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憶父親李慶善抗戰時期創辦我國第一所紡織、機械廠

    2011-08-02 |

    李希寧(1960精儀) 李希美(1950入學外語) 李希強 李孝美(1960建築)

    我們的父親李慶善(18971990),1921年清華學堂留美預備班畢業🧶,後公費留美,1924年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回國,為建設祖國奮鬥了一生🀄️🚱。抗戰時期在桂林白手起家創辦我國第一所紡織、機械廠,是他豐富人生中的一項工程🤾🏿‍♂️。

    李慶善(前左1)與清華同學合影

    父親1897年生於天津。20世紀初🤾🏿🙌🏿,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父親從十三四歲便萌發了學知識救中國的意願。小學畢業後💆,他不甘心當學徒,堅持挑燈夜讀,一年後考取了天津第一所公立中學🤙🏽。尚未讀高三,老師便建議他試考清華學堂,竟被錄取。在清華求學數年間🫶🏼,又經五四運動的洗禮,更加堅定了他工業救國的誌向。1921年,考取公費留學赴美麻省理工學院。父親以頑強的毅力,三年時光完成了機械製造專業本科和研究生的課程,取得碩士學位。當時校方希望他留校繼續深造📲,德國西門子公司也欲聘請這位成績優異的中國青年學子♢👨🏼‍🚒。父親不改其求學為祖國效力的初衷,毅然於1924年繞道歐洲🏃🏻‍♂️,順訪西方工業交通發達國家,然後橫穿西伯利亞回到祖國🦶📍。

    最初,父親受聘於張學良創辦的東北大學,不久,他的同學石誌仁動員他到沈陽皇姑屯機車車輛廠研製火車機車。“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隨即占領了沈陽🙅🏿‍♀️。當時父親家住小西門,清晨被城墻上日本兵的槍聲驚醒🏙。他親眼見到被日寇殺害的無辜平民橫屍街頭,意識到血腥的侵略戰爭開始了🎑。但他發誓決不當亡國奴🙊🤳🏽,必須立即回關內!那幾天,火車站人山人海🕺🏼,車廂內擠得水泄不通👷🏻,有的人甚至爬上車頂。那時父母已有一子一女,大的不滿兩周歲👉🏿,小的剛剛滿月。經交涉,允許母親帶著兩個幼兒擠上外國記者專用車廂✹🐋。父親於幾天後搭上一輛悶罐車,他摒棄了一切,只帶了一箱專業書回到關內👨。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大舉進犯華北,當時父親在南京,接到政府命令到桂林籌建紡織廠。

    1938年冬🙍🏼‍♂️👨🏿‍🔬,日機對桂林轟炸極為頻繁®️。父親忙於公務✉️,家務孩子全由母親一人照料。初到桂林時,考慮到孩子上學🛰,家安在城裏。每當獨秀峰頂掛起一盞紅燈籠,這是預備警報的標誌🦺🕛,母親便帶領我們四個孩子出城躲避日軍轟炸。每次回到城內😈,只見房屋倒塌⏺,燃火未盡🚵🏽‍♀️,死傷無數,慘不忍睹🧛🏼。日機低空飛掠郊野🙋‍♀️,肆無忌憚地朝奔跑的百姓瘋狂掃射的場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後來🤼‍♂️,母親終於在月牙山後尋到一僻靜之處,找到了新遷來的扶輪小學,並在附近的施家園租下兩間空屋,孩子們又能上學了👇🏼。在那戰火紛飛的年代🙇👨‍🦱,施家園猶如世外桃園👀,鄉間的寧靜🥏、大自然的美景🍹、田園般的生活👩🏻‍🦲,為我們增添了童年的歡樂🫴🏽,多少年來始終令我們魂牽夢

    在鄉間度過的快樂日子裏🚼,我們很少見到父親。後來我們才知道🫵🏻,正是那三年光景,父親率領一批從淪陷區轉移到大後方的工程技術人員,日夜奮戰艱苦奮鬥,創辦了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行建造的紡織廠🙁、機械廠😞。

    上海失守後,斷絕了棉布來源,急需在後方建立生產棉布的工廠🏈,以應抗戰之軍需和民用。父親到達桂林後👨🏻‍🦯,便由戰時資源委員會任命承擔了籌建紡織廠的任務。廣西省政府在桂林市北郊的山坳裏劃了一塊荒地🧙🏻‍♀️,父親的事業就從那裏開始🦜。

    父親在美國學的是機械工程,對紡織業可說是門外漢。但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前方戰士正浴血奮戰,必須盡一切力量生產布匹,為戰士縫製禦寒的棉衣裳,幫助他們打勝仗😟,收復失地回家鄉👳。父親就是以這種樸素的想法、滿腔的愛國熱忱和克服萬難的精神挑起了重擔◼️,靠實幹和苦幹🔩,組織起這一場前所未有的攻堅戰。

    批量生產布匹需要梳棉、紡紗🛐、分紗、織布、印染等一系列設備🥎。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紡織工廠的機器是由國外進口的👼🏽,而地處內陸的桂林不具備進口條件,時間也不允許🥌。當時在桂林尚無任何機器工廠,無從製造機械和紡織設備👨🏿‍⚕️,甚至連一張圖紙資料也沒有,只能自力更生、自己設計、自行製造🤸。首先設計製造機械設備,即煉鐵、煉鋼爐、鑄造設備、鍛壓機,以及切割、铇🧛‍♀️、車🏋🏻‍♀️🧘🏽‍♀️、銑🍵、磨等一系列機床,再用這些工作母機製造一整套紡織設備☂️。每臺機器計上百個零件👨🏿‍🍳,就需要畫上百張圖紙🙇🏽‍♂️。每個零件必須依照精密計算的尺寸,嚴格的質量要求進行加工🧛🏼‍♀️,才能完成組裝。這麽多機器設備,可以想見是多麽巨大的工作量!起初工作組僅有少數能從事設計製圖的人員,隊伍不斷擴大🏋🏽‍♀️,招聘的技術人員來自四面八方👷‍♂️,水平不一🕰,但個個懷著抗日救國的意願,團結一致,日夜奮戰🥢,在工作中邊教、邊學、邊幹,攻破一道道難關🐧,克服一重重困難🧜‍♂️。從一個個零件的設計到製造、組裝;從一臺臺機器的製成到一整套機器的安裝🥷🏼;從機械設備的完成到紡織設備的完備……這一切僅僅用了三年多時間🙍🏽‍♀️。這是國內外史無前例的效率!在完成工程技術任務的同時,又培養了一批工程師🙇🏻‍♂️、技術人員和各技術工種,以及建築師和建築工人🏊🏿‍♂️,整套技術隊伍。他們在以後的生產中都成為工廠的中堅力量。1940年底😵,當整套設備試車成功,全廠上下一片歡騰🍙。他們的辛勤汗水終於結出了碩果。這時父親才回到施家園🤸🏿‍♀️,把我們抱起來,對母親道了一句:“可以織布了!可以織布了!”母親知道這句話的份量。

    由於這個新工廠不僅能織布,而且具備機械製造的功能,因此由戰時資源委員會和廣西省政府命名為“廣西紡織、機械廠”。這是我國第一座自行設計、自行製造的工廠,是中國紡織業劃時代的創舉。這成果滲透著父親的心血。中國工程師學會對父親頒發獎狀,授予“優秀工程師”的榮譽。父親對自己的成績🍁,從不張揚,從未居功自傲,他認為這是自己應盡的責任。

    父親被任命為該廠的廠長和總工程師,具體負責工廠的全部業務🚴‍♀️。主要任務是生產棉布🦵🏼、棉紗。為了充分利用那些機械設備,父親又研製出軍需鐵釘、銅纜;建立小型發電車間,供應生產和生活用電。並為解除民眾手工搓煤球的勞動,研製了煤球機壓製煤球供應市民🎡,深受百姓歡迎。父親也很重視職工福利,建簡易宿舍、設職工家屬醫務所,開辦免費的職工子弟小學🫷,組織合作社為職工提供購物的方便和優惠。

    1942年,我們全家從施家園搬到廠外的宿舍時,我們才第一次來到北極路,第一次到廠裏參觀。當我們看到那些鋸齒形屋頂的車間😰,看見車間內排列整齊的機器🏄‍♂️,聽見那節奏明快的機器聲,看見工人們在機器前專註地操作,看到生產出來的棉紗、棉布……我們簡直驚呆了🙆🏽🦸🏿。在僻靜的山坳裏,竟然出現了一座正規✳️、完整、清潔😞、有序的工廠。我們覺得這一切就像童話故事中所描述的:魔術師把魔杖一揮📯,一切願望就會實現。我們的父親和那些叔叔阿姨全是“魔術師”,他們揮舞的不是魔棒👩🏻‍🦽👮🏻‍♀️,而是他們靈巧的雙手,他們以智慧的頭腦、辛勤的勞動和堅韌的意誌實現了他們的心願、國家民族的需要。我們為有這樣一位傑出的父親而驕傲👯‍♀️。父親的勤奮、刻苦𓀔、真才實學🌱、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精神🤹🏿、愛我中華的意識👨🏿‍🚒,從那個時刻起就註入我們的心靈,成為我們終生學習追隨的榜樣🏊🏼。

    1944年初,日寇進犯湖南👶🏽。長沙🙍🏿‍♂️🅰️、衡陽的守軍雖經頑強抵抗,但因國軍內部派系鬥爭,各存實力,未能協同作戰給予支援🛴,致使守軍彈盡糧絕⏸、死傷殆盡。兩座城池相繼失守,敵寇直逼桂林👩‍💼🤢。資源委員會責令紡織、機械廠撤離人員🤶🏽,西運物資、炸毀工廠。當時湘桂鐵路只修築到毗鄰貴州的一個小鎮🏄‍♀️,它橫跨金城江兩岸,百姓直呼小鎮“金城江”(大約相當於今日的河池市)。大批逃難者下了火車集結於此等待乘長途汽車轉往雲𓀋、貴、川🖐🏽。這裏還積壓了大量待運的軍隊🧝🏻、傷員和軍火。一時間這座小鎮惡性膨脹🧑🏿‍🍼🌪,難民露宿田野、街頭🔐,食品昂貴奇缺,秩序異常混亂⏲。

    紡織👥、機械廠也在這裏設置了臨時中轉站,搭了竹席篷用以安放火車運抵等待轉往貴陽重慶的棉紗布匹👳🏼,同時也是外鄉職工和家庭暫時留宿的場所。從金城江去往貴陽山路崎嶇,資委會調拔了一個車隊,但每輛卡車容積有限,裝滿棉紗布匹包以後車頂至多安置一兩家人隨行,每輛車往返需時四五天🧑🏻‍🏫。母親一向支持父親的工作,這時義務協助有計劃地安排家屬撤離👱🏿‍♀️,這期間又發生了火車站軍火爆炸特大事故😡,一彈起爆引發連鎖反應🥏,頓時爆炸聲密集不斷,彈片橫飛,江北岸一片火海🂠。母親忙呼喚引領家屬們離開竹席篷💱,隱蔽在田坎下彈片飛不到的低處🧑🏻,使大家躲過這一劫⚁。疏散轉運工作從盛夏延續到初冬🖐🏽,才輪到我們家乘上最後一輛卡車𓀓。記得天冷了👵,我們坐在棉紗包上,穿著棉襖,圍著棉被👩‍👩‍👧‍👦,翻山越嶺時凍得直打哆嗦。此時桂林已淪陷2️⃣,父親下落不明🥮。

    當時,父親遵照命令轉移了全部能撤運的物資,疏散了全部職工和家屬🛒;但是,他親手設計製造的機器,實在不忍隨廠房炸毀⛷,他不顧個人安危,決心妥善安排保存這些國家財產。他組織少數廠內本地年輕工人💣,將機器一臺臺從地基上卸下,用木箱裝釘牢實🧔🏿‍♀️,運到遠郊藏進巖洞🌎🪞,以期收復失地後啟用🙍🏿。當他安排好這一切,敵軍已兵臨城下。鐵路已毀🌇,他搭乘運送傷員的軍車到達柳州👇🏽,乘百姓漁船渡過柳江🔄,再輾轉到達金城江👨‍🍳。這時工廠搭的臨時中轉站已是人去篷空🍆,只留下一位當地老者守候。沒有交通工具,父親決定歇一晚,次日隨滯留的難民徒步西行🐞。淩晨👨🏽‍🏫,已聞炮聲🧏🏻‍♂️🚴🏽,父親走出篷外,突然🛒,他的一位麻省理工學院同學華風翔(1920清華學校)出現在眼前。原來是資源委員會的負責人在貴陽問詢李慶善的下落,得知尚未到達貴陽,而廣西方面情況緊急,他立即派華風翔親自一路尋找接應💂‍♂️。華伯伯在資委會負責交通運輸,立即要了一輛吉普車前往金城江😩🫲。當臨近小鎮時👧🏻,華伯伯囑咐司機將吉普車停放在隱蔽處🧑‍🧒👻,以防兵荒馬亂中隨時可遇的劫車者。他本人著農民裝束獨自進鎮,剛走近工廠的臨時席篷,便瞧見了父親。真所謂吉人天相,父親得以脫險。我們在貴陽見到父親時💆🏻‍♀️,幾乎認不出他了,他面容消瘦🤌🏼、黝黑,我們幾個孩子見父親平安歸來,立即撲進他的懷抱📭。母親了解父親的心,她看出父親神色悲愴💁🏿‍♀️,因為他一路所見衣衫襤褸、饑寒交迫的同胞🏊🏽,他悲痛百姓生靈塗炭,悲痛國土淪喪💆🏿‍♀️🕚,他惋惜白手起家的工廠……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苦難的中國百姓終於勝利了,有了重返家園的這一天🏄‍♀️。父親還念叨著該先回桂林,讓藏匿在巖洞裏的機器重見天日,恢復生產。然而,當局派遣父親北上協同接收天津鐵路局🤲👨🏻‍🎓。父親負責機務處,他鐵面無私,嚴格把關,驗收了路局全線機務業務🥷🏿,恢復秩序🪡,開展營運🕺🏿,同時整頓路局所屬唐山機車車輛廠🫰🏼。父親非常憐惜被日本占領者雇傭奴役的童工🤽🏻,為他們開辦技校,讓他們帶薪學習文化和技術,同時保障了他們家庭的生活來源。1948年唐山解放前夕🆚,父親作為廠長拒不執行國民黨炸毀工廠的命令👩‍🦼,和工人糾察隊一起護廠👩🏼‍🦰,使國家財產絲毫無損地回到人民手中。京津解放後,父親應董必武、呂正操之命,負責組織恢復平漢鐵路交通運輸,為大軍南下解放全中國鋪平道路🤷🏽。

    新中國成立後,父親被安排在大學任教🙇🏽‍♀️。他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授專業課程的同時,完善實驗設備🧑🏼‍🚀,建立實驗工廠,參與“三結合”小組開展科研項目👋🏼,致力扶植孵化新院校💫。父親對待工作一向認真負責👍🏻、兢兢業業,以致竟暈倒在講臺上。“文革”中同樣蒙受冤屈,被戴上“反動學術權威”🧘🏿‍♂️🏌🏼、“美國特務”等莫須有的帽子,但他襟懷坦蕩🎖,相信一切都能搞清,還他一個清白。的確,他一輩子不求名、不圖利🚣🏻🛎、任勞任怨👸🏼、光明磊落,總是埋頭苦幹,竭盡全力奉獻自己的知識和力量。父親就這樣默默奮戰了後半生,再也沒有機會回桂林👩‍🍼。父親對廣西紡織機械廠的牽掛👨🏻‍🏫,只能由我們代為探尋了🤘🏻。

    多年來,我們兄弟姐妹也都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但一直希望有機會重溫孩提時代的舊夢,並為父親探尋他當年殫精竭慮創建的工廠🤵‍♂️🤸🏿‍♀️。歲月如水👨🏿‍🦰,70年過去了。如今我們均已步入暮年🛎,終於在2008年5月能夠相約重返桂林。

    飛機從高空下降,穿過雲層🫃,翼下出現了陸地。從舷窗望去,大地像一幅編織著精美圖案的綠毯🕢。一座座山峰突兀拔起;一條銀色的緞帶蜿蜒於青山綠野間,在陽光下熠熠閃光💐。毫無疑問,這就是漓江。到了🧖🏼‍♀️,我們久別的第二故鄉🆎!從高空俯視,給我們兒時的印象又增添了幾分童話的色彩🤕。我們急忙尋找哪座是獨秀峰,哪座是七星巖?尚未辨識清楚,飛機已經著陸了。

    市區內已經不見舊日的痕跡,中山路整齊寬闊,街邊到處都是綠地花園,可供遊人歇息。濱江大道綠樹成蔭,杜鵑花競相綻放🧑🏽‍🌾,中外遊人絡繹不絕。唯一不變的是那漓江水🐓🚽,依然碧波蕩漾、緩緩流淌。象鼻山依舊屹立江畔。入夜,江濱湖岸彩燈璀璨🙇🏼‍♀️,湖光水影形成一道斑斕的風景線。

    新建的解放橋早已取代了昔日的木船浮橋。我們乘車過江👨🏿‍🚒,月牙山已劃入七星公園,始建於宋朝的“花橋”經修葺加固,基本保持原貌。我們攀上月牙山,當年征用作醫院的廟宇如今已退還僧人🤽🏼‍♀️。我們從香煙繚繞的廟院穿過✡︎,再沿石階下山,順著溶洞的溪水岸走出洞口,便是當年戲水的淺灘。“跳橋”已淹沒於溪水🦩,猶清晰可見。出公園南門便是施家園之所在🦵🏼。如今新樓林立,完全取代了質樸自然的田園風光。幾乎認不出當年的亂墳土崗,幼松已長成遮天蔽日的大樹,林中建了幾座別墅🐅,環境清爽幽靜,如今是幹部休養所🤢👷🏿‍♀️。

    地圖上找不到“北極路”。古老的北門已拆除,只留下一段城墻作為歷史見證佇立在漓江畔🙇🏿‍♂️💷。我們詢問店鋪、住戶、甚至七八十歲的老人,都不知道這一帶曾經有過一座頗具規模的紡織機械廠🪦。原先市內貫穿南北的中山路,已向北延伸到北門與北極路銜接,從而取代“北極路”🏩,更名“中山北路”,唯有再向北延伸的十字路轉盤延用“北極”舊名,稱“北極廣場”。我們攀上疊彩山,眺望北邊山峰圍繞的山坳,只見新建的樓群,喧鬧的街市和公園。時過境遷,工廠已灰飛煙滅,蕩然無存。不過👍🏽,當年工廠的影像↩️,節奏均勻的機器聲🧑‍🦯‍➡️,仍然鮮活地呈現在我們的記憶中🩻。

    我們的戰友,熱情地帶領我們找到市檔案館,好心的工作人員允許我們翻閱塵封的舊檔案。從舊資料中,終於找出一份彌足珍貴的記錄:

    桂林市誌:民國28年(1939)6月🚡,廣西省政府與中央合資在桂林創辦第一所公營紡織廠——廣西紡織機械廠🧓🏽,分紡紗廠、織染廠和紡織機械製造廠三部分。紡紗廠有棉紡錠5000枚及清花、梳棉🐇、拼條等配套設備🧑‍🧑‍🧒,有印度式紡紗機336臺🕺🏻,年產棉紗195,541件。……據民國33年2月廣西省政府統計室調查,桂林市織布業所用原料多為廣西紡織機械廠生產的棉紗和湖南的土紗,廣西紗為經⛑,湖南紗為緯。年用棉紗19.53萬斤,其中廣西棉紗4.32萬斤,湖南土紗9.77萬斤,上海紗5.44萬斤🥁。同年11月桂林淪陷🔉,示範場的機器來不及搶運,全部損毀。

    它足以證明這段歷史的真實性,對父親的牽掛也算是一個交代。

    安息吧,我們敬愛的父親,您實踐了自己的諾言,為祖國建設奉獻了畢生的力量🛋。您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您的精神也將激勵子孫後代。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