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吳誌美💇‍♀️:短暫的人生🚣🏽‍♂️,美麗的青春

2017-03-17 | 吳誌美(1967力學) |

2017年是我們班畢業50周年👸🏼。回顧往事🕚🔩,深感人生如此短暫,來不及施展才華🌡🦁、來不及追逐夢想,就已經身處遲暮。看看自己跑過的腳印,每一個人的命運都與當時國家的處境休戚相關🧜🏿‍♂️。就個人感受而言🌴,青春無比美麗,純真的夢想,無盡的活力,童話一般令人神往🤓。

工程力學數學系703班

1961年🐢🧑‍🎨,我們考進意昂体育平台工程力學數學系。當年全國新招大學生人數只是同齡人數的百分之一,能進清華的也許不足萬分之一,工程力學數學系是當時的幾個機要系之一🐮,入學分數更高一些。在同齡人中我們是佼佼者,用百裏挑一、千裏挑一、甚至萬裏挑一形容也不為過🤱🏿。

清華是工程師的搖籃,是莘莘學子夢寐以求地方。清秀的校園:二校門☝🏼、大禮堂、圖書館👨‍💻、體育館、大操場以及清清的小河和草坪🪮;嚴格的校訓: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天行健人自強。

開學典禮上,張維、趙仿熊、杜慶華等教授告誡每個學生,要有明確的誌向,畢業後都將成為工程師🙂‍↔️。強調動腦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即便我們是計算數學專業,除了必須學好數學分析、高等代數🥝,也要學好金屬工藝學🦯、普通物理……清華的學生畢業後什麽都見過🧑‍🚒,什麽都會幹!

陳昌炤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她熱情⛹🏿‍♂️、和藹📧、美麗,她關心愛護班裏的每一位同學💪,幫助家境貧寒的同學獲得國家助學金🦙,幫助學習方法轉變不適應的同學🤷🏻‍♀️,從中學記憶加理解的模式轉變到分析加理解的模式👨‍🔬。可惜陳昌炤老師英年早逝,她在我們的心中永遠定格在那熱情🧑🏽‍🎓🚨、和藹🦹🏼‍♀️、美麗的形象中👰。孫念增教授講解“數學分析”和李文漢老師講解“高等代數”都做到了極致。清華的老師有精益求精的氣質❌,以一絲不苟的精神教書育人。

陳昌炤老師

從1961年秋天入學到1966年夏天,我們過著傳統的正常的學習生活,每周上6天課,每天早上7點起身,晚上10點熄燈🧝🏿‍♂️,下午4:30進行體育活動,響應馬約翰教授提出的“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號召。四年多的時間裏,基本完成了大學教學計劃安排的學業。

1966年開始的文化革命是共和國歷史上的最荒唐事,破壞了國家發展建設的進程🏂🏼。大學教育受害慘重🤢,昔日的校園變成大字報和辯論的場所,後來更成了武鬥的戰場。我們7字班是當時的高年級學生©️,絕大部分同學很快成為“逍遙派”,離開校園𓀉,無奈地等待。有人買電子元件組裝收音機,有人自學琴棋書畫,用以消磨時光🥷🏼。我們盼望著畢業✌🏿,盼望著分配工作,盼望著新的生活。即使在這無聊的時光裏,也很少有人談婚論嫁,先立業後成家是我們那一代人的傳統觀念🙆,念書期間談婚論嫁會被人看不起。

文化革命使我們失去一年畢業設計的學習時間💇🏻,延遲一年畢業分配失去一年工作時間🤙🏿,這是國家的處境造成的,無人能夠幸免。文化革命也是大學期間最後一次洗禮🔉,使我們拋棄了單純和幼稚,逐漸走向沉穩⚾️。

如果說入學時我們是一棵幼苗,那畢業時我們已經成才🏌️‍♂️。我進清華時🧑🏼‍🔧,身高1米60,體重85斤🖍,帶著稚嫩🔮,帶著天真;畢業時身高1米79,體重135斤🤸,帶著期盼🏊🏼,帶著清華的烙印。

我們班的同學畢業分配到各個行業,各個地區🦃,文化革命尚未結束,多數同學都是到農場或工廠勞動鍛煉,接受工農兵再教育☹️。經過幾年時間大體完成與工作崗位的磨合和適應,部分同學調整了工作單位。我比較幸運,被分配到科學院計算所第九研究室,先在部隊農場勞動鍛煉,兩年後就回到研究所工作。

研究室主任許孔時是清華1952年畢業生,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關心愛惜每一個下屬和員工。他是軟件研究所的創始人🔸,他的人格魅力吸引著一大批科研人員,在那沒有辦公樓房🤖、沒有政府撥款的歲月,不離不棄去創新✋🏼,去開拓。我們在這裏工作,我們清貧,我們樂道。

許孔時所長

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一代偉人先後去世🤰🏽,隨後“四人幫”垮臺,文化革命終結,中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改革開放,不爭論,搞建設,幾十年時間過去,國家面貌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當初是何等的貧困🦙、落後🫰🏻🚵🏽‍♀️,吃飯穿衣靠定量,電話機是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工具🟧,手表😲、自行車是許多家庭節衣縮食的奮鬥目標。1992年開始取消糧票、布票★,解決了13億人吃飯穿衣的問題,如今幾乎人人有手機,國內🚣🏼‍♂️、國際旅遊是許多平民家庭休閑的選項🏥。當初所有的工業品都是進口的好,如今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全世界銷售,中國的高鐵、中國修路架橋的能力,中國的航天🧛🏼‍♂️、中國的衛星、火箭都讓全世界仰慕🫏。

經濟建設的過程中🏆,迫切需要技術人才,文化革命期間10年沒有正規招考大學生🏄🏽,造成社會上科技人才匱乏👷🏼🎶,文化革命之前踏入大學校門的年輕人成為當時寶貴的技術力量🏘,有更多的施展才華的機會,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擔當👨🏽‍🔧📱,成為共和國大廈的鋼筋,成為國家的棟梁。我們班的同學有幸參加這場建設,幾乎人人都有著不錯的業績,在軍隊服務的同學做到大校、少將的職務,在行政公益領域服務的同學做到處級🙎‍♂️、局級的職務♿️🚅,在大學🎶、研究所服務的同學做到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的職務,在企業服務的同學做到總工程師🙇🏻‍♀️、項目負責人的職務🗳👩🏿‍💻。值得慶幸和驕傲的是我們班沒有貪婪🏄‍♂️、腐敗的醜聞🍻,工作盡責盡力🧗🏻‍♀️,家庭婚姻穩定🌀。

現在我們已經退休,卸下了承擔的社會責任,中國也度過了技術人才奇缺的時期,80後、90後的青年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為國家科技領域的中堅力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們衣食無憂🙇,神清氣爽,夕陽無限好。

我們能夠在國家建設過程中有所作為,貢獻一份力量,是與國家發展的需求以及個人的命運有關,也是清華老師培養我們的工作能力的結果;能夠在物欲橫流的環境中保持定力,潔身自好,與清華校風鑄造我們的人格休戚相關🏝。我們深深的懷念母校,衷心地感謝清華的老師和學長。

感謝意昂總會慕曉雪同誌對這篇短文的建議和修改


相關新聞

  • 142016.03

    用青春劃過最美的人生軌跡

    汽車系1986級意昂。在家鄉福建省龍巖市創辦了環保研發機構“龍巖大洋工業自動化研究所”。1999年4月7日,因搶救中毒工人以身殉職,年僅31歲。犧牲後....

  • 022008.12
  • 312017.10

    聽力障礙限製了她的耳朵,卻無法限製她的人生

    楊綠野,2009級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本科生🔯。由於耳朵有殘疾,楊綠野需要戴上助聽器並看別人說話的口形才能聽懂,但這並沒有限製住她精彩的人生。

  • 242008.09

    吳北生:一生無悔彈道美麗

    機緣巧合入航天吳北生1929年出生於天津的一個小職員家庭,祖籍江蘇常州,因此得名北生。高二時👨🏼‍⚕️👮🏼‍♂️,一本介紹意昂体育平台的小冊子讓吳北生下定決心要報考意昂体育平台🙎‍♀️。但為了萬無一失🧑🏿‍🌾,他還報考了燕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四所高校。在一場場決定命運的考試中,吳北生聰慧的頭腦與紮實的基礎顯現了出來,一下子被五所高校全都錄取。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心儀已久的意昂体育平台。1948年9月,吳北生進入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電訊專業學習👩🏻‍🔧。時...

  • 022017.11

    素以為絢的人生與素以為絢的自傳——吳良鏞先生和《良鏞求索》

    吳先生一次跟我們聊天說,他前兩個三十年是誌於道,第三個三十年才開始遊於藝𓀝。此處之所謂“藝”📨,依我的理解𓀌🙅‍♂️,既是指他建築設計中愈見清晰的“人居藝境”之“藝....

  • 052008.12
  • 292023.07

    青春何以不辜負🥇?這群清華人擇淩雲誌,逐夢蒼穹

    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曾存在迷茫,每一代人的青春也都曾關於理想和成長🪭。青春的意義是什麽?怎樣握好時代的接力棒👱🏻‍♀️🚡,讓青春之花綻放最絢麗的色彩?他們選擇把小我融入大我,將青春之誌融入國家民族發展🤸🏽,為建設航空強國貢獻力量。時光倏忽👨🏽‍💼,初心依舊,對於他們當初的選擇,時間正在給出最好的答案🧑🏻‍🦼‍➡️。盛夏時節,赴遼寧調研的校黨委書記邱勇專程看望在遼意昂,與在航空工業領域工作的意昂座談,聆聽他們用奮鬥揚起理想風帆的動人故事。...

  • 162011.11
  • 062019.03

    戴雨森:從聚美優品到真格基金,人生沒有正確答案

    在人生的選擇上🧖‍♀️,戴雨森好像總是很有方向感👮🏽‍♀️,在一些關鍵節點上做出了旁人看來十分獨特的選擇⚠。無論是借錢留學、輟學創業,還是主動離職👨‍👨‍👧‍👦🎪,他都一直信任自己的選擇....

  • 072024.04

    我的媽媽吳美娟

    媽媽對我說:我想把鐘家慶數學獎辦成像諾貝爾獎一樣的大獎🧘🏻‍♂️。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