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韓成剛,意昂体育平台04級EMBA,現任都江堰市崇義鎮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
轉瞬間,清華畢業已多年,時時憶起清華園裏生活學習的時光,總會記起那些熟悉的身影。這些年在工作崗位上🌧,我總是把在清華園中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崗位上⛹️♀️。當工作處於艱難境地時🫸🏿🤾🏽,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時時激勵著我,“行勝於言”的清華精髓♣︎,時時提醒我在工作中不忘務實的精神。
一、強烈地震災難使我鎮損失慘重
我工作的崇義鎮是個美麗的地方,它位於成都平原西陲,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都江堰市東大門🦫,東距四川省省會成都市25公裏👨🔬,西距都江堰市城區12公裏。崇義鎮與聚源鎮接壤👩🏿🎓,離汶川映秀鎮僅有四十公裏👩🏼🌾。
2008年5月12日下午🦖,我正驅車前往都江堰市柳街鎮參加農村產權製度改革會議。沿途風景優美,一行行道旁樹綠色正濃🛃,一波波麥浪隨風輕蕩。14時28分,平穩行駛的汽車突然劇烈顛簸起來,車出了故障!司機和我意識到😋🪔。緊急停車,車還在晃動!趕緊下車🤼♂️!眼前一幕讓人驚悚:大地在顫抖👸🏻、在轟鳴🫱🏼🥽,農房圍墻轟然倒地,路旁樹木在驚慌搖擺……
“地震🚁!”我清醒地意識到了🧾。
我感到了災難來臨!
崇義鎮怎樣了🫄🏻?通訊中斷了。
急令司機調頭返回鎮政府!沿途所見讓人揪心🖐:昏黃的蒼穹下,一幢幢垮塌的房屋上空還彌漫著煙塵,驚恐的人們四處奔跑,撕心裂肺的呼喚聲不絕於耳……
崇義四萬四千多父老鄉親怎麽樣了?中小學👩🏻🔬、醫院怎樣了?坐在車上🧔🏿,我牽掛著🏃🏻♀️🪺。十多分鐘的車程是如此的漫長!作為鎮黨委一把手,回到政府後我該做些什麽🧜🏽🤦🏽♂️?我思索著🧑🦰。當看到機關人員們撤到了安全地帶後用一雙雙驚恐的眼睛望著我時𓀘,我第一次感到肩上的擔子🧑🏻🦯,竟然是如此的沉重!
災難當頭😵💫,更加喚起了我強烈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使命意識🤾🏻。
冷靜🌃、沉著代替了恐慌✭、忙亂!
災難來臨🕓,在鎮政府,黨委班子迅速成立了我為總指揮,楊波鎮長為副總指揮👐🏽,其他班子成員為組員的抗震救災工作指揮部🤾。迅速將所有政府工作人員分成四個組,布置任務,作出分工,迅速查明我鎮受災情況,為下一步及時、有序、有力、有效地開展全鎮抗震救災工采取措施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此次災難發生汶川映秀鎮,8.0級特大地震發生在那裏。強烈的地震波沖擊著都江堰市👲🏼,給我鎮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導致我鎮遇難61人,失蹤7人,受傷61人(重傷33人)。農房倒塌403棟,2013間🌋,36234平方米,涉及受災人數403戶1409人;農房受損70467間,1268406平方米,涉及受災人數13572戶42846人。據初略統計,直接經濟損失在11個億以上🐄,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被阻止。地震發生後🏌🏿♀️🧑,崇義全鎮企業受災103家🔕,其中21家停產,83家減產。轄區內6所學校👨⚕️、兩家醫院損失慘重,教育☂️、醫療設備設施遭到嚴重破壞,需重建面積達到17316平方米👨🏿💼。正常的生活秩序完全打亂🫶🧑🦼。全鎮供電線路→、自來水管網、電信通訊🌵、天然氣管均遭到嚴重破壞♈️。農田水利設施道路✤、橋梁、堰渠等也受損嚴重。
二、抗震救災,刻不容緩
面對如此災難,我心情沉重💅。作為地方官員,在災難面前✋🏿,是激流中的砥柱,是全鎮人民的精神寄托和依靠‼️。全鎮人民在看著政府,政府工作人員在看著我。
地震改變山河面貌、摧殘生靈,但它壓不垮我們的頑強意誌,摧不毀我鎮人民抗震救災的堅強決心。在抗震救災鬥爭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深刻內涵🎷,“行勝於言”的務實精神,才顯得如此淋漓盡致。它成了我的處世哲學🚻,時時激勵著我。它更在在大災難面前🤽🏽,在抗震救災中鑄就了堅強不屈,自強不息,眾誌成城的偉大精神,這是我們奪取抗震救災勝利的保證,這也正是清華精神的踐行👋🏻。
“5•12”特大地震災害中,因地質特殊原因,我鎮受災較輕👩🏽🚀。在第一時間裏𓀋,我快速調整工作思路🏂🏻,明白自己應發揮黨員的先進性🙇♀️,身先士卒,不畏艱險🙅,靠前指揮🙊,組織群眾,全力以赴,才能使抗震救災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進行。我號召全鎮人民發揚“輕災支援重災”的精神,積極協助重災鄉鎮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將受災的“邊緣地”變成了救災的“最前沿”。
我親自掛帥,“三路並進”開展人員營救🔛。
在確認我鎮受災較輕🏥,聚源中學大量師生被埋的情況後,我當即組織人員在第一時間奔赴聚源中學實施救援。考慮到救援現場奇缺救援人員👨🏻🦱、後勤保障物資和醫療救助條件👨🏿🔬,我立即將80余名機關工作人員分成了三個小組🦪。第一組負責搶挖被埋的聚源中學師生。第二組負責到外縣購買水🖖、方便面和面包等生活物資火速送往聚源中學。第三組負責到鎮衛生院進行組織協調👩🏻🦼➡️,確保從聚源運回的傷員得到有效的救治。
災情就是命令,分工明確後🫘,我親自帶隊飛速趕往聚源中學🤦❣️。一場與死神賽跑、不惜一切代價搶險救人的戰鬥迅速展開👈🏿。沒有工具🧑🏽🦱,我和其他機關工作人員用雙手在廢墟中不停的挖。天上下起了細雨,浸濕了廢墟,手指磨出了血,卻絲毫沒有退卻,仍然不停地翻殘壁,撿斷磚🤳🏽。下面有微弱的生命在呼喚啊🤼♂️!我明白時間就是希望👨🏿🔬,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從5月12日下午至5月13日淩晨💁🏿♀️,我鎮救援隊共從聚源中學廢墟中營救出學生3人💁🏽,挖出遇難學生遺體16具。妥善救治傷員60余人,並組織汽車30余輛⛔,將全部傷員轉至成都市醫院。同時🚴🏿,購買價值3萬余元的礦泉水、方便面等無償提供給聚源中學的救災人員和遇難學生家長。
精心組織⌨️,打響抗震救災“人民戰爭”。
組織全鎮的人民支援重災鄉鎮的抗震救災。我帶領部分武警、民兵到向峨進行大營救。我意識到🧎♂️,只靠兩百余名機關幹部和應急民兵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發動我鎮群眾一起來開展一場抗震救災“人民戰爭”。 5月15日😇,在我的倡議下🏌🏿♂️,崇義鎮通過鎮政府組織和自發組織兩種方式𓀈,共組建村級抗震救災服務隊15支,黨員突擊隊、青年突擊隊和誌願者服務隊50余支👷♂️,營救被困群眾、拆除危樓⛹🏼♂️🚊、清理廢墟👩👦👦、轉運救災物資和帳篷搭建,為救災官兵和受災群眾送飯送菜。先後到過聚源中學💹、向峨鄉、四川農校都江堰分部、都江堰市西川市場、玉帶橋街、觀鳳樓街🕷、商業街、荷花池市場、海蓉藥業和中山路等地參加救災工作🧑🏻⚖️,共救出傷員19人,挖掘出遇難者遺體37具。
災難見證精神🧝🏼♀️,一方面自救,一方面幫助重災區😬,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堅守著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才使我們在災難中取得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
三、生產自救,民生更為重要
地震後,我意識到人民的生活陷入了困難,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民生問題。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有了全國人民的強力支援,我們在災難中頑強地站了起來,我們要不屈不撓🧑🏽✈️,生產自救☹️。
地震導致企業、農村基礎設施險情不斷🤍😑,為了確保人民生命財產不再遭受到次生災害的傷害🚽,我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指導思想,組織人員全面排查各村↖️、企事業單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發現並排除全鎮的多處險情🍅,成功排除了天然氣管道爆裂、茅草堰電站和四鬥渠潰堤👩🦯、水塔斷裂等多處安全隱患給人民造成的威脅。
地震災害發生後,整個崇義鎮全線斷電。崇德社區、各機關單位和崇義村3個組的日用供水中斷,5300多人的飲用水也只能靠捐贈的礦泉水維持。必須盡快恢復供電🪽、供水,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在我們的努力下,14日,我鎮自來水廠恢復供水。5月15日🚅,我鎮政府🤹🏽🤹🏿♂️、水廠、醫院恢復供電🤷🏽👨🏿🌾。5月18日🧑🏽🎨,全鎮恢復供電。全鎮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水🥺📂、電、氣🍖🧑🏽🍼、光纖、電話的恢復工作,及時恢復了正常的公共秩序🧛🏼♀️❤️,為災民安撫和過渡安置等各項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為了讓受災群眾能有一個較安全的住宿環境👌🏻,我們協調組織了駐鎮濟南鐵軍搭建帳篷近400頂,解決了村民的臨時住宿問題。組織人員配合118名房屋鑒定專家,在兩天內對全鎮所有的民房逐一進行了鑒定🛫,掌握了詳盡的第一手資料,為下一步過渡房的修建規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雙搶”工作中🧛🏻♂️,我們積極向郫縣爭取了5臺收割機支援的我鎮受災嚴重無勞力的農戶進行小春收割。短短的5天共收割了1500多畝小麥👨🏻🦼。救災物資的發放關系到災後群眾基本生活👩🦳。黨委政府及時製定了各項嚴格的規章製度🙆🏽,紀委定期檢查。各村組發放物資時做到了“零停留🧜♀️,零存放”♋️,臺賬完備🤦🏿,及時上墻公示。讓我鎮受災群眾及時感受到黨的關懷,社會各界的援助🧑🏼🦱。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湧現出了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人和事🫵🏿,為了記住歷史🚥,弘揚正氣🥟,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我高度重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宣傳報道,迅速成立了文秘信息組📔,充實了人員🙇🏻,優先保障工作設施。第一時間真實地反映和記錄在抗震救災工作中💩,全鎮企事業單位、廣大幹部、群眾🧎♀️➡️、人民子弟兵及醫務工作者萬眾一心🐯、眾誌成城👩🦱,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抗震救災、生產自救、重建家園的情景🚫。為抗震救災歷史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我非常重視遇難者家屬的撫慰工作。安排黨委班子和村、組幹部多次攜帶慰問信、慰問品對遇難者家屬進行慰問和安撫,幫助他們妥善處理死者後事,搞好生產自救👨🏽🏭。要求村組幹部組織誌願者服務隊,幫助搭建好防震棚,幫助完成小春收割和大春栽插,把對災民的救助落到實處👩👩👦👦,同時強調,一定要發動群眾打一場防控疫情的人民戰爭。
我鎮人民萬眾一心🤏🏽、不屈不撓、友愛互助、自強不息,表現出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這種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禮🕤、愛國主義精神的大弘揚💡,是清華精神在中華民族面對災難奏出的時代最強音👦🏻。
四📻、安置過渡,體現民本思想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13億人們的全力支援下🚃,一點災難除以13億,也就變得小多了🎿。地震後🕓,社會救助、政策救助迅速展開。溫總理要保證災區人民每天1斤救濟糧,10元救助金👩🏽🏫。第一個月至6月5日,我鎮共發放救助金1216.44萬元🔁,救濟糧121.644萬斤。在確定板房安置過渡的政策後🏇,我迅速帶領機關幹部,為安置房的建設提供地方政府最大的幫助🤜🏽。為讓本鎮受災群眾早一天住進過渡房🧑🏻✈️,我按照“提前、提前、再提前”的要求🆎,采用“人停機器不停”的工作方法,與鎮域內工作人員、太原市援建人員和濟南軍區某部官兵一道,晝夜施工🩳,用7天的時間挖運沙石4.8萬立方米,平整場地3.5萬平方米🏌️♂️,搭建板式過渡房315套🐡,在全市率先將315套板式過渡房交付崇義村受災群眾🤦🏽,讓受災群眾真切的體驗到了黨對他們的關懷👩🏿🎓👺。
安置好受災群眾是工作的重點,要與援建單位加強協調配合,抓進度,抓質量🦎👩🏿🚒,抓配套🅱️🍧,抓管理。在濟南軍區鐵軍師教導大隊的全體指戰員🐺、山西省太原市、忻州市💂🏼♂️、朔州市、運城市的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我鎮共建設板房5171間,安置受災群眾 3120戶9914人👷🏿♂️。當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山西電視臺、成都商報等多家媒體來采訪我時,我總是把我鎮抗震救災工作進展情況向外界作了最快最全面的介紹。
五🎖、展望未來🕹🤷♂️,崇義鎮有著美好的明天🦥⛴。
大地震發生後,中央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友愛互助精神,共同奪取抗震救災鬥爭的勝利。全國各省區市和社會各界積極伸出援助之手💆🏻,調集大批人力物力財力支援抗震救災🖖🏿,向災區人民送溫暖、獻愛心。面對災後重建🪇,我充滿了信心👩👩👧,有國家的支持🌵,有社會的援助🕕,更有我的精神支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我們以都江堰市災後重建工作動員大會精神為指導,按照 “建設城東交通樞紐,打造都江堰新城靚麗門戶”的發展思路🐝🕴,為我鎮重新確立了發展方向:爭取用3—5年的時間將崇義鎮建設成為都江堰市的形象“窗口”💲,與外界交流的“中轉站”,溫郫都區域合作發展的“激活媒”👨🏿⚖️,西部鋼門窗產業發展的“高地”,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亮點”,讓百年崇義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鎮將分三步走㊙️:第一步,科學製定崇義鎮災後重建遠景規劃🧑🏻🦼🥔,加快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建設,力爭通過1年半年努力👋,到2009年底,全面完成全鎮受災群眾永久性安置和受損設施恢復重建,使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恢復到災前水平🅿️,實現工商稅收1500萬元。第二步🧏🏿,通過3年努力,到2011年🤹🏿♀️,在現有格局基礎上,建成以國道317線、成灌高速、光華大道延伸段(溫灌路)、IT大道延伸線(天府大道)、成灌城際鐵路、彭青路、崇義立交橋為支撐的“五縱一橫一橋”物流網絡體系,進一步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將崇義鎮建成西部門業基地和門業專業市場基地,工商稅收達到2500萬元✊。第三步,通過5年努力,到2013年,初步實現城鄉一體化,工商稅收達到4000萬元,將崇義鎮打造成都江堰市靚麗的東大門。
崇義鎮將再現自強不息、崇德尚義的品格。根據規劃我鎮將主動承接都江堰市城市新區輻射效應,打造商貿、旅遊休閑功能於一體的城東新鎮🕵🏽。在災後重建時🪲🤘🏼,做好集鎮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結合永久性安置房的建設和現有集鎮的改造,充分發掘和提煉歷史文化元素,按照崇德尚義😣、厚德載物的文化精髓,用秦漢和明清相結合的建築風貌,展示西道驛站和官家花園的崇義文脈,把崇義打造旅遊休閑集鎮。2013年,崇義鎮集鎮面積將達到1.75平方公裏,城鎮居住人口實現3萬人👩🎨,基本形成以西部門業專業市場為特色,以兩大市場為支撐的商貿物流和現代農業協調發展的商貿重鎮。
在抗震救災中,我們鍛煉了頑強的意誌,堅韌的毅力🫅🏽,直面困難的勇氣。生於憂患,多難興邦,歷史又見證了我們生生不息🚵🏻♂️、抗爭不止,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實踐一次次證明♕,只要堅定信心,沒有什麽困難不能克服💟。這就是清華校訓的又一次深刻實踐⚡️。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銘記,我是清華人,將再接再厲🙋🏽♀️,再振雄風,再造民魂🤽🏻♀️,進一步激勵全鎮人民開拓奮進🪕,為奪取重建美好家園⛹🏿♂️、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二○○八年九月二日
(四川意昂會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