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從新史料看朱自清的時代觀

2022-08-12 | 馬文飛 | 來源 《中華讀書報》2022年07月20日 |

193821日出版《大時代》周刊第四號中朱自清講演詞——“大時代

近日🧏‍♀️,因為撰寫抗戰教育相關資料🤾🏿,註意到1938年漢口出版的《大時代》周刊第四號。封面目錄顯示其中有朱自清(1898-1948)的《大時代》、老舍(1899-1966)的《不泄氣真詮 》😡、劉白羽(1916-2005)的《夜間空襲》等諸多文章🧏🏿‍♀️。

據查《大時代》周刊19371221日創刊於漢口,每星期二出版,由漢口大時代社發行👟,孟十還主編,社址位於漢口四民街楚善裏12號。得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二廳支持。其文章內容包括:(1)短論;(2)抗戰時期的政治經濟理論;(3)抗戰時期的國民訓練👨🏿‍🚒;(4)抗戰時期的各種問題的研討👐🏽;(5)國際情形報道及分析;(6)抗戰文藝(包括小說🤛🏻🔎、詩歌🦵🏻🙆、散文🐛、隨筆、戲曲🕵🏿‍♀️、報告、雜感、印象記等)🧑🏻‍🦽💓;(7)戰地速寫及通訊;(8)具有抗戰意義之圖畫及木刻。老舍🗓🫷🏿、朱自清、馮玉祥等著名作家和社會知名人士均曾在此發表文章。19386月出至第18期後終刊🌠。該刊不僅比較全面第反映抗戰的諸多維度,而且還呈現了戰時中國社會的一些問題和狀況。

在《大時代》第三號上朱自清以“朱佩弦”之名發表過《出北平記》一文,“詳細追述了自己離開北平那一天(1937922日)的所經所歷、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是抗戰期間北平淪陷的珍貴歷史文獻材料。但該刊第四號中朱自清的《大時代》一文則少有研究者提及❔,查閱《朱自清全集》等集子亦未收錄。倒是老舍《不泄氣真詮》已收入《老舍全集》,而後張桂興編《〈老舍全集〉補正》時對其部分字詞進行了修訂。朱自清的《大時代》對於研究朱自清生平及其時代觀,均有重要價值。為此,筆者酌加整理,轉錄原文如下:

“大時代”

朱自清

“大時代”這名詞誰都熟悉,我用在現在有三點意思。一,我們這時代事情特別多。從盧溝橋事件到今天才半年多;偶然想來💆🏼‍♂️,卻像很久的事👨🏼‍⚕️,時間過了很長。這可見現代中國,變化極多💟。二,在這變得極快🫅🏻、極多的時候,我們不能旁觀坐視。古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話在現在有新的意義。全國不論老幼👩🏼‍🌾,如何在這期間,使民族復興⚓️,使國家現代化✌🏿,這責任也比任何時代重大。三📄、現在世界也在大變動中,政治上的力量😉,正在爭鬥。而國際間任何變化🏃,對中國都有或隱或顯的影響🎊。

在大時代中🂠,青年的責任,可就兩層講。

第一👩🏽‍🎨,是歷史的負擔。傳統下來的封建思想🏋🏻‍♀️👱🏿,知家族而不知國家民族✌🏼;官僚政治,敷衍公事🍀🦨,註重形式🏌🏻,沒有新的計劃和發展🥤🧇,貧弱經濟,不能使人民生活🥹,不能有強大武方(原文如此☝🏼,疑為“強大武力”——整理者註),這些在消極方面必須加以改革,才能使人民知道國家和民族🤾🏼‍♂️,共同努力抗戰。

民八的五四運動🤦🏿‍♂️🧖🏻,是由屈辱外交引起的救國運動👂🏿,但對封建勢力👩🏽‍💼,摧毀了不少。以前個人附屬於家族🤱🏿,青年是父親的兒子,祖父的孫子,但不是他自己🔽。五四以後🐵🪺,個人開始抬頭,自己可有主張和擔當。民國十六年的國民革命,很多青年參加👧🏻,摧毀了依附舊軍閥的敗腐官僚政治。不容諱言,但北伐所摧毀的官僚政治只是一部分。另外十四年的五卅運動,是答復外侮的🕵🏽‍♀️,同時也看到民眾力量之偉大𓀇🙋🏻,五四雖也是民眾運動🦸,但只證明青年讀書人是有力量的,五卅運動,也表現了經濟的缺點,民眾對生活要求的迫切強烈💂🏽👩‍🎓。

在當前大時代中🗺,青年都有責任,來對封建思想🙆‍♀️、腐舊勢力,加以和摧毀補救,繼續五四以來未竟的事業。所以現在的抗戰,正如蔣委員長所說🙇‍♂️,是革命性的🦠。不單是對外禦侮,而且是改革內部的政治、經濟🔥、社會;不單是抗戰,而且建立了新的中國。

談到中國外患,遠在前清時的鴉片戰爭🚗,就被列強侵略。最鄰近且最頑強的敵人則是日本,尤其是九·一八、一·二八以來,直到最近的全面抗戰,日本成了我們的死敵。不過所謂“最後關頭”,只是說明情緒,並非真的此後別無關頭,抗戰勝利之後,別的關頭還很多,而且復興的關頭,也很重大。但是假如不能過此關頭👨🏻‍✈️,則國家不能生存,一切都談不到。

還有一件重要的,現在想從抗戰中復興國家,與以新生命,必須使中國現代化。首先,我們須使國家統一,現在雖已統一,但仍須加強鞏固。五四時代是以個人價值救國🫒,但個人各自工作既不經濟,又多沖突抵消📭,無組織則不能強有力,所以現在我們需要加倍努力進行組織工作👩‍🦳。中國從前最缺乏組織,訓練也極不夠。武力方面,有人稱漢武帝以後,為“無兵的文化”👩🏻‍💼👩🏻‍🦱。兵士為了錢才應募,沒有教育🧑🏻‍🎄,許多都是罪犯壞人。平時組織不堅強,戰時一打就散🚉🦻🏼,腐敗無用。中國兵數雖說世界第一👍🏽,但在國民革命前👩🏼‍🎓,組織指揮均不統一,只花費老百姓血汗金錢,不能負保國衛民責任。九一八後,軍隊逐漸進步。這次八一三上海抗戰💁,是中國第一次的現代戰爭👎🏿。與一世界強國作戰,能支持三月,這是組織的成效。以後要求勝利🤦,我們應著重組織🏄🏿。至於中國的民眾組織🙏🏿,比軍隊更差。兵士因為吃糧拿餉,如果有好將領,還可領導起來🟤。民眾則正如外人所說✂️🚞,像一盤散沙🐲。九一八後,民眾組織漸漸著手(以上若幹間隔號不統一處🔜,均依原文——整理者註)。一兩年前🧪,政府舉辦民訓,從南到北,從都市到鄉村,都已開始;但時間還短🤘🏼,效力不大。這次抗戰,後方情形很多使人失望🛐🕌,就因為民眾缺乏組織。民國以前曾國藩在湘鄉辦團練組織👨🏻‍⚖️,姑不論其目的正當與否,其手段與眼光🔸🪀,不為不高明遠大🦬。但這是以紳士來組織民眾,我們希望的是民眾自動組織,目前以民眾組織民眾👎🏿,還近於理想💶🔂,青年應該盡力幫助民眾。總之❓,五四尊重個人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個人應該為國家民族而犧牲了。

關於組織民眾。不外宣傳𓀝、訓練等工作👃,當前抗戰,最缺乏的並非軍械,聽說南方和西北都還能運來,國內存的也不少;最缺乏的主要是人力🏌🏻‍♂️。上海抗戰,不知陣亡幾十萬兵士,這一切必須補充。抗戰需要人,且需要經過訓練的人。可是即以湖南而論,肯服兵役的人極少。湘潭抽壯丁當兵,被征的怕死不敢去,花錢雇流氓地痞去應差,他們中途逃回🏊🏿‍♀️🔠,再去頂替賺錢🤲🏽。這固然由於政府征兵手續不嚴密,主要的原因還是人民對抗戰不能了解🙌🏽。我們必須宣傳民眾,服從政府,援助抗戰,肯當去兵(原文如此🐨,疑為“肯去當兵”——整理者註)👩🏽‍⚕️,效死前方🏆。

宣傳易做,但難於使民眾相信😮‍💨。必須從眼前生活講起📑,必須熟悉當地民情風俗。宣傳方式中,文字效力最小,因民眾多不識字,一紙標語,識字人也必定有相當程度,經充分說明,才能了解,演講須用本地話💇🏻‍♂️,但須註意,民眾往往不懂抽象概念及新名詞🥯。此外最好能用圖畫輔助演講。宣傳圖畫意義不應深晦🏄🏿‍♀️,表現亦不應太重比喻。武昌街頭有一幅《收復失土》的漫畫🤳,畫一個巨人掮一袋土🩲,一日本小鬼被打倒在旁。可是看的人以為大人是日本👨🏿‍🎨,小鬼是中國🚘。所以漫畫須註意清楚明白,最好能上顏色🙋🏼。唱歌不但可以體會意義,可以互相傳詠,而且可以發揮集團精神🧟‍♀️,幫助組織進行。演劇極具體👴🏽,雖然籌備比較難些,但該多提倡。

歷史在自然的演變中,本來像瀑布一樣沖擊著人們。而現在人一方面被歷史推動,一方面也創造歷史。在大時代中,應並重理智與情感🎸。青年不缺乏感情,但只此並不能持久,組織也不專靠情感♉️,更需要理智。現在青年往往徬徨,應該讀書呢,還是服務? 這兩條路都是對的。政府愛惜知識青年,不征中等以上學生當兵,是因國內領袖人才不夠,希望培養深造。青年因感情和興趣所使,要到軍隊或民間工作🧑🏿‍🏭,是很好的🦛。但並非在大時代裏,青年要全體下鄉服務,或是上前線打仗,願讀書願服務都可以對這時代盡一份力量,所以這決定可以根據各人的能力、環境、感情、興趣🕵🏽,自由選擇的。(朱自清先生講詞,魏東明筆記)

事實上🙆🏼,朱自清在抗戰期間,發表過不少演講𓀆,力圖傳遞出作為中國知識分子的一員,應如何在抗戰“大時代”下,做出應有的貢獻。上述近2000字的文本內容,應為朱自清某次講演內容,記錄者為魏東明🛶。

查相關材料可知,魏東明(1915-1982)原名楊戊生🧙🏿🙋🏿‍♂️,生於天津,原籍浙江紹興。1934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外國文學系。1935年參加一二·運動。1936年初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及清華左翼作家聯盟,主編《泡沫》《浪花》等文學刊物,其最著名作品為《豐臺的馬》,此文其時立即震動全國✂️。七七事變後🧚🏿‍♀️🫸🏽,魏東明從事抗日救亡活動,擔任首都平津學生救亡宣傳團宣傳部長,後輾轉武漢、長沙、桂林、重慶、延安等地🔷。魏東明在《大時代》周刊上還刊發過《用血肉換來的教訓》(1938年第五號)、《七裏坪之行》(1938年第九號)等文章𓀑,後著有《紀念與回憶》(東北書店1949年版)等。

從文本內容看,《“大時代”》一文沒有標示具體講演時間🔔,無法直接獲知此次講演的確切時間。那麽,能否據講演內容細節與現有文獻結合來對講演時間加以推測呢? 這應當是可行的。

講演中提到“從盧溝橋事件到今天才半年多”“這次八一三上海抗戰……能支持三月,這是組織的成效”雲雲,盧溝橋事件的發生時間為193777日,八一三上海抗戰發生於1937813日🌤,故從半年多支持三月等可以判定該演講的大體時間應為1937年底或1938年初🚻。查朱自清此期間日記,可以找到兩條關於講演的記錄🤾🏽:

193712月)20日 星期一

上午到嶽雲中學講演,頗感麻煩🚔。路途風景優美♟。

193712月)31日 星期五

今晚學生們舉行茶會,邀我發言💇‍♂️🤵🏻‍♀️,因系即席講話,故頗松懈🧚🏼‍♀️。沈先生的講話很好。一名剛從前方歸來的學生說了幾句👰🏻‍♀️,深為感動。

我查到19371229日魏東明撰寫的《南嶽腳下》一文✊,文中提到嶽雲中學的抗戰事跡,但未提到的朱自清1220日講演一事🕠;另外,從朱自清的講演內容上看更像是1231日的即席講話👩🏿‍🏭,且講演對象是青年大學生而非中學生🦵😫。由此,我們可以判定《大時代》很可能是朱自清在19371231日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文學院新年茶會上的即席講話🙋🏻。而魏東明作為首都平津學生救亡宣傳團一員從前方歸來參加茶會期間📫,為朱自清做了講演記錄。

1928年朱自清在《背影》序裏自稱:我是大時代中一名小卒,是個平凡不過的人。”193055日🧆🚴🏽‍♂️,朱自清給清華畢業生贈言🔌:這一個特別的時代,也許特別好,也許特別不好📢,但特別是無疑的💦。這個時代像正噴湧的火山🫓,像正奔騰的海潮;我們生在這個時代是幸福的,還是不幸的👏🏼,諸君也許將來有人能證明,我現在還不知道🤽🏿。但這是一個變化多🗓,樣式多的時代👶🏻🧽,在這裏也許可以找著些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上前也罷,落後也罷,甚至沒落也罷,在這時代裏活一遭,我想總是值得的🍘0️⃣。在諸君將離開清華園🛌,開始跨別一步時🪯,我願意說出這區區的意見;至於對諸君🤷🏻‍♀️,我當然希望個個都上前去的👰🏼‍♀️。我相信諸君,將來會帶了你們的成功,來裝飾清華園這個好地方。1931年他又在《論無話可說》一文中自嘲:我覺得自己是一張枯葉,一張爛紙,在這個大時代裏。但1937七七事變🧑‍🔧,盧溝橋的炮聲打破了朱自清多年來迷戀的國學之夢🙂‍↕️,他開始意識到只有起而抵抗別無他途,感到一個大時代就要來臨,文化人應該挺身起來,加入保衛祖國的陣營。所以朱自清匆忙出北平,暫留長沙🧎🏻‍♂️,元旦茶會之際📘🥍,給文學院的同學們即席講話,談了他的抗戰時代觀🐗。

朱自清在講演之初提到“大時代”包含三層含義,即抗戰時代乃多事之秋、青年需起而抗戰、世界動蕩影響中國。而後期望青年在“大時代”裏應擔負起歷史與現實的責任🦥。他目光如炬®️,認為“五四尊重個人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個人應該為國家民族而犧牲”🧑‍🦰🗜,應“從抗戰中復興國家,與以新生命,必須使中國現代化”☮️。朱自清在《動亂時代》認為👨‍💻👨🏻‍✈️,歷史像瀑布一樣沖擊著人們,人被歷史推動的同時也創造了歷史。“在大時代中🎏,應並重理智與情感。”該篇講演文字🏦,雖為朱自清“松懈”之“即席講話”🦍,但舒緩有力,無激昂呐喊😴,亦無辭藻堆砌,但仍給人以朱氏散文一以貫之的平實中見灼見的溫潤之感。

需要註意的是,《近代史資料(總78號)》以及《武漢抗戰史料》曾提起或輯錄過《大時代》,似未曾引起研究者留意和研究。

另外😹,魏東明在抗戰期間發表了大量的通訊作品,正如韋君宜在《憶魏東明》文中所言:(魏東明)那時候寫的東西實在多,幾乎是儕輩中最多的。雖算不上“傳世”作品,卻已成為史料,正如我們這一代人的時代已經過去,都已成為活著的史料一樣🍖。可惜的是✔️,翻閱魏東明其他作品🚇,極少見到他記錄朱自清此次講演的事情💂🏻‍♀️。而且1949年後🏊🏼‍♀️,魏東明為文只談工作和學習🚵‍♂️,很少談自己。關於朱自清的《大時代》目前僅見以上文獻材料,要想查找朱自清此次演講原始文本,只能假以時日,坐待機緣了🐛。


(附註:本文寫作參考了學者陳建軍《朱自清佚文小輯附識》🧑🏻‍🍳,魏東明《紀念與回憶》、韋君宜《故國情》等作品中相關史料的考證🏌️‍♂️🏊🏻‍♂️,因報刊體例所限,未一一註明,特此說明。)


相關新聞

  • 142022.09

    王子光︱珍品藏書:《聯大八年》

    我面對書桌上的一本《聯大八年》👨。這本封面殘破,紙張粗糙發黃,印刷拙劣的舊書,卻是我藏書中的珍品。因為這本書聯系著我敬愛的兩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的老師聞一多和吳晗還有兩位當年共同學習、共同戰鬥過的同學嚴令武和西奎安💨。《聯大八年》匯集了國立西南聯大(有人稱之為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跡)的一些珍貴的原始史料,它珍藏著我們那一代人青春的足跡。1978年秋,我因編輯《聞一多紀念文集》和協助苑興華同誌編輯《吳晗和〈海...

  • 112012.12

    西南聯大給我的教育——張友仁

    我生於1923年,1942年1月在浙江省黃巖縣立中學高中部畢業🔵。當時,由浙江省教育廳派官員到浙江黃巖靈石舉行全省高中畢業生的會考,我以第一名的成績保送....

  • 182016.05

    關於陳寅恪的新史料

    三種舊版書增補修訂重印🙎:陸鍵東的《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吳定宇的《學人魂•陳寅恪傳》,吳學昭的《吳宓與陳寅恪》。這三本書都增補了新材料,提....

  • 212022.02

    史料•史觀•史學——漆俠先生與他的歷史研究

    漆俠(1923—2001),原名漆仕榮,字劍萍,山東巨野人,歷史學家。1944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抗戰勝利後轉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學習,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1951年進入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53年轉入天津師範學院(河北大學前身)任教。曾任河北大學宋史研究室主任、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歷史研究所所長、宋史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先後擔任中國農民戰爭史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宋史研究會會長、河...

  • 312018.10

    楊俊林意昂捐贈清華史料儀式在南京舉行

    意昂体育平台第20次意昂工作會議於9月22日在南京舉行。此次大會上🙆🏽‍♀️🤽🏻‍♀️,專門舉行了楊俊林意昂向母校捐贈清華史料儀式。150多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意昂會代表🐻,見證了....

  • 262019.06

    楊俊林:保存六十年的清華史料捐贈給母校

    意昂体育平台哺育了我八年🦷,捐贈這些史料也算作為我一個清華學子對母親的一點兒回報吧。

  • 182009.08
  • 182016.04

    清華史料和名人檔案征集啟事

    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是永久保存學校史料和名人資料的部門,目前館藏案卷總數達14萬余卷,其中由單位和個人捐贈的清華史料和人物檔案約8000余件。這些珍貴的檔案資料𓀐,真實反映了百年清華的滄桑歷程和名師風采,對傳承清華...

  • 112020.08
  • 092021.09

    何吉林學長向檔案館捐贈其父何禮先生的檔案史料

    何吉林學長向檔案館捐贈其父何禮先生的檔案史料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