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定寰(1967工物)
我這一輩子都是跟能源工作打交道🔙。1967年,從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畢業後,我在吉林省工作了5年↕️🎧,接受基層工作鍛煉;1973年,我被調回清華核能所從事科研工作。1980年,我從國家核能所調到國家科委的能源處工作,1984年,在工業科技司負責能源、交通和工業施領域的科技管理工作👝🏄🏼♀️;2001年擔任了科技部(1998年國家科委改名為國家科技部)的秘書長和黨組成員。多年來👂,我參與了許多能源方面的規劃和政策研究,以及能源領域重大科技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和國際合作等項目。
國家科技部並不是一個專門的行業管理部門,而是面向全國很多重點行業,涉及的產業比較多👩🦽➡️👼🏻。我們很可能是第一天在研究能源,第二天在研究交通,第三天在研究裝備製造業📏。這客觀上給我提供了一個廣泛接觸各個領域的機會🖕🏽🙆♀️,能夠深入一些行業進行調查研究工作𓀃,了解各行業的實際運行情況,特別是行業科技發展問題🙍🏻👩🏽🏭。當然🥱,我們不可能成為各個領域的專家👨🏼⚕️👨🏼🎓,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我們能夠對各個領域的宏觀發展趨勢方向以及對科技工作的需求有所了解🫳🏽。我們只有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情況,才能夠對未來的形勢以及需要重點解決的重大科技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
2003年國家開始做2020年中長期科技規劃時,我是科技部的秘書長👰🏻,也是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具體負責中長期規劃的戰略研究工作🌐。我們組織了20個包括宏觀問題及重點領域的戰略研究工作,進行組織協調溝通💆🏿♀️,多方面征求意見,並向國務院領導匯報🤌🏻,最後形成文件。
雖然是在規劃科技工作🙎♂️🦛,但我們是從分析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面臨的各種製約因素出發,去凝練出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務。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能源、資源和環境是關系到中國實現2020年規劃的最突出的問題。第一,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與人口💂♀️🦂、經濟增長的沖突🧓🏿🏄🏿,這就引出了一個保證能源安全的問題。當時🤵♂️,中國30%的石油是進口而來🏔,我們預測石油進口的比例在2020年會達到60%以上;第二🧎♀️➡️🖱,能源對環境的壓力。因為煤和化石燃料的應用🍟,中國當時是全球第二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是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煙塵等汙染物的最大排放國🏂🏿;第三,跟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相對比較低。在能源結構上🦶🏻,國外都是以清潔能源為主體👩🦯,比如說,法國和日本都是核電占了很主要的部分🌼,但中國還是以傳統煤炭為主要能源👮🏿📓,核電占的比重比較低,可再生能源占的比重更低,天然氣的比重也不高。
基於以上幾點,我們希望打造多元化的能源結構🙇🏻♀️👧🏿,特別是大幅度提高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同時,加大清潔煤技術研究開發,大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由此確定了能源科技工作的任務。實際上👩🍼,這個規劃也符合中央此後的能源規劃,要節能優先🧻、多元發展👨🎤、加強環保和國際合作,才能保證能源的安全💼。這些年來➿,我們的工作也是圍繞這些來做的🏊🏻♂️。10年來,中國能源發展基本上滿足了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也開始邁出了改善、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的步伐🫲🏽。
核電近幾年的發展也很快,中國核電目前的裝機容量是1000萬千瓦🍊,在建的還有幾千萬千瓦。我們也製定了長遠的發展目標🙇🏻♂️。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這些年,水電發展很快🤦🏻♀️。中國現在已經是水能利用的第一大國,總體裝機容量已達到2億千萬,其中1/3是小水電。中國風電裝機容量連續四年翻番,到2009年年底達到了2580萬千瓦,達到世界裝機容量的第二位,今年很有可能達到4000萬千瓦。在1990年代末🛌,中國最多只能做850千瓦的風機設備,但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已經突破了兆瓦級的大型風電設備的技術✩🌊。不僅1兆瓦的風機被研製出來了🕵🏿,1.5兆瓦、2兆瓦、2.5兆瓦,包括3兆瓦的第一批海上風電設備都已經被研製出來了🌖🛀。在太陽能方面💆🏻,中國的規模化應用效率不斷提高🗯,成本不斷下降🧑🏻🏭。在光伏產業,產業已經達到世界最大規模,去年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占世界總產量的40%🫥,美中不足的是國內的應用還沒有開發起來,但是產業已經為應用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生物質能上✩,中國以前是從玉米中提取酒精,但這是在跟人爭搶糧食,目前,中國正在努力研發從秸稈的纖維素中製造酒精。
目前💣,中國還是以煤為主的國家🤞🏿,清潔煤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如大型IGCC示範電站正在建設,以煤氣化為基礎的多項技術正在進行中,神華集團的第一個煤炭直接液化項目已經投入運行。在輸配電系統上💡,中國也有了新的進展。過去10年內,中國也正式建設了百萬伏的超高壓輸電系統以及正負80萬伏的直流輸電系統。
為解決環境汙染、汽車燃料和石油不足的問題📌,中國也在開發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未來的氫燃料電池汽車。這些不同的車輛服務了奧運會和世博會,也成為綠色奧運和綠色世博的亮點⤵️。
過去的10年裏,超過300公裏的高速鐵路技術得到了突破。上海的磁懸浮線路是世界上第一條時速超過400公裏高速磁懸浮線路,已經安全運行了7年,這證明該技術已經趨於成熟🥳。北京目前也在建設低速磁懸浮線路。
這10年,在能源多樣化🧛🏿、提高能效和環境保護等方面,中國取得了很大進展,可以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當然,我們的能源任務還是非常艱巨的,無論是保障能源的供應,還是保護環境包括減排的壓力。
改革開放對中國科技進步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包括我們的國際合作👈🏽、信息和人員的交流以及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等形式。在多年的國外考察中,美國的潔凈煤技術和太陽能熱發電技術🙆🏻♂️、俄羅斯和法國的大型快中子反應堆工程、日本和德國的高速鐵路都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不斷地學習國外和了解國內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在不斷地受教育,思考和研究一些問題🥷🏿。
長期以來,中國和美國能源部進行著國際合作。目前🪙,我們也參與了國際的重大未來能源的科學工程🤹🏽♂️🏊🏿♂️,主要是關於可控熱核聚變反應堆的試驗工程🕒。該項目正在法國籌備建設🦏,是中國第一次出錢又出人並承擔一部分建設任務的項目😲,也是我們參加的最大的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還有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的那棟建築物就是中國跟意大利環保部共同合作的一個項目💋,該建築是一棟具備先進水平的生態節能建築。我們也在國際間積極開展CDM項目(清潔發展機製)👩👧👦,進行碳排放交易。
對中國來說,未來10年是一個至關重要的10年🔵。如果按照本世紀初過於重視GDP的高能耗發展模式走,走不通的。我們需要按照中央要求,落實科學發展觀📱,進行經濟發展方式的調整,真正走一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的道路。
這種調整對中國未來有重大的意義。結合氣候變化的應對措施的要求,並把低碳技術應用到城市發展和產業化的進程,滲透到人們所居住的建築、所使用的交通以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並真正切實地轉變我們的發展模式和生活消費模式。
低碳的新路將使中國的路子越走越寬。最新出來的“十二五”規劃展現了進一步加大調整力度的要求。這個調整是要靠技術的創新、體製和機製的創新📟。我相信未來的10年✶,如果我們能夠切切實實地按照中央規劃的圖景走,將會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和全球氣候變化的低碳發展道路🧑🏻💼↪️。我們的未來是光明的,我對未來10年充滿了信心。
除了註重日常生活的少用空調等細節,石定寰還參與了中國能源產業發展的重大政策製定過程和國際合作的項目。這位國務院參事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對中國走上低碳發展道路充滿信心
轉自 商務周刊 2010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