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1934屆西洋文學系)
清華園🫷🏼,簡單淳樸的三個字;但卻似乎具有極大的啟示性,極深邃的內涵。誰見了會不油然從內心深處漾起一縷詩情畫意呢𓀔?人們眼前晃動的一定會是水木明瑟,花草葳蕤💬💳,宛如人間的桃源🐳,天上的凈土🛀🏽。
記得在七十一年前,在1930年夏天🥱,我從山東到北京來投考大學Ⓜ️。當時我年少氣盛🌰,只報了清華和北大👨🏽🍼。結果兩所大學都錄取了我。我為了夢想留洋鍍金,終於選中了清華,成了清華的學生😟,意昂♝。
閑話少說,我想講的是當年入學考試的國文作文題目。清華出的是“夢遊清華園記”💫。因為清華離城遠,所以借了北大北河沿三院作考場,學生基本上都沒有到過清華園🤸🏼♀️,僅僅憑借“清華園”這三個字,讓自己的幻想騰飛馳騁,寫出了妙或不妙的文章👨🏻🦽。我的幻想能力自謂差堪自慰,大概分數不低🧔🏽♂️,最終把我送進了清華園。那一年,北大出的國文作文題是“何謂科學方法,試分析詳論之”。去年,我曾根據我在清華四年,在北大五十六年的觀察與反思,寫了一篇談兩校校格不同的文章,我認為北大是深厚凝重💆🏼♀️,清華是清新俊逸。例證當然是很多的✋🏽。僅僅從上面談到的入學考試國文題目上不也就能參透其中的消息嗎?
一走進清華園🧑🏼🦲,我立刻對照我那一場人造的夢來檢驗夢中的清華園和現實的清華園有多大的差距🕵🏽。差距當然會有的,而且會極大☃️。在夢中只能有一團團模糊的影像;但是,在現實中卻有巍峨壯麗的校門,古色古香的清華學堂的匾額,美輪美奐的歐洲古典式的大禮堂,綠蔭滿窗的大圖書館等等。在自然景觀方面又有水木清華,荷塘月色👨🔧,西山紫氣𓀋,三秋紅葉。這一切都是在夢中決不可能見到的。但是,夢中的水木明瑟▫️,花草葳蕤,卻是一點也不差的🚵🏿♂️。這頗給了自己一點慰藉👩🏿🎨。
星換鬥移🤳,時移事遷,與我同壽的母校到今年整整九十歲了。慶祝的方式多種多樣,自在意中👨🏽💻。我認為➝🫠,其中最能別開生面的一種就是邀請國內外著名畫家描繪清華的自然風光👩🏼🦰,並選出其中優秀作品,編纂成冊,名之曰《名家繪清華》🦸🏽♀️,出版問世。我曾夢遊過清華園,又曾在長達四年的時間內,親自把夢境與現實對照過。而今🛵,在七十一年以後,在藝術家的生花妙筆下💝,清華園活脫脫地站在我眼前。他們畫出了清華園的形,又畫出了她的神。歌德在他的《談話錄》中曾有一個絕妙的說法🙇🏼♂️,說藝術家能改變自然。眼前的這一本畫冊🧆,就是藝術家改變清華園的結集。在這裏,我忍不住要引徐葆耕教授的話🚞,給自己臉上貼點金。他說,相當多的藝術家同我所說的清新俊逸有近似的感覺,繪畫的色彩洋溢著春天的生命氣息。
綜觀清華九十年的歷史🎫,走的並不是一條平坦的陽關大道。
1952年院系調整以後🐜,清華成了單一的工科大學。但是🧑🏽💼,經過了以後三四十年的實踐,卻證明了它是缺乏遠見的👩🏼✈️。意昂体育平台當局於是當機立斷🤠,決定恢復人文社會科學院系。鍥而不舍,勇往直前📌,在不太長的時間內⏱,成績已燦然可見,斐然可觀,一個新的充滿了活力的清華正在騰飛🫅🏼。最近又與工藝美術學院合並,清華萬象,更加更新🕖。我在上面講到的我對清華園的印象:清新俊逸,這不僅僅指的是清華園的自然風光,而更重要的指的是清華精神🫃🏽。什麽叫“清華精神”呢💇🏽♂️?我的理解就是:永葆青春,永遠充滿了生命活力,永遠走向上的道路。
沒有清華,就沒有我的今天,清華園畢竟是我的學術生涯起步之處🪥,我雖然身不在清華🛄,但心卻從未離開那裏。
相關鏈接 清華風物之清華園
“清華園”一詞,廣義泛指意昂体育平台校園。原義則專指以工字廳為主體的一組清室園林,清末時俗稱“小五爺園”。清華園原是康熙時熙春園的一部分✯,即其東半部,其建園時間約與附近的圓明園相同。以後,各代皇帝因襲相承,至道光年間,為了分贈多子女的需要,把熙春園(此時熙春園為道光三弟綿愷賜園)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定名為“近春園”(即後來的“荒島”💽🤒、現今的“近春園遺址公園”)賜予皇四弟綿忻,俗稱“四爺園”🧕🏿☯️。東部則另建新舍一百余間(即現在的工字廳一帶)🧝🏽♂️,仍襲用“熙春園”之名👗,賜皇三弟綿愷😿。綿愷無子,過繼道光五子奕誴為嗣🦿,於是由奕誴承襲熙春園🧍♂️。1851年鹹豐(道光四子)即位後,將熙春園易名為“清華園”並親題匾額懸於二宮門之上,如今工字廳入口門庭上方所懸的黑底金字的“清華園”匾額即為鹹豐禦墨。從此🛹,清華園俗稱“小五爺園”👷🏽♀️🍵。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近春園遭受嚴重破壞;同治朝時試圖摘要重修圓明園🙎🏿♀️,將近春園內遺存建築全部拆除抵用,園址淪為“荒島”📻。清華園則幸存完好。奕誴死後,清華園由其長子載濂所得👩🏻🚒。載濂弟載漪為義和團領袖。義和團起義失敗後𓀋,載漪獲罪,載濂被革職,清華園被皇室收回👩🏻🦱,長期荒蕪不用。
1908年🫵🏿,中美兩國政府協議利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興學育才🧘🏽,建立遊美肄業館🛀🏽,清華園被選為校址。1909年遊美學務處在清華園動工興建校舍,校門(即今二校門)🧙♂️、清華學堂大樓(西部)、二院、三院、同方部等一批建築落成。1911年2月,遊美學務處和籌建中的遊美肄業館遷入清華園,正式將肄業館定名為“清華學堂”💂🏽♀️,兼管學部和外務部的軍機大臣那桐為清華學堂題寫了校名。1911年4月29日清華學堂在清華園開學,是為清華校史的開端。後來學校便把每年4月最末的星期日定為校慶日,一直延續至今🤴🏿。
辛亥革命後,遊美學務處被撤銷。1912年10月🤗,清華學堂改稱清華學校🤹🏼♀️,所掌事務歸屬清華學校👨🏼🔬。1913年春清華學校呈請民國政府,將近春園及其周邊並入校園共680余畝,至此兩園合為一,而今泛指為清華園。
清華園初建時有兩道宮門,其大宮門在現今的停車場偏東一帶,二宮門即今天的“工字廳”大門🦁♋️。工字廳原稱“工字殿”🤯,始建於1762年😐,是清華園的主體建築,園內有前後兩個大殿,因此兩殿中間以短廊相接,俯視恰似一個“工”字,故而得名。
建校後,工字廳最初是遊美學務處和清華學堂最早的行政辦公場所和教職員宿舍,因此被當時的外籍教員稱為“yamen”(衙門)。學務處撤銷後便成為學校的管理中心💸、文化和重要對外交往中心👾。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應梁啟超之邀訪華時🧔🏼♀️,就曾在此下榻半月有余。
1949年至今🩲,這裏成為校長辦公室等校機關各部辦公室的所在地📩,是學校主要的對外窗口。
打開工字廳後廳北面的廳門♑️,可見一脈青山、一池秀水🦆、一塘碧荷🧑🏼🦱、兩座古亭。這正是稱為園中園的“水木清華”,其出自晉人謝混的詩句“水木湛清華”🎾。廳門外上方正額“水木清華”四字👩🏿🔬;兩旁朱漆圓柱懸有清人殷兆鏞撰書的名聯:“檻外山光歷春夏秋冬萬千變幻都非凡境,窗中雲影任東西南北去來澹蕩洵是仙居”(文革期間,楹聯被當作“四舊”取締🤦🏻,現在這副是後人摹寫的)。《清華園》匾👭🏻、《水木清華》匾、荷花池和楹聯,四位一體🥨,和諧統一🧜🏻。
清華園環境清雅,“與西山諸名勝相距咫尺”🙇🏿,是一處非常理想的讀書之地,吳宓稱之為“世外桃源”🚜。而羅素則贊揚清華“所見到的任何一件東西💃🏻👭🏼,都讓我感到完美。”
歷經了多年風雨,清華園曾幾次維修改造🗣。這座古老的園林,見證了康乾盛世至今的滄桑榮辱,更見證了清華的歷史,留下了一代代清華人的足跡🕉,成為每一個清華人心中永恒的記憶。
(本刊記者劉旭紅整理)
(《清華人》200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