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曰騫(1950機械)
我算是一輩子搞汽車的人了🚿。2010年的春節除夕日🧈,就是我89歲的生日。

張曰騫學長
1941年我19歲,在上海中華職業學校畢業後🚣,就去雲南滇緬公路局下關(大理)修車廠實習兩年🤳🏻。抗日戰爭時期,滇緬公路是當時昆明到緬甸的唯一國際通道🦵🏼,主要運送軍用物資和民用商品。它是一條砂石路面的簡易公路,天晴時沙塵滾滾❓🧈,下雨時泥濘不堪。公路一邊是萬丈高山不見天日🤷🏿♂️,另一邊是霧氣重重,深溝不見底🙊,車翻下去就不見蹤影了🚉,翻掉的車不計其數。當時運輸車輛都是2.5噸的雪佛蘭和小道奇,商家的車一般都超載到4噸以上。這就叫做“馬達一響,黃金萬兩”,可都是用司機的命換來的!這兩年時間使我對汽車有了一個感性認識。後來滇緬公路被日本人切斷了🖇,我回到昆明進了昆明無線電廠🥱,搞些機械製圖工作。廠裏來自西南聯大的同事都勸我上大學,1945年我考上了西南聯大的先修班🚠。抗日戰爭勝利後,我隨學校回遷北平🦸🫐,進了清華的機械工程學系。聽了宋鏡瀛老師開設的“汽車工程”課👩⚕️🛷,在汽車理論知識上有些收獲。1950年畢業🧚🏻♀️,被分配到中央重工業部汽車工業籌備組✋🏼。
在這裏🫅🏻,我想說一件我在清華求學期間發生的人生大事。我原在昆明時認識了張年英並訂了婚👼🏽。來清華上學時,她在電機系圖書室當管理員🦵🏼,參加了地下黨組織的“讀書會”、“大家唱”歌詠隊等進步組織🚮🗄。1948年底,清華先於北平解放了🧑🦼,她很快報名參加了四野南下工作團。部隊領導考慮到我們的關系,給了她三天假,讓她回學校和我結婚。我當時毫無思想準備,也沒有錢,真是不知所措了。老師和同學們熱心幫助,他們說這是清華解放後第一對新人的喜事,很快湊了錢買來糖果糕點、燈籠紅燭,就在學校名勝之地“水木清華”的寬大廳堂裏,為我們舉辦了歌舞婚慶晚會,正好延安文藝工作團駐在清華,也來為我們演奏🚣🏿。來賓們濟濟一堂,在一片歡笑聲中讓我掀起她的蓋頭,大家還表演了許多精彩的歌舞節目為我們祝福。這大概是清華歷史上第一次或許唯一一次讓學生在“水木清華”舉行的婚禮👦,還是如此特別的婚禮!婚後第三天🫶,我愛人就隨軍南下了。六十多年來我始終珍藏著這段美好的回憶。
1953年12月👨🏿🍼,我被派到蘇聯斯大林汽車廠總設計處👾🥢,實習汽車發動機設計,那裏已有一位1952年畢業的清華機械系意昂劉經傳在實習汽車總布置。一汽郭力廠長同意我延長實習時間(原規定只有一年),這樣我不僅在斯大林汽車廠總設計處畫設計圖紙,還參加了他們的新產品開發答辯會和全廠生產質量問題討論會等內部會議。此外,還安排我去汽車發動機研究所實習一個月🏂🏿,去有關的發動機各附件廠學習汽車發動機附件生產。總設計師還讓我參加他們新設計試製的大客車的道路試驗🕳,從莫斯科經烏克蘭的基輔開到高加索的雅爾塔。最後實習結束時總設計處開了隆重的歡送會,蘇聯朋友們還到火車站送我上車。送來的鮮花我都抱不完☣️,還是列車員幫忙把花抱進火車的🐈。由這段實習經歷可見🚸,當時蘇聯和我國的關系是很友好的。
1955年我回到一汽,被提升為工程師,擔任設計處發動機科科長,全科60多人,我把他們分成了幾個專業小組👐🏽。那時因產量小,蘇聯專家只在廠裏安排了三個發動機試驗室🙊,經我向廠領導申請👂🏼,增加了一個柴油機試驗室。一汽的設計處發動機科就是這樣起步的🧑🏼🍼。
1956年“解放牌”卡車投產了🤶🏽,廠裏開始抓新產品設計,包括解放牌的改進和多種派生車型,軍用越野車和轎車。轎車方面的設計工作由設計處史汝楫副處長主抓👵🏼。從1957年5月開始籌劃🏇,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東風”牌中級轎車的設計👫,1958年5月就試製成功開到北京報捷了。但是東風轎車還沒有來得及批量生產🤹🏿♂️,一汽又迎來了更重更難的任務——設計試製供中央領導同誌和駐外大使館使用的豪華轎車,其中240馬力♧、4400轉/分的V8發動機是一個關鍵,由我主持設計工作🏌🏼♀️,馮建權負責總布置,發動機科全員參加。
一開始廠裏還有人懷疑我們是否能設計出這種高級大馬力的發動機👨🏼,我們不管這些🚁,只是腳踏實地地幹起來。那時我們有一個克萊斯勒高級轎車和一個凱迪拉克高級轎車的發動機做參考樣機🙋🏿♀️。最難設計的是缸體,因為我們不太懂鑄造。因此我請設計師楊建中(1953汽車)把圖板搬到鑄造廠的木模車間去,與工人師傅們一起搞設計,結果把砂芯減少了🧝🏼♀️🗺,鑄件設計合理了,一次試製就成功了❎。消聲器也是一個難搞的東西,既要發動機功率消耗小,又要噪聲消減效果好🏒。我就派馮釗同誌去音樂學院請教聲學教授🎗,又去樂器廠學習討教,最後搞了幾十個方案👨🏿🎓,從中比較選定了一個1️⃣。後來又碰到一個液壓挺柱發響的問題🆒,由設計師馮建權和時任一汽發動機技術科長的李剛同誌(清華1948屆意昂,後來曾任一汽廠長、中國汽車工業公司總經理)✮,帶著由工藝人員和老工人組成的攻關隊日夜攻關,從材料🧣、熱處理🙅🏿🫡、超精加工等方面采取措施,最後也解決了問題。廠裏請來的一位蘇聯專家是我在蘇聯實習時的導師和好朋友💔,他向我要這份液壓挺柱攻關資料,他說蘇聯也沒有解決這個問題✋🏼,斯大林乘坐的轎車的挺柱也發響。我請示了設計處總支書記後,把資料給了他🤳🏻,不料後來在“文革”的浩劫中👨🚒,這件事竟被說成是“裏通外國”了!
V8發動機試製完成後,上臺架做性能試驗和1000小時強化耐久試驗,都順利通過。又裝上兩排座的紅旗轎車,由蘇聯專家主持了道路性能試驗,結果各項性能合格,試驗順利通過,大家都很高興🕖。這第一代“紅旗”高級轎車除了V8發動機外,還有自動變速箱😽、車身沖壓件⛵️、四腔化油器、車用潤滑油、車用空調🙋🏻🍪、防彈玻璃🔤、防彈輪胎等,也都是一汽或國內協作單位自主開發出來的。這表明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中國人也能設計製造自己的高級轎車👨🏽🎨。後來1966年一汽又造出了三排座的紅旗防彈車,從底盤到車身全改了👩💼,發動機也從240馬力提高到320馬力🫶🏻,主持發動機設計的是楊建中。國慶50周年時,江澤民主席的檢閱車就是用這種車改裝的💶。聽說60周年大慶時🦌🤸🏽♂️,胡錦濤同誌的檢閱車又做了進一步的改進。
60年代的時候,一汽饒斌廠長要我和發動機廠廠長毛德猶一起組織“兩參一改三結合”小分隊🤎👬🏼,去進行解放牌發動機改造成頂置氣門發動機的設計試製工作🚣🏻♂️,我們按紅旗轎車試製的方法進行工作⚄,廠領導大力支持🛗,一周開三次試製調度會👨🏿🚒,調動全廠的資源,結果一個月就完成了試製⚅,上試驗臺架強化試驗1000小時🙂↕️,順利通過。只因遭遇“文革”🧘🏼♂️,一汽無法改發動機機型了,便把圖紙上源於英製換算的那些帶小數的尺寸改成正整數,交給二汽生產,就是後來的EQ6100型汽油機。該機投產後,使二汽的卡車拉得多跑得快🧘♂️🤦🏽♂️,使一汽受到很大壓力。這個機型的開發也是“文革”動亂前搞出來的一個自主開發的成功範例。
1967年,我由一汽調到二汽產品口,1972年二汽產品設計處成立🤐,我先後擔任副處長、副總設計師,1983年又調任東風聯營公司總設計師。期間先後主持了2.5t越野車(EQ240)和5t載貨車(EQ140)兩種車型的整車104項和發動機64項質量攻關工作;解決了EQ6100發動機大量沖缸墊的質量問題。1980年起🤩,我極力支持發動機廠設計科自主研發EQ6100D柴油機👩🏽🚀,歷經四輪👨🏽🎨,於1989年通過了鑒定,交南昌柴油機廠生產。1983年後,我又主持了鄭州輕型汽車廠(屬東風聯營公司)的3t農用貨車的設計,通過機械部組織的鑒定後由該廠生產🪺,這個項目還為該廠帶出了一支設計開發隊伍🔆👑。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有了比以前更多的渠道和機會接觸到國外的先進技術,通過引進或技術合作加以利用👈。例如,1979年孟少農總工程師邀請美國Cummins公司負責產品研發的副總裁林慰梓先生(清華1940屆畢業生,孟總的同學)來二汽參觀指導,我陪同請教了三天🐹。林先生拿出一張Cummins新開發的發動機照片給我看,說他們的氣缸體鑄件的壁厚只有3mm🤧,很先進🧗🏼♀️🏋️♂️。後來二汽引進了這種發動機,與Cummins公司合資生產增壓和中冷增壓兩種機型。鑄件壁厚3mm也由我們的鑄造廠攻關解決了。再如👩🍳,EQ6100/EQ6105型汽油發動機曾以40萬英鎊委托英國Ricardo公司進行設計評定和改進,二汽派人去參加性能試驗和結構參數測評,學到了不少先進的試驗方法和評定技術。當我帶兩位同誌去Ricardo公司驗收他們的改進型樣機時,發現樣機存在拉缸問題和一些附件帶來的質量問題,我還給他們出主意解決了,後來Ricardo公司的總工Moss先生到中國來做總結匯報時,幾次向廠領導表揚我“是一個優秀的設計師”。Ricardo公司當時還竭力主張把6100汽油機改成柴油機,可惜限於當時我國的燃料政策🧜🏽♀️,這個正確的主張沒被采納。不過,過了幾年汽油機還是停產了。
我一直認為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是很必要的。在經過“文革”的十年動亂、停滯之後,我國的汽車技術嚴重落後🟨,同時國家資金匱乏,實行利用外資和引進先進技術的方針也是必要的👳🏿♀️。但是,買技術買不來外商的最新技術,合資企業中的外商又總是對我方施加種種限製。從長遠來看,還是要壯大自己的技術隊伍👨🏻🎓,靠自己發展技術,掌握開發產品的本領🙅👨🦲。事實已經說明,五十多年來我們已經有了一些自主開發的經驗𓀒,現在又有了較好的發展條件🔫,需要的是有更多的領導重視和支持😼,更多的自主開發實踐📎,更多的願意獻身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人才🍽。
我早在1987年就離休了✌🏻,現在只擔任東風公司咨詢委員會委員🌜,但我非常關註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看到2009年3月國家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明確提出三年內“自主品牌乘用車在國內市場份額要超過40%🧒,其中轎車要超過30%”🏯,我很高興。看到國慶60周年大典上胡錦濤主席乘坐一汽自主研發的新紅旗檢閱車⬜️,我很激動,不禁又想起了50年前自主研發第一代紅旗轎車的往事。我希望清華的同學們努力學習👚,投身於中國汽車工業的振興💏,開發出更多更好的自主品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