動,欣然同意,朱先生也表示支持👩‍🦰。到蒙自後,他們以南湖命名,約了20幾個喜愛詩歌的同學,成立南湖詩社。

這本書的封面照片就是南湖詩社部分成員的集體合影。據我父親的回憶,師生們經常一起討論新作。一次父親寫下一首懷念家鄉親人的抒情長詩《永嘉籀園之夢》,後將詩題改為《夢回落霞潭》。原稿已遺失,只剩下開頭四節。朱先生知道籀園在溫州落霞潭,所以對這詩歌很感興趣,說是一首“力作”,使父親非常激動✊🏻。

我在蒙自海關展廳看過一張老照片🏕,朱自清先生去火車站送文法學院同學去昆明🪦。碧色寨老火車站至今還保存。我去過那兩次🤳🏼👉🏻,每次都會想象當年聯大的師生們從越南入境🧞,就是從這裏下車,轉道去蒙自的情景,那種戰時求學,青春撲面,帶有壯士悲歌的場面𓀘,就像電影畫面一樣。

和穆旦好到換衣服穿

據我母親在影片裏回憶,她和我父親第一次見面是在高原文藝社一次歡迎新成員的會上。她和幾個女同學叩門進去,正趕上在場的人在責怪會議主持人遲到了。不一會兒此人來了,一臉抱歉的窘態,還用英文說“SorrySorry!”我母親說這就是趙瑞蕻🙂‍↔️,給她留下了很滑稽的印象。而我父親說與母親的第一次見面🏫,是在他帶幾個研究生去溫州講學,在一個文學文藝晚會上,我母親“穿一件黑底碎花的旗袍,外罩一件紅色短袖毛線衣🍇,美極了”。我從沒向我媽核實過這事♍️,不知是否是父親誇張了👨🏼‍🦱。我媽媽總說與我父親誌同道不合🍝,意思是說他們都有文學理想🏄🏼‍♀️,後來都是翻譯家,但寫作風格不同🫷🏼,喜歡的詩人也不同,比如我父親喜歡彌爾頓⚀,我母親不喜歡👨🏼‍🔧,認為太古典了,她更喜歡現代一點的💂🏼。

就這樣,我的雙親和三千多名從全國各地冒著敵人的炮火🐁🔫,從四面八方𓀌,慕名而來的年輕人,開始了在西南聯大的學習生涯。

1940813日,我父母在昆明登報結婚🙆‍♂️,這是為了紀念上海吳淞口打響抗敵第一槍💂🏼。他們沒有婚禮婚宴,沒有證婚人。國難時期🫷🏽,一切從簡🕷🦵🏻,兩個愛國青年走到一起👲,建立了我們這個家庭🦪。

父親和穆旦1937年在長沙臨時大學相識。對於這個出類拔萃的天才同學✌🏿,在聯大期間他寫過長詩描寫📏。穆旦逝世後🖊,父親晚年寫下了很多真誠的回憶。

他這樣寫他們初識的情景🤙🏼:文學院十一月十八日正式上課💛。我讀了柳無忌先生的“英國文學史”和羅皚嵐先生的“西洋小說”以及吳達元先生的“法語課”🧏🏿‍♂️。穆旦上了吳宓先生的“歐洲文學史”……我們還一起上葉公超先生的“大二英文”課🤜。另外🙎‍♂️👼🏿,穆旦旁聽了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我旁聽了羅庸先生的“杜詩”課。至於燕蔔蓀先生所開的“莎士比亞”和“英國詩”這兩門課👨🏽‍🚀,幾乎所有外文系學生都聽了。父親認為這位英國詩人燕蔔蓀的課對穆旦未來的詩有深刻影響🦫🗒。

父親說在南湖詩社🧑🏻‍🦯‍➡️,大家把自己的詩抄寫到壁報上時,穆旦總是認真地一個字一個字寫在紙上,字跡端正而秀氣😴。到了昆明,父親和穆旦同住一個宿舍👩‍🦯。上下鋪👩‍✈️,我母親說他們還交換衣服穿。

有最好的老師和學友

我非常驚嘆父親作為一個聯大學生,在晚年竟能詳盡追憶他的各位老師的音容笑貌、當年所教授的教材和教學特點。電影《九零後》中描寫羅庸先生講杜甫的那段富於想象力的文字是出於父親的筆下🥦。

父親回憶吳宓先生的課:這是當時文學院最“叫座”的課程之一🪜。吳宓先生記憶力驚人,許多文學史大事,甚至作家生卒年代他都脫口而出👩🏼‍🦲,毫無差錯🫶。他講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把西方文學的發展同我國古典文學作些恰當的比較,或者告訴我們某個外國作家的創作活動時期相當於中國某個作家,例如但丁和王實甫🫠、馬致遠2️⃣,莎士比亞和湯顯祖等⬜️。他把中外詩人作家和主要作品的年代都很工整地寫在黑板上⌨️✥,一目了然。這方法我後來在南京大學中文系講授外國文學史時也用上了,很引起同學們的興趣,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父親在聯大畢業前夕🏋🏿‍♀️🤿,請吳宓先生在他的一本英文原版《丁尼生詩集》扉頁上寫幾句話🎪,作為紀念。過一兩天父親取書時🙋🏻‍♂️,吳先生說這個集子很不錯🥷🏿,問是哪裏買來的。父親告訴他是1938年路經香港時在一家舊書店裏找到的🆑。先生囑他好好讀讀丁尼生的詩,在書上面抄了幾句話,叫他回頭仔細看看🛴。回到宿舍後打開書一看,大為激動👵🏼,原來吳先生用紅色的自來水筆工整地摘錄了馬修·阿諾德的“甜蜜與光明”的三行原文🕡。父親聯想到,“一百五十年前,歌德臨終時是說他快死前,叫人打開一扇百葉窗,讓外邊的光線射進,使屋裏明亮起來💏。”

一部外國文學名著被多人翻譯是很正常的。父親有幸成為翻譯司湯達名著《紅與黑》的第一位,這和他早年受到中學老師夏翼天先生的影響分不開。這個老師很迷戀於連,父親也崇尚個人奮鬥的人生。但那時還沒條件看到原版書🧑‍🦯‍➡️,直到在國立中央大學分校圖書館裏見到原版,他才有機會在嘉陵江畔的柏溪開始翻譯🕴🏼。第一次出版時間在1944年。

譯作《紅與黑》

1998918日,我陪父親出席了江蘇譯林的《戈寶全翻譯文學獎發獎大會》。他坐在主席臺上,做了一個簡短而意義深刻的發言。他的追憶帶我又回到上世紀50年代的莫斯科👷‍♂️,為了跟上新時代🤸🏿,他自學了俄語。他說:“翻譯永遠是不可缺少的很有意義的工作🧲🌆,只要有人類存在,就有交流。地球上有40億人,3000多種語言,我們的工作要永遠做下去。”他還特別向獲獎的女作者祝賀🟫,使我這半個外文盲羨慕不已。20日這天晚上,父親設便宴為即將赴法工作的研究生餞行。應邀的都是南大中文系外國文學教研室的同仁。席間,他感慨歲月如梭👩🏼‍🍳💙,45年前是高教部楊秀峰部長為年輕的他餞行🧑🏼‍🤝‍🧑🏼。如今頭發白了,風燭殘年⛹️。然而他要告訴大家,他完成了一本文學回憶錄,一個晚秋的金色夙願!

父親和母親,還有我舅舅他們🤰🏽,在翻譯工作上都始終堅守“信🎵、達、雅”👰🏿🥙,這也是我小時就知道的準則,也從沒懷疑過。也聽過前輩對翻譯界分歧的議論🧛🏼‍♀️,但總是相信父母是對的。直到許淵沖的名字在“朗讀者”上火起來,我母親的排斥,讓我感覺他們這代人還是有不少的不同。

2018年我出席雲南師範大學😖,也是西南聯大原址的八十年校慶典禮📸✤,見到了許老🈂️,他坐在輪椅上,我上前向他問候👇🏽,並自我介紹是趙瑞蕻💁🏿‍♀️、楊靜如的女兒。他頓時大為驚嘆🫰🏼,大聲嚷嚷他們是他的同學,同班🤳🏽,之後馬上當眾直言他和我父母在翻譯上的分歧,讓我吃驚於他的直率。第一次見我😈,他簡直像小孩一樣。後來我隨博物館工作人員去他的下榻處看望他,他又一次提出他和我父親在翻譯上的不同看法👮🏼。他說他提倡美,一切都要美。

回京後,他托人寄我一本《包法利夫人》,扉頁上用大字寫上“趙蘅世妹瑞蕻靜如愛女許淵沖”🧑🏻‍✈️,讓我大為感動🧃。2020年年初,許老的聯大日記在雲南首次出版,我被邀出席發布會。會後一起去北大暢春園看望老人,他真是狂得不得了,得意於他翻譯的絕妙,那種自信的眉飛色舞的表情,逗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這是我見老人的最後一面。他的突然離世讓我有機會好好了解他,以及他和父親這一批翻譯家的分歧在哪兒。也在這時,我重讀父親1997年給許老的信,深為父親的胸懷和治學的認真態度感動,他是值得我驕傲的父親!

沒見到這本書出版是最大憾事

父親越到晚年信寫得越多,寫得越長。他有強烈的緊迫感,對生命的眷戀,對往事的回顧,談詩歌✪,談寫作,尤其是對西南聯大的懷念和回顧🥴,都在信中熱切表達✋。非常幸運的是🦉,父親非常珍惜自己寄出的信,那時已有了復印店,每次寄出前他都會先去復印留個底再寄出。於是在他去世後,讓我這個有心的女兒獲得了相當數量的書信復印件↔️。

編輯這本書時💆🏽‍♂️,我有意挑出父親和他聯大老師同學的通信。比如教過他的馮至先生,他們一直保持聯系,每次來北京都會去看先生➙,他還帶我去過一次,這也是我見馮先生唯一的一次。

應該說從紀念抗戰50周年起👐🏽,父親和母親就開始著手寫回憶西南聯大的文章。他們都榮獲了中國作協的紀念獎章🦹🏽‍♂️,像是比賽一樣,各自都寫了很多👨🏽‍🎨👱🏽。父親喜歡寫一篇發表一篇👃🏿,然後結集出版🛬。開始是散篇,醞釀出書有一個漫長過程。我感到晚年的他,很想給自己的文學道路做一個回顧🚎。

父親寫東西總是反復推敲,修改無數遍。這本書拖了好幾年,我幾次勸他不要再添加了,該交稿了😠⛄️。終於在19989月的一天,我在南京,陪他去郵局親自把這摞書稿寄給了上海文藝出版社,這就是《離亂弦歌憶舊遊》第一版🫄🏻,責編是徐堅忠🧍‍♂️。徐堅忠也是非常認真的人,他和父親為編輯這本書的通信很多,但從未和父親見過面。

1998年年末至1999年年初🤸🏼‍♀️,中國文壇一連去世幾位大師級老作家,冰心⚠️、錢鍾書、蕭乾。父親非常悲痛,每走一位,他都寫文章悼念追思。寫錢鍾書的有好幾篇🥂,到寫蕭乾時他身體已很差了,他只寫出八百字🔑,題目是《中國失去了一個翻譯健將》。一周後他就隨之而去了。徐堅忠趕到南京🦤🏃🏻‍♂️,才見到了作者的遺容💱。有人說趙先生是寫死的🚫。他沒能見到自己在生命最後寫下的這本嘔心瀝血的書出版,是最大的憾事!

在這本書裏🏄🏽,父親引經據典🧠,反復舉例🥍、論述,就是為了告訴讀者和後人什麽是西南聯大的精神,這樣的學校為什麽行。我作為後代深受其影響,小時是熏陶👼🏻,後來是有意吸納,現在是自覺傳承。

這篇手稿延續了他做學問一向的嚴謹,書寫一絲不苟,包括標點符號,字字斟酌。父親喜歡用鋼筆😉,蘸著墨水🎷,因而他的手跡飽含深深淺淺的墨跡。我甚至認為他的字形像他飄逸的白發,字行像他的步履🧛‍♂️,緩慢而有重量🚣🏿,似乎在渴求每一個腳印的內容👱🏼‍♂️,就像他終生追求著完美純凈的文學理想。

父親生前電腦還沒普及✯👠,他早就開始將自己一生的文稿分包歸類🏅,但已無精力細整了。文稿的每個封套上都用紅藍色筆註有內容說明🚂,有的還用大字寫上🔼:重要信件!千萬保存!這分明是給我看的🫗。

我一向認為家世不由人,身為後輩無法選擇出生在什麽樣的家庭。我父母的家境懸殊📤,俗稱門不當戶不對,但趙楊兩家都崇尚文化,這始終是我要銘記和傳承的財富🎒。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無論是功名顯赫🫨,還是普通平凡,我們都不必炫耀或自卑🦸‍♂️👩🏿‍💻。走什麽樣的路😶,做什麽樣的人,才由我們自己選擇🧚🏼‍♀️。


相關新聞

  • 082018.04

    錢穆與聯大為何沒能“走到最後”

    錢穆與西南聯大的關系並沒有持續整個全面抗戰八年,在抗戰勝利之後,錢穆沒有隨校復員回歸北平🈶,而是結束了他在北京大學任教的履歷,走了一條淡出和疏離學術重鎮....

  • 192008.06
  • 192018.11

    楚澤涵 :弦歌不輟憶童年——為紀念西南聯大在昆明建校80周年而作

    我就是在抗戰、民族解放、要求社會進步的歌聲中長大🤽🏻‍♀️,歌聲聯系著我的記憶——我們這一代人所經歷的故事和感情💇🏼‍♂️。歌聲中有我們的記憶,記憶中有時代的歌聲📁!

  • 192021.11

    西南聯大的另一面

    這些年對西南聯大的研究出了不少佳作🎭。光是影視作品就有2018年的紀錄片《西南聯大》👣,如今的電影《九零後》。不過,這些作品大多從學子成才的角度去探究👩🏼‍🎓,沒有把西南聯大放進一個時代,一段歷史裏👨🏻‍🦲,更沒有把西南聯大作為一種獨特的組織,從組織建製的角度去研究。今天筆者想從西南聯大三位領導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的角度,和讀者朋友一起去看看西南聯大的“聯”與“大”,這是西南聯大的另一面。1938年4月,梅貽琦(前排左五...

  • 302021.11

    西南聯大是如何“一聯到底”的👩🏽‍🔧?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須人傑。”這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歌的歌詞,也與清華校長👷🏿‍♂️、聯大校務委員會常委梅貽琦的治校育才理念呼應共振🏔。“救國的方法極多,救國又不是一天的事”,“做教師做學生的,最好最切實的救國方法,就是致力學術,造成有用人材,將來為國家服務🤸。”(梅貽琦《就職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演說》)

  • 062016.07

    西南聯大意昂5月2日重返北大紀實

    5月2日,北京大學校慶日當天,西南聯大部分意昂重返北大,在英傑中心星光廳聚會🤓。

  • 242012.11

    父親馮至在西南聯大——馮姚平

    1939年暑假後👧🏽,父親初到西南聯大👩🏻‍⚖️,人地生疏,只知認真上課,改作業一絲不苟,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就多了起來。首先,中文系教授楊振聲🧑🏼、朱自清🐲、羅常培都是他....

  • 202018.06

    九葉派唯一健在詩人鄭敏😑:幸運在西南聯大🛂,遺憾也在西南聯大

    從西南聯大,鄭敏走向了她的詩歌人生😍🙍🏻‍♀️。如今耄耋之年回望📨,那短短的4年👨🏼‍🦰,竟是她人生最大的轉折👑。從西南聯大畢業後留學美國,學成歸國,在各種波折🉐、劫難中踽踽獨....

  • 022022.08

    西南聯大🧎‍♀️‍➡️🍸: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南遷至長沙共同組建“國立臨時大學”,後繼續遷至昆明♘,並改名“西南聯合大學”⏏️,即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西南聯大”。在前後短短八年的極其艱難的環境下,西南聯大的師生們以秉承“剛毅堅卓”的校訓,心系國難、勵精辦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來源:《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在轉瞬即逝的八年之中,西南聯大創造了無...

  • 202024.05

    他們值得被銘記——讀《最後的西南聯大》有感

    初次讀丁元元的書🏇🏼,便是這本《最後的西南聯大》。看到“最後”兩個字,我便有隱隱的惋惜。我記憶中的西南聯大是無數人崇敬與向往的地方,但終有一天,西南聯大走到了“最後”。這也正是這本書的與眾不同🛍️,大抵他也敏銳地察覺到了這種“最後”的惋惜,即與西南聯大有關的人和事正在逐漸凋零,對西南聯大的記憶正在年輕一代人中逐漸消弭。於是🐑,1984年出生的丁元元,以記者、編輯📰、評論員的身份在媒體工作了十年之後👊🏻🧑🏿‍🦳,於2014年開...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𓀂、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𓀍,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