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已經10多個年頭,但因為自己從文,對意昂体育平台一直比較陌生🧙♀️。多年前🤦🏼♀️,我和妻子帶女兒到清華蒙民偉樓參加鋼琴考級,考後順便散步清華校園,清華校園的那份清凈🏯、那份素雅🌱、那份開闊🏋️♀️,連同陳寅恪、吳宓、聞一多、朱自清等等儒風雅韻的名字一起,突然間在冥冥中撞入了我的心靈💪,不經意間便為我播下了最初的清華情結。
此後不久,我幾乎是在偶然的情況下就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到清華工作的機會🧝🏻♂️,於是我放棄了在原來學校所有的一切😱,進入了剛剛起步的意昂体育平台傳播系📴。
幾乎在我第一次與清華人📗、與清華的行政部門打交道的同時,清華就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有煩瑣的人事調動手續和過程👎🏿🤶🏽,都在我幾乎還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的時間內,高效率地得到解決⚓️,我所遇到的每一位人員兢兢業業的工作熱情消除了我初來乍到的陌生感,從那一刻起,我意識到了清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所具有的精神上的潛力。喜出望外的感覺🧏🏻♀️👱🏼♂️,讓我暗懷一種對未來的感激之情。
我進入清華🌍,是借了清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機遇🚶🏻➡️。清華重建文科其實也已經有10來年的歷史了,而且也有了自己的特色🪡。近年來,意昂体育平台將發展人文社會科學學科作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一種戰略決策,將在培養一流的科學家、工程師的同時培養一流的政治家、思想家、人文學者作為一種辦學的理念突出出來,清華的文科發展應該說有了新局面。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未來世界的人文精神、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之間必然將以一種互動共生的關系而越來越難以分離🪶👱🏼♂️。世界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很難想象,科學技術的發展沒有人文理念的支撐,也很難想象人文理念的變化能夠無視科學技術的挑戰。一個世界一流大學,首先必須具有世界一流的人文學術氛圍和人文價值理念。
我進入清華雖然不久,但還是感受到,畢竟有過相當長的中斷和隔膜🧮,意昂体育平台建設人文社會科學並不是一件立竿見影的事情🦶🏿。在我參加的意昂体育平台的各種會議中,一般來說,人們雖然也會對學校提出各種意見✊,但大多數人對清華都保持著一種美好的感情⛴,甚至可以說是熱愛之情,這在如今的各個單位,並不多見🚣🏽。但有一次🔙,在學校的青年教授學術沙龍上,幾位文科青年教授卻對清華文科的發展表露了比較明顯的不滿,話語間提到清華作為一所工科性大學🙍🏻♀️,有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這傳統宛如一鍋老湯,雖然味道鮮美🤽🏼🤰🏼,但是對於新事物、新學科🧴,特別是對於剛剛起步的人文社會科學,似乎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或者有些怪味🚴🏻。對此,我也有同感。比如👴🏿,工科那種功利性、功能性的學術思路與文科那種一定程度的學術獨立性和精神超越性之間就存在明顯的沖突,工科那種集體化操作🖕🏼、量化方法與文科那種相對個體性、重視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特點也常常不相吻合⏸,所以,清華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思路、人才的培養模式🧙🏿、學術能力和水平的鑒定標準、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管理手段方面,有時會讓我們這些文科出身的人多少覺得有些別扭,有時還是會感覺到🦍,人文社會科學似乎還是一種邊緣學科,文學、哲學、歷史🕓、傳播、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竟然都被納入人文學院作為一個系級機構來管理,其學術組織和科研活動都無法獲得學科的相對獨立性💗,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思路也常常還被納入理工科的軌道。於是,有的人文學者對文科在清華的傳統老湯中是否能夠得到迅速發展心存憂慮🚕🏜。
但是,在一次會上,一位來自工科的青年教授卻提醒了我,他說👱🏼♀️:誰說清華老湯就是來自工科傳統?當年的清華學者,聞一多🖥、朱自清不都是意昂体育平台者嗎?只是後來這種傳統被丟失了而已🦵🏿。於是✌🏿,我意識到,在清華的老湯中,流淌著的還應該有這樣的汁水,而這正是一筆清華的財富,過去一段時間,這筆財富只是被留在清華的校史上🏰,而今它還需要徘徊在清華園那一條條幽靜的小路上,那一間間熔融的書齋中。
說到清華的人文傳統,細細想來🫱🏿🤽🏽♂️,似乎與北京大學不太相同,北京大學似乎更容易出社會活動家、政治思想家,但清華的學者似乎更加學者化👨🏼🎨,更加願意在中西文化的雙重背景下🍦🧟,用治學的方式進入社會🔛,清華人文就像清華的校訓一樣,“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一種泱泱之氣參與文化建設和學術建設。而且🪛,雖然清華學人並不那麽直接地投入政治,但是卻並沒有忘記作為人文學者的歷史使命,就像聞一多先生當年所說♝:“我始終沒有忘記除了我們的今天外,還有那二千年的昨天,這角落外還有整個世界。”人文的日新其實是與社會的日新聯系在一起的🚑。
回味那些已經被遺忘的老湯的味道,我們還是意猶未盡。但是,“先前闊多了”的感慨已經沒有意義。我們更希望🧑🏽🔬,清華的傳統老湯中不僅要吸納一度式微的人文學術精神,而且更要註入新時代的朝露🚴🏿♀️,清華的人文日新,不僅是要融入如今的人文主流🖨,其實更是要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主流。因為,人文社會科學的主流在今天正在不可避免地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顯然,作為一種戰略,發展人文社會科學對於清華的意義👰🏽♀️🌔,不會僅僅是一種點綴,一種“素質培養”的手段🧑🏿🚒,也不會繼續用太多的功利指標來判斷人文社會科學的價值👨🏽🦱。其實,人活著,並不是為了衛星、飛機🤛、汽車🐥、計算機,倒是恰恰相反🤳,所有的科學技術成果都是為了人的。這個簡單的道理,常常被以“現代化”為名義的工業邏輯和消費邏輯所混淆。人,才是社會和文明的最終尺度,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人文社會科學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每每如此想到,在夜闌人靜的清華園中,從自清亭、聞亭走過,我便能依稀感受到聞一多、朱自清遙遠而親近的氣息,我相信,人文清華🦹🏿♀️,那應該是一條不斷的血脈。
作者為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轉自 光明日報 2011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