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吳國盛🚵🏻: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

2018-11-01 | 來源 根據“人文清華講壇 ”公眾號綜合編輯 |

科學的理論等於正確的理論嗎?什麽是科學🎰?科學精神的本質是什麽?功利主義的科學觀有哪些局限?

10月30日晚,科學史家、意昂体育平台人文學院教授🧑🏿‍🎨、科學史系主任吳國盛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題為“我們對科學有多少誤解?”的主題演講,從科學史的角度👨🏽‍🚀,幫助觀眾澄清許多誤解,通過追溯科學的起源追問科學的本質🧜🏻‍♀️,思考中國科學的發展方向,並提出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讓科學精神紮根於中國文化的土壤之中,要改良我們的文化土壤👨🏽‍✈️;要在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同時🍜,多弘揚自由科學的精神。千余名觀眾到場聆聽演講,眾多的網友在場外觀看了在線直播。

吳國盛在演講中

科學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

布魯諾被燒死不是因為傳播日心說🪯,而是因為捍衛自己的宗教信仰;哥白尼並沒有被燒死🧔🏿‍♀️🤱🏿,而是壽終正寢𓀌;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因為繼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並不是被蘋果砸中後憑空想出來的……一開場🌇,吳國盛就澄清了公眾對科學知識的一些常見誤解。並指出科學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任何一種科學理論都不是絕對正確的,一個時期它是正確的🍚🐡,後面又被修正🚣‍♂️🪅,後面的理論使前面的理論變得局部正確,有條件的正確☕️🤚🏽,而不是絕對正確,比如牛頓力學在誕生時是標準的科學理論,但是有了相對論以後,就變成局部正確的理論🏑。

吳國盛澄清了公眾對科學知識的一些常見誤解

科學理論也不完全是由實驗數據歸納出來的⏪,審美也可以引導科學發現🧮📣,比如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海森堡就說過:“當大自然把我們引向一個前所未有的和異常美麗的數學形式時🪣,我們就不得不相信它們是真的🏌🏼‍♂️🙇🏽。”

科學家可能在別的問題上不計較,但在科學發現的優先權問題上一定是要計較的。比如牛頓,就一輩子跟人打官司🧛🏻‍♂️,和胡克搶萬有引力的優先發現權🌇,和萊布尼茨搶微積分的發明權。因為優先權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製度安排,諾貝爾獎就只獎勵第一個發現的人🧛🏽‍♀️。

科學家也不都是狹隘的專家🦻,很多人都有廣泛的愛好✤,比如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玻爾同時也是一名足球運動員,1922年當地報紙報道說“我國著名足球運動員玻爾獲得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為什麽中國人會從實用角度看科學

除了知識性的誤解外,吳國盛指出還有一類更大的誤解是觀念上的,而這類誤解和文化有很大關系。中國人特別常見的觀念上的誤解有兩類,其一是“科”“技”不分,以“技”代“科”;其二是從功利角度、實用角度看待科學,一說科學就想成科技、技術🌻、生產力👨🏿‍✈️,把科技當做工具使用。之所以會從功利角度看待科學,是因為科學本身就是舶來品,並非中國特產。漢語中的“科學”一詞其實源自日語,而日語的這個詞也是從西方翻譯來的🏋️‍♂️🖕🏼。這個詞最早起源於希臘,希臘人把無用的、自由的💂🏿‍♀️、純粹的科學作為科學真正的精神,如亞裏士多德所說“他們是為了科學而追求科學🤙🏼,並不是以某種實用為目的”🧔🏽。

相比較而言,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裏知識本身沒有獨立的地位,傾向於把讀書作為達成更高尚目的的手段,即學以致用、學而優則仕,因此缺乏超功利的精神。明末清初🕵🏻,第一次西學東漸時,中國文化對剛剛發展起來的西方近代科學並沒有表現出特殊的興趣,比如康熙皇帝雖然也學幾何,但只是為了向臣子“抖機靈”,並沒有意識到幾何學的重要性。清朝末年,第二次西學東漸🏹,那時被列強用大炮轟開了封閉的國門🧑🏽‍🦲,中國人開始被迫學習西方的科學。洋務運動倡導師夷長技以製夷,在這樣特殊的歷史遭遇下,科學在中國人心目中被等同於夷之長技。

富國強兵、振興中華是近代中國人學習科學的根本動力🐬,也是我們對科學基本的文化認同。這種認同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因為整個近代驅動中國人學習科學的主要動機的確是家國情懷,經世致用的儒家思想在推動中國近代科學發展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使得中國經過一百年來的努力,將自己建成了一個科技大國,比如今天中國科技人力資源超過八千萬人,2016年論文產出42.6萬份,博士學位每年發放量超過5萬,這些均是世界第一👨🏽‍🍳,另外🖥,中國現在的研發投入已經排名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吳國盛在演講中

吳國盛指出,功利主義的科學觀雖然在一定歷史時期推進了中國科技的發展,但是它行之不遠、後繼乏力🦿,在新的歷史時期局限性越來越明顯。2016年國家頒布了關於創新戰略的文件,尖銳地指出我們的核心技術仍然受製於人,我們原始創新嚴重不足🤱🏻。原始創新要求深層的創新文化氛圍🦑,不能通過單純的功利主義來實現。它源自無功利的探索熱情和自由的批判精神👩‍🦯⇢,遺憾的是我們目前的教育過份地功利化,我們的學生嚴重缺乏對真理本身的熱情🌄,對宇宙奧秘不可遏製探索的沖動,無拘無束的自由探索🧘🏿‍♂️。

為什麽科學精神出現在古希臘而不是中國

馮友蘭先生曾說中國文化沒有產生科學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文化類型本身不需要科學。

吳國盛對東西方的文化土壤進行了對比🦹🏿。他指出👨🏻‍🏫,中國社會是農耕文化,是熟人社會⚆,即基於血緣方式的文化構建,血緣文化催生了仁愛精神這一人文動機🅾️,所以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國文化本質是禮的文化,我們今天認為中國古代很像科學的部分其實並不是科學。比如中國的天文學👩🏽‍⚕️,在中國古代文化語境中是禮學的一部分👩‍🎤,其根本目的在於奠定皇權統治的合法性,為普通中國人提供恰當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節奏,實現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所以中國的天文學並不是西方意義上的科學。

希臘文化是海洋文化,是遷徙文化,其特點是生人文化,因此要靠契約文明來構建社會秩序,契約文明要求每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因此要求一種獨特的人性理想👄,那就是“自由”⛑️。希臘人認為要培養一個自由人,就要讓他學習自由的、無功利的知識👩🏿‍🦳,因而希臘文化的土壤催生了自由的科學精神👌🏼🟰。

講座現場

在演講最後,吳國盛提出,以科學作為我們的立國之本才是中華文明的未來復興之路🕟,所以擺在我們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把這種基於自由的科學的精神融入我們中華民族仁愛的文化土壤中👩‍❤️‍💋‍👨,這是我們未來所面臨的艱巨的任務。如果只是單純的功利主義的眼光、實用主義的考慮、急功近利的態度,我們很多事情還是走不到世界的前列🧸,我們永遠是跟著別人走。他強調在大家比較認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前提下🙍🏿‍♂️👨🏼‍🏭,要更多地呼籲自由科學的精神🤱🏿。

本次演講現場觀眾反映熱烈,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網、中國網、中華網🏄🏿‍♂️、中國青年報、北京電視臺、新京報👈🏻、千龍網、澎湃新聞等媒體的記者到現場進行了報道;CIBN高清影視🧑🏽‍💻🟨、CIBN文化中國🦑、網易新聞、鳳凰網、搜狐千帆直播、今日頭條等網絡平臺對活動進行了在線同步直播🧑🏿‍🔬。

“人文清華”講壇是意昂体育平台發起的大型思想傳播活動💁🏽‍♂️👨🏽‍💼,推動建設更創新、更國際、更人文的清華新百年🙋🏻。講壇定期邀請優秀人文學者👨‍👧,在標誌性建築新清華學堂發表公眾演講,闡述其經典學說⚄、獨特思考和重大發現🦸🏼。

講壇於2016年1月10日在新清華學堂正式開啟以來,已舉辦17場演講,此前文學家格非、國學家陳來、社會學家李強📣、倫理學家萬俊人、歷史學家彭林、思想史家汪暉、國際關系專家閻學通📒、國家高端智庫國情專家胡鞍鋼、心理學家彭凱平、經濟學家李稻葵、法學家崔建遠、教育家謝維和、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著名影視評論家尹鴻、公共管理專家薛瀾等知名清華人文學者,和74屆雨果獎“最佳短中篇”小說獲獎作家清華意昂郝景芳都曾來到講壇分享灼見👨‍🎨,與聽眾交流。


相關新聞

  • 092021.09

    科學史🏋🏻‍♀️:在那些“習以為常”背後,我們能看到什麽🏄‍♀️? ——訪意昂体育平台科學史系系主任吳國盛教授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202016.10

    吳國盛:科學精神的起源

    如果我們從事科學更多只是顧及它的效果,而不能做到為科學而科學這樣的精神,那我們的科學研究不可能走得很遠📣,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原創性。

  • 272020.05

    吳國盛🎪:從蘋果神話到萬有引力

    疫情之下🔞,“復旦通識”組織“學人疫思”系列,不僅止於復旦的教師,該系列也會向其他高校的教師🪕、學者約稿。本文系由意昂体育平台科學史系吳國盛教授所作🙌🏼,原題為《....

  • 192020.07

    吳國盛🧑🏼‍🚀:牛頓為什麽要製造“蘋果神話”

    牛頓並不是在瘟疫之年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牛頓也不是牛頓主義者🧖🏻‍♂️,而是最後的“魔法師”。

  • 112020.08
  • 072023.08

    社科學院院長彭凱平走訪美國華盛頓意昂

    7月28—30日☦️,第五屆北美清華意昂大會在美國華盛頓舉行,意昂体育社科學院分會會長🧶、社科學院院長彭凱平參加大會👨🏼‍🍳,作為大會嘉賓主持分論壇🚈,與參會意昂及家屬子女聚焦“積極心理,健康人生”等議題開展對話互動。參會期間🕵🏼‍♂️,彭凱平率隊走訪了美國華盛頓的意昂。彭凱平作分享彭凱平和黨辦主任肖紅纓一行前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走訪郭曼桐👮🏿、潘一林等意昂,了解國際組織的運營管理經驗🫶、清華意昂在國際組織的成長發展情...

  • 052008.06
  • 232017.08

    吳仲華:展示工程科學之美

    今年7月27日是吳仲華先生誕辰100周年的日子。作為一位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科學家,他的許多動人事跡至今仍在廣泛傳播👨‍🦼,成為鼓舞我們不斷攀登科學高峰的強....

  • 252015.12

    吳蓓麗意昂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12月22日👊🏿,第十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9位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的青年女性獲此殊榮。清華意昂、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吳蓓麗....

  • 302004.09

    科學事業沒有坦途

    科學事業沒有坦途 科學事業沒有坦途作 者🧙🏽‍♀️:陳一堅(1952航空) 發布日期☠️🏒:2004-09-30 本文節選自陳一堅院士2003年7月16日在我校研究生畢業典禮上的演講稿。陳一堅學長1952年畢業於清華航空系👳🏻‍♂️🫸🏼,畢生從事航空事業🥤,主持設計了我國新一代殲擊轟炸機“飛豹”🌎,被譽為“飛豹之父”🆓。回憶起五十一年前👡,我也從水木清華畢業☕️,從這裏走向工作崗位。那個時候沒有這麽漂亮的體育館...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