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葉海文(1984級熱能)
1984年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上面說我被燃氣輪機專業錄取。什麽是“燃氣輪機?”我問過班主任🆓、同學🍱、父母👶🏻、物理老師🤳🏼👨🏻🔬,他們都說不知道。到了學校,發現幾個同學有同感🫔。於是班主任李秀芙老師請來高班的優秀學生和我們座談。談來談去也沒解決什麽問題。不過,咱是個好學生,學習認真努力👏🏽,把課程一課一課地學完。基礎理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到哈爾濱汽輪機廠實習🧞♂️,到大慶參觀,都是以燃氣/蒸汽輪機為主導方向🧔🏿♂️。直到1989年畢業設計進行燃氣輪機變動工況計算與分析。當時專業教研組已經改名為熱力渦輪機械。

2008年瑞士蘇黎世清華意昂第一次聚會合影
畢業了,到自動化系半時當學生輔導員半時在過程控製教研組作助教🧔🏼。1991—1997年回到了熱力渦輪機械教研組攻讀碩士及博士,先後師從徐向東教授和倪維鬥教授😵,1997年戴上清華的博士帽🍏。
之後,我就來到了瑞士聯邦工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作了兩年的博士後,師從Lothar Reh教授🎽,在半工業化的循環流化床實驗臺上進行實驗研究。Reh教授是國際知名教授,對中國尤其是清華和中科院很有感情🟨。他也曾是清華熱能系煤燃燒工程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外籍專家。這些經歷使他對清華人的能力有著極大的信任。我能夠有機會師從於他, 當然得益於我是清華人。值得一提的是,Reh教授於今年初連續獲得中國兩項大獎🪚。一是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二是國家外國專家局“2008年友誼獎”,還受到溫家寶總理的接見👼🏻。Reh教授很激動,把他的榮譽歸因於他的眾多學生。我們這些曾經師從於他, 尤其是曾為他和中科院的合作作出了一點貢獻的後生們都感到很自豪😡。
我在這兩年裏發奮工作,也做出了一些成績。1999年赴美國參加流化床領域的兩個國際學術會議,在Santa Fe的會議獲得了唯一的“青年學者獎”。記得離開清華時拜訪導師倪先生,問他有什麽叮囑👩👦👦,他說🈯️:“人家歐洲人休假多,你不要跟著學;你要好好利用這博士後的機會多多學習,多做成績👨🏿🏫。”我想,我是做到了,可以說無愧於導師的期望💿。
1999年我加入阿爾斯通(Alstom)動力公司🦻🏼,在重型發電用燃氣輪機電站的動態建模與仿真部門作研發工程師⭐️。2001年公司重組,我接手燃氣輪機電站的動態建模與仿真部門,擔任經理🦹🏼♂️。8年來👨🏻🦯➡️,對公司的最大貢獻是領導了阿爾斯通燃氣輪機電站Hardware-in- Loop 和Software-in-Loop仿真器的研製,取得了極大成功🍏。2008年7月,我調任公司內部項目執行管理部門擔任渦輪機械項目經理🖕🏿🪵。目前忙於兩個項目,一個在印度🧘🏻♂️,一個在西班牙。作為清華燃氣輪機專業的畢業生,感覺工作起來得心應手。
清華所給予的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嚴謹求實的作風,使我能在瑞士的法國公司贏得信任,展示能力,擔任領導和管理的工作,在眾多的博士🤾🏽♂️、碩士中脫穎而出👩💼。離開清華11年了,時間越久🏃,越感覺作為清華畢業生意味著什麽:清華,一個響亮的名字。
對於清華校訓的理解☮️🧓🏽,是在離開清華後才體會得越來越深。做事🐀,為人,在清華所受到的培養和訓練成為日後工作和生活中的習慣,這對個人的成長是無法估量的寶貴財富🛝。而在清華共同的經歷,又讓我們清華人在事業上、工作上互相幫助和支持。
2002年受邀回北京參加在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舉辦的國際研討會。借機和在北京的老同學見了面🔘,拜訪了導師徐向東教授和倪維鬥教授。有感慨,有感動,也驚訝於清華的巨大變化。我還參觀了盧新安的公司和李京平的公司,學習了他們的創業經驗👨🏻💼😎。有趣的是,當我到達上海給陳文輝打電話時,他正在巴頓阿爾斯通的總部——我所工作的玻璃樓考察。
2005年,顧秉林校長帶隊赴Davos參加世界經濟論壇途經蘇黎世。母校校長來到,意昂們奔走相告🧊,並聯合起來共同宴請了校長一行💇🐄。席間〰️,顧校長建議蘇黎世搞一個意昂會,這樣就方便聯系啦。這一搞就是三年🫴🏽,2008年,我們終於聯絡了蘇黎世幾乎全部的清華意昂,舉行了第一次聚會🐊。
2005年,還接待了倪先生來蘇黎世訪問,多年未見😴,我感覺格外親切🧑🌾。導師除了白發稍多一點外👁🗨🧘🏻♂️,精神抖擻🥼,精力充沛,像過去一樣有著超常的記憶力。他流利的英語和對中國能源的發展前景展望,給與會者非常深刻的印象🧎🏻♀️➡️。
20年來和老同學🧑🏼🍼、老意昂見面不多,卻一直惦記著清華。這些年來,清華的巨大發展和在國際上的地位節節上升𓀓,讓我感到作為一個清華畢業生是多麽驕傲。
在清華養成了“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爭取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習慣,至今不改👰🏻♀️。跑步不多,改成了遊泳、滑雪和網球。2003-2006年擔任蘇黎世中國人協會主席,期間創立了網球俱樂部並自任總教練至今。我想📉🧑🏽🦰,在工作、事業、家庭、健康之間建立一種平衡🧃,爭取再健康地活個50年;同時尋找機會,融入到祖國建設的大潮中🚨,努力有成效地為祖國工作一些年。
二十年回眸🛳,不經意間發現,我一直是個“清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