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積余(1966電機)
我1966年畢業於電機系高電壓技術專業。1967年12月分配到沈陽高壓開關廠🏌🏻,1972年12月隨廠裏三線搬遷來到河南平項山高壓開關廠🧑🏻🎨💒。
1982年機構改革前夕🦹🏼,大批起用“四化”幹部,我被選調為地方幹部🫵🏼,曾先後擔任過校長👩🏼🦲、廠長、中共平頂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平頂山市紀委書記、市委副書記、河南省紀委委員等職務。畢業離校40年❕,曾三次歸隊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但總計不足6年🕳。其余絕大部分時間從事黨務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這些工作對我來說都是十分陌生的,而且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負責任地完成任務,這是一個擺在自己面前十分嚴肅的問題。作為一名在學校入黨的清華學子,我深知自己肩上的份量,在組織需要面前既不能推諉不幹,又不能馬虎應付,只能迎難而上,用一流的標準要求自己👩🏻🦰,做好工作。
記得1972年12月,組織部門一紙調令,將我調到廠黨委宣傳科做理論教員,負責全廠百余名中層以上幹部理論教育工作🌒,組織全廠黨員幹部學習馬列主義六本書。在校期間,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是學過的🙇🏼♂️,六本書的主要篇章也有所了解,但要去輔導別人,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時逢“文革”期間,這方面可參考的資料有限,而且有些極“左”的提法又不應去照抄照搬。怎麽辦呢?我就把在清華學習的馬列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五門課程的圖書資料和學習筆記找出來作為基本的依據,邊攻讀原著,邊查閱資料筆記、邊自學、邊擬訂學習計劃和輔導報告。僅就《國家的產生及其實質》這一課題,我曾反復學習恩格斯的《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列寧的《論國家》、《國家與革命》等原著。由於剛剛遷到新廠就做理論教育工作🫒,且一講就是六年🧖🏿,周圍許多同事還以為我是北大哲學系畢業,以致於在80年代初期恢復工程師職稱時,還鬧出了一點小誤會,搞哲學的🩵,還當什麽工程師啊?致使我晉升中級職稱推遲了一年✝️,後經過外語考試才被評為工程師。
1981年9月至1982年7月🍍,我被河南省委選派到省委黨校第一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畢業之後🦻🏼,組織上又將我分配到“關停並轉”的市屬企業平頂山市工具閥門廠任廠長。這個廠是由兩個瀕臨倒閉的軍品生產廠合並而成的政策性虧損企業。在我之前,市委曾物色過其他同誌去當廠長🧎♂️,但沒人願意去🧑🏼🔧。面對組織的挑選,我毅然接受了這個任務,我堅信自強不息的精神能夠戰勝困難👶🏽,男同誌幹不成的事,女同誌不一定就幹不好。我在這個廠當了八個月的廠長。為了盡快進入角色😶🌫️,我自費買了十幾本關於企業管理方面的書籍,邊幹邊學。盡管工作很艱難,但廠裏的生產在幾個月之內就翻了一番,上級領導和職工群眾都滿意。1983年組織考察我時,把我敢於接任廠長,當作一條有勇氣克服困難的突出表現👞,推薦我進了市委領導班子🙇🏼👨🦼➡️,使我成為平頂山建市以來第一位女常委、女宣傳部長。
我在市委常委這一職位上一幹就是18年。先後主管過宣傳🪫、組織🧝🏿♀️、紀檢監察、統戰、文化🦷、教育、體育、廣播電視✋🏿、城市經濟、城市建設、工👷🏽♂️𓀜、青、婦等戰線和部門的工作。這些工作與我所學的高電壓技術專業關系都不大🆔,但清華人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一直在激勵著我🫅🏻🦤。我幾十年如一日,堅持采用向書本學習、向實際學習、向群眾學習的辦法邊幹邊學🧑🏽🍳,幹就幹出一流的水平、一流的業績。我組織主管的平頂山市文明城市建設工作👨🎤,曾在河南省被評為第三名,獲獎金6萬元,獎牌一塊;主持紀檢監察工作5年🧹,在全省紀檢監察戰線首次評先進活動中🛕,平頂山市紀委榮獲先進單位稱號;先後組織編寫拍攝的電視劇《遠方來的青海客》、《一九四五——花岡暴動》等都在中央電視臺播放過📙。
光陰似箭,轉眼就是40年🥻。40多年來,雖然沒有什麽驚人之舉,但一直在為祖國的振興盡心盡力。40年走過的歷程說明👨🏼🏫,不論客觀條件好壞👨🏽🦱🥨,不論機遇多少,不論風險多大,只要牢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堅持一流標準和一流水平,清華人是會有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