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祁 斌(85級物理)
縱觀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軌跡,大都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靠初級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比如二戰後美🧑🎄、日、德及歐洲其他國家都經歷了高速增長階段🐆。但後來這些國家初級消費都逐漸飽和而漸趨瓶頸🕢,最典型的就是上世紀70年代後美國🧑🏽💻👨🏿🔬、日本、德國等都出現滯脹現象。但與日本、德國相比,美國很快走出困境𓀜,主要是依靠高科技產業。那麽為什麽高科技產業在美國而不是在日本和德國興起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美國有強大的資本市場🔦。
中國經濟處於轉折的十字路口
回頭看我國的現實,自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稱贊中國的市場化改革說:“在人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過如此多的人,在物質生活方面經歷如此快速的改善。”中國經濟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是非常偉大的📽。
但是,我國目前也遭遇了諸如內需不足等經濟問題👩🏿🏭,我們不禁擔心我國是否與上世紀70年代美🙎🏽♂️🦨、日🥗、德等發達國家有類似之處。如果我國出現初級消費飽和的情況,如何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對我們是一個挑戰。與此同時🏮,我國經濟也一直徘徊在以加工製造為主的低層次發展模式,使我國在國際競爭中處於相對劣勢🤡。
我國在製造業領域取得了很大成績🫸🏻,占據了相當大的市場份額🤹🏽♂️👨👩👧👧,但當今世界是激烈競爭的時代👘,如果我們滿足現狀👨🏿🚒,亦步亦趨🤹🏼♂️,那只能徘徊在全球產業鏈的下遊,或者以一種非常緩慢的速度向上遷移。很多發展中國家跳不出這個怪圈🥾,是因為很多發達國家利用其強大的談判力和話語權,把不想在本國發展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去(比如那些汙染比較重的行業),自身卻依靠其已經建立起來的創新機製,不斷向產業鏈中經濟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遷移,向更上遊行業遷移,發展中國家只能接受這一現實。
中國要跳出這個怪圈,就一定要培養自主創新能力。小平同誌在上世紀80年代說過:任何國家都不要指望中國成為他人的附庸。中國要做到獨立自強,就一定要構建自主創新的體製和能力,我們應從戰略高度去認識自主創新☸️。黨中央提出構建自主創新經濟體系,既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又有深遠的歷史影響📄。我國當前處於轉折的關鍵時期🪘,一方面我們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另一方面下一步要實現中國經濟的崛起和起飛,需要我們探討發現一種新的機製。
我國要實現經濟崛起,一方面要在一些可行領域追趕發達國家,另一方面要研究構建我們自己的類似體製👩🏼🎤🧑🏻💼,推動我們在已知和未知的領域追趕甚至超越發達國家🚶♀️。要學習借鑒國外高效的金融體系,就要在完整地研究發達國家走過的歷史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根據我國經濟轉型的特點進行製度設計和自主創新。
資本市場在自主創新機製中的核心作用
真正長期的可持續的自主創新能力是要一整套體製去保證的,在與自主創新相關的生產要素市場中,資本市場是核心之一,對於構建自主創新機製具有重要意義🧝🏽。簡而言之🐛,就是要實現從“科技興國”走向“資本強國”。中國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資本,更重要的是資本的效率🏋️,即資本對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和對高科技產業的發現、篩選及推動能力。
科技創新的最大難點在於其結果是不可預測的,很難靠一個部門加以預測或指導👨🚒。為什麽美國高科技產業如此發達?很大一個原因可以歸結於“矽谷現象”🌽。所謂“矽谷現象”是把科技創新、科技研究人員和科技產業化集合在一起,通過風險投資🖍,依托資本市場🍵,把科學技術、科技產業和市場結合起來💇🏼♂️,將科技產業轉化為經濟發展的驅動力。這種機製的力量非常強大,上世紀70年代以來,計算機產業、半導體產業🧔🏻、生物技術產業、網絡產業甚至納米產業等等的不斷興起🏄♀️,都是在這一模式下產生的。
生產要素市場包括人才市場𓀗、科技市場和資本市場等,為什麽資本市場是核心呢?原因是人才市場和科技市場這兩個要素市場要依靠資本市場來推動。資本市場的設計是充分依靠人的自我創造力,一方面通過發揮投資者的投資沖動⚰️,完成對股票的篩選🧏🏽,從而實現資源配置的優化🙋♀️。另一方面❎,創新企業合理地利用了人的創造力、創業沖動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願望♻。資本市場在投資者和企業之間搭建了一個平臺,既推動了創新企業的發展,又為社會富裕資金找到了出路。
教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教育為發展高科技產業和資本市場提供高素質人才👋🏻;勤勞和熱愛創業的文化為資本市場和自主創新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和平臺🩶。但只有基礎教育是不夠的🛋,如果創新機製不完善,大量人才流失海外⏩,將是我國極大的損失😇。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優秀人才回國創業,建設中國經濟🧛🏼♀️👳♂️。為此,要創造一種機製🚬,比如借鑒矽谷模式🍪,通過市場來引導人才創造和發現自身的價值,使其參與到我國經濟循環中來。教育和文化都非常重要,但我想強調資本市場是創新體系和創新機製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從宏觀的角度講,資本市場發展有利於國家金融安全。比較美國和日本,日本有許多企業通過銀行貸款方式進行創新💂🏼♀️🧑🏻🍳,由於高科技企業風險較高,如果企業失敗,就連帶引發很多金融企業破產。而資本市場本身是更廣闊的市場,可以有效地消化各種風險🤵♂️👨🏻💼,實現金融安全。
在理解資本市場對於科技產業和創新經濟的貢獻時𓀅,人們通常只想到其融資功能(比如可以到資本市場去籌集資金)💫,實際上資本市場對創新經濟和高科技產業的貢獻是全方位的。比如👊🏽,資本市場為高科技產業提供股權和期權計劃🥻,幫助創新企業形成良好的激勵機製和公司治理結構;資本市場為創新企業提供世界一流投資銀行家的專業財務和管理咨詢服務,幫助高科技產業一舉脫離傳統作坊式的經營方式💟🐥,成為真正現代意義上的企業🏰;資本市場為創新企業進行並購和擴大業務範圍提供融資便利。以微軟為例,1986年上市前,其資產僅為200萬美元🛌🏿;上市後通過資本市場利用並購等手段不斷擴展、壯大,現在市值已經達到250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強大的企業之一。同時🧑🦯➡️🫖,資本市場可以充分調動科技產業的積極性,大大縮短科技與產業之間的距離🚿。比如截止到1999年底❤️,微軟的8000員工通過公司期權獲得了80億美元的財富🦧,人均100萬美元。正是這種巨大的財富效應激勵了成千上萬的科技人員懷著同樣的夢想和心情去創業,也使得全世界各國優秀的科技人才源源不斷地流入美國🧃。據了解,美國從事科學、工程項目的人員有72%出生在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發展中國家🧙🏻。
1996年,韓國仿照NASDAQ建立了高科技板KOSDAQ。過去幾年中,NASDAQ持續下跌✊🏽,韓國抵製住這種持續低迷帶來的沖擊,把KOSDAQ市場培養起來,其上市公司市值已經超過主板市場。KOSDAQ不僅回報率在全世界最高(2005年達到90%)➜👉🏼,同時培養了大量的高科技企業。韓國KOSDAQ的成功經驗給我們很多啟示🏵,一方面說明東方文化不像輿論所說的那樣不適合搞資本市場🤙🏼,事實上它並不排斥良好的資本市場👨🏻⚖️;另一方面也說明,資本市場是落後國家趕超發達國家最有效的工具之一。19世紀下半葉,正是華爾街和美國資本市場支持美國經濟迅速崛起,美國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韓國三星公司現在的市值是日本索尼公司的兩倍多🧍🏻,最近三星甚至揚言要收購索尼。僅僅幾年前,索尼對三星這個競爭者曾不屑一顧,難以想象現在的局面🔰。三星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崛起,關鍵是依靠資本市場這一強有力的工具🌕。企業的發展如此,國家的發展也是如此。
資本市場與大國崛起
美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以及資本市場與美國這第一大經濟強國崛起之間的互動關系,給我們帶來很多深刻的啟示🪣:
一🚵🏽♂️、美國的經濟起飛依托於資本市場。美國歷史上有兩次巨大的飛躍,一次是19世紀末期的第一次重工業化🏋🏻♂️,在此過程中,美國的鋼鐵、汽車🤱🏻、鐵路行業都依靠華爾街滾滾的資金洪流實現了起飛🌉,美國經濟迅速超越了英國、德國等歐洲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第二次飛躍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成功實現了從初級消費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轉向以高科技為主的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資本市場在其間又發揮了巨大作用➾。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還普遍認為資本市場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工具,而90年代末高科技和網絡經濟興起的示範作用,使美國人更加認識到了資本市場的重要性,有些經濟學家認為華爾街創造美國的主街,認為是資本市場創造了美國的實體經濟,這種說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
二、資本市場的發展是一個過程♘,不會一帆風順,不能一蹴而就,其間會不斷出現問題👷🏽♀️,需要逐步完善🙋♀️。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出現的很多問題在其他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發展過程中都出現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國家逐步解決了問題,市場才逐步完善👂🏽,發展到目前的狀態。
三、在當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下🙍🏽☁️,新的全球化競爭使得資本市場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以前有些國家沒有資本市場這個工具,現在許多國家都有了🧜🏼,並認識到資本市場的重要性🍧,在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為了應對國際競爭,我國必須加快資本市場發展🧒🏿。
回顧經濟發展的歷史,令人震驚的是,1900年美國GDP超過英國🏋🏽,1913年人均GDP超過英國,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美國的股市規模超過英國。紐約取代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以及美國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發生在同一時期🍪,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是高度協同的。這說明,現代經濟發展模式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機製是必需的,傳統作坊式的發展必然要被充分利用資本市場這一高效工具的現代經營模式替代📘,從而推動實體經濟發展👩🏻💼。魯迅提倡“拿來主義”,我們發現了發達國家的先進機製🧧,要拿來👨🏻🦯,但必須要和中國的國情結合起來,進行深入地研究分析。
發展資本市場要堅持進行政府主導下的市場化改革
過去十幾年中,資本市場的發展引領了社會經濟中的許多變革,推動了現代企業管理製度,包括獨立董事製度🤏🏿、法人治理結構🪆、會計準則標準化等等🎢。經過十幾年的坎坷歷程,在幾屆證監會和市場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摸索出了一些基本的經驗和規律,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如何有效地推動市場化改革和正確定位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回顧我國資本市場近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與很多成熟市場漫長的自我演進發展模式不同😵,我國資本市場是由政府與市場共同推動👨🏻⚕️,即一條政府自上而下推動的市場化改革與市場的自我演進相結合的道路,一些重要的變革的成功關鍵也都是堅持了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並采取了政府與市場有機結合的方式進行循序漸進的推進🧞♀️。例如👪,從2002年開始的基金審核製度的市場化改革帶來了基金業的逆勢崛起,從2003年開始的詢價製改革使得發行市場一掃陰霾。
實踐證明,政府主動推動市場化改革是推動市場發展最為有效的方法。有人將這種理念比作為資本市場發展的“陽光”和“水”。政府的作用是創造出一個資本市場賴以發展的良好生態,為市場主體提供一個有陽光、雨露和水的園地🫶,物競天擇,這樣的園林才會健康。我們也可以將市場化的方向比作資本市場發展的“磁場”。監管者從總體上把握金融創新的風險,讓市場主體自主創新🗿,同時為他們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和氛圍。無論是多層次市場體系的建設、金融產品的豐富,培育更為強健的證券機構等目標💑,都會自然地呈現,很多發展中的問題也能夠迎刃而解🫃🏼。事實上,這也是真正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資本市場的發展道路。
立足於為國民經濟服務,借鑒國際市場的經驗和教訓,結合我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現實情況👨🏼💻,有序地推進市場化改革,充分調動各個市場參與主體的積極性,以實現市場發展的目標,不僅是過去數年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和發展得以順利進行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們未來建設中國資本市場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應該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一個堅定不移的方向🤳。
我國資本市場步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資本市場是虛擬經濟🎸,健康的資本市場是雙方面的🧛♂️:一方面虛擬經濟要能有效反映實體經濟的變化,另一方面虛擬經濟要通過資源配置功能實現對實體經濟的選拔、推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因此🤾🏿♀️🦵🏽,健康的資本市場要和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良好的實體經濟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資本市場過去15年的歷史🪱,走過了發達國家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路程💓,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尤其是近年來在政府和市場的推動下發生了很多深刻變化👨🦽。比如🤾🏿,投資理念迅速轉變,由2000年前“與莊共舞”轉向現在關註公司基本面的價值投資理念,其間僅僅四五年🪠;而這種理念的轉變在很多國家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的。還比如原來人們對大股東挪用上市公司資金習以為常,認為很自然🙆🏻♂️,現在都認識到這是不應該的。證監會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進行“清欠”;有關法律法規正在修改之中🐃,準備對占用上市公司資金的大股東處以刑罰🍊,這些舉措都將使市場逐步完善起來。
證監會和其他部委共同推動證券市場的發展,包括繼續推動股權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吸引合規資金入市、大力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搞好證券公司綜合治理🧑🏻🎤、培育機構投資者🎆、推動發行體製的市場化改革等,這些對資本市場建設會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經過一系列改革,資本市場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表明💁🏿♀️,截止到2006年底🍥,我國商業銀行的存款總額達到三十多萬億,也就是常說的流動性比較過剩🧎🏻♂️🧏🏼。因此,從發展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說🏆,資金應該說是不缺乏的🏊🏼♀️。從國際資本的角度來看,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在對於全球FDI(外商直接投資)的競爭中,中國遠遠領先於印度。在過去幾年中🧑🦼➡️,包括QFII在內的國際投資界對中國市場始終看好𓀅。
這裏我們不妨回顧幾百年來世界歷史上一個非常有趣的“資本窪地”現象:十七世紀,大量國際資本湧入荷蘭,荷蘭崛起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國;十八世紀👨🏼🍼,大量資本湧入英國,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十九世紀,歐洲資本大量湧入美國⟹,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盡管國際資本的流向先導於一個國家經濟的崛起,但是,只有資本是不夠的🙂↔️,比資本更為重要的是有效的資本運作的機製和效率↪️。十七世紀的荷蘭崛起曇花一現🙍🏿♀️,以“郁金香泡沫”匆匆收場。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建立起一個健康🎶、高效的資本市場體系🦗,則無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本創造出強大的實體經濟🍄。在今天的世界☝🏻,資本市場的博弈,將直接影響到大國博弈的結果👨🏽🌾;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已經成為新世紀大國博弈的戰略製高點🙍🏿♀️。
未來一段時間,國際和國內流動性過剩的格局仍將延續🙊。針對這一局面,如何抓住機遇🤑,推進改革,完善機製👨🏼🎤,實現中國資本市場又快又好的發展,將中國資本市場建設成為具有第一流國際競爭力的市場👔,以有效地將國內資金和國際資本轉化為強大的實體經濟,無疑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在可預見的未來,隨著更多的市場化改革措施的出臺,中國資本市場會出現更多的金融創新產品🕓🧙🏿;隨著A+H模式的確立和發行機製的進一步完善,將有更多大盤藍籌股陸續“回歸”和更多的代表中國經濟成長的企業上市,中國資本市場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也在邁出新的步伐🧑🎨。
從市場中長期的發展來看8️⃣,隨著各項機製的完善🏊🏻♂️,中國資本市場將踏上“從繁榮走向成熟”之旅,確切地說,中國資本市場將逐步走向長期可持續發展。我們堅信,中國的資本市場具有廣闊的前景,這是由中國資本市場的“基本面”和明確的市場化改革方向所決定的。
可以預期,中國資本市場對於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將更加顯著🤹♂️。通過其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資本市場正在成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的重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創新型企業將實現對於發達國家高科技領域的追趕,並購和重組等市場機製將創造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企業🛣;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源在這個平臺上以市場化方式進行配置🕤,中國經濟正在變得更加安全和富有彈性。
同時✭,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我們可以預見,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也將逐步顯現🧏🏿♂️,並為中國社會的養老和社會保障的體系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通過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資本市場還能夠拉動落後地區的發展,促進技術的擴散和轉移,並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也就是說,通過創造公平競爭👫🏻、共同致富的平臺,資本市場正在中國的和諧社會建設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我們相信,未來若幹年中,在世界的東方,中國資本市場將成長為國際資本市場體系中重要的一極,並通過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協同發展,成就一個大國經濟的崛起❄️。 (作者為中國證監會研究中心主任)
(《清華人》200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