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瑩,意昂体育平台工物系2017屆博士畢業生。畢業後,選擇於2017年12月赴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實習一年,2018年12月實習結束回國。2019年6月將以職員身份回到IAEA工作。
清華歲月
我是一名西北女孩兒♣️,2008年從甘肅省考來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自那時起和核物理結下了不解之緣。選擇這個行業的女生是真的少♢,本科工物81班,37個同學只有4個女生🤌🏼。雖說是女生🦌🧵,擼起袖子照樣幹活,金工實習磨榔頭、碼代碼調單片機、插面包版焊電路🤽🏽♀️、手抓放射源做實驗🚵🏿♂️,一樣也不比男生差。四年的本科學習🧏🏽♂️,為我打下了堅實的數理基礎,也烙實了清華核物理的印記🚼。
本科畢業,我又是這四個女生中唯一一個選擇直接去讀博士的🧑🏽🦰。家裏人說讀博士很累,幹嘛要那麽辛苦🤟,可我偏偏要迎難而上。在我看來🤴🏻,清華有這麽好的資源,磨礪一下自己總不是壞事。讀博士的五年,是苦中作樂的五年❄️♘,也是學會堅持的五年。頭發掉了不少🕡,心態卻從未變老。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探索👩👦,也曾迷茫找不到方向。特別幸運遇到兩位神級導師,他們積極引導,提供力量,伴我歷經困難,終於抵達了勝利的彼岸🤾🏿♂️。回頭望望👮🏿♀️,有論文有成果🧑🌾,有同行的國際認可,更重要的是培養了自己多視角分析問題,以及規劃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為社會發光發熱了。
學術之余的我也在不斷地充實自己📛,向身邊的人🫅🏼🫳🏿、向社會傳遞能量📏。成為國家心理咨詢師,並在李家傑大學生熱線服務三年,為電話那頭的“他”傳遞溫暖;做工物系本科生思想政治輔導員,為師弟師妹們的發展保駕護航;當肚皮舞隊隊長走上中國夢想秀,向全國人民展現清華女博士的別樣風采;學西班牙語學德語忙得不亦樂乎……不斷地挑戰自己,勇於嘗試,提高綜合素質🪻。這既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清華人“追求卓越”的體現。

在國際會議上報告學術成果
職業選擇
畢業前夕,遇到了職業選擇這個難題🏮,想不清楚究竟去哪個行業,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不辜負學校和國家對我的多年培養。博士科研做出了一些成果,好像順理成章地應該去高校做研究,這樣既有了穩定優渥的工作與生活,又符合老師家人對我的預期。但我先天長了一顆不安分的心,總覺得這樣的選擇缺了點什麽,走大家都走過的路🦪,總沒有另辟蹊徑有意思。我希望我的工作,可以實現“擁抱變化,突破自我”的追求。
恰逢此時,學校鼓勵應屆生前往國際組織實習,這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兩個緣由,從大方面講,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圍繞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展開的工作,自然是最有意義的工作👩🏼🦳。並且🦣,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與世界影響力逐步攀升,需要在國際環境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作為清華人,有能力也有責任挑起這個擔子,上大舞臺🏌️,成大事業😤。從自己講#️⃣,一方面✊🏼,我認可這份工作創造出的價值🏌🏿♂️。通過對核安全、公共安全等相關課題的深入研究使我意識到,與人類生存命運息息相關的安全問題🦹🏿♀️,必須通過國際合作進行保障🧪,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獨自管控風險👊、特別是核風險。另一方面,國際組織的工作環境對我有很強的吸引力。不得不說這是一條荊棘叢生的道路👨,就算能成功獲得實習➰,那也僅僅是實習,從前人經驗來說留用可能性極低,實習期結束後有“失業”風險☕️,無法獲得穩定的工作和薪資保障,沒有師兄師姐的經驗可以借鑒,摸不清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都成為擺在我面前的現實問題。但少有人走的路更能激發自己的鬥誌。有能耐就去闖闖,有了這股勁兒📛,就決定奔著這條路去了。
因為自己核物理的專業背景,決定申請國際原子能機構(後簡稱IAEA)的崗位。申請過程不算順利,七月份畢業的我🩲,看著周圍的同學陸續開始工作㊗️,也曾一度焦慮心慌。但斬斷了退路的我不能放棄🤖,必須靠不斷申請才有可能獲得機會。天氣漸漸變冷✳️,所有的申請都石沉大海,讓我一度覺得國際組織真的是遠在天邊,遙不可及⛽️。
十一月的一天晚上,我從老館出來,接到了一個來自奧地利的電話,終是讓我在大海的浮沉中看到了一絲希望🏋🏻♂️。直到現在我都記得那一刻頭頂皎潔的月光🦝,是對我所有努力、所有等待的獎賞。在我積極準備面試🧑🏽🦱🐠,並拿到offer後,我決定放棄現有的選擇✨,前往IAEA實習一年💎🧹。當我心懷疑慮地將我的決定告訴老師時🧑🚒👷🏽,工物系和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對我的支持和鼓勵,給了我更多的信心去追逐夢想。去年七月☂️,我作為前往國際組織實習的學生代表👆,獲得了意昂体育平台畢業生啟航金獎,聽到校黨委書記陳旭老師報告中對我們的肯定,我更加堅定。

在TRANSSC會議上向來自幾十個國家的委員匯報成果
在IAEA
一年的時間說短也長🤦🏻♀️,對IAEA“仰望星空”似的期待🏋️♀️,也隨著承擔起的工作而變得“腳踏實地”。來到IAEA之後,我不忘初心。一方面🚈,努力加強中國與IAEA之間的合作😐,讓我們可以從發達國家吸取更多的經驗🙅🏻♀️,提高國家實力。通過我的努力聯系,又將有一名中國職員走向世界🪧🤞🏻,前往IAEA工作。另一方面,我努力宣傳核科學、核知識👝,並和同事一起💭,幫助欠發達國家共同發展。作為IAEA核物質運輸安全股的一員,我承擔起修訂安全導則、撰寫編排新技術文件🪳、管理專家聯絡組等一系列工作🛠。在運輸安全委員會上,我也可以用中國人的聲音🐨,向各國代表介紹工作成果。

與IAEA的同事們一起度過難忘的生日
在實習過程中🐒,我總結了在國際組織工作的幾點體會。第一,責任感很重要。來到IAEA後🔅,更能體會到“奉獻”兩個字的重量。作為核大國,我們有責任幫助更多發展中國家的貧困人群受益於核技術🦓。如果和自身的價值觀有偏離,很難獲得很高的工作成就感;第二,溝通很重要。中國人的英語水平相對較低,溝通上難免存在障礙,但如果因此而不積極溝通,只會讓自己與同事🍃、與工作脫離更遠👧🏻;第三,口碑很重要🎣,在國外或多或少能感覺到外國人對中國人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只有以身作則,營造口碑🎼,才能獲得國際友人的認可。在我熟識了我的領導Stephen Whittingham後,他告訴我📽,他也是從近百份簡歷中挑選了我。IAEA副總幹事Mary Alice Hayward曾和我說“在和中國的政府官員談合作的時候,我都會提到你,我會說中國也有很多青年人才願意也有能力來到IAEA的平臺作出貢獻”🕖,我為他們的評價🗳🕡、以及可能起到的示範作用而感到自豪。
當然✈️🤵🏽♀️,在國際組織工作無法避免多種不利因素🖼,如受國際局勢影響大😚、不穩定因素多、上升空間有限等。但這樣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工作,可以讓我得到更大的成長和鍛煉。工作之余😒,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交朋友🤷🏽♀️,探索世界上林林總總的風俗習慣,生活過得多姿多彩🦹🏿。而且🕴🏻,每每介紹到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時📼,我都會打心眼裏感到驕傲🧑🏽🎨。

與IAEA副總幹事Mary的合影
未來的路
今年六月又要踏上國際組織之旅,作為正式職員回到IAEA🤾🏿♀️,投身於《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保障工作中去🌃。這份聽起來酷酷的工作🧚♀️,也意味著我將在IAEA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在保衛人類和平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回首之前的申請、面試之路,也算是戰勝了幾百名來自於世界各地的求職對手。拿到offer的我不僅代表了多年的付出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更代表了國際環境對中國人的認可。也曾為取舍糾結,也曾為他人的不理解而難過💑,最終決定不忘初心繼續向前🫥。三十歲又怎樣𓀑,只要背上背包就可以繼續出發,誰讓我的夢想在遠方。經歷後的再選擇,不同的不只是身份的變化,還有更明確的目標💁🏿♀️,更堅定的態度,更自信的認知👊🏼。我相信通過努力,可以為國內國際搭建更多的橋梁,讓更多的世界友人看到清華人的力量💁🏿♂️🐃、中國人的力量🏊🏽♀️,將清華夢、中國夢融入世界和平這個終極夢想。
校慶時回了趟學校,從心底泛起了溫暖🔐👙。想起了兩年前那個面對選擇的我,感謝她堅定地走了想走的路,更感謝師長、朋友、家人一路以來的支持。時常想起院子裏的九年帶給我的改變😠,大抵是思想上更有擔當💇🏽,以及做事帶了清華人那種不服輸的韌勁兒🤣。

感謝導師的悉心培養、學校的鼓勵支持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送給自己🦂🏂,也送給每一位清華學子。希望有更多的師弟師妹加入國際組織這條道路,讓我們攜手向前,走出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