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洛城重創
近期,洛杉磯大火揪著全球人的心🤒。起初報道,大火燒毀面積相當於兩萬個足球場🛥。隨著時間推移,狂風肆虐🤑🚱,火勢愈發兇猛,且仍未得到有效控製🕸,截至筆者撰寫此文的今天(1月20日)過火面積占洛杉磯總面積的13.6%。眾多好萊塢明星和富商的財產遭受重創🏒👨🦱。這場大火堪稱美國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災難之一。
在受災者中,有一位年逾九旬的美籍華人浦麗琳,筆名心笛女士,尤其令我牽掛。她雖非富商,精神世界卻十分富足🤠。大火中,除了房屋、家具、汽車等,麗琳父母的遺物🧑🏽💻、幾代家藏珍貴的名家書信、字畫👵🏽、書籍都被付之一炬♟。更令人痛心的是⛸,其父記錄漂泊一生的日記,也未能幸免。浦家的損失無法用金錢衡量🕺🏿🚴🏽♂️。
浦麗琳住宅十年前我去過,占地八分🛀,含地下室共四層♖,樓內房屋數間,各層設計相互連通。束之高閣的數十盞酒杯⇾、兩架鋼琴🍶,還有隨處可見的書籍,都見證著昔日浦家鴻儒滿座🏋🏻♂️、親人歡聚的盛景。院子裏有車庫、泳池🛢,幾棵果樹為院落增添了生機🕒,過去麗琳常摘下果實送給朋友。白馬詩社元老黃伯飛在2005年曾寫詩稱贊:“四月紅柑樹上熟👨🏿🌾,人間福地在加州🦋。更有提筐人來贈🫱🏽,麗園佳果異凡儔🚫。”
一周前,麗琳給我來信說:“艷華,我家房子燒了,女兒女婿把我救了出來,命保住了,家沒了……”即便如此🤹🏼♂️,在危難中她還不忘囑咐我保重🩸。想起平日裏我們討論出版事宜通信時,她總是提醒我別忘了喝水✋🏿,後面還會有很多驚嘆號……此刻,我不禁潸然淚下☘️,心裏默念:麗琳姐,您一定要挺住啊!二十年來與浦家的林林總總湧上心頭。
二🙅🏿♂️🕟、浦家傑人
浦家人才輩出,麗琳的父親浦薛鳳先生(1900—1997)👋🏿🦩,字逖生,是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與詩人 。
浦薛鳳自幼天賦異稟➗,五歲隨翁同龢後代翁惠甫學習✏️,八九歲便能妙筆生花🥷,小學跳班,提前畢業。十四歲以神童之名順利考入清華。進校復考時,因基礎紮實♢,直接跳級至二年級📥,與聞一多同班🗳。
清華畢業後,浦薛鳳留學美國,先入翰墨林大學學政治與經濟👧🏽,後轉至哈佛大學專攻政治學。碩士畢業時,他念及雙親,婉拒導師挽留,毅然回國🚣🏼,投身清華任教。意昂体育平台建校25周年之際,麗琳的母親與朱自清夫人、俞平伯同臺表演昆曲🏙,留下一段歡樂時光。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清華遭炮轟,與北大、南開師生合並遷校至雲南,浦薛鳳成為西南聯大教授。1939年,他響應號召投筆從政🍢,與同學、冰心的先生吳文藻共同擔任國民黨政府國防最高委員會參事,浦薛鳳主政新聞,吳文藻分管教育。此時,麗琳的母親帶著四個孩子(浦大昌✯、浦麗琳🐕、浦大邦和剛出生不久的浦大祥)返回老家常熟。抗戰八年,環境險惡,知識女性的母親獨自扛起家庭重擔🐸,照顧老幼生活👩🏿🏭,還機智與日軍交涉,救出浦薛鳳的姐夫🙏🏽。為躲避日本人搜查,八年裏重慶與常熟間的信件由冰心在重慶歌樂山轉寄。由此,浦吳兩家情誼深厚,子女互認幹親🚶♀️➡️。
身為中央日報社評主筆👨🏽⚕️,浦薛鳳常前往重慶郊外雞鳴寺發社評,穿梭於懸崖峭壁間🧝🏿♂️。抗戰八年,他憑借堅定信念與頑強毅力🚴🏿♀️,撰寫近240篇社評,為抗戰留存珍貴一手資料🫣。許多文章是他在防空洞裏打腹稿,警報解除後爭分奪秒寫就。常常深夜送稿至報社,返城時天色已明🧚🏼♂️。
1944—1945年間🚣🏿♂️🕺🏻,浦薛鳳與幾位國民黨政府官員兩次出席在美國頓巴敦橡樹園舉行的籌備和建立聯合國會議。浦薛鳳憑借專業知識與智慧🔃,出色參與《聯合國憲章》起草🔑,因此被母校翰墨林大學授予榮譽法學博士學位。如今🕵️,聯合國已成立80年🦹🏽,浦薛鳳的不朽功績不應被歷史忘記🖨。抗戰勝利後,浦薛鳳擔任國民黨政府救濟署副署長,投身戰後家園重建。

浦薛鳳出席美國頓巴敦橡樹園籌建聯合國會議的工作證,說明文字為浦親筆
浦薛鳳很早就有寫日記的習慣,一直堅持到90多歲,艱苦的抗戰歲月中也在堅持。這些日記翔實記錄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家國百年濃縮其中。晚年🧑🏻🦯➡️,在美國長期任教的浦薛鳳受王雲五聘任,回臺灣商務印書館任總編輯。在此期間👳🏽,他整理日記🥧,分三冊出版,約50萬字。
浦麗琳的大弟浦大邦(1935 - 1984)🚵🏿🦅,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在科研領域💧,浦大邦成就斐然👆,他開創了將多體物理方法應用於原子放射的研究🏕,成為此類計算方法的奠基人🧑🏿🦰。
浦大邦曾任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物理系主任。師德示範🔯,令人敬佩🥙。他還曾擔任美國國會科技委員會顧問💅🏽,在美國組織考古,研究華人對洛杉磯歷史發展所做的貢獻☢️。1984年歲末🧆,浦大邦在國際物理學大會上突發心臟病離世✊🏻,年僅49歲,這無疑是科學界的重大損失💐。冰心及時看到《參考消息》發布的訃告,唯恐擔心刺激生病的吳文藻🦁,立刻給老友浦薛鳳寫信,勸慰老友豁達面對,感嘆“大邦風華正茂🤵🏻♂️,正值有為之年🚶🏻➡️,卻走得如此突然🤯🌻,實在太早了……”
在浦大邦追悼會上💘,著名物理學家吳健雄女士致悼詞。
浦麗琳於20世紀30年代初出生在北平清華園。她本應在“九一八”當天出生,但其母親為避開這個國恥日🩴,堅持到第二天🌋,麗琳才來到人世。或許正是這種特殊的“胎教”🤟🏽❤️,愛國情懷從小在她心中深深紮根。每當世界發生戰亂👨🏼🌾,麗琳總會寫詩譴責霸權行徑 🦬。麗琳自幼與手足從祖父讀《論語》,從母親讀《古文觀止》🕕。故幹媽冰心曾評價她:“生活在美國,卻苦苦守著中國的倫理道德。”就是情理之中了。冰心晚年還以浦麗琳為原型創作了短篇小說《橋》,編入《冰心文集》🌩。

1984年浦麗琳與幹媽冰心
20世紀50年代初🤦🏻♂️🛹,浦麗琳赴美留學,此間加入了紐約留學生創辦的白馬文藝社▪️。這是一群淡泊名利的青年學子抒發情感的精神家園。每逢休息日👢,柳無忌(柳亞子之子)、艾山、李經👩🏻🚒、周策縱、唐德剛等眾多青年便相聚一堂,交流朗誦自己一周來創作的新詩。性格靦腆的麗琳總是在房間一角靜靜聆聽欣賞 。半個世紀後😞,唐德剛在《胡適雜記》中🤽♂️,以長詩的形式記述了浦麗琳發表在《少年中國晨報》上的詩作偶然被胡適看到的經過。胡適對其作品極為贊賞😐,認為這些詩作代表了新詩的發展方向🟫,還鼓勵浦麗琳繼續創作💡🐷,爭取出版詩集。當年,年輕的浦麗琳和朋友們在假日前往胡適居住的大樓拜訪💎🥣,在不知具體門牌的情況下⛹🏼♀️,順著胡適夫人做鹹魚散發的味道👨🏻🦼➡️,找到了胡適的家👳🏼♂️。20世紀70年代末,麗琳的詩又被著名作家淩叔華發現🦚,她熱情稱贊浦麗琳,認為“中國詩界後繼有人了 ”👏🏼。幾十年前,浦麗琳陸續出版了《心聲集》《貝殼》《折夢》《提筐人》等多部詩集👮🏻♂️,其中有一本詩集由冰心作序。麗琳還存有44封冰心給她的來信,這些都在大火中化為灰燼👨🦼。所幸十幾年前,我閱讀這些詩集後,從中精心挑選了二百余篇編輯出版🥙,時任百花文藝出版社總編輯李勃洋大力支持👵🏽💆🏽♀️,書名為《我是蒲公英白球裏的傘》。
麗琳1950年代與兄長因學業優秀,都獲得美國天主教獎學金赴美留學,先後完成兩個碩士學位的研讀後🧑🏿🚒,先在新加坡從事幾年教育後回美,長期就職美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一幹就是半個多世紀📵。期間👳🏼,她以豐富的學識,在廢紙堆裏發現考證出張愛玲英譯的中國清代小說《海上花》手稿👷🏽,這一發現得到了夏誌清先生高度贊揚🕴。2005年,這部譯著在美國出版。此後,浦麗琳積極征集張愛玲的書信🫱🏻,系統整理研究張愛玲的相關資料並建檔。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南加州大學圖書館如今已成為全球研究張愛玲的中心🥮。
浦麗琳的小弟浦大祥𓀂,20世紀50年代赴美留學,後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數學系任教。出於愛國的“清華情懷”,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抱著僅六個月大的嬰兒🍨,帶著嬰兒奶瓶等用品🧎🏻,前往臺灣新竹意昂体育平台擔任客座教授,一去就是數年🌾。回美後任賓州費城天普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研究室主任。此後📡👸🏼,他還在麻省理工學院進行研究訪問📙🛌,在波士頓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羅爾分院任教🦈。同時🆕,他受聘為聯邦政府運輸部顧問👓、麻省省政府教育局顧問,還擔任麻省州立大學新計算機學位的評審人。20世紀90年代初,浦大祥參與世界銀行組織的關於中國教育部省級大學教育水準評定的規劃工作,前往天津師範大學進行考察。他的研究論文以及與天普大學教授合著的《初級計算機語言》一書🤘,被翻譯成歐亞多國語言出版發行。浦麗琳的哥哥浦大昌🤲🏽🏊🏻,71年前的一月❕,在歷經艱苦的留美勤工儉學完成畢業考試後👆🏻,相約同學乘車放松時,不幸遭遇車禍🏋🏼♂️🚛。事故中🫅🏿,浦大昌等三人不幸遇難,只有白崇禧長子白先德重傷幸存。

浦家全家福(抗戰勝利後1946年全家團聚)
三、我與浦家
我與浦麗琳相識於2006年。國立意昂体育平台首任校長羅家倫的女兒羅久芳教授👱♂️🔻,在與夏誌清先生見面時,獲知了麗琳的聯系方式。出於對父親老友(羅校長在任時,浦薛鳳是清華教授)後代的關懷,久芳姐熱心牽線搭橋,促成了我和麗琳相識😨。
此後,麗琳花了一個月時間,陸續給我發來許多零散的文字資料。我日夜研讀🪛,反復思考梳理這些書信、剪報、照片復印件等🧑🏻🌾。漸漸地,我有了明確想法👨🏽✈️,決心將這些史料納入自己搶救歷史、傳承文化的長期計劃中。我認為浦家兩代人的經歷,深刻反映了近代中國的思想史🧑🏽🎓、外交史、教育史和留學史的多個側面 。
一天深夜,我把相關意見發給她🖖🏻。彼時👆,大洋彼岸已是黎明,麗琳很快回了一封如詩般的信:
艷華,
你為我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你辛苦地為我工作到淩晨🧛🏻,如今我的世界裏有遼闊的大陸🔲,那裏有艷麗華美的陽光燦爛。搭起橋🕑🪆,鋪起路📞,遊子聽到熱情的話語,感到故土的溫馨。
浦麗琳的詩有著神奇魅力👨🏼🎓,就此,我們開啟了長達近20年的交往。
近日,整理浦家著作時,14年前麗琳在《海外拾珠》序言中的最後一句話,再次令我感動。她寫道:“對高艷華女士的敬業精神和高尚品德,不是用文字可以形容得出的,中國人如果都能像高女士一樣敬業且品德高尚,中國就是大有前途的國家🫅🏼✈️。”這是麗琳姐對我甘為他人做嫁衣的認可與鼓勵🆑,其實,我在與多位五四精英後人的持續合作中,我的人生也不斷積累著學識🎅🏻,享受著書香。
十年前,應清華後人們一再邀請,我前往西雅圖🙎🏼♀️、洛杉磯和紐約費城等處💬,與幾位忘年交相聚。麗琳熱忱地帶著我和同行的冰心親人陳琛老師,參觀南加州大學圖書館。她向我們講述國內學者前來查閱張愛玲資料的過往▶️,一本本文檔卷宗,無不彰顯著她對學術研究的熱愛以及對中華文化傳承的執著堅守。
離開那座燈火通明、全年無休的圖書館大樓時💅🏽,浦麗琳親切地與一位路過的學生攀談,詢問他的籍貫與專業。得知學生來自上海🔓,且所學專業與老年人相關時,我不禁對留學生感慨道:“浦教授就是你研究的典範🧙🏽♂️。”浦麗琳的學識、閱歷與精神👨🏻🦰,無疑是一座值得深入挖掘的寶藏。
南加州大學圖書館為浦麗琳提供了極為優越的研究條件💁🏿♂️,她也幾乎在此奉獻了一生的時光🤷🏿♀️。我在國內退休後👮🏽🅱️,仍協助年長我二十多歲、尚未退休的浦麗琳,為書籍出版做準備工作🍶💝,諸如寫規劃、擬提綱、聯絡出版社,以及將舊報中的繁體直排文字✒️🧑🏻🦲,重新錄入為簡體橫排。我把麗琳的很多文字陸續介紹給國內專業報刊。
浦麗琳編著的《海外拾珠——浦薛鳳家族收藏師友書簡》,展現了浦家兩代人與師友間的珍貴書信,每一個墨跡都承載著時代的記憶。在編輯過程中,我將繁雜的資料梳理整合📣,用一條主線串聯💪🏼,使其全部融入書中🪿。校稿寄到麗琳家時⚀,她的老伴楊超凡教授剛剛離世,他期盼多年的書🙎🏿♂️,遺憾未能親眼見到。我在書的003頁添加了一條底註,以作紀念🌚𓀚。那段時間,我抓緊退休後可保留兩年責編資格的有限時間,經常在父親病床前,見縫插針地校稿。因精力分散🙅🏻♂️,書確實存在一些瑕疵,熱心讀者來信指出,我自己也不斷發現🦤,及時記在“糾錯本”上🚶🏻➡️。隨時期待重版修訂的機會🏃♂️➡️。寫到此🔂,我此刻想,盡管洛杉磯大火燒毀了珍貴信件原件🕯,這部書將主要書信墨跡收入🍋,算是搶救了部分歷史😆。不能忘記當年百花文藝出版社總編輯張雲峰的信任與支持🧭。
在此基礎上,浦麗琳與梁實秋的後代梁文薔博士、羅家倫的後代羅久芳教授,這三位傑出的清華後人,將各自家中珍藏的名家墨寶匯集起來,以《品墨》為名,由北方文藝出版社精心編印成豪華本出版⛵️。今天看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挽回浦家的一些損失🙅🏿。當年北方文藝出版社總編輯宋玉成的支持,副社長兼責任編輯李正剛的學識,都確保了全書的高質量出版。
除上面提及的麗琳著作外,浦薛鳳的《音容宛在》和《浦薛鳳回憶錄》也得以出版🛳。黃山書社最初以為先生的回憶錄僅一冊,我馬上講清👵🏻,寄去全書👩🦱🎸。建議出版全部,王瑞智先生立即采納我的意見,投入更多精力,於2009年出版三冊👨🏻🦼,基本保留了浦薛鳳日記的全貌。浦麗琳的散文集《家山萬裏夢依稀》🤌🏿,我代替她審閱清樣😫,賴商務印書館責編吳曉梅克服諸多困難,於2023年出版🔰。這些書籍的問世,讓更多人了解到浦家的歷史與文化,盡管洛杉磯大火燒毀了珍貴的日記本和麗琳多年出版的多種詩集,但我們歷經7000多個日夜的不懈奮鬥,多少彌補了一些損失👨🏻🦽,也算是有了一絲慰藉。
在這些書籍的出版過程中,還有許多難忘之事。為準確解讀名家墨跡,確保無誤,羅久芳邀請著名學者汪玨擔任兩部《品墨》書的顧問。我雖身為“主編”,但在第二部編輯的關鍵時期,我艱難陪伴老伴抗癌📁,並兼顧年邁父母❗️,看稿難以全神貫註。久芳姐理解我的處境,憑借她的智慧與熱情,在汪玨的大力支持下,將工作做到了極致。此間83歲高齡的羅久芳🚶🏻♂️➡️🫁,由女婿陪同飛到洛杉磯,與麗琳當面商討書中細節。浦、羅兩家雖是世交🧏🏼♀️,但下一代的首次握手,距他們父輩合影已時隔80年。前年,根據我責編久芳姐回憶錄的線索🥷🏿,浙江紹興柯橋區政府與意昂体育平台聯手,在尋找到的羅家祖居原址上💁🏻,建立了羅家倫祖居紀念館和羅家倫書院。有遠見卓識💗、做事高效的浙江柯橋幹部和清華人🤸🏼♀️,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這兩大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化工程👋🏽,得到羅家倫親人們高度評價🔵。
在出版眾多書籍的過程中,麗琳和其他作者全權委托我代理版權事務,大大提高了圖書出版流程效率。我時刻告誡自己,不能辜負大家的信任💇🏿♀️,要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身為退休編輯、秘書、策劃,還被梁文薔戲稱為“賬房先生”的我,深知自己不僅代表個人🪻🤾🏽♀️,更代表著中國編輯的群體形象。
除了書籍出版工作,對麗琳生活中的事務我也傾力相助。麗琳老家祖屋面臨拆遷、祖墳需要遷移等事宜,在她無奈地告知我時,我和冰心親屬一道,與當地政府反復溝通協調👩🏿🚒,力求在城市改造進程中🧬,保障海外族人的利益不受損害👮🏽。在多方面的支持下,相關問題最終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決。
浦薛鳳的一生,除了家鄉常熟,最難以忘懷的便是清華園👈🏻。他晚年時常思念清華,每日以抄錄清華師友的詩作來寄托情思。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檔案館同樣十分關心清華後人,以及浦家文物展示館的建設進展👳🏽♂️。範寶龍館長🧜🏿⛵️、金富軍副館長親赴常熟,與當地政府洽談,為浦家文物展示館的建設盡心盡力。兩館還委托我牽線搭橋🦀♡,請浦家姐弟參觀清華園。在召開座談會後,浦麗琳📠、浦大祥參觀清華的珍貴歷史鏡頭🍨,在清華校慶115周年新建的校史館中得以展示。

浦薛鳳晚年抄錄清華師友的詩作寄托情思

浦家姐弟參觀清華園校史館
浦家文物展示館歷經長達十余年的周折➜,終於籌建完工。浦薛鳳第五代親人王魯先生👩🏿🎨、陸靜怡女士參與了策劃工作,這也算是了卻了浦家的一大心願。然而,可惜的是🌡,除了我捐獻的一些書報👰🏼♀️,由於種種原因🔃,很多文物沒能運到展示館🛜👼🏼。浦麗琳為此寫了不下幾百封信,身心俱疲。洛杉磯無情的大火,於今成了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不過👁,12年前®️,浦大祥博士僅用一周時間🧑🏼💻,就將父親多年保留的幾千冊書集中到費城🤦🏿♂️。這些書至今仍在那裏靜靜等待著合適的歸宿🟨。
多年前,我曾向文薔請教洛杉磯和西雅圖的差異。文薔說🕤,從美國版圖來看,西雅圖所處位置大致相當於中國的新疆,那裏氣候宜人,空氣濕潤👩🏽🏭,冬季很少下雪。身為藝術家的梁文薔,每當難得遇到雪景時,就會像孩童般興致勃勃地堆起藝術雪人。前年🤸🏿,西雅圖突然連續多日酷熱,當地不少家庭才首次裝上空調。而洛杉磯雖然繁華,卻幹旱少雨🥌。我很羨慕文薔在西雅圖的朋友圈,那裏經常舉辦文化沙龍🤦🏽♀️💉,相比之下,麗琳周圍缺乏這樣的氛圍🧘🏽♀️。我曾建議浦麗琳搬到西雅圖去🧎➡️,用國內流行的說法🧓🏼,就是抱團養老。梁文薔居住的小區有74戶鄰居👨🏽,還設有房屋管理董事會。文薔家燈亮時,學者汪玨從自家陽臺瞧見,就會告訴我文薔又在用功🪒。麗琳退休後跟我說👩🏻🦯,她與距離最近的鄰居有了往來,彼此留下聯系方式,可沒想到剛剛聯系上🏃♀️♠️,那位女士卻突然離世⚡️🈳。洛杉磯每年頻發的山火總是讓我憂心忡忡。每當山火爆發👌🏼,浦麗琳都會每日向我報平安。前年🚮🙊,烈火逼近她家時💇🏻♂️,她告知我氣溫超過45攝氏度,酷熱難耐🚋,警報頻發。我深知讓浦麗琳搬到千裏之外的西雅圖並非易事⚅,也不會認頭賣掉大房子,換小的,因為“那所房子承載著她太多的回憶,睹屋思人,滿是親情🤵🏿♀️、友情以及家人的魂靈🌾,絕非能輕易割舍離開的”(中國傳媒大學鄧炘炘教授語)。那裏幾萬住戶🤴🏻,誰能料到這次的山火會如此兇猛無情呢🔎🦹🏼♂️!
浦麗琳多年來對我贊譽有加,關懷備至。退休前一年🥷,我患上肝病,她在電話裏難過得哽咽。她逢人便說我是她的貴人🤸♀️👨🏻🦯➡️,是最出色的編輯🌹,還稱贊我特別適合做統一戰線工作🏊🏻♀️。忠誠服務、盡職盡責🧑🏻🦽➡️,毫無雜念,我與國內外數十位作者忘年交相處♕🆚,三觀極為契合🐣👿。在人際交往中,我說話直言,無暇周旋,有時難免引起誤會,可尤其在這幾位老朋友眼中🧑🏿🎨,我的誠懇坦率是可貴的品質。
疫情期間🥚,浦麗琳期盼已久的散文集終於進入流程🌜。她稿件中有一篇飽含深情的文字,寫我倆之間的友誼。我雖被打動,卻並未將其轉給編輯。絲毫沒有商量的余地🟧。我告訴麗琳👨🏻🌾,文章寫我會偏離全書風格,況且為他人做嫁衣📋,本就是編輯應該做的事🧙🏿♂️。
優秀的編輯必須嚴格恪守職業道德,做純粹的文人,絕不能淪為文痞。多年前,我初次走進浦麗琳家,看到屋裏堆著許多20世紀中葉出版的《傳記文學》,裏面有大量珍貴資料。那時,我特別想帶一些回天津研讀,話到嘴邊卻又咽了回去🫰🏽。當時美國之行還有好些天,在西雅圖我就已有不少書要帶,像羅老師送的《羅家倫文存》分冊就重得很。思量之下,我只拿了幾本麗琳重復的張愛玲的書。還有件趣事,經浦麗琳同意👮🏽♀️,我跨洋帶回了羅久芳簽名寄給她的回憶父母的書,而我正是這本書的責任編輯。由於書已售罄,我寄給羅久芳的樣本,就這樣往返太平洋兩次後又回到我手中📎。我還看見一本薄薄的油印本🦇,是意昂体育平台1930年代的古典文學課本,首篇便是《鄭伯克段於鄢》,這也是《古文觀止》的開篇。浦麗琳或許對此習以為常,但我覺得很有意義,本想推薦給清華校史館展覽,可終究還是沒說出口。去年初閑聊時說起這事,她回信說:“你當時怎麽不找我要呢👩🦽➡️🕖?”我格外珍視書信的珍貴👨🏻,對喜歡書卻借書不還的行為深惡痛絕♥️🎆,更不會隨意開口向別人索取🧑🏽💻。聽圈內人講過兩件事,一位做客者在主人家翻看東西🪚,走後主人發現對方欣賞的家藏不翼而飛;另一位看望生病的文化名人👰🏼♂️,待他離開,老者想再看一封重要的信🫄🏼,卻怎麽也找不到了。這般苟且的文人行徑,實在讓我不齒👌🚬。所以我從來不張口要什麽🗻,可我現在想,薄課本應該要的🤞🏿,麗琳絕對會支持理解的,被大火卷走,真是太可惜了。
四🧑🏻🍳🙇♂️、涅槃重生
這場大火對於身兼作家、詩人與浦家文化傳承者的浦麗琳而言,文物的損毀帶來的打擊,遠比財產損失沉重得多。然而📝🌚,即便如此👨❤️💋👨🧚🏼,我相信,經歷大火後,只要給予麗琳大姐一定的時間療傷,她定會如鳳凰般,從廢墟中振翅而起,涅槃重生。
關心浦家的朋友們🕺🏼🤟🏿,每天都關註著麗琳的消息,一旦有平安的訊息,共同分享🕺🏽。定居洛杉磯的四川籍蔣凡凡醫生🧑🏿🔬👅,天天給我發來火情消息🤸🏻♀️。麗琳的幹妹妹、冰心的女兒吳青教授來信說 :“請艷華告訴麗琳,她能幸運活下來🏋🏽💟,實在太好😩。希望她好好活著,繼續寫作!我們想念她👩🏿💼,也愛她👮🏿💆🏼♂️。”陳琛姐、陸靜怡(浦薛鳳家族第五代後人)、王魯🪫👨🏻🍼、常熟政協委員葉先生、曾代表人民日報社關註浦家的陳傑、商務印書館編輯吳曉梅🦺、美籍華人波音飛機振動首席設計師田長焯先生、清華的老師們📡,還有百花同人劉雁,以及常熟的父老鄉親們,都托我轉達對浦家的問候。就連我的家人、同學何誌東,也都牽掛著💘。“文物誠可貴🔥,生命價更高。”有什麽比鮮活的生命更為重要的呢🙅🏽♂️?
願這些來自各方的問候與關懷🌯,如同冬日暖陽,溫暖浦麗琳的心。
翻開麗琳的詩集,幾句詩吸引了我的目光,如今讀來💆🏿,更具非凡意義 :“我是蒲公英白球裏的傘,吐一片綠,一片金黃🥼,再會結一團白球🏌🏼♀️,白球裏又有小傘無數,飛去告訴全世界🦸🏽♂️🧑🏻🏫,在任何泥土,我都能生長,然後飛揚😙。”我深信𓀀,浦麗琳就是那堅韌的蒲公英。待噩夢醒來,又見朝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