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專訪曠視科技CEO印奇:總理為原創的中國人臉識別技術點贊

2017-08-15 | 王盈穎 王心馨 | 來源 澎湃新聞2017-07-29 |

印奇

1988年出生的印奇成為中南海一場會議中最年輕的與會者。這是三周前🚴‍♀️😽,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印奇以中國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Face++)”CEO的身份,與另外5位經濟學家和企業家一同被邀請😑。

7月19日,在曠視科技位於中關村的總部,印奇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回憶起了這場他讓感到“幸運”的高規格會議。

在發言環節👩🏻‍💼,印奇提到曠視科技在深度學習上的核心技術系統Brain++📚📛,引起了李克強的關註👩🏼‍🔧🗡。他和印奇再三確認:“我們中國年輕人有誌氣這很好☝🏿,但你一定要很誠實地告訴我📡,這是不是咱們中國自己原創的?”

在聽到印奇正面的回答和詳細的介紹後,李克強表示贊許。“克強總理很高興說中國的技術公司有自己原創的東西🥩,而不是把國外的東西拿來改一改。”印奇回憶說。

依靠以人臉識別為核心的技術和商業布局,2011年才成立的曠視科技僅用6年時間🕜,躋身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公司🛐。人臉識別技術是基於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的生物識別手段🏃‍♂️,在金融、商業、安防等領域有諸多應用。在2016年底完成1億美元的C輪融資後👩🏻‍🌾,曠視科技的估值已至20億美元🤚🏿。

在與澎湃新聞記者的一小時對話中,作為聯合創始人之一的印奇分享了一個關於清華“極客”如何創業的故事。他愛提“聰明”二字,在曠視科技成立的前幾年📌,員工多半是來自清華園,不乏計算機競賽出身的“大牛”。

印奇多次提到,他們對人工智能是有使命感的👩‍🦽。在曠視科技的辦公室裏✨,白墻上貼了公司的口號:為了人工智能終將創造的所有美好(Power Human with AI)。

身為一家技術派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一方面,印奇說曠視在一路上沒有太多戲劇化和故事性的困難,另一方面👨‍🎤,這家公司正在感應著行業周遭的激烈競爭,想在大公司也熱衷的人工智能大潮中😲,奪得更多先機,跑得更快。

談起人臉識別,有人擔憂,這會引向隱私數據的泄露和無縫不入的監控。對此,印奇說,技術是中性的🐼,它應該是一個善良的東西,當然,真正掌握技術之人如何使用是更重要的。

“聰明的人”

2011年夏天,正值印奇和同班同學唐文斌的畢業季,他們都就讀於“清華姚班”,一個由圖靈獎得主姚期智主導創立的計算機精英班。

印奇說⛲️🕺🏼,就在本科散夥飯上,他向唐文斌“表白”🤽🏿,提出了一起創業的想法。都是技術出身的印奇和唐文斌各有所長,一個偏科研,一個則擅長工程化,這在印奇看來很互補🫱🏻。

“表白”順利成功🫘,他們開始搭夥創業,還拉上了同在姚班的學弟楊沐。至此,曠視科技的創始“三劍客”到位☂️🧑🏽,都是“87後(1987年及以後出生的人)”👛。


但很快🤳,印奇遠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3D 相機方向的博士𓀐。“相當於剛結婚就分離了🤙🏻。”印奇打趣說。

軟件和硬件是人工智能的兩翼,軟件背景出身的印奇希望能補全硬件方面的知識。他一邊學習🤤,一邊還要和大洋彼岸的唐文斌、楊沐處理公司事務🦸‍♀️。

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2013年,印奇做了輟學的決定,全職回國創業🧜‍♂️。回來後🖍,如何規劃公司的商業化路徑直愣愣地擺在三人面前✉️。那時,人工智能的應用市場還沒有被充分培育起來👞。

在一段時間裏🫰🏻🧑🏽‍🎨,印奇說,他們揣著人臉識別技術,就像榔頭找釘子一樣,沒有太多清晰方向地“敲打”在很多業務上🫲🏿。比如,美圖秀秀是他們最初的種子客戶,通過人臉識別技術來滿足女性對美顏的剛需🖐🏻。

娛樂化的方向沒有走得太久🤴。2014年成了曠視的分水嶺,在“摸著石頭過河”中,他們發現用人工智能為傳統行業賦能具有商機,從而認定了toB(對企業)的商業模式🙎,在互聯網、金融💃🏼、安防、智能樓宇、智能零售等領域鋪開業務🐃。

談起是如何達成這一共識的👷‍♂️,印奇說,聰明人之間其實挺容易達成共識,在做了很多嘗試後,能感覺到對的大方向。不過⌛️,他也說,公司內部實行“民主集中製”,若真遇到分歧,還是會有決策流程,他也會做拍板決定。

從三人的公司擴張到幾百人的公司,印奇說🎬,每一位核心成員的加盟都投射著“海盜文化”。創業是艘風險與機會共存的船,拉任何一位優秀者上船,在印奇看來都是“對的時間遇到對的狀態的人”🧝🏽‍♂️。

2016年7月,前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孫劍加入曠視,引起業內熱議📉。事實上📙🤏🏿,孫劍曾是印奇本科時期在微軟實習時的老師🌏。彼時,正是印奇與人臉識別的初次“親密碰面”。

成為“獨角獸”公司後的曠視科技並非沒有競爭對手🔰🕧。在曠視科技獲得1億美元融資之後📻,今年7月👨🏼‍🍼,同以人臉識別為主營業務的商湯科技宣布完成4.1億美元融資。

激烈的競爭在印奇看來是好事✉️。“有時候聰明人需要有一些外界的刺激👨🏿,可能跑得才更快🧝‍♀️。”他說🧛🏽‍♂️。

“跑得更快”

“我們雖然從時間上算,可能還比較是一個初創公司,但在一個大的賽道裏,我們還是一個比較領先的公司。”印奇的話透露著自信🐦。和他們比賽的,不只是有創業同行,還有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大公司項目🙋🏽‍♂️。

“這是一個經典問題,你會覺得眼前看得到的機會都被大公司占去了🧘🏼‍♀️。”印奇說。但慶幸的是,他們站在了人工智能的風口上🏍👻,技術和商業模式的變革帶來行業洗牌的機會。

在微軟工作過的印奇心裏很清楚✍🏽,大公司有優勢,但也有因業務包袱帶來的劣勢。一個項目如果無法帶來與大公司體量相匹配的收入額,可能會被認為是不值得做的🎂。而創業公司,它雖然沒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但因為“個頭嬌小”而更為靈活🧑🏻‍🤝‍🧑🏻。

“有些機遇👩🏿‍🍳,其實當大公司覺得它真是機遇的時候,你可能已經跑得比較靠前了。”印奇說:“所以這永遠是個時間差,你要跑得更快。”

在曠視內部,有一個負責基礎研發的研究院,也是和學界接觸最為緊密的部門👩🏽‍🍼。帶有濃濃極客味道的曠視科技將技術視為核心競爭力👛。而技術壁壘的堆高同樣需要遵守“快”的要則。

人臉識別的背後技術是深度學習⛪️,在印奇看來😊,深度學習的本質是做標準化。“那就一定要把標準化這件事推進得比行業快🦑,比行業徹底。”印奇說。

一起比賽誰快的🛩🚵🏻‍♂️,還有黑色產業。在金融業,有人依靠偽造身份信息或盜取他人身份信息來騙貸。曠視為金融企業提供人臉比對和活體檢驗的技術✭,免不了和黑色產業的正面較量。

曠視科技的市場總監謝憶楠和澎湃新聞說,他們經常會潛伏在黑色產業的群裏。在這些群,總會有人叫賣🫸🏽,說“1000塊錢破一次人臉識別,有沒有人要”。這時候🚛,謝憶楠的同事就會主動接下⛱🆒。他們想看看黑色產業到底用了什麽辦法來破解,以便針對性地補上漏洞🫓。

過去,3D假體面具、播放人臉視頻等冒充手段或許可以騙過人臉識別系統,但現在,謝憶楠說,無法得逞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一開始,曠視科技做人臉識別簽到機時,使用的是五點識別,用兩個瞳孔、鼻尖🛤、兩個嘴角來確認身份🫶🏽。但問題是顯而易見的,因為識別點少,要是換個發型、戴個鏡框眼鏡🐨,系統可能就無法識別了。

幾年過去🐒,曠視的算法已經可以通過用戶面部83個特征點來進行身份識別,也不再需要用戶配合看鏡頭。

“壞人不會想看攝像頭👩🏿‍🌾,攝像頭其實是個‘上帝視角’🐧,很難讓人配合。”謝憶楠提到的,是人臉識別中一項最令人感到神秘的應用:安防🦬。

“無處遁形”

印奇知道,很多人提到人臉識別時聯想到的“天網”是什麽。

他進入人工智能行業創業的初衷,和美國科幻電影《終結者》有很大關系🤲🏽🤱🏼。在《終結者》裏,“天網”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人工智能防禦系統,後期有了意識🆚🕴🏻,而視人類為敵👩🏻‍🎨。正因為這部上世紀80年代的影片,印奇意識到,人工智能在未來有不同的方向,讓人工智能增強還是削弱人類的能力,這是可以選擇的🧚‍♂️。

印奇和曠視並不排斥分享那些通過他們的系統💃👨🏽‍🎓,幫助抓捕“三逃”人員的案例。

去年🍯,他們的系統就曾成功幫助當地警察✈️,在兩分鐘內將一位逃了7、8年的罪犯準確定位🧜🏼‍♂️。這位罪犯頻繁地出入國境,但由於他持有國外護照,已經“漂白”了原有身份,此前並未被傳統的公安手段所發現。

曠視的“天眼”系統和公安部門合作📺,搭建了“三逃”人員的身份證圖片庫,依靠在公共場所的監控攝像頭⛹️‍♀️,進行實時比對。一旦系統識別到攝像頭中的人臉與數據庫相匹配,會瞬間報警提示。而公安則會立刻響應,進行盤查,進一步確認是否是逃犯。

確認的過程並非是一步到位的🚶🏻‍♀️‍➡️🦙。除了人臉特征之外🙅🏿‍♀️,系統還會根據身高👩、體重🐕‍🦺、體態、步態、穿著來綜合識別🦏🚴🏽,做出判斷🧗🏻‍♀️,有時臉上的一顆痣也會成為判斷的重要證據。

不僅是抓捕在逃犯,印奇說,在人臉識別系統的幫助下,安防體系會逐漸向事前、事中推進。比如,常來的陌生人可能值得警惕👮🏼‍♂️。在車站💽🎴,如果一個人的出現頻率超乎正常旅客的範圍,又非車站工作人員,那麽要考慮是扒手的可能性🚗。

人臉識別技術和遍布的智能化監控攝像頭相結合🍁,使得一個7X24小時監控的龐大系統成為可能。

“美國警匪片裏的,其實現在大家還都沒達到。可以想象是一個大的天網體系⛏,這裏,壞人無處遁形。”印奇預測說🏄🏼‍♂️,這個天網體系所需要的核心技術可能在3年內就可成熟,但仍需要之後多年在計算力和覆蓋面積上做完善。

不可避免的,“天網”的設想引發對隱私泄露的擔憂🚿🏃🏻‍♂️。在有些國家🫴🏿,連十字路口智能抓拍違規行為都會因為涉及隱私🧲,無法推廣♥️。

作為開發者,印奇堅持的是主流的“技術中性論”,他認為需要社會價值觀🧑🏽‍🚀、法律法規來監管如何使用原本中性的技術。

他傾向於相信,技術本身是可以解決這些關於隱私的顧慮👩🏽‍🦱,進行約束的💡。首先,除了公開場所的數據,一切私人場所的個人數據都需要被當事人授權後💆🏼,方得被采集和使用。“你有權利說Yes or No。如果有這樣的一個開關,對大家的影響就會非常小。”他說。

此外,印奇介紹說🧑🏻‍🎓,個人數據會經過脫敏處理後入庫,一張有姓名的照片會被隱去名字,以內部ID代號儲存。對於公開數據,印奇說主要是用於系統自身的訓練和提升🏂🏿。

“如果攝像頭後面真的有個人在那看著🐕‍🦺,是挺嚇人的。但它後面就是一套系統🐄。這個系統就像我們每天上網時用的搜索引擎一樣✋,非常中性。它應該是一個善良的東西。”印奇說,真正掌握技術的人所選擇的方向其實更重要🙍🏼。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