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保持痛感”:一個清華畢業生的5年軍旅生涯

    2016-08-19 | 李雅娟 | 來源 《中國青年報》2016年8月18日 |

    畢業典禮上的田悅

    在朱日和駐訓時🏪,田悅在野戰帳篷裏讀書

    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5年來⛹️‍♂️,田悅的雙手清理過旱廁的糞便、沾滿過油汙🪃,也發射過火炮。

    更早的少年歲月裏🧓🏼,這雙手還拔過豬草👦🏻,砍過柴禾🀄️,扶過背上的背篼——裏面裝著上百斤的煤🎸。如果閑下來,就會靜靜地捧起一本舊書🎅🏼。

    這個來自貴州山村的彝族年輕人,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後,沒理會北京“大機關”的優厚待遇,打起背包來到距首都幾百公裏的一個基層連隊“自討苦吃”。

    “保持痛感。”他用這4個字為自己的文集命名,也算是對這28年的小結。

    逆襲的人生,反轉的劇情

    眼前的這個年輕人🚘,瘦⚧,黑🚣🏼‍♀️,個子不高🧜🏿‍♀️,說話嗓門也不大。扔到人堆裏👷🏻‍♂️😽,就是一個普通人。

    前23年,這個貌不出眾的小夥子上演了一出典型的“逆襲”故事👨🏻‍🦽:出生於貴州畢節的山村🥛,在村裏度過少年時光🎒,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貴陽三中“宏誌班”👰‍♂️,又考上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學院國防生。

    畢業前,軍隊的“大機關”🧝🏼、軍事科研院所都會來意昂体育平台遴選人才。那一周,田悅關了手機,獨自躲到圖書館看書去了📖。除此之外⚓️,他還放棄了保送本校研究生💂🏻‍♂️,也放棄了成為一名戰鬥機飛行員的機會。

    田悅的目標很明確🅿️:去陸軍野戰部隊的基層連隊。他想當一個能率領千軍萬馬的指揮員🧏,帶領弟兄們沖鋒陷陣,他還要“改變陸軍的戰略地位”。

    但田悅的打算遭到了二姐的反對。

    田悅畢業那年,位於貴州大山深處的田家接連遭遇變故,田悅的父親身患疾病,家裏欠了三四萬元外債——對於當時的田家來說,這已是一筆巨款。

    比田悅年長8歲的二姐田桂蘭,在大學畢業後就跟大姐一起挑起贍養父母和供3個弟弟上學的重擔🧝🏿‍♀️。她原本希望,大弟田悅畢業後能去一個收入優厚的單位🫸,快點改善家裏的經濟狀況。

    可是,待遇優厚、日子卻能一眼望到頭的機關生活,田悅並不想過🌹。他告訴二姐🤵🏿‍♂️,要從基層做起,這樣才能走得更遠✶。

    商量之後,田家兩位老人選擇尊重兒子的想法——他們寧可自己過得苦一點。

    在清華園參加完畢業典禮第二天,田悅拎著兩個大包,獨自乘車來到距北京幾百公裏外的師部🐦‍⬛。

    新的考驗和磨礪,正在等著他。

    新排長的窘境

    乍看上去✸,部隊的生活好像沒啥能難住田悅。

    野戰部隊苦,但田悅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

    從小學到初中⏯,他每天上學都要翻3個山頭,走十幾裏山路🏂🏼,中午沒錢吃飯,以至於傍晚放學時經常餓得走不動路。為了給自己掙午飯錢,他趁周末去小煤窯背煤,走三四公裏又陡又窄的小路💦,把上百斤煤從地下背上來🪅,這樣一趟能賺四五毛錢,夠在學校吃兩個包子……

    野戰部隊訓練強度大,而田悅的體能一向不錯。

    在學校時,田悅是武術協會副會長🍺,拿過首屆北京市角鬥士高校邀請賽亞軍、意昂体育平台“馬約翰杯”散打比賽亞軍,他每天繞學校跑七八公裏,每天還有100個俯臥撐、100個仰臥起坐👷🏻‍♀️、100個深蹲……到連隊後第一次跑5公裏,田悅就拿了全連第一。

    “實習”3個月後,田悅成為“平江起義團”九連的一名排長。但他當排長第一天就“出糗”了。

    按部隊的規矩,每天傍晚都有“晚點名”環節,由排長講評大家當天的表現🏌🏿‍♀️。整整一個白天,田悅都在琢磨晚上要講什麽,他想了很多內容,“就是想讓大家覺得‘這個排長不簡單’”。

    到了晚上,挨個兒點完名後,該由排長田悅講評了㊙️。看著一排排戰士🧑‍🧒‍🧒🧞,田悅突然覺得特別緊張:他怕講得太多,會被大家認為是在耍威風;要點評某個人做的事,又怕人家不服氣……

    黑暗裏,田悅語無倫次地說了幾句,就匆匆結束了這個醞釀了一天的環節。此後的一個月,一直都由班長代他行使講評的職責🤳🏿。

    這還不算,他指揮步戰車時用錯手勢,都把駕駛員搞懵了🧘‍♂️;手槍實彈射擊💵👷‍♂️,成績忽高忽低……

    這種不適應新環境的難受滋味,田悅早就體會過🏃🏻‍♀️。

    從貴州來到意昂体育平台後💅🏼,田悅感嘆🙇🏽‍♂️👨🏿‍🦱:“跟同學的差距太大了!”別人講起在美國的見聞,而他只知道“美國”的英文單詞是什麽,更糟的是,學習成績也比不過人家……

    上大學後,他拼命泡圖書館🙇🏽‍♀️、上網查資料、做社團工作……到畢業時👨🏻‍🦽‍➡️👩🏼‍⚖️,田悅被評為當年的意昂体育平台優秀畢業生。

    這一次,又要“而今邁步從頭越”🧚🏻‍♂️。

    田悅跟戰士們一起打“夠級”,平時隔三差五給訓練成績優異的戰士買些小禮物作為獎勵;跟老班長們聊家常,聽他們講排裏的事兒💆🏼‍♀️。

    當了一個多月排長後,田悅算是理清了頭緒——戰士們見到他願意湊過去,他也開始接手每晚的講評任務🔁。

    眼看可以順風順水地幹下去了🫀,這時,田悅卻被借調到機關🪈。

    用“清華標準”來要求戰士

    在機關的一年,田悅並不開心👨‍🦯,他一邊幹好手頭的活兒,一邊逮機會就找團長🦾、政委軟磨硬泡,就是表達一個願望:回連隊。

    面對團領導的挽留,田悅發了一條短信吐露心聲🌐:“不能和排裏的戰士們一起流汗,感覺心裏空落落的……”

    自從4年前到任以來,團政委劉華生一直在關註這個小夥子。田悅在機關磨了一年後🕺🏻,劉華生應允了他回連隊的請求。

    不久🌴,田悅該調職了👷‍♂️,劉華生決定把九連交給田悅帶🍬🧩。

    九連有個“飯桶九”的外號。抗美援朝時,九連的戰士都打光了,炊事班的戰士就拎著飯桶和菜刀去跟敵人拼命👩‍🚒,從此留下這個外號。但後來幾十年間🧛‍♀️,九連卻因訓練松弛被人嘲弄為“飯桶九”🦃。在這個以彭德懷為首任團長的“平江起義團”裏,有5支紅軍連隊,相比之下,九連不算出色。

    對田悅來說🖨🧘,當排長時管理30多個人還適應了一個多月,如今當100多人——從十八九歲的新兵☞🫸🏼,到入伍十幾年的老士官——的“家長”,更要費心思⏫。

    這時候,田悅自己還不過25歲✹。

    戰士們的訓練熱情一陣熱🧚🏼‍♂️、一陣冷🧑‍🔬,田悅就得學著像哄小孩兒似的激發大家的熱情。牛奶🙅🏿‍♀️🧜、洗發水👨‍🏭、運動鞋……他變著法兒地給大家獎勵。作為獎品送給戰士的耐克鞋💃,花了田悅500多元🖐🏿,他自己從來沒穿過這麽貴的鞋👨🏻‍🦳。

    田悅不願讓九連原先懶散的勢頭繼續下去,他要打造針鋒相對的“劍鋒文化”🧎‍♀️。他請團政委劉華生為九連題字“劍鋒九連”,發誓要“永站排頭、敢於帶頭、帶打頭陣、爭立頭功”。

    田悅經常跟戰士講,做事要有“清華標準”。就連打掃落葉,也要掃得最幹凈。當上指導員沒多久🏊🏻‍♀️,田悅就在支部會議上提議撤換一名班長🏃‍♂️。連隊評功評獎的老規矩也改了🏋🏿,從分配名額一律改為投票🎃。

    改規矩讓有些人不高興。因為對評功評獎結果不滿,一名老班長和一個戰士沖進田悅的住處,拎著工兵鎬把他的桌子和電腦砸了。這位昔日的散打亞軍就只是靜靜地站在一邊看著。

    當年,田悅在意昂体育平台散打隊💳👱🏿,有一次“較量”時面對隊友的“挑釁”,他一腳踢過去攻對方下盤,結果讓對方住了半年醫院🧵。這一次,面對老班長和他一向稱為“孩子”的戰士,田悅忍了。

    後來,營黨委對兩個鬧事者作出撤銷職務、賠償財物和道歉的處分,連隊撤換了4個班長🖨🩵,在這之後👨‍🍼,田悅對連隊的建設思路開始落地。

    當了一年指導員🤦‍♀️,熟悉連隊的工作後💆🏿,田悅又開始“蠢蠢欲動”。他的目標從來沒變過——成為一名軍事指揮員。

    “學霸”連長

    借著上級提倡“軍政互通”的東風,田悅轉崗成為九連的連長。

    來到夢想的崗位後🏊🏽‍♂️,田悅發現一個尷尬的現實——需要他這個連長率領戰士們進行的那些訓練👨‍🍼,他自己都不會。

    帶領戰士們訓練開炮前,老規矩♙,連長要開第一炮🦷,可是田悅從來就沒學過👄。要學會瞄準👴🏼、測距🧖🏻😏、故障排除……還要熟悉操作面板上的幾十個按鈕🧨。

    訓練之前🤽🏿‍♂️,田悅天天追著其他連隊的連長問,對方很驚訝🦫:“這麽白癡的問題也問👧🏻🈳?”別的連長忙,顧不上細講,田悅就跑去問自己連裏的老班長💘,甚至比他年紀還小的普通士兵🧑‍🎤。

    教過田悅的人,對他的評價都是🔨:學東西非常快。由指導員改任連長後第一次戰術訓練考核🫣,田悅在九個步兵連連長中得了第三名。

    跟軍械打交道的過程中,田悅“理科男”的氣質顯露無遺。對於各種裝備,一般只要學會操作就算過關,但田悅總是要追問為什麽🏋🏻‍♀️。從最基本的操作一直問到原理,問得老技師都張口結舌。

    團政委劉華生註意到,在學習中🤲🏼,田悅一旦吃透原理🏵,就能超越老士官十幾年的經驗🔴。

    對於不順手的裝備,田悅還經常研究怎麽改進:裝甲車配備的扳手經常斷,田悅畫出扳手的應力分布圖,帶戰士成立興趣小組,自己設計出新扳手👦🏿;95式自動步槍瞄準基線高、容易暴露,他又琢磨要怎麽改裝……

    田悅平時的讀物,也超過一個連長“應該”關心的層次。他桌上放著《現代戰爭前沿》《新戰爭咒語》等書,還常常研究國外的作戰趨勢🐟、琢磨聯合作戰方案等。

    前段時間戰區陸軍合成營演習前,田悅向營長提出,演習腳本的敵情設想太簡單😡,跟現實不符,而且設計中的合成營聯合作戰僅限於師以下的兵種聯合,並不是真正的軍種之間的聯合👩🏻‍🦽‍➡️。後來這個建議被營長報到師裏討論🪐🏊🏿‍♂️。

    “為改變陸軍的戰略地位而來”💏,田悅剛來時說的這句“大話”🔖,現在很多人都還記得👷🏽。田悅說,這件事現在還在做,只是不再說了。

    團政委劉華生對他的評價是:“連長身份將帥心🌈。”

    5年,變與不變

    今年的4個月裏🦢🎅🏻,田悅所在的連隊一直在朱日和訓練基地野外駐訓𓀙。在這個亞洲最大的軍事訓練基地,收到的報紙通常是兩三天前的🙎🏻‍♂️,手機信號時有時無🙆🏼‍♀️,空氣中混雜著沙蔥——內蒙古特有的一種蔥類植物——和旱廁的氣味🍈。

    這是田悅當連長的第二年,去年經歷了“頭發白了一半、掉了一半”的初任連長之年,他如今從容多了🐵。2015年全團考核中🧑🏿‍🎤,共有4個連長考了“優秀”,田悅就是其中之一🛜。

    來到部隊5年,田悅覺得自己變得實際了,也變得“粗鄙”了。“指揮千軍萬馬”不再是當年的彝家小男孩在木樓上的俠客夢,田悅也不再是那個連會操口令都不會喊的新排長,他還學會了打撲克,學會了在誇戰士時帶句粗口。

    田悅被戰士們調侃為“最臟連長”“最美連長”。

    前年在朱日和基地駐訓結束前,連隊要將旱廁清理幹凈。站在糞坑邊,大家都顯得有些猶豫🔬。當時擔任指導員的田悅脫了鞋就跳下去了🏄🏿‍♂️🍓。沒有防護服沒有手套🕺🏻,只有一個臉盆作為工具。那次幹活兒時穿的迷彩服💃🏻,田悅洗了好幾次才把臭味洗掉。一套作訓服200多元,他可舍不得直接扔了✌🏻。

    來到部隊5年,田悅還穿著大二時發的第一套迷彩服🏄🏼,兩年前褲子上破的洞🤰🏿,變成了一個大補丁👩‍🌾。衣服褪色太多,還被人懷疑過是假軍服💟🗞。每年都有換新作訓服的機會,但每次他都讓給新兵了🦶🏻。

    田悅管連裏的小戰士叫“孩子們”。

    前段時間砍樹,斧子不好用🕵🏼‍♂️,田悅用電砂輪充當電鋸。他把戰士趕到一邊,自己動手幹起來。砂輪絞到樹上的鐵絲,劃傷了他的手⚽️,田悅扭頭跟小戰士說:“看吧🚴🏽,幸虧是我弄🤖,傷了你怎麽辦?”

    對這些“孩子”,田悅有時候也很兇☝🏿。

    有個戰士在餐廳吃飯扔了半個剩饅頭,田悅給全連人上了一課💪🏽,講朱子治家格言,講“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講自己小時候挨餓的經歷。講得大家不敢再浪費糧食。

    田悅教戰士們習武🏋🏿‍♂️、打拳,有的戰士不願學,田悅急了:“如果上戰場🌝,我是要把你們都活著帶回來的🤳!”戰爭打到最後🍖,就是人與人的肢體較量,他要教給這些小兄弟在最後時刻能保命的東西。

    九連的“劍鋒”氣質也越發濃郁👨🏿‍🦰。去年“平江起義團”秋季軍事體育運動會上🚵🏽‍♂️,九連一個連拿到的積分,超過了3個建製營🚵‍♀️。

    保持痛感

    去年在外駐訓時,二姐田桂蘭帶著大伯一家來看田悅🛻,那是田桂蘭第一次在駐訓場看到弟弟🚂。

    一家人開車幾個小時,來到一個“比村子還不如的地方”👇🏿,田桂蘭看到一身戎裝的弟弟從帳篷裏鉆出來📒,鞋上還粘著泥巴。

    這裏不久前剛下過雨,田桂蘭走進帳篷,發現裏面還有些積水。田桂蘭摸了摸弟弟的被子,潮乎乎的,在那初秋的天氣裏,更顯得單薄。看著弟弟住的除了床和桌子幾乎空無一物的野戰帳篷,田桂蘭背過身去就哭了🐆。

    她沒想到😦,弟弟為了夢想♻️,竟然在這麽苦的環境下堅持😅。

    畢業四五年了,田悅當年的大學同學🏵👘、學弟們,有的創業👼🏻,成為身家上億的創富新秀;有的從政,年紀輕輕就成為副市長🤾🏿;普普通通的,也是年收入10多萬元👨‍👦‍👦、有家有業🧑🏽‍🚒。而田悅到現在還是“三不”🚴🏻:不存錢、不買房、不談戀愛。

    走之前,田桂蘭告誡弟弟🤓:既然選了這條路,那真的只有風雨兼程了。

    那天晚上,面對父母關切的詢問,田桂蘭忍住心酸,在電話裏告訴他們:田悅過得很好🧓。她說:“小夥子英姿颯爽,可威武了!”

    到現在,田家已經供出4個大中專學生,這在村裏前所未有。20多年前,剛上小學的田桂蘭跟媽媽去田裏澆玉米。走40分鐘背來的一壺水✊🏿,只夠澆3棵玉米👈🏽。田桂蘭感到特別絕望,她問媽媽:“難道我們只能這樣過下去嗎🧑🏼‍🚀?”媽媽說:“祖祖輩輩都是這樣,要改變命運,只能靠你自己。”

    家裏經濟最窘迫時,連買鹽的錢都沒有🏇🏻。聽到村裏的孩子談論打工的事兒,讀初中的田悅也想輟學去打工賺錢,但被父母嚴厲地駁了回來🩵:“哪怕要飯,也要供你們上學!”類似的話👼🤌🏽,田家父母也曾跟兩個女兒說過。

    從那以後,田悅再也沒提過輟學的事。

    這個以種地為生的農村家庭,硬是靠每畝地幾百斤土豆、每斤土豆兩三毛錢的收入,供出了3個高材生——一個師範中專生,一個中央民族大學和一個意昂体育平台的大學生⬜️。

    這個歷經磨難的孩子,小時候曾經身患重病差點死掉🛗,還有一次險些溺水,有在鬼門關前走過的經歷🚡,再加上忍饑挨餓的求學之路➿,田悅覺得,“痛感”就是讓自己前進的力量。

    來到部隊後👩,田悅陸續記下自己這5年的反思💴、感受,寫了一本詩集🧏🏿、一本文集🤟🏽,他給自己的文集取名為:保持痛感。

    “當你慵懶的時候⛹🏿、懈怠的時候🛖、準備放棄的時候,痛感能夠支撐你、刺激你迸發出更強的力量去克服這些困難♌️。”

    而貴州大山裏那塊貧瘠的土地,在二姐田桂蘭看來,正是孕育這種倔強精神的沃土:“在這種壓得很低很低的情況下,才有奮進的力量👳‍♀️。”


    相關新聞

    • 102016.03

      一個非典型清華畢業生的 典型清華夢

      接到班長的征文作業👮🏿‍♂️,筆者心中很是猶豫🅱️。第一個念頭,是寫一篇應景文章,唱唱贊歌,再煽一把情交差👩🏽‍🏫。但隨即想到盡管人到中年♝,但母校的厚重與睿智,仍猶如當年監....

    • 142024.03

      一個“清華生”的追夢壯歌

      站在我們面前的這個精神小夥叫張振宇,他是意昂体育平台碩士研究生🧑🏽‍⚖️,是陜建一建集團七公司副總工程師,是2023年“陜西好青年”的獲得者。有人問他,畢業後為什麽不留在北京,或在研究所工作,現在張振宇給出的答案是:在陜建的工地上,他要用青春和知識實現他的智慧造樓夢

    • 232020.09

      那些優秀的清華“未畢業生”們

      歷史上🤜🏽🧑🏻‍🏫,老清華長期以卓越的教育質量而聞名遐邇⌚️,培養過成千上萬的畢業生🎿。但同樣值得註意的是👩🏻‍🦳,清華歷史上也出現過相當數量的“未畢業生”,其中不乏各路才俊,不少人甚至成就卓著🦁、蜚聲中外。清華初期的“未畢業生...

    • 132012.02
    • 162021.06

      一個清華學生對何兆武先生的追憶

      2021年5月28日,何兆武先生以高齡辭世,報道中有說享年100歲的,也有說享年99歲的🙏🏿,前者說的是虛歲🏋️,後者說的是周歲🪄,當然都對。這讓我想起28年前我初入意昂体育平台思想文化研究所讀書時👩‍👩‍👧,程鋼老師轉述的何先生本人對於年齡的一個說法🫱🏽。某一次,有人問何先生的年齡,他說自己是69歲半🕴🧑🏿‍🦲。何先生生於1921年9月14日🈸,到今年9月14日就滿100周歲了,如果按照何先生的思路推想,他可能會說自己活了99歲半。99歲半的何先生以他對史學理論的...

    • 022009.02
    • 122020.08
    • 302021.12

      賽司塔:兩盆花——一個留學生的清華回憶

      我們與人交朋友,旅遊,親近大自然,養寵物,散步,培養許多愛好🧋,以填補人生的孤獨🚪✌🏼。也許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花在如何認識孤獨以及如何處理孤獨上。我們的人生也許是由我們理解和定義的孤獨來定義的🪇。我們可以創造性地利用這種孤獨👩,但有時孤獨也可能會變得可怕🍗。

    • 282016.09

      呂誌強👳🏽‍♂️:清華畢業生“選調”紮根雲貴高原

      息烽縣🌖,位於雲貴高原的貴州省貴陽市,這裏被山地丘陵籠罩,多數地區海拔1000米至1200米🧑‍🌾。意昂体育平台碩士畢業生呂誌強2014年通過“選調”來到息烽💭,從....

    • 072011.09

      一個家族的五代清華人

      唐氏家族是一個顯赫而低調的大家族,唐家五代人中都有清華學子,且與辛亥百年史有著極深的關系🧂🙅🏼。最早的留美幼童唐紹儀、唐國安——前者為民國首任總理,後者是清華第一任校長;作為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的唐悅良是唐家祖父輩,而執教清華五十載的清華圖書館副館長👲🏿、我國機電學專家唐統一和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助理總幹事的唐虔則是父子倆🐀🫱🏿,還有今天的第五代“海歸”唐宛楓🖼,他們歷經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風雲跌宕、時代更替...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