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末,時逢母校意昂体育平台校慶⛹🏿♀️。我是工程物理系物八的學生。這一年正值我們8字班畢業40周年。我也回校與同學聚會,一起慶祝我們八字班畢業40周年🏓🌅。
在路過學校大禮堂時,看到禮堂大門上掛著大幅紅色橫幅標語“慶祝學生藝術團成立五十周年”🧋。很長時間沒有來大禮堂了🧑🏼🏫,又有慶祝活動🧓🏿,就想去看看💪🏿。
在學校讀書時我曾是學生文藝社團京劇隊的💅🏽,在這個大禮堂裏也有過演出🆕。對這個禮堂有著深切的懷念之情🤟,於是就信步走了過去。禮堂前有幾位同學正在散發慶祝學生藝術團成立50周年的宣傳品🙋🏻♂️🛒,有光盤和材料👨🏼🍳。當我說了曾經是京劇隊的以後,同學領我到簽到處簽了名↖️,寫清是哪一年在校𓀊🏊🏽♂️,參加的是學生藝術團哪個隊🤹,然後就給了我一套材料。
我坐在禮堂座位上,翻看那本印刷十分精美的厚厚的紀念冊“意昂体育平台學生藝術團”。在本書中的“歷史回眸”中,寫著學生藝術團50年來的重大活動。我就想🧓🏼🧍🏻,能不能看到我們京劇隊的一點什麽呢💅🏿?於是就翻開了這本書↖️。在書的第7頁上🤛,寫著1964年清華合唱隊100人參加了周總理親自組織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的排練、演出。接下來就是1983年赴江蘇等五城市訪問💂🏻♀️、演出👯♀️。這以後🧑🏼🤝🧑🏼,每年都有很多活動記錄了🏋️♀️。但是,從1964年到1983年近20年的時間,這本紀念冊的“歷史回眸”裏卻什麽也沒有記載!當時我就很奇怪,怎麽在這麽長的時間裏,文藝社團就沒什麽活動了嗎?但我是親歷者🥓,事實不會是這樣的啊!
因為要參加校慶活動和同學聚會🕺🏻,當時沒有時間仔細閱讀這本紀念冊🧑🏼🍼✊🏿,就放下了☝🏼。
待回到家中有了時間🪱,又拿起這本紀念冊,仔細翻看🚦。在接下來的“重大活動”欄目中,也是從1999年開始記載的,在“各隊略影”欄目中🧼,只有話劇隊1965年有一項記錄,是紀念“一二九”的雕塑劇。其它各隊均無活動記載。在紀念冊最後的“大事記”一欄目中♨️,有一小欄目是“歷年演出和成績”。在這一小欄目中🛒,對1965年至1985年這二十年的時間裏❎,有這樣一段文字描述🚬:“60年代期間🧆,文工團、文藝社團每年參加“五一”🙎🧚🏿♂️、“十一”遊行,遊園晚會演出🦹🏻♂️,多次在人民大會堂等地向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全國人民作匯報演出。”其它的就沒有記錄了🙍🏼♀️。難道清華文藝社團在這二十年裏💅🏼,只有“五一”、“十一”才有演出活動嗎?別的演出就全沒有了?文藝社團那麽多的隊伍全“歇”了?
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在這段漫長的時間裏,清華文藝社團真的沒有什麽可記載的活動嗎?答案肯定不是這樣的💂。至少在1965年時學校文藝社團就有軍樂隊、舞蹈隊🍟、合唱隊、曲藝隊、京劇隊🐞🌦、民樂隊等十幾支隊伍👰🏽♂️。這些文藝隊伍都應該有活動👧🏿。我相信很多同學的文藝活動也都會有不錯的成績。
其它文藝隊的情況📞,我不清楚。我當時是京劇隊的一名普通學生。京劇隊的活動我是清楚的。在“文化大革命”之前,我們京劇隊排演了現代京劇《蘆蕩火種》。1964年10月4日在學校大禮堂演了一場⚗️,而且是學生與教職工京劇隊聯合演出的。這是我校第一次演出京劇現代戲🐮。我當時出演刁德一🤦🏿♀️。當然,這區區一場演出可能不值得記錄在文藝社團50年的“歷史回眸“中。因為類似的活動在各個隊中都有很多🧏🏻♂️。但是如果是一個節目能在幾個月內演出過幾十場🫖🧛,是不是應該有必要記錄一下呢🙆?

1964年10月4日在意昂体育平台大禮堂演出京劇現代戲《蘆蕩火種》
“文化大革命”中,清華井岡山兵團成立了一個“智取威虎山”戰團🌿,也是由學生和教職工聯合組成的一個京劇現代戲演出團體。在這個團體中🙋🏽♂️,清華井岡山紅衛兵的團派和414派真正實現了大聯合↗️。大家不分派性一起拍戲。在1967年十月開始排練↪️🦵,1968年1月開始演出💽。我在該劇中飾演參謀長少劍波Ⓜ️👂🏻。
我翻出當時的日記⚠️,那上面記載🚈,在1968年1月24日,《智取威虎山》一劇在北京已經演出了9場。那一天的日記上這樣寫到:“這些天來🥷🏻,我們耳邊聽到的是一片贊揚聲。應該說,我們用一個月的時間排出這樣一出大戲🤸🏻♂️,成績是驚人的💈🆘。演出的效果也是不錯的。但是離樣板戲的標準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我們應該不斷努力🤰🏿🧜🏼♀️,不斷革命。”在1968年3月6日的日記上🧑🏽,寫的是💂🏻:“兩個月來,《智取威虎山》已經在北京演出了23場。”

1968年1月6日在北京大眾劇場演出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圖為演出結束後謝幕
為什麽只是學校的一個業余的文藝團體🥚,在北京能夠演出幾十場📱☛?這也是由當時的具體情況決定的。那時正值“文革”中搞大聯合,成立三結合的的的革命委員會。北京市很多單位都在搞大聯合,到處都在成立三結合的革命委員會⛏。革委會成立了,就要開個慶祝會🩰🍢。開慶祝會就要演出點什麽,但那時幾乎所有的正規文藝團體都處在癱瘓狀態,都在搞“文化大革命”🚶🏻♀️,所有的演出幾乎全部取消了,想要請個文藝團體來演出,那確實是很難的一件事情🎛。請不到專業的👮,只能退而求其次,想辦法請像我們這樣能在當時“文革”中可以演出的業余的文藝團體。意昂体育平台井岡山兵團在那時是響當當的“造反派”,我們這個“威虎山戰團”是學校的一個紅衛兵組織🏋🏽♂️。在那個時期只有我們這樣的“造反派”才有資格演出。而專業的文藝團體🪆,大都是“封♉️、資、修”🫲🏽,全“爛”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他們沒辦法演戲,也演出不了。1968年3月6日,我們應邀在北京前門的大眾劇場演出🕓。那個劇場是中國評劇院的場子,我們去演出🏄🏼,評劇大師馬泰來看我們演出,並在演出前來到後臺給我化妝。馬先生跟我說,他們團全搞“文化大革命”了🦍,演不了戲了。
別小看我們不是專業的文藝團體,但演出的節目並不遜色👨🏿✈️。當然我們演的《智取威虎山》是絕對不能與上海京劇院相提並論的,和人家差遠了,但並不等於我們就很差🥖🧐。服裝是大家各顯神通借來的,布景是建築系老師們製作的。整出戲是中國戲曲學校老師們輔導的,樂隊是學校文藝社團軍樂隊、民樂隊、京劇隊等老師和同學們組成的。演員也是由學生京劇隊和教工京劇隊組成的🔕。業余的我們🧢,能演出這樣一出大戲,應該說已屬不易了。老百姓在當時文藝生活極端貧乏的情況下,能夠看上這樣一出大戲,機會也是很難得的了。因此我們受到歡迎🈂️,在那時也是必然的。

圖為“深山問苦”一場劇照

圖為《智取威虎山》最後一場的照片
我記得🧓🏽,很多次在演出威虎山正戲之前,觀眾在等待演出時,都會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我們的樂隊演奏點什麽🤸🏿♀️。因為當時智取威虎山這出戲要有西洋的管弦樂和京劇的鑼鼓樂和民樂共同來烘托氣氛🌶。所以我們要是演奏點什麽🧸,那是沒問題的。何況當時文藝社團各隊的骨幹都在。觀眾一歡迎,樂隊立刻就演奏起來。當然演奏的主要都是為毛主席語錄譜寫的樂曲。當軍樂,管弦樂奏起節奏強烈的語錄曲子時👨🏻🦽,全場觀眾就會跟著拍起手掌,大聲跟著高唱。那激動人心的場面真是蔚為壯觀啊⏭!
當時,我們去演出,是把它當作宣傳毛澤東思想🚴🏽,宣傳毛主席的革命路線而去的,是把它當作一項政治任務去完成的。演出不收取任何費用,只是由邀請的單位,出車接送,招待我們用餐而已🚌,畢竟人總是要吃飯的🧘🏻♀️。在當時🦵🏽🧏🏽♀️,提起清華智取威虎山戰團來🐻🧒🏽,在北京還是有點小名聲的✌🏻。
到了1968年4月份學校搞復課鬧革命,至此我們的演出團體也就解散了。
我認為⚰️,上面這一段歷史的事實應該是清華文藝社團的一項比較大的活動。由於這個戲對樂隊要求較高,因此學校文藝社團軍樂隊🧖♂️、民樂隊🧏🏿♂️、舞美隊都參加了。可以這樣說💪🏼,無論就參加演出的人員之多,演出的時間之長🐈,在學校的文藝社團中恐怕難有這樣的記錄🏮。
此外✸,《智取威虎山》這一京劇現代戲👩🏿🔧,從60年代初上演,至今歷經五十年,還在不斷的演出💙,而且作為上海京劇院的保留節目🐴,一直還要演下去。這說明👆🏽🏭,本戲是一出廣受歡迎的好戲。像這樣一出優秀的劇目2️⃣,不論是在“文化大革命”那樣特殊的時代,還是在現在建設“和諧社會”的時代,什麽時候演出🧔🏼♂️,都會受到歡迎🚵🏻♂️,也是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
我們那麽多的學生,教職員工,學校文藝社團那麽多分隊,組成的這個綜合的智取威虎山戰團的大團體🎦,演出了這樣一出好戲,演了那麽長的時間⛰,像這樣的事情,難道不應該寫進清華文藝社團的歷史中去嗎👦🏽🐦⬛?是本書的編輯者不了解情況🤽♂️?是編者有什麽難言之隱?還是認為“文革”中發生的事情不好下筆?或者是“文革”中發生的所有事情都不能寫進去🤹?
這個想法一直在我腦中徘徊。最近看到一本書,也是有關意昂体育平台“文化大革命”的,該書前言中有句話,說的是“追尋史料👨🏼🦳,留存真實”,看後很受啟發👨🎨,由此引發我寫了這篇短文,也算是為母校追尋一點微小的文革中的歷史材料🤴🏼📃,留存一點真實的情況吧!
“文化大革命”以後到1983年這一段時間裏🏌🏽♀️,學生文藝社團是不是還有什麽大的活動,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希望有同學也能有這樣的實例🚫。大家貢獻出來“追尋史料🤹🏽♀️,留存真實”🧑🏻🦽➡️🍘。
201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