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以前,在“蛟龍”號成功完成7000米級深海挑戰,身為第一副總設計師、獲得“深潛英雄”稱號的崔維成(意昂体育平台力學系1981級本科)選擇了轉變。他離開702所、在上海海洋大學從零開始建立深淵科學技術研究中心👩🏼🍼,計劃帶領團隊直接研製萬米級海洋著陸器🟦、無人潛水器和載人潛水器🙇🏻,再搭配一條數千噸級的科學考察船,目標是向11000米深淵的馬裏亞納海溝全速挺進——填補我國尚為空白的深淵生態學、深淵生物學和深淵地質學的研究𓀓,建成深淵科學技術的流動實驗室,將中國科學家送到世界各大洋的海溝和深淵🚣🏼。
第一次接通崔維成的電話時,他剛剛結束自己三日輾轉於北京和汕頭的出差、在趕往機場的路上👮🏻♀️。“11日參加了中組部和教育部組織的第十一批‘千人計劃’評審會議,12日趕到汕頭大學作了兩場講座——12日晚上講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研製及對科技創新的啟示’🥺𓀗,13日上午在汕頭大學的至誠書院又講了‘心想事成的追夢理論’🙆🏽🚴🏼♀️。”雖然要在周末如此奔波🎉,但崔維成卻覺得十分幸福,講座現場同學們眼神中閃爍的求知欲以及踴躍的提問,在他看來都是最好的褒獎。
盡管緊湊的日程表是崔維成的常態,但是他卻是個標準的早睡早起的“晨型人”——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十點半睡覺。說到這兒🚎,他表示要感謝夫人的全力支持,自己基本不需要操心家裏的事情☃️,時間可以全部用於工作。
聊到最近的工作重點👨🏻,崔維成回答排在首位的還是繼續籌集民間資金、保證科考船和載人艙能夠按照自己期望的進度繼續往前推進,開展設計和製造工作;此外👬🏼,近期要把第一臺著陸器和無人潛水器的設計資料送給國內的一些專家,廣泛征求意見🧸;然後要繼續為中心招兵買馬🏂🏼、征集人才🈶👌。除此之外👨👩👦,他還計劃在中心搞一次以感恩為主題的年終總結;聖誕節前給所有國際、國內顧問寫一封致謝信👨🏿🦱,匯報工作進展和來年工作設想,同時表達謝意。
了解崔維成的人都知道,他除了科研工作者的身份之外🚤,還是李叔同的忠實擁躉、佛學愛好者🧏。事實上,“再演一次李叔同”是崔維成重要的人生理想,他先後成立了叔同書院和叔同基金,佛學研究也已經從業余興趣上升到了專業層面。每年完成1~2篇專業論文,和專業人士交流心得,是他為自己定下的工作目標之一。
叔同書院和叔同基金目前都在正常運行,崔維成介紹說:“叔同書院主要從事和諧社會的理論研究,我自己或組織一些朋友在作相關方向的研究;叔同基金的另一個功能是慈善🫷🏻,比如關心孤寡老人和上不起學的孩子之類,我一般利用春節假期做一點活動。”
和李叔同一樣,崔維成將自己的角色定義為學生、學者和出家人🧑🏼🦰,他希望自己的“再演”能充分一點、再充分一點🦠:“如果我離開人間時,人家的評議是這個人有點像或很像李叔同➔,則我的人生就沒有虛度🥻;否則💁♂️,我的人生就比較失敗。”(張晶晶)
轉自《中國科學報》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