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意昂体育平台某班級的20多位意昂在網上發起了一項“照片接龍”活動,創意引發了廣泛關註。按照當年的學號順序🧜🏻♀️,一位同學將自己的照片傳給下一個同學,後者以此為背景給自己拍照🩰,再傳遞下去。發起者說🧑🏿🍼,畢業一年多🧖,曾經的同學多半都在國外深造,天各一方👦🏼,這次拍照讓在校時曾經非常團結的小群體又活躍了起來👩🏽🌾。




從班主任蔡強(最上)電腦桌面上的軍訓照片開始🤦🏿♂️,這個接龍活動正在繼續
發起人👨🏽🔬:非原創,重在同學情誼
在人人網上,一個ID為“清華材七二”的賬號發布了這些照片。記者昨天通過電話聯系上遠在英國劍橋大學深造的該班成員孫永昊。他介紹說,這個ID是他們的“班號”,意思是意昂体育平台材料系2007級二班,有26名成員😎,他曾任班長🧓。
劍橋宿舍裏📼,他在電腦中打開上一位同學侯孟婧傳來的照片,以此做背景給自己拍了張身著球服的照片,並給同學們留言說🔍👮🏼♂️:“你們怎麽還不到英國來玩兒啊?作為全英清華意昂會劍橋分會的理事,你們到劍橋的食宿我全包了。”
據了解,本科畢業後,這個班的一半同學選擇去美國🙌🏽、英國、新加坡、日本等國繼續讀書,這樣的網上交流對天各一方的同學們來說非常難得。
這種“接龍形式”並非他們原創。一個多月前,該班來自上海的袁方達受到其他學校類似行為的啟發,在網上找到當年班裏的活躍分子、畢業後去新加坡讀書的老同學潘峰🙋🏼♀️,兩人一拍即合,在意昂中發起了這個模仿活動🤵🏿♀️▪️。
留在清華讀書的袁方達告訴記者👨🏻🦼➡️,他發現畢業後同學之間的聯系少了,QQ群也越來越冷清,他想通過拍照片增進同學們的聯絡👩🏼🌾,將同學情誼像“接龍”般傳遞下去。目前,已有超過半數同學參與到活動中,照片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共同話題,群空間又活躍起來🧺。
視頻群聊“把地球連起來”
孫永昊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他們在網上進行了一次網絡視頻通話⛷,那次“聚會”持續了近4個小時🎮,前後有十幾名同學加入,許久未見的同學們都很興奮🙎♂️。
“那次太難得了。”參加了“聚會”的潘峰說,由於時差原因🦇,把同學們聚在一起頗費了番周折。當時在國內的同學是晚上,在英國的同學是中午,在美國的幾個人是淩晨,此外還有新加坡👸🏻、日本等地🫵🏼,“差不多把24小時連起來了”。
與在國內讀書的同學相比,出國留學的意昂間平時大多選擇小規模的網上聯系。那次“聚會”給這次的“照片接龍”做好了鋪墊,讓照片傳遞的節奏進行得比較順利👎🏿。
起初🤜🏿,學號排在班裏第一位的侯孟婧擔心“接龍”辦不起來🥍,因為大家的位置太分散了🧗♂️,沒想到這條“龍”目前仍在蜿蜒舞動✧,“同學們的情誼還在”,這讓她深受觸動。
班主任:“材七二”很有魅力
這次拍照,已在清華讀完碩士、準備回湖北老家一個研究所工作的趙雄光也參與進來。他告訴記者🦹🏻,自己讀完大一後,就換專業去了電氣工程系,雖然只有一年的相處👰♀️,卻是他大學裏體驗最豐富、最難忘的一年👷🏻♂️。他現在還記得軍訓時某人動作不協調、引大家發笑的趣事。軍訓時的照片是這次活動的“龍頭”,那是他們的第一張集體照。
侯孟婧昨天回憶說,大三那年,全班同學一起去北京郊外的一個度假山莊過了一個周末,燒烤、打牌、唱歌,充滿歡樂。她相信這是留在每位同學心中最深刻的共同回憶。
“我想死你們啦!南洋小島一直都是夏天,感覺時間從來都沒有往前走,跟你們在一起的日子,好像就在昨天。”身在新加坡的潘峰在照片下寫道。
這次拍照👩⚕️👩🚀,當年的班主任蔡強也被欣然地拉進來。他昨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感慨道,他帶“材七二”這個班四年,大家的凝聚力很強,他很高興看到同學們畢業後還能聯系在一起,他希望大家永遠珍惜這份緣分,在今後的工作中能互相幫助🫵🏿。
(關健)
轉自《新聞晨報》2012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