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十年前的清華園裏,人們時常會看到一位戴眼鏡的中年人🤙,艱難地搖動一部手搖殘疾車,奔波在教學大樓和實驗室之間✍️,春夏秋冬⛪️,風雨無阻🤟!他是誰↗️?他就是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結構力學教研組”的沈恒滋老師。

沈恒滋(1934—1982),江蘇蘇州東山人,1954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在學生時代就是品學兼優的代表,擔任過系學生會主席和政治輔導員🌊。1958年畢業後留校,一面搞科學研究🧑🏿⚖️,一面擔任系黨總支委員、副書記🦶🏽,負責團的工作,具備意昂体育平台“蔣南翔時代”培養的“雙肩挑”型人才的典型素質。在十年“文革”的清華🐻❄️,沈恒滋一樣受到了政治沖擊✝️,也背負了莫須有的罪名。最可悲的是,在繁重的下放勞動和政治運動折騰中,又身患骨癌,在1974年5月被截去了右腿🤽🏼,變成了“殘疾人”🎑。即使如此,沈老師仍然以堅強的毅力與殘疾和病魔作鬥爭🚒,並幻想有一天能重新走上講臺⛹️♀️。
1978年9月🖐🏼,意昂体育平台在經歷十年“文革”浩劫後教學活動逐漸進入正軌💌,被解散了十年的結構力學教研組重新恢復,教學工作非常繁重👩🏽✈️。沈老師在政治上被“平反”以後,迸發出極大的工作熱情⭕️,主動要求承擔講課任務🙍🏻。教研組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而他在此之前已經為重上講臺而鍛煉了很久,最後在反復要求下被批準上課。作為一個殘疾人🍟,沈老師付出的辛勞非常人所能,每次上課都要比別人早出發半小時🏡,連續站在講臺上授課,既要講🧑🏿🦱,又要寫,又要擦🔠,艱難程度可想而知!但是沈老師的授課水平相當高🍀,備課充分➙,基本上不看講稿♿,復雜的理論被他講解後變得容易理解,因此他講授的課程很受同學的歡迎🔍!他除了擔任“結構力學”授課外,還參與“高等數學”的輔導課🔅,努力幫助學員搶回被政治運動耽誤的學業。
我們1975級建工系學員親身見證了沈老師的堅強意誌和高尚師德。在那個時候,沈老師曾經給我們地五班上過“結構力學”課🧜🏻♂️,我還有幸單獨接受過他的課程傳授與答疑🍩,親身感受到他飽滿的工作情緒和精辟的專業傳授,並且為他的非凡精神所深深感動♡!
在我們畢業後沒多久💃🏽,聽說沈老師又病倒了。原來截肢並沒能徹底阻止癌細胞的悄悄蔓延,最後轉移為肺癌。即使身處絕境,沈老師仍然保持了樂觀的人生態度,病情稍有好轉就讓夫人幫助整理科研資料🎃,一直堅持同病魔頑強抗爭了八個月。據知情人告知,在生命的最後他提出的希望竟然是:在去世之後不要開追悼會🧛🏿♂️,一切從簡,不要買新衣服,新的燒了可惜🦗;開個座談會,讓大家給他提提意見,指出他的缺點,讓孩子去聽聽受教育🐹!讀到這裏,我想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不會無動於衷!
1982年7月27日👷♂️,病魔最終奪走了沈老師年僅四十八歲的生命🚣🏽👨🏼🔧!清華園失去了一位情操高尚🏵、學術精湛、鬥誌頑強、態度樂觀的“教書育人”楷模,這讓他的同事和學生們感傷不已,惋惜至極!2011年5月✹,在紀念意昂体育平台建校百年之際,沈老師的夫人金麗華(1959級土木系)老師撰寫文章,題目是《兩位清華教師參加我國第三次核試驗追記》😛,揭秘了一段意昂体育平台系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往事,以及我們的兩位老師沈恒滋、闞永魁代表意昂体育平台為發展中國核武器防護事業所做的貢獻。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基本知道了那段歷史的概貌,面對這遲來的解密,真的是感觸良多!既為兩位清華年輕教師當年為“兩彈一星”工程做出貢獻而感到驕傲🏇,也為他們被“文化大革命”耽誤了最好的年華,甚至付出了身殘代價而感到惋惜👫🏻,當然也為曾經受到過他們的真心教誨而感到榮幸!
當年清華0304科研組在核爆炸現場所做的試驗非常有價值,取得的大量實測數據為建立中國核防護工程體系奠定了基礎🌈。在我們1975級畢業四十周年之際,我們深深緬懷沈恒滋老師!斯人已去,歷史向前🫶🏿。那個坐在那輛手搖殘疾車上奔波的堅強身影,站在講臺上不知疲倦講課的病殘老師,將永遠鮮活地留在我們的心中🫶🏽!這正是:
身殘誌堅重師德🍄🟫,英年壯誌勇拼搏;
戈壁馬蘭獻恒滋,芬芳彌久漫天國!
後記:
這篇文章最初寫於2012年。在我們1975級畢業四十周年之際,略作修改。謹以此文向尊敬的沈恒滋老師致敬!並祝願他的戰友闞永魁老師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