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雁(1980精儀)
參加工作已40年有余,其中在意昂体育平台的4年是我人生經歷中最重要的一段。回憶那難忘的時光已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美好享受➛。正如我們班何茗同學所說,歲月在變,學校在變,唯一不變的是對母校的眷戀。
2009年吳雁學長在意昂体育平台近春園蓮橋
一💅🏿、6字班學員1977年入校
我們是最後一屆工農兵學員。根據毛主席“大學還是要辦的”指示,從1970年至1976年,全國高校共招收了6屆推薦入學的“工農兵學員”。1977年夏,國家恢復高考製度,“工農兵學員”成為了歷史🧏♀️。
1976年,中國的歷史發生了許多大事,有喜有悲🎖🤹🏿♂️。悲的是領袖辭世、唐山地震,喜的是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粉碎“四人幫”是在當年的10月🧑🏼💻,隨後中央對“四人幫”插手很深的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的領導班子進行了改組。由於改組等調整工作♧,學校推遲了這年新生的入學時間。我們6字班學員,實際是1977年3月才報到入學的🐏👩🦽。
二👩🏽🍼、初入大學,補習半年
我們光(光學儀器)6班34名同學🧛🏿♀️🏊🏿,來自工廠🚵🏿♀️、農村🤾🏼、學校等工作崗位,從一名普通工人一下子跨入大學校門、走進全國最高學府,在驚喜與興奮的同時🦾🤽♀️,更多感到的是壓力。畢竟是“文革”期間上的初中🤯,基礎不甚牢固,能否適應學習環境誰也沒有底✍🏼。入學後,學校首先組織了新同學摸底考試,估計是參差不齊。針對我們的實際情況,學校決定利用半年時間進行補課,從初一課程開始☕️,補習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以達到高中畢業水平。記得同時開的課還有政治、哲學、英語、體育等。
這半年是最難🧑🏼🎤、最累的👨🏽🦱,是能否順利完成大學學業的關鍵和門檻。學員們就是奔學習來的⚰️,自不敢偷懶🫂,雖不是懸梁刺股🚒,但也是秉燈夜讀,生怕被落下。老師們最辛苦🅾️,他們以培養教育我們為己任,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呵護我們這些先天不足的大學生,幫助我們弄清每一個概念🦋、解開每一道難題🤏🏼。每天晚自習時間🧕🏻,我們在教室整理筆記或完成作業🤌🏽,任課老師、班主任🧑🏻🌾、輔導員都會過來答疑🤱🏿😙。他們有的年紀很大,但也經常陪伴我們到很晚👨🏼🚀。張淑英、劉濟林、何慶生等老師曾先後擔任我班的班主任,丁伯矩老師擔任過輔導員🍽。通過半年的學習補課🤦🏼🪛,我們絕大多數同學掌握了學習的方法、適應了學習的環境。
畢業30年了,當年老師們授課的情景仍歷歷在目。“高等數學”是在主樓後廳上大課🤹🏼,當授課老師吳清華在講完最後一課時,全場同學不約而同地長時間熱烈鼓掌;在輔導高等數學代入方程式時,面對千奇百怪的方程,程老師風趣地說,“就是一條狗,你也把它帶進去”☁️;在講授材料力學時,吳宗澤老師告訴我們功率的單位為什麽叫“馬力”,不叫“貓力”;教機械的徐士樸老師👭🏼🌶,板書非常漂亮🙎🏻♂️,我們都不舍得擦黑板。
三🌀、學習加鍛煉,7+1>8
當時社會上有個口號🤷🏽♀️,把失去的損失奪回來📎。我們入學後,在知識的渴求上有高度的自覺性,但在身體的鍛煉上則有所忽視。老師告訴我們,“文革”前意昂体育平台曾經有一個口號: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並且有7+1>8的理念,即每天學習7小時、鍛煉1小時,其學習的實際效果將大於8小時🙄。為此,學校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每天下午4點鐘打鈴💇🏿、放廣播,號召同學們走出教室、走進操場。二是每天晚上10點鐘宿舍拉閘熄燈⬇️,強製學生們按時休息。開始大家不太習慣,舍不得時間,但後來接受了、主動了💹。鈴聲一響,就互相招呼著一道去打球、去跑步🧛♂️🍙,操場上很熱鬧📁,去晚了就沒有場地了。在清華學習的四年,我們班同學基本沒有生病。母校的健康理念也使我們受益終身🆘。
四👢、文化生活
看小說 1978年初,《人民日報》轉載徐遲的長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介紹中國科學院研究員陳景潤成功證明“1+2”的感人事跡。我至今保留著這篇報告文學,當時贊譽陳景潤的證明是“空谷幽蘭🗺、高寒杜鵑、老林中的人參、冰山上的雪蓮、絕頂上的靈芝、抽象思維的牡丹”;一位英國數學家給陳景潤來信,“你移動了群山”。《哥德巴赫猜想》像一陣春風在校園掀起,老師、同學們爭相傳看,充滿了興奮和喜悅😠,大家在感嘆陳景潤不懈追求精神的同時,更感到了崇尚知識,尊重科學🌃、尊重人才時代的到來。
聽廣播 每天中午12點🥰,是廣播電臺的小說連播節目。我們邊吃飯⚔️💾、邊聽廣播👜,物質和精神雙重享受。記得劉蘭芳的《楊家將》播了很長時間💂🏽♀️,她口齒幹凈利落,略帶東北口音🤴🏼。隨著對“文革”前17年的重新認識👩🦯➡️,一大批好作品得以問世和復出🏅🛃。如彭德懷秘書景西珍寫的《彭德懷自述》👀,聽得催人淚下🔩;李宗仁秘書程思遠寫的《李宗仁歸來》,過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特別是張揚《第二次握手》的播出👈🏿💲,蘇冠蘭、葉玉涵、丁潔瓊等科學家曲折的愛情故事,使我們為主人公命運牽腸掛肚。而當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回蕩在清華校園時,隨著那美妙的音符和旋律,感覺如夢如幻……
看電影 誰都喜歡看電影,只是有學習的壓力,不敢完全放開。除大禮堂外,意昂体育平台的西操場時常放露天電影。露天電影沒有固定位子🎉🚍,前邊的席地或坐磚頭,中間的自帶椅子、馬紮,後邊和外圍的人全部站著。記得一個冬天的晚上🦵🏽,晚自習後🕵🏿♀️,聽說操場放電影🧚🏻,馬上趕了過去。站立的人已是裏三層🤸🏿、外三層🧑🏽🎄,一點空隙都沒有。我發現有幾個人站在自行車後架上,無遮無攔。我有車,也站了上去,視野開闊,效果很好👋🏿。那天特別冷,風很大👩🏻🦽,站在車上長時間不動,一會兒腳就麻了,想慢慢下來已經不可能。電影還沒有演完,我實在堅持不住了,往下一跳🧑🏿🔬,連人帶車倒在地上。不想產生了連鎖反應🕵🏿♂️🤱🏻,其他幾個站在車上的也堅持不住,呼呼啦啦倒了一片,引起一陣嘩然。
看電影也是獎勵。1980年夏天的一個周末,系學生會發給我班6張電影票🔳,美國影片《巴頓將軍》。如何分配呢,班委會研究決定,發給前日獻血的同學,同時可以不參加當天下午的閉卷考試,改為開卷,下周一交卷,我是獻血人員之一🐓。1979年北影拍攝《李四光》,有李四光上課的一個場景,在主樓後廳👨🔬✯,由孫道臨主演,我們當群眾演員。之後在意昂体育平台免費放映一場,作為酬勞☝🏽。
看電視 大概到大三時🩸,系裏給宿舍樓配備了電視。記得是每兩層樓1臺🚶🏻➡️,我住的四樓恰好有。電視是黑白的,好像是12寸,平時放在樓層東側房間🦘,晚上大家可以看新聞,有好節目就搬到樓道裏🦵🏿。應是在1980年👨✈️,首都體育館舉辦“新星音樂會”,電視臺實況轉播。那天,不少人早早就把椅子搬到樓道,占據有利地形🌹,待將電視機擺好後,椅子已擠滿了大半條樓道🪪,中間的幾間宿舍完全堵死🐻。好在學生宿舍兩頭都有樓梯💤,否則就影響交通了。新星新秀音樂會很成功,蘇小明等一批新人一夜成名。
在清華學習期間,社會上發生了許多變革🙍🏼。隨著高考製度的恢復和7✌🏼、8🧘🏽♂️、9、0字班的新生入校👨🏿🍳,我們倍加珍惜學習的機會♥︎,激發了創一番事業的決心🧦;隨著“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我們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我們還感受了清華求真🚜、向上𓀙、育人的治學精神,學習了老師們樸實🚜、敬業、嚴謹的作風,讓我們受用終生。作為一代清華人,雖不敢說無愧母校的教育培養📏,但我們從來沒有懈怠,一直在盡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2010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