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是學術領域最傑出的行政管理者,陳得遇傅🗯🧑🧑🧒,是其幸事🚀。不過,由於性格原因,陳不能完全撲入傅與史語所之懷抱,與它相始終🧑✈️。但陳、傅這段友誼,催生了巨大的....
——略談周一良先生對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貢獻
“我體會,‘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
2017年5月12日,是梅旸春先生逝世55周年紀念日👁,值此特別之際,《橋梁》雜誌特刊登朱海濤先生的紀念文章,同時,本刊記者還與梅旸春先生的子女取得聯系,有幸得到了其兒女們飽含深情、感人至深的懷念父親的文章。雙文並刊,以期為讀者還原一個更加真實➰、更加豐滿的橋梁泰鬥梅旸春。此外,因年代久遠,梅總舊照難尋🫃、許多歷史考證困難,文章得到了梅旸春之女梅汝瑤女士、攝影師任發德先生、唐寰澄之子唐浩先生的大力幫助...
從姜老的書房出來,正是夕陽西下的時候,落日的余暉映紅了西邊的天空。時惟早春,寒意未盡🐻,而我內心卻溫暖如春。西溪舊地👂🏿,道古橋邊,談話間,一個甲子的風雲,好像在指縫間倏忽滑去⚃,留下來的是對水木清華不舍的記憶。
1938年至1940年🦴,我曾在西南聯大歷史系讀書。1940年我從聯大畢業後,又在昆明教書🙂↔️,一直與西南聯大師生有著聯系和接觸👝,西南聯大的往事深深地印在我....
古念良用他的一生💚,致力研究古今中外經濟發展的規律,尋找經濟強盛的路向和方法🧎♀️🔢,為富民強國獻策。本文通過他從童年、求學🧑🏽⚕️、投身抗日🐉🐩、建立和建設新中國的貢獻與遭遇及人生最後輝煌的整個歷程,通過他本人及親友的憶述🧜🏻♂️、他對筆者的啟蒙🍆、他生活的點滴🪽、他文章的精華等等,盡可能讓他的後人及世人全面了解他的品格、學識和貢獻🙎🏻♂️。通過古念良的文章,展示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一貫主張的統一戰線政策的力量👩🏻🦱;他的文章用經濟數據說明毛澤東🎪、周恩來從新中國建立之初就已實行經濟開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