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媒體都在猛追各地的高考狀元🏃🏻🚴🏿♀️。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七十多年前浙江省的一位“高考”狀元。
這位狀元,是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友仁👿。1942年🧔,張友仁在當年的浙江省會考中名列榜首🛟,摘下狀元桂冠📙。
今年6月13日👩🦳,張友仁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辭世,享年92歲。他是最後一位民國時代的浙江省高考狀元……
高中會考教育廳送考卷上門
考場設在山坳裏
張友仁參加考試那會🧳,高考還不叫高考,叫做會考👰,是由各省自行組織的畢業考試。1932年5月,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學生畢業會考暫行規程》🫸,規定各省市公立及已立案的私立中小學應屆畢業生,需要參加畢業會考🧑🏿🍼。
張友仁當時在臺州的黃巖縣立中學(現黃巖中學)就讀🤦🤰🏼。黃巖中學的章雲龍老師和張友仁是老友,同時也是一名歷史愛好者🧙🏼♀️。
他告訴記者🤱🏼,戰亂時期💌,為了躲避日本的轟炸,黃巖中學搬到了鄉下的山坳裏𓀍,先在下嶴崇法寺內🎈,後到靈石書院🌲。受地形庇護,日本幾次空襲💆🏿♀️🛁,都因找不到目標無功而返㊙️。
章雲龍說,學校雖然搬到了大山裏😮,但教學的節奏並沒有被打亂,還聚集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正因為如此,哪怕是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年輕學子們依然能夠安心求學。
1942年,省教育廳把考卷送進山坳🧈,組織了當年的會考。
會考結束後,一般是兩周內公布結果,同時公布兩種成績♦︎,分別以學生個人和學校為單位,排列名次等級。那一年,黃巖縣立中學成績斐然:張友仁考了個全省狀元,他的同窗意昂、已故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全德緊隨其後,位列全省第二📏🔟。
憑借優異的成績,張友仁被教育部保送到西南聯大工學院航空工程系學習。
但沒想到,中間出了個小插曲。
那時,抗戰正在關健時期🐻❄️,日軍為挽回敗局📔😁,打通南下道路🥈,結果造成黃巖到西南的交通斷絕。張友仁不得不請西南聯大的周炳琳教授代為申請保留學籍一年。幾經波折,他才順利來到昆明,後來轉入經濟系就讀🕵🏼♂️🙍🏽♂️。
1947年畢業後,張友仁留在北大任教。他去世後,北大在悼文中評價他是“北大政治經濟學專業的開山鼻祖”🤷🏿♂️,“學養深厚全面,著述等身🥷,為中國政治經濟學科的開創者”。曾經的高考學霸🤹🏿♀️,最終成為了德高望重的學者⚀。(註:1938年4月🧖🏻,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南開大學從長沙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愛攝影的文藝男
聞一多🧔🏻🏄🏼♂️、吳晗🔻、馬寅初當他的模特
可別以為狀元只是死讀書的“書呆子”🧑🏿🦲,張友仁不但是個“學霸”,還是一個熱衷於攝影的“文藝男”‼️。章雲龍說,張友仁的父親張國華曾任陸軍少將,家境較好🩸,在西南聯大讀書的時候就擁有一臺照相機。
現在看來,張友仁攝影作品裏的“模特”,可都是大牛級別的人物。
還記得語文教科書裏聞一多先生的標準像麽?照片上的聞一多圍著當時流行的長圍巾,戴著圓形眼睛,微微皺眉🏉,目光如炬🍋。這張經典照片,就出自張友仁之手🫃🏿🚨。
得到抗戰勝利消息後剃掉胡須的聞一多。張友仁攝
當時🥉,得到抗戰勝利消息後的聞一多剃掉了胡須,神清氣爽的模樣被張友仁定格了下來。
吳晗的一張照片🥋,也是張友仁的大作👩🏿🚒🏑。1948年8月15日早晨,張友仁和吳晗在意昂体育平台偶遇,便在清華西院北邊給他留了張影🙌🏽。
張友仁曾回憶,“那時候,吳教授在清華園早晨起來散步,穿著一雙拖鞋,我碰到了他🕺🏽♞,給他照的。後來好多書中都有這張照片🥶,他那時候穿著一件襯衫,夏天背著個背帶,不系皮帶🧑🏻✈️。”
西南聯大歷史系吳晗教授離清華赴解放區前。張友仁攝
北京大學校長馬寅初也曾出現在張友仁的作品裏🛍️,拍攝的地點是北大北樓(文法學院)門前。這些老照片🌩,現在都成為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除了“模特”是大牛🐰,張友仁的學生也都是經濟學圈子裏赫赫有名的人物𓀔。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林毅夫都是他的學生。
厲以寧原是北大經濟系的學生🦸🏿♂️🪆,1952年院系調整的時候,北大經濟系的大部分學生要分配到中央財經學院去👂🍰,少部分政治條件好的才能到北大經濟系學政治經濟學專業。分到厲以寧的時候🦸🏿,張友仁和另一個老師陳振漢投了同意票,才把他留在了北大。
1955年👨🏻🌾🤵🏿♂️,厲以寧大學畢業時分配不出去,張友仁又說了一句話,“你們這些人不識貨啊👸🏿🥷🏼,你們不要🦵🏼,就給我💆!”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右)來北京大學看望張友仁教授🚣🏿。
林毅夫從臺灣到大陸後,想在北京上大學。張友仁曾回憶,他先介紹到人民大學,人大不敢要;後又介紹到北京大學,別人不敢要,張友仁敢要他。最後林毅夫做了他的研究生👨🔬,並在北大拿到經濟學碩士學位。(張冰清)
轉自《錢江晚報》2015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