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父親馮至在西南聯大——馮姚平

2012-11-24 |
父親馮至在西南聯大
 
2007-11-30 來源:中華讀書報 作者:馮姚平  查看評論 進入光明網BBS 手機看新聞
 
 

  1939年暑假後,父親初到西南聯大🪐,人地生疏📩,只知認真上課🤷🏼‍♀️,改作業一絲不苟,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就多了起來。首先👩‍🎓,中文系教授楊振聲、朱自清、羅常培都是他的北大學長👋,他入北大讀書時🚵🏽‍♂️,他們都已經畢業🚣‍♂️,但是🧔‍♂️,他們都很關心他,給了他很多幫助和鼓勵。後來,李廣田、卞之琳也都來到聯大教書。他們也都是北大學生🤾,不過🌃,他們入學時🦎🔷,父親已經畢業。他們三人都學外國文學,都是詩人,當時都是三十多歲😮‍💨🧑‍🔬;李、卞常到家裏來,給我的印象很深。卞之琳與眾不同,父親的朋友都穿長衫🫀,只有他總是穿一身咖啡色的西服🧜🏽‍♀️,還戴著金絲邊的眼鏡🦑,我覺得他特別精神🗻,用現在的話說可能就是“酷”了☀️🚎。常常是來了就坐在桌前,用父親從德國提回來的打字機打字,原來那時他和聞一多正在協助英籍教授白英編輯《現代中國詩選》🙅🏿‍♀️。他從來不理睬我,我也從來沒有想到去跟他說話。李廣田則不然🌻🙇🏿,他穿著長衫,微黑的臉上總是掛著誠樸的笑容,他的女兒李岫和我差不多大🌙,所以他見到我時總要和我聊兩句♻️。我曾經養過一只兔子,記不得是哪位聯大同學送給我的🥬,李岫對此很感興趣,說不定還有點羨慕🧖‍♂️,有一次,李伯伯高高興興地來了,對我說🧑🏻‍🦰:“你看李岫多有意思🛌🏿,她問我‘馮姐姐養了兔子為什麽不做件兔皮大衣呀?’”欣悅之情👩‍🚒,溢於言表。有時候,他還把李岫帶來,我們兩個“獨女”(那時我還沒有妹妹)有了玩伴,就到院子裏“瘋”去了🔪;大人們則在屋裏談話,相互傳閱個人的創作,互相啟發。

  有一段時間,大約是1943年底或1944年春🧙🏼,楊振聲建議🐞,彼此熟識的朋友每星期聚會一次,互通聲息,地點就選在位於錢局街敬節堂巷的我家。他們每星期有一個規定的時間⏯,聚在一起🚣🏼,漫談文藝問題以及一些掌故。每次來參加聚會的有楊振聲、聞一多、聞家駟🥂、朱自清🫛、沈從文🧑🏻‍💻、孫毓棠📡🧏‍♂️、卞之琳、李廣田等人。這樣的聚會不知舉行過多少次,有人從重慶來,向父親說:“在重慶聽說你們這裏文采風流,頗有一時之盛啊!”這樣的氛圍無疑催生了父親的創作🏫,例如《伍子胥》。20年代末,父親第一次讀到裏爾克的散文詩《旗手裏爾克的愛與死》時,就產生了用這種體裁來寫伍子胥故事的想法,設想寫成一部帶有浪漫色彩的散文詩,但是始終沒有動手。這時,卞之琳把自己翻譯的《旗手》手稿拿給他看🫱🏼,使他又想起伍子胥🧑🏽‍🍼,一時興會,就寫出了這篇小說。但時過境遷,作者的心情已非昔日了🦃,他意象中的伍子胥已經沒有浪漫的色彩,而成為一個在現實中真實地被磨練著的人,小說反映出一些現代中國人的痛苦🫂。他們還有一個朋友就是桂林的陳占元。父親的《十四行集》👩🏻‍🚒,卞之琳的《十年詩草》等都是明日社出版的🤾🏻‍♂️,這明日社實際上就是陳占元自己,約稿、編輯🤵🏻‍♀️、找地方印刷、校對⚀👵🏽、發行都是他一個人⛈➡️,同時他還在作研究和翻譯工作。他還和李廣田、卞之琳、我父親編輯出版了一個文藝刊物《明日文藝》📭,《伍子胥》的一些章節就首先發表在上面🔍;可惜因為桂林遭日軍轟炸,疏散人口,只出版了四期就停刊了。當時在昆明,不只是在聯大🌚,匯集了一批有識之士,其中不乏父親的親密朋友☎️,如當時任雲南大學教授的陳逵、中法大學教授夏康農和同濟大學畢業的翟立林,他們常常和他談論政治形勢和社會現象,由於陳逵的介紹🖐🏼👨‍🦳,我的父母第一次讀到《新華日報》🧑。他們對於父親在思想上、政治上有過不少幫助。

  漸漸地,父親認識了一些同學,有聽過他課的🧑🏽‍🎄,有沒聽過的。他在1940年10月19日的日記中寫道💁🏿‍♀️:“應冬青文藝社魯迅逝世四周年紀念會講演🕓,聯系人為袁方🙇🏽,杜運燮。”這是他和學生社團接觸的開始。後來又有“冬青社劉北汜、王鐵臣、江瑞熙請之琳👩🏼‍🏭、廣田及余在福照街大紅樓晚飯”等記載。冬青社原屬聯大早期宣傳進步思想最活躍的群社🕞,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群社停止活動,許多骨幹轉移到鄉下,但冬青社在文藝範圍內仍然堅持工作,團結了大批聯大同學中的文學愛好者。從此父親常常參加學生的文藝活動👨🏼‍🦳,每逢“五四”和魯迅逝世紀念日的聚會他都去參加,1944年5月4日,他和聞一多🧜🏻‍♀️、朱自清、卞之琳、沈從文等人應邀參加紀念“五四”文藝晚會,遭到特務破壞而中斷,8日繼續舉行📹🌀,他在會上作了題為《新文藝中詩歌的前途》的講演,這件事在很多人的回憶文章中都曾提到。向父親約稿更多的是林元。林元也是群社成員,皖南事變後🦹🏼‍♂️,到鄉下避了一段時間,回來籌辦文藝刊物《文聚》並出版“文聚叢書”;這個刊物邁出了聯大校門🫐,走向社會🦹🏼‍♀️。林元是組稿的能手,常來我家和父親談他的出版計劃🔟,父親在他的刊物發表了散文、詩歌、小說和翻譯,後來林元在回憶文章裏寫道:“發表文章最多的是馮至。”他們成為朋友🦽,父親一直給他編的刊物寫稿,直至林元逝世⚠️👧🏽。

  這個時期父親寫得最多的是雜文👮🏽,發表在《生活導報》🕵🏻、《春秋導報》📟🧙、《自由論壇》🤝、《獨立周報》等各種小型刊物上🪨,內容與風格跟他以前的散文都有所不同了👩🏿‍✈️。在這些雜文裏他提倡工作認真🧑🏿‍🍳,反對社會上對於事物漠不關心的“差不多”態度🈂️;他提倡說實話,反對大言不慚的空話🤞🏿🤸🏼‍♂️;他提倡中國人要正視自己的弱點🐢,反對用“外國也有”以自慰。他以為人際之間是不斷的“問與答”🦻,有問與答,才有生活意義;生活到某一階段時要有嚴肅的決斷,遲疑不斷是最大的痛苦;繼承優良傳統必須排除復古主義🖖🏽;事事要有個界限,而界限隨著時代的不同都在變化著🙅🏿‍♂️;等等🗃👩🏽‍🦳。其中有些文章到現在讀起來還很有現實意義,可惜當時沒有收集起來🏃🏻,很多都失散了。(供稿🏊🏿🪻: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

相關新聞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書:《聯大八年》

    我面對書桌上的一本《聯大八年》🤏。這本封面殘破💜,紙張粗糙發黃,印刷拙劣的舊書,卻是我藏書中的珍品🎏。因為這本書聯系著我敬愛的兩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老師聞一多和吳晗還有兩位當年共同學習、共同戰鬥過的同學嚴令武和西奎安𓀜。《聯大八年》匯集了國立西南聯大(有人稱之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的一些珍貴的原始史料🚣🏿‍♂️👋,它珍藏著我們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跡。1978年秋,我因編輯《聞一多紀念文集》和協助苑興華同誌編輯《吳晗和〈海...

  • 052012.11

    簡訊目錄1~29期(文紀俊整理)

    籌備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意昂會情況匯報 歡慶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成立 西南聯合大學北京意昂會第一屆理事會理事名單及情況簡介 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

  • 022023.03

    馮至在西南聯大

    我和父親有聊不盡的話題,那就是昆明。我們家是1938年12月隨同濟大學搬遷到昆明的🐀,那年父親33歲,正是如《神曲》開篇所寫的🧖🏽,“在人生的中途”。第二年8月他就辭去同濟大學的工作到西南聯合大學任外國語文學系教授,一直工作到聯大結束,1946年6月我們隨北京大學復員回到了北平。在昆明住了七年半,其中有七年在聯大度過🥙,這七年,他在研究歌德、裏爾克與杜甫取得突出成績的同時🕓🧔‍♀️,在創作上也出現了一個高峰,思...

  • 292021.11

    一封寫自三十一年前的信

    11月10日➰,立冬三天🕓,天空呈現大片的藍。突然收到一條陌生微信:“我是周伯昆,我父親是您父親的好友周定一,請與我聯系,謝謝🧤𓀉!”周定一🦹🏿‍♂️,我敬仰的大名啊🙆🏽👿,他是父親在西南聯大的同學👰🏻‍♀️,我曾隨穆旦研究者李方拜訪過他,至今還記得簡樸公寓窗外可以俯瞰二環路上的車流🦶🏼。當老人一聽說我父母的名字👨‍❤️‍💋‍👨,那樣驚喜的眼神,很快拿出一張老照片,給我指哪個是我爸,哪個是他🈚️。我一直遺憾沒能最後送他老人一程,這下好了,和他的孩子聯系上了。“您好🤦🏼!很希望和周叔叔的孩子們認識👩🏽‍🏭,見過令尊一面,非常敬仰。”

  • 052021.08

    不到最後一日 弦歌不輟|父親趙瑞蕻筆下的西南聯大

    在這本書裏☝🏽🚶‍♂️,父親引經據典🏌🏼‍♂️,反復舉例、論述🪅,就是為了告訴讀者和後人什麽是西南聯大的精神,這樣的學校為什麽行。我作為後代深受其影響🦂,小時是熏陶🥭,後來是有意吸納,現在是自覺傳承🦃。

  • 102017.11

    西南聯大的故事

    有關西南聯大的書出版了不少🏌🏽‍♀️。為什麽懷念西南聯大🌄?學者們從史料研究出發作了分析和解讀🏄‍♂️;聯大生活是什麽樣的🏃‍♂️?這從師生自述👩🏽‍🎨、回憶以及小說中可以看到🧎‍♂️‍➡️。

  • 302019.12

    西南聯大後代登門探望102歲的李祖平老學長

    2019年12月21日,三個西南聯大後代——逯若亮、何吉林和朱方文登門探望了西南聯大老意昂李祖平先生。李先生現名李光言🏇🏼,西南聯大1938級化學系意昂。

  • 162020.11

    李憲之與西南聯大 ——記憶中的父親

    李憲之🐣,氣象學家、氣象教育家,是我國氣象科學研究和氣象高等教育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世紀20年代🫲,他參加西北考察團開創氣象野外考察的先河,發表論著....

  • 112019.09

    趙捷民:回憶西南聯大

    1938年至1940年🆙,我曾在西南聯大歷史系讀書。1940年我從聯大畢業後,又在昆明教書🤽🏿‍♀️,一直與西南聯大師生有著聯系和接觸🧑🏻‍🦽,西南聯大的往事深深地印在我....

  • 192021.11

    西南聯大的“九零後”

    今年11月1日是西南聯合大學建校84周年紀念日。前段時間上映的紀錄片《九零後》🚣‍♂️,又將這所群星璀璨的大學,呈現在社會大眾的眼前🦵🏼。《九零後》的16名主演,年齡最大的已經106歲,最小的也92歲了,平均年齡則超過96歲🔌,是名副其實的“90”後🧝🏼‍♀️,堪稱電影有史以來最“資深”的本色出演。主演者分別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99歲)、翻譯界最高獎北極星獎得主許淵沖(享年100歲)👷🏽‍♂️、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王希季(99歲)🙇🏼‍♀️、世界焊接學...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𓀍、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