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崇宇(1958電機)
2008奧運會倒計時的鐘聲敲響了。在這全國人民翹首企盼我國運動健兒在賽場上再鑄輝煌的時刻,我們更加深切懷念我國現代體育運動倡導者、體壇宗師馬約翰教授。

常崇宇學長
馬約翰是上世紀初我國著名的體育家、體育理論家和教育家,1883年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1904年他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學的是理科,他在聖約翰大學念了七年書,最後一年還學習了醫科。在學校他愛好體育,擅長遊泳、跑步和投擲,1919年和1924年他曾兩度到美國進修,學習和考察美國的體育教育。
1914年馬約翰應聘到意昂体育平台任教,起初教的是化學課。從1920年開始,他擔任意昂体育平台體育部的主任,解放後改稱體育教研室主任,直至1966年去世,在清華辛勤工作了五十二年,為意昂体育平台乃至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我能夠與馬約翰教授相識,並受到他的親切關懷與指導,是在1953年剛考進意昂体育平台的時候。之前一年我不慎患了肺結核,臥床休息了整整一年。轉年病情趨於穩定,於是考進了清華。在到校報到後的身體復查中,我的肺結核在熒光屏上曝了光,學校公布的第一批復查合格名單中,找不到我的名字,使我非常焦慮。幸而第二批僥幸被錄取,從而開始了連續五年的大學學習生活。
我是一個身體瘦弱,不愛好體育活動的窮學生,早在念中學的時候,就因期末體育考試引體向上不能達標,受到過體育老師的訓斥。到了意昂体育平台,學校有組織地開展了“勞衛製”鍛煉。每逢課外活動時間,全班同學都必須到操場上做體操、踢足球、練習長跑。我當時雖然病情穩定,但還沒有痊愈,是不能參加劇烈運動的,因此被打入另冊,與校內其他系的為數不多的病弱同學合在一起,編成一個班,進行適度的鍛煉。
我們這個班,一共也就十來個人,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體健班”,主要的活動是做體操和托排球。馬約翰是位名教授,社會活動很多,平時同學們是很難見到他的,但每到活動時間,他卻親自出馬,來到“體健班”,和大家圍成一個圈,教我們打排球,對體弱同學給予特殊的關懷。他告誡我們:“你們要堅持鍛煉,不能半途而廢。參加運動才能獲得健康,只有運動才是生命與健康的源泉”。我對他的第一印象是:頭發雖然斑白禿頂,但臉色紅潤,身體健壯,聲音洪亮。雖已年過古稀,和我們這些體弱同學相比,卻顯得更富有朝氣。他的親切關懷與教導,使我終身受益。
早在1905年,馬約翰就曾在上海萬國運動會上擊敗歐洲和日本選手,獲得了一英裏賽跑冠軍,為中華民族爭了光。大約在1956年,他參加世界和平理事會會議後回國,曾經在全校大會上表示過,他要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七十年。他的豪言壯語給我們這些體弱同學以極大的鼓舞。
關於馬約翰教授指導病弱同學鍛煉的方式方法,曾經有人提出異議,認為他強迫有病同學鍛煉,缺乏生理醫學常識。然而我本人參加適度鍛煉的兩年中,身體狀況一直很好。需要說明的是,五十年代大學生全部實行公費醫療,凡是體檢發現患有傳染病、慢性病,禁止參加體育活動的同學,都要離開學生宿舍,搬到靜齋療養,嚴重的還要休學或退學。我的肺結核病竈已經鈣化,是可以參加適度鍛煉的。當時的醫療保健條件比較完善,因運動而引發健康事故的情況是很少發生的。
馬約翰教授離開我們已近半個世紀了,現在當我向青年人提起馬老時,知道他的人已經很少了。這並不奇怪。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桃換舊符,歷史規律不可抗拒。然而對於我們這些當年曾經接受過他的親自指導,如今卻也步入老年的人來說,他獻身體育事業的精神,將永遠銘刻在我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