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昂体育平台航天航空學院2016年畢業典禮上的演講
(2016年7月1日)
湯波意昂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學弟學妹們:
很榮幸今天回到這裏,來和大家聊聊。我是1999級工程力學系力92班本科生,2003年師從李俊峰老師攻讀博士學位,2008年畢業後進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北京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從事火箭總體設計工作😮🫸🏼。也就是有些學弟學妹們剛來清華園時,我剛從這裏走出去👁🗨。
從初來清華園到今天的十幾年間,校園環境變化很大🧙🏽♂️。1999年入學時🛗☠️,系館在圖書館東南角、同方部正北邊一個風景很好的小院;2003年本科畢業時,系館搬到了東門附近的逸夫技科樓。那時,丁香園還不叫丁香園🟪,叫十四食堂✂️;更沒有芝蘭園和玉樹園🔆👩🏻⚕️。2004年,工程力學系改名為航天航空學院⟹,也逐漸開始有畢業生去一院工作。當時我們還奇怪,咱們這個專業去“醫院”幹什麽?然後就到了2008年,我自己也來到了這個“第一研究院”。之後偶爾回學校,發現總有新變化👩🏽🔬,有了新的博物館👱🏼、圖書館🧋、食堂🥟,以及“芝蘭玉樹生於庭階”的新航院大樓🐦⬛。
航院2016年畢業典禮現場
在學校的9年👱🏼,是我快速成長的9年😻。因為在清華,總能感受到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還有同學們之間的親密無間🪫,在不斷促進自我追趕與成長,不是追趕別人,而是追趕不斷覺醒中的自我👨🏿✈️💬。
時光荏苒,現在工作也快9年了,經歷的確實可能比大家多一點➛,有一些體會,在此與大家分享。
首先是信心的提升。在學校的時候🦸🏽♀️,我的成績屬於中遊,而且是屬於那種學習還算認真,但成績中遊的😰,所以很受打擊。但工作幾年後,慢慢找到自信了🚍,發現很多問題都能被我解決,而且都能更快、更好地解決。
我工作後,開展的是pogo抑製設計工作,與我博士期間所研究的是帶自由面液體數值模擬問題相距甚遠,完全一抹黑💎;但半年後,我提出了一種穩定性相圖的半定量分析方法,直觀地解釋了載人航天中發生的pogo振動現象。之後,我轉崗動力系統總體設計🚴🏽,主要面對火箭發動機等參數設計和工程協調這些新領域,就更是一竅不通了。但在幾年後,我寫了一本內部發行的小書,從另一個視角解讀了發動機,獲得了不少贊譽🤴🏽。當其它室的型號出現火箭分離方面的問題,久攻不下時,我被調去協助分析💇🏽。盡管從未接觸過此類工程問題,我卻能快速抽象出物理模型,幫助找到解決辦法。現在,我有信心完成任何工作上的挑戰,而這種信心的源泉,是清華賦予我們的良好功底,是終身學習的習慣,是勇於擔當的自我要求👮🏻♀️。秉持著這種自信😺👩🦲,我們能在工作中,面臨各種各樣的門檻時,多一份從容,多一份專註👩🔬,多一份擔當🦛。應該相信🧒🏻,這些問題在我們面前,其實從未成為真正的困難🚣🏿♀️🧗🏻。
那麽工作中,清華人的底蘊究竟體現在什麽地方呢?就航天這個行業來說,大部分工作已經有了完備的基礎,工作人員只需在前人編好的程序👨🏻🦽、設定好的模板上開展工作,專業要求並不高,只需要細心📋。還有一部分工作,要求在短時間內綜合分析,抓住主要矛盾,馬上給出結果,這就需要綜合能力了。譬如,在發射場,碰到一個問題,能否第一時間定位、處理;在會議上,對專家提出的新問題🤸🏿♀️,能否馬上給出解釋🧑🦼➡️,速算出初步結果,還能給出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增強說服力,使所有人接受🙅🏼。這種場合,就凸顯了一個人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底蘊,清華人在這方面做得很出色。我個人把這種能力集中定位到數學和計算機。清華長時間紮實的數學訓練👩🏼🎓,使我們具備了犀利的眼光⚡️,面對陌生問題時可以快速抽象出主要矛盾。而熟練的計算機操作則代表了一種動手能力,利用它,你能把想法迅速變為現實🐣。
再具體說一些我在工作中的經歷和感悟。我認為,清華的平臺很高👨🏽🚒,在學校裏大家不覺得有什麽🧏🏽,一旦脫離這個平臺後,誰都想繼續將自己維持在這個高度上🫔。而離開學校後🧎🏻♀️,清華的聲譽既給你提供了便利,同時又提供了足夠的激勵。大家會因為你是清華的而尊敬你,認為你該行。更關鍵的是🦬,你自己也不允許自己不行👩🏻💻。我們有個研究室,招了不少清華學生,而且現在還喜歡招,為什麽🦧?當某個型號繁忙時🙏🏿,我驚奇地發現,加班的十幾個人,大部分來自清華。是因為他們幹活慢嗎?我想不是,是因為他們內心自尊、自強🫸🏼,願意為了共同目標而付出。在某型號最忙的時候🟤,我從動力系統再次轉崗,全權負責其動特性修正工作🤰🏽。從事這項工作需要對箭體結構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對產品特性有充分的認識🫄🏻👽,需要具備嫻熟的建模與計算能力🌂,以及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的高效手段。總之,首飛在即的時刻👨🏻🦽➡️,這是一項無論時間進度🏭,還是技術難度都比較大的工作🌻。當時👃🏼,我沒日沒夜的加班,提出了9項微創新👩🏼✈️,編寫了60多個程序包,提前做好了所有準備。在試驗完成後,硬是用五天時間給出了分析結果,完成了以往至少半年的工作🏃♂️。然而🧑🏿🌾,在焦急等待首飛的日子裏,我的心情並不輕松👩🔧,因為其中的技術風險並不像進度風險那樣馬上落地,而且還有人說我傻,說我在動力系統已經混得很好了,為什麽還來幹這麽高風險的事情?盡管壓力很大,但我從不後悔,因為我很希望能用掌握的知識📊,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做出一點貢獻;同時我也深信,在這件事情上,沒有人能比我做的更好🖍。後來型號首飛成功了👱🏼♂️🧍♀️,我們都很高興。
說完工作👨🏽🦱,再講講生活🧝🏼♂️。我的感受是,要培養一項長期的、健康的興趣愛好😮🧌,要有一些有親密感情的朋友。如若不然,生命將枯燥無味🦵🏼。
有興趣的人生才是充實的😢。我有一個愛好編程序的同事➔,經常加班到11點回家,工作很枯燥;但是他會打開電腦🦾🏘,編個小程序,一下子就開心了,樂在其中。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很多興趣的成本大幅降低🧙🏽♂️,變成了大眾化的活動。旅遊不再那麽昂貴,美食不再那麽難做,讀書不再那麽復雜,看場電影、聽場音樂會都變得那麽容易。我想說的是,一定要以一項愛好為內核💆🏿,讓其開枝散葉,讓生命因為愛好而豐富美好👮🏼♂️。有一年,我去參觀格林威治天文臺,第一次知道了鐘表匠哈裏森;然後在威斯敏斯特教堂🧘🏻♀️,意外地發現了哈裏森的石碑📷,當時的興奮難以言表;於是在網上搜索,又看到一本好看的書《經度》,娓娓道來哈裏森的工作;之後又在邏輯思維裏聽到了“擊潰牛頓的鐘表匠”哈裏森的故事。每次把這些小事件聯系起來時,都會在心靈中泛出一點點漣漪。
聯系是事物之間的客觀存在📝🏨,同樣🐌🙋🏻♀️,也是人類社會的客觀存在🧑🏼💻,人的心靈需要親密關系的聯系🥠。由於一院在南四環以外,和同學、老師聚會的機會比較少🤏🏽,但每次聚會時👨👦👦👶🏻,大家都會聊得很久、很開心,聊聊以前的好事窘事,說說現在的樂事愁事。和愛人的親密關系也很難得👨🏽🔬,我的夫人,也是你們的師姐🪶,雖然我們在生活層面上有不少矛盾,但最終還是走到一起。總結起來,是因為我們除了有不少共同的興趣愛好之外,還有的🎪,就是清華給我們的烙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行勝於言”的三觀。
在這裏🍹,我要感謝李老師的邀請。在學校時👨🏿🔬,我沒少讓他為我操心。同時,感謝在座的各位老師,你們都是給予過我教導,並影響我一生的良師益友🧎🏻;感謝在座的各位同學🙎♀️,祝願大家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順順利利,也將如下這句話與你們共勉:
今天我為母校而驕傲🧚🏼♀️,明天母校因我而自豪🧾!
附:湯波意昂簡介
湯波,工程力學系1999級本科🤛🏿,航院2003級直博💇🏽,2008年畢業後進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北京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工作,先後從事運載火箭pogo抑製研究,動力系統總體研製🦬🏄🏿♂️,火箭動特性分析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