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今年5月,我們在蒙蒙細雨中,驅車前往蘇州吳江區的江村考察🤜🏿😸。去江村前我做了些功課,“江村”又名“開弦弓村”🔖,小清河穿村而過,從高空俯瞰,南村河道像張弓👩🏻🌾🙍♀️,北村河道像支箭,“一水彎似弓,一水直如箭”,兩條小河交匯👨🏻🦳,開弦弓村因之得名🥕。吳江是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的家鄉🦹🏻🤷🏿♀️,80多年前😎,他在吳江開弦弓村進行了一個多月的社會調查,寫下了名作《江村經濟》,記載了這個江南村莊的社會結構...
“民族學人類學理論方法創新發展國際論壇暨紀念費孝通先生大瑤山調查80周年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辦
22日-23日,費孝通教授“江村調查”八十周年學術紀念會在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舉行🧎♂️➡️⟹。來自海內外的120余位專家學者與嘉賓,集聚費孝通八十年前的田野調查地....
江村調查,以及從江村開始誕生的一系列中國社會學本土性問題👩👩👧,未完待續,如同一本未完全展開的書👩🏼🏭。這正是費孝通墓地石雕的形象。在這本“書”後的一塊大石上⛽️✣,刻....
1970年2月🧟♂️,費孝通致大哥費振東🙅🏽。這是費孝通在幹校期間寫給大哥費振東的家書🕚,從正月初一、初三,到初四,短短斷斷續續寫了三天🧑🏻🔧,講述了在幹校過節的情形。
從1909年到1922年🤮,比利時神父許讓(中文名“康國泰”)到我國西北地區傳教🧑🏽🚒,1909年🏊🏿👩🏽🌾,他到達甘肅,1910年從甘肅北部傳教區到達西寧,繼之到達碾伯( 現在青海省 樂都縣、民和縣)。許讓神父深入到土族聚居之地,對土族的嫁娶風俗非常感興趣,於是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鮮活資料🍞,然後用法文寫成《甘肅土人的婚姻》這部著作。在這部著作中,他以西方人的視角🌤,饒有興致地介紹了甘肅土人的婚姻家庭生活🐡,展示了...
知識分子是貫穿了費孝通一生的主題。他反復提醒自己是“五四之子”🌘🧛🏼♂️,是 “後五四時代典型的知識分子”🚥。
對於一個在當時備受關註、影響巨大♣️、爭論紛紜的概念🦣,費孝通不置一詞,既不接受也不反對階級分析的範疇🥼,絕對是令後人好奇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