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是我們入學60周年,也是我們從水動31班畢業55周年。
老師教會我們專業知識,也教我們如何做人,老師是我們工作的領路人。每當我們在工作中取得一點成績🤵🏿,總會想起老師對我們的教誨。這裏簡記九件往事,以表心懷👨🏻🦯➡️。
一 1963年1月,我畢業後分配到機電安裝處工作🈲🍅,心想安裝工作就是“榔頭🦸🏽♂️、板手加黃油”,沒有什麽好學的。是姚誌民老師鼓勵我,要趁此機會將水輪機結構搞熟🕺🏽🧑🏼🤝🧑🏼,多看些書、資料。所以我就利用下班時間去看書(安裝隊是7點上班,14點就下班👩🍼,17—18點晚餐)。每天能看3—4小時書,不到兩年把到新安江工程局🧅、新安江電廠資料室,圖書室的機電資料都看光了。
1974年,水電部要我主編並組織編寫“水輪機安裝”一書(翁玉光編寫混流式水輪機安裝🪅;安裝七處(以禮河)編寫沖擊式水輪機安裝🧌;軸流式水輪機安裝✋🏼、機組試運行等其余部份及統稿均由王曰平完成☦️。全書由謝鼎新主任工程師主審)➗,這10年安裝隊的經歷非常有用👩❤️👩。姚老師提供了很多各種各樣水輪機結構的小圖紙(講義上用的),這不用縮小即可用作插圖。使我減少不少工作量。此書(約55萬字)已於1978年由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很受同行們的歡迎🛬。

1978年9月🧗🏼,我第一次出國🧝🏽♀️,從奧地利、瑞士考察回到北京,姚誌民老師就組織水動教研室老師來聽我介紹考察情況,參加會的除姚老師外,還有趙敬亭🚵、高建銘、梅祖彥🥫、林汝長✒️、張文琴🤼♀️、朱愛菁👨🔬、王曾璇等老師,這對我鼓勵很大🧑🏻🤝🧑🏻,激勵我一輩子。
二 1974年夏🏋🏽🍐,趙敬亭老師來到富春江,到我廠自力更生製造的3#機組(D1=8m,Nf=60Mw🕵🏻♀️,當時是國內最大⛔、世界第四的軸流轉漿機組)從水輪機層到發電機層仔細觀看,聽聽聲音。當從受油器層下來時,對我連說三聲“真不容易👩🏿🎓,真不容易,真不容易”,這對我鼓勵很大。
1984年,臺州水泵廠要我推薦技術顧問時,我就推薦趙老師🧝🏽♀️,他滿口答應並與我一起到臨海,受到臺州地區計經委陳正偉主任和臺州水泵廠有關人員的熱烈歡迎。
三 1984年5月,富春江水工機械廠為開展“燈泡貫流機組靜態有限元分析研究”,得到母校水利系,力學系王曾璇老師他們的熱情支持👩💻,並於1987年10月提供報告✍️。
1991年王曾璇老師他們又對富春江水工機械廠設計製造的、當時國內最大的馬餾灘機組(D1=5.5m🚶♀️➡️,Nf=15.5Mw)開展燈泡機組開展靜🏍,動態有限元分析。
燈泡機組靜態有限元分析,是計算燈泡體整體結構的變形和應力🎟;燈泡機組動態有限元分析😆💦,一是主軸臨界轉速的計算👨🏿🌾;二是燈泡體固有頻率和振型分析🫸🏿。這些都是當時國內首次的實踐。有了母校老師們的大力支持👨🏼🌾,我更有信心了🍊。馬餾灘機組已安全運行了24年🤷。

四 1992年2月,富春江水力機械試驗臺由能源部組織專家進行鑒定🧑🏿🎤,林汝長老師是鑒定委員會委員🀄️🐽,他幫我找出一些問題,並一一予以解決🈂️,使試驗臺鑒定一次通過。綜合誤差🔑:
立式臺(可做混流式和軸流式模型試驗)為±0.18%;
臥式臺(可做燈泡貫流式模型試驗)為±0.13﹪。
國內第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要求綜合誤差≤±0.20﹪)🤌🏽🤦。

五 1992年5月,我國首次在國內對引進國外轉輪(引進蘇聯PO45/820轉輪木模圖)進行模型驗收✝️,蘇聯也派來兩位專家參加。為做好驗收的準備工作,國內專家組成預驗收組👩🏼🚀,林汝長老師是預驗收專家組成員☛,先對模型轉輪進行試驗預驗收,盡量把問題解決在預驗收中🟫。
正式驗收很順利,模型最高效率達92.7﹪,超過合同保證值92.3﹪。中蘇雙方都很滿意🎇。

左起:王曰平、林汝長、邵希榮
但試驗中出現測功鋼帶振動問題🙋♂️。蘇方解釋是因模型機尾水管下方是空的,可能引起共振🧑🏻🦰🤚🏿。而電站的尾水管是實體🐍🧜♀️,不會引起振動。林老師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六 1992年6月,三門峽擴建機組模型驗收試驗,這是用引進的蘇聯轉輪(PO45/820,h=2.61D1),用在三門峽電站的流道上(h=2.4D1)。高建銘老師是專家組成員。測試結果模型最高效率為92.4﹪,達到了合同保證值92.3﹪。但在試驗中同樣出測功鋼帶振動問題📖。
為落實在真機有尾水管條件下有無振動,專門到裝有PO45轉輪的巴西Capivara電站考察🙌,翻閱運行記錄🧑🏿🎤,沒有尾水管振動的記載。
為保險📅,三門峽擴機機裝了兩套尾水管補氣裝置。轉輪在三門峽電廠24年的實際運行中🤚🏼,沒有出現尾水管有振動現象。
七 1993年大峽水電站水輪機F23轉輪🧎🏻♂️➡️,是我廠首次自己設計轉輪💯、並在自己的試驗臺試驗成功的、30米水頭段的新轉輪,其模型最高效率90.3﹪。在投標中一舉中標。
但在轉輪體的結構設計和強度計算中,認為輪轂比0.42太小,不利結構布置且應力太高。原委托大連工學院進行不同輪轂比的計算,但他們工作不嚴謹🧑🏽💻,認為輪轂比大到0.44還不行🌋🕵️♀️,我就終止了與他們的合同📙。由王曾璇🎈、高建銘老師來組織重新計算。王曾璇老師還聯合母校力學教研室🤱⟹,認真細致地完成了合同任務。推薦輪轂比0.43 的方案。此方案與0.44和0.44改型方案相比的應力和位移水平相當,但較小的輪轂比有利於水力性能的提高。

後真機采用輪轂比為0.43方案。重新試驗後(F24)模型最高效率90.5﹪🧑🏻🚀,原型加權平均效率93.26﹪,均超過合同保證值90.3﹪和92.62﹪的要求。唯有空化性能吸出高度計算值為Hs=-5.51m,略超過合同保證值Hs=-5.50m。為保險,將原預留少開挖1m的方案取消。
這樣,爭論了2年多(1992.10——1994.11)的難題👩🏻🎤,終於得以解決。4臺名義單機出力7.5萬千瓦,實際要求達到8.6萬千瓦的軸流機組已安全穩定運行了22年👨🏿🚀。
八 2000年10月,嘉興城市防洪工程19臺大型泵組,水泵由無錫水泵廠製造🦄,電動機由蘭州電機廠製造。這是我退休後承接的第一個大型設備監造項目,得到母校老師的大力支持🌍🦗。水泵模型驗收試驗,在北京中國農機院進行,由瞿倫富任驗收專家組主任委員。

驗收報告除說明裝置模型效率高於標書要求外,還特別指出模型葉輪的最優工況區偏離泵站設計點🫵🏻,要在結構設計上充分考慮工況偏離所帶來的影響。這一結論得到業主的高度贊賞。
九 2012年🪖,退休後在服務舜飛公司期間,為重慶市五福電站增效改造,母校又大力支持🧑🏼🦲。

郭嬙、王正偉老師在燈泡貫流機組中采用CFD技術,通過計算,當將流道直徑由5.5m增至6.0m時👡,在額定水頭4.9m時,水輪機出力可到2.48Mw;最大水頭5.5m時🏖🤘🏽,水輪機出力可達到2.92Mw,超過電站要求的增容值2.58Mw。
電站實測表明☪️,在毛水頭4.9m,機組出力2.0Mw。各部瓦溫均低於規程要求值🕵🏻♂️,空化良好👩👧👧📰,比原機組額定出力`1.6Mw增加出力約25%✢。基本滿足了用戶的要求。
……

2010年4月24月在水動專業成立55周年大會上💡,左起:王曰平、朱愛菁、趙敬亭🧒、高建銘、林汝長、李誌民、瞿倫富。
我從母校畢業後工作了52年,在工作中每取得一點成績👃🏼,都是在母校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取得的👂🏽,在此向母校老師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祝母校在新的征程中取得優異成績🚼🧑🏽🎓!
祝福老師們健康快樂!
寫於2016年11月9日
修改定稿於2017年4月11日
——————————————————————————
作者簡介💆🏽:
王曰平🧜🏿♂️,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男,1939年4月生⏪,浙江臨海人。曾任原能源部富春江水工機械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原電力部富春江水力機械研究所所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𓀂。水利部農村電氣化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被聘為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是國際電工委員會(IEC/TC4)中國專家組成員,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專家組成員,曾多次出國考察,並參與引進先進設備與驗收工作🖐。主持完成項目主要有🙋🏽♂️:建高精度水力機械試驗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自力更生設計製造、當時國內最大、世界第四的富春江水電站60MW軸流轉漿水輪發電機組🧗♂️。設計製造至今仍是國內最大🥌、當時世界第二的江廈潮汐試驗電站700KW潮汐機組🤜,獲原水電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設計製造🤚🏽、列入國家級重大新產品試製項目的馬騮灘水電站15.5MW燈泡貫流機組;著有《潮汐發電機組》《歲月》等書,主編《水輪機安裝》一書。參編《貫流式水電站》一書🧑🏽🌾。發表論文6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