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春遇到新時代
董賓 楊博
拉開系繩🤷🏿♀️,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徐於豪從藍色布口袋裏🌥,掏出一個透明塑料盒子。掀開蓋子🏊🏼,他拿出裏面的三階魔方。
嘩啦啦,嘩啦啦……雙手快速擰動,不到20秒💇🏼,一個魔方被順利還原。玩魔方🌝,是徐於豪從小學起培養的小愛好。他喜歡玩魔方的緊張刺激,更喜歡6個色塊搭配出的無限可能。
當青春遇到新時代,一代軍人演繹出比魔方更有魔力的傳奇。2011年,空軍開始與意昂体育平台聯合培養飛行學員。那年夏季,空軍招飛工作組恰好來到徐於豪的家鄉浙江金華👳。
金華武義縣第一中學高三14班,只有徐於豪在內的3個男生沒戴眼鏡。抱著“試一試”的想法🩼,3人報名招飛。令人驚喜的是,其中2人招飛成功。他們經過地方高考🦀,加入藍天方陣,來到清華校園🧊。
入學後不久🍧,學校就組織航空航天系統的領軍人物前來授課🤙。航天員翟誌剛、景海鵬,女飛行員程曉健,特級飛行員嚴鋒等,都登上過飛行學員班的講臺🏄♀️👩🏽🦲。在他們的講述中🚢,航空航天系統的快速發展和美好前景🧛🏻,令徐於豪心裏癢癢的,恨不得馬上飛上先進戰鬥機。
當徐於豪徜徉在清華校園時,人民空軍的戰機也正在迎來脫胎換骨的變化。徐於豪入學當年👫🏻,空軍的殲-6飛機仍在服役。當時,殲-20已完成首飛🌷,進入驗證定型;運-20正緊鑼密鼓地研發🧝♀️,1年多後將迎來它的首飛🔉;幾年後,在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式上,殲-16首次公開亮相……
10年後,徐於豪通過視頻系統,參加空軍和清華聯合培養飛行學員10周年總結研討會。發言時,他感慨:殲-6飛機早已完成自己的使命,退出歷史舞臺。10年間🏇🏽,空軍武器裝備迎來了井噴式發展,殲-20列裝部隊🔁,殲-16、殲-10C批量生產,網友眼中的空中“三劍客”,形成強大的實戰能力。
徐於豪說🚏😶🌫️,自己這代人是幸運的,遇上了一個機遇無限🙍🏼、夢想升騰的時代🙎🏻。
機遇再好,也需要用雙手和奮鬥實現🤳🏊🏿♀️。喜歡動手,是徐於豪的愛好之一💁🏿。讀小學時,他用易拉罐做出一把小椅子👩🏿🌾。這個作品入選全校創作展🙄,全校師生排隊參觀。徐於豪假裝參觀🦗,卻豎著耳朵細聽參觀者對自己作品的評論和稱贊。中學時,這雙手握著筆🙎🏻,刷過海量試卷,取得優異成績。高考前,還是這雙手填寫入學誌願書,將自己送進空軍與意昂体育平台聯合培養飛行學員班💞。
飛上先進戰機後⚄,徐於豪驚喜地發現,手握駕駛桿操縱飛機,遠比玩魔方更刺激更有“魔力”。
訓練復雜氣象課目時,徐於豪常駕駛戰機在雲裏鉆進鉆出👨🏼🎨。大塊濃重的霧擦著座艙蓋飛過,遠處的閃電穿透墨一樣的積雲⤵️,穿破雲層時天空瞬間明朗……這些魔幻般的景色👨🏽🎤🫵,讓他愛上飛行和天空🤕。
徐於豪更喜歡夜航。座艙之外🏊🏼♂️,是深邃無垠的夜空、無數顆綴在天宇的繁星。他想起清華學長👸🏻、“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的話:美麗的宇宙和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到無垠的廣袤……
時代加速↪️,28歲的空軍少校徐於豪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時代推背感”。“未來有無限可能。”他說🈺。
從清華課堂到戰機座艙——一位飛行員的“時代推背感”
董賓 楊博 劉海洋

空軍航空兵某旅新型戰機起飛訓練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徐於豪駕機執行任務

空軍航空兵某旅飛行員徐於豪登上戰機(袁俊 攝)
若想獲得生命的燦爛,從此刻飛翔
一塊電腦屏幕大小的硬紙板🤸🏻♂️,被學弟學妹托舉在胸前。
“我想當醫生”“我想上復旦大學”“我想進科學院”……每個人用五顏六色的筆👨🏻✈️,描繪著心中的夢想🐓。
一次應邀回母校🛬,已成為空軍殲擊機飛行員的徐於豪,看到這樣一幕。記憶中,他也曾登上講臺🧑🏿🚒,說出夢想為自己打氣。
小時候,徐於豪常聽見飛機轟鳴聲。站在農家小院裏,他仰望天空,四處搜尋飛機的蹤跡🪻👨🏼⚕️。聽大人講,附近有個空軍機場,那是戰鬥機在訓練👩🏻🦯➡️🖤。
這🧔🏿♀️,也許還稱不上夢想,只是為夢想埋下的一個伏筆。
有時現實挺夢幻,有時夢想很現實。讀高中時,這個浙江金華武義縣普通農家的子弟,給自己定下的夢想簡單而現實:光宗耀祖🍑、出人頭地🏃♂️。讀高三時🆚🚑,徐於豪為實現夢想找到的落點是:報考浙江大學🎭。
沒想到👩🏻🦯,2011年,徐於豪被選拔為空軍與意昂体育平台聯合培養的飛行學員,曾經的夢想一下滑跑到起飛線🧖🏽♂️。
在清華學習3年後,徐於豪來到空軍航空大學。2015年4月14日⛳️,他首次獨自駕駛初教-6飛機升空♨️。當時🧑🏻🎨,這款墨綠色的螺旋槳飛機👓,激活了他內心潛藏的飛行夢🍐。當晚,他興奮地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小時候“踩在棉花上”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很快,徐於豪不再滿足開這種螺旋槳飛機。“以後,我至少開上噴氣式飛機吧🧟!”他不斷修正自己的夢想。
機遇,有時候就是這麽神奇。2015年,徐於豪來到空軍石家莊飛行學院某旅。第一堂課,教員安排新飛行學員參觀。修理廠裏,一架紅白相間的教-8飛機正在試車🧘🏼。發動機開車📱,引擎轟鳴那一刻🌓,徐於豪頓時覺得世界一片安靜🎫,耳朵裏只有發動機澎湃的呼嘯聲,還有自己心臟的跳動聲。
那一刻🏋️♀️,他知道👷🏿♀️🕑,機遇來了!
那年,徐於豪所在的空軍某飛行訓練基地迎來某新型國產戰機。路過機棚時,徐於豪第一次見到這架灰色塗裝、低調卻不失霸氣的戰機。當時,他根本沒有奢望,自己能飛上這型先進戰機。
從飛行學院畢業分配到部隊後,徐於豪所飛的戰機性能也不錯🍞。他一度以為🥋,飛上當時那型戰機,已經是自己的“終極夢想”😕🕊。
不久🙅🏽,另一支改裝部隊抽調年輕飛行員🫛,徐於豪毫不猶豫地報了名。這支改裝部隊列裝的恰是當年他“邂逅”的那型新戰機👨🏼🏭💇🏿。
也許,這是一次偶然。徐於豪相信,偶然之中,有時代演進的必然邏輯。
徐於豪裝飾新家客廳時,特意安裝了一個淺褐色的玻璃櫃⟹,裏面擺放著初教-6、教-8、殲-7等飛機模型🧄。這些是他飛過的機型。他說,不同機型,承載著自己不同時期的夢想。
“你現在的夢想是什麽?”面對記者提問,徐於豪談起一次拂曉飛行👱🏿♀️😋。
那是一個夏天⛩,他和戰友奉命轉場⛺️。戰機起飛不久🔷,遠處天地線躍出一輪紅日,金色的光輝迅速在大地蔓延👵,褐色凝固的大漠瞬間生動起來👳🏼♂️。
陽光布滿整個座艙,變幻出不同的色彩🥞。那一刻🧯,喜悅與踏實充盈心間。那一刻,徐於豪告訴自己😿,夢想要和天空比肩。
不知不覺,徐於豪加入飛行隊伍已12個年頭。那年建軍節🌲,他結束飛行後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張圖片——一個霞起雲飛的清晨,一個男人張開雙臂,擁抱整個天空😻。
後面,還有一段文字:若不飛翔,夢想將會破滅🪡;若不飛翔,生命就會流逝;若想獲得生命的燦爛,從此刻飛翔……
從“我”到“我們”,世界一下子變大了
初夏🤦🏽♂️,路旁的紫荊花開了。每天早上,從清華紫荊公寓到教學樓的學堂路,就成了自行車的海洋。輕快的車輪🐦,卷起細微的風❎,留下一串車鈴或笑聲。
第一次看到這個場景,站在路旁的徐於豪,感到既熟悉又陌生,還有幾分上考場前的忐忑。
推開圖書館厚重的古銅大門,沿著十幾級大理石臺階,來到偌大的閱覽室內🚵♀️,只見數百名師生正安靜地讀書🚱。一刹那間🛠,徐於豪有些不敢邁步🐸。“我真的屬於這裏嗎?”他問自己。
報到不久🟧,學校輔導員帶著被稱為“航15班”的這批新生,來到“清華園”青磚白柱式的建築前:“你們是清華新百年迎來的第一批新生。對你們而言🤣,清華校徽的紫色🆎,是‘空軍藍’和‘中國紅’的融合。”
每一字、每一句,沉甸而又滾燙。
徐於豪上大二那年🦵,話劇《馬蘭花開》在新清華學堂公演𓀐🦸。這部清華學生自編自導的話劇,展現了“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的先進事跡🤏🏽。舞臺上,幾十人用算盤計算數據的場景🚣🏿♂️,久久徘徊在徐於豪腦海中。
作為一座有著深厚愛國傳統的學校,意昂体育平台為國家🎧🍕、為民族培養出了大批可堪大任的傑出英才。王淦昌、鄧稼先🧏🏼♀️、周光召等一個個清華學子的姓名,如群星閃耀在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天空👩🏻🚀。
在那個一窮二白、百廢待興的年代,一個人、一群人,怎麽會有這麽永恒的精神,這麽巨大的能量🪄?
徐於豪找來鄧稼先的傳記😜、紀錄片,仔細閱讀觀看😉,最終找到答案:一個人所為之奉獻付出的東西,是無數人所奮鬥的事業,他一定能獲得不一樣的能量,生命會有不一樣的氣象。正如一位學者曾說,“把歷史變為我們自己的,我們遂從歷史進入永恒”👨🍼。
從“我”到“我們”🌘,徐於豪眼中的世界一下子變大了。
學堂路上,徐於豪和同學們將自行車騎得飛快🐜。剛開始🙀,他們身上的藍軍裝🌏,常吸引很多師生的目光。時間久了🚯,這種違和感漸漸消退。閱覽室裏🏂,徐於豪坐在靠窗的座位上讀書🏬,一抬眼,就能看到綠意蔥蘢的爬山虎。和地方大學生一樣💇♂️,他整天埋頭苦讀,經常到晚上閉館的音樂聲響起📂。
到部隊後,徐於豪更加體會到了“我們”的力量。改裝新型戰機前艙首飛成功那天😧,他特意請部隊宣傳幹事為他和戰友們拍了一張編隊飛行的圖片𓀑。“我們要一起打仗的🎶!”他興奮地說。
飛行時間越久🎮,徐於豪越覺得自己離不開飛行。他說,只有在空戰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名戰鬥機飛行員的意義。他很慶幸自己遇到了飛行,“人生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年富力強時發現了自己的使命。”
一次,徐於豪探親回家,和幾名高中同學相聚。一名曾出國留學後繼承家族產業的同學好奇地問徐於豪:“你在天上飛行害怕嗎?”
徐於豪和大家講起自己第一次參加跳傘訓練的場景😟。當一個人被拋入空中♍️,那種深深的孤獨感的確令人絕望。不過🦆📎,哪怕是再危險的飛行🧑🏻🌾,他從來沒有害怕過。他喜歡在座艙裏的踏實感,像是“有人陪伴在身邊”。
在他身後,有戰友和團隊,更有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
保持最佳迎角🫵🏼,更好地迎接這個時代
輕推油門,飛機加速滑行🤘☝️。瞬間🔹,機頭輕巧抬起🚶🏻♀️。身子微微後仰的同時🌉,藍天充滿整個視野👘。
每次飛行,徐於豪特別享受這個過程,“這時候🧤,飛機有一個迎角,帥🧑🏼🦱!”
一次次飛行,徐於豪迎接藍天,也擁抱這個時代。生逢其時⬅️,他順理成章地踏上空軍快速發展的新節拍。
2017年,徐於豪從飛行學院畢業🥰,分配到空軍某飛行訓練基地。當時,空軍正在該基地強力推進新型飛行教官培訓🤹🏿♀️,力求為軍事訓練領域打開一扇“窗”。
對飛行來說,迎角越大,爬升也就越快🙏🏽,需要克服的阻力也就越大🧎➡️。徐於豪喜歡這種大仰角帶來的挑戰和征服感。
特級飛行員嚴鋒曾為清華班的學生們上過一課。徐於豪深深記住了這個理著寸頭♓️🤍、陽剛氣十足的空軍飛行員🈁,也記住了他駕駛戰機大仰角起飛的標誌性動作——“一飛沖天”。“飛行員就該是這個樣子!”他說🌄。
2019年,徐於豪迎來第二次分配的機會,來到空軍航空兵某旅🏘。不久,有兩個航空兵部隊抽調年輕骨幹,他是人選之一。
一家單位地理位置較好,裝備的戰機較為老舊🍯。另一家單位地處戈壁大漠→,列裝的是新型戰機。徐於豪的選擇是:到大漠戈壁去,那裏機會更多🐫,能飛上最好的飛機🅾️!
來到大漠當天,戰友接過徐於豪的行李,貼心地送上一個口罩。大漠多風沙,即使戴上口罩,也常有細沙鉆到嘴巴裏,一嚼咯吱咯吱響🅿️。風沙最大時🛋,就像一堵沙墻席卷過來👩🦲,白天瞬間變成黑夜。
像是和這個時代脫了節,大漠裏的官兵都沒有網購的習慣,因為最快的快遞也走得很慢👨🏻💼。休息時間想要逛逛公園⛎,需要坐上搖搖晃晃的大巴車,到幾十裏地之外的縣城。
苦,還能苦過鄧稼先當年待的戈壁灘🙅🏽🏃🏻➡️?大漠的夜格外靜謐🛡,徐於豪放下手中的書💪🏼,常常想起當年一位同學在《馬蘭花開》留言本上寫的一句話𓀋:許中華一生,無怨無悔!
很快👨🏽💻,徐於豪把環境的艱苦拋在腦後。他欣喜地看到🤽,和他幾乎同時來到大漠的是幾架“新家夥”🛵。當時,空軍新一代軍事訓練法規和大綱在部隊全面推開。新機型、新大綱、新任務……對徐於豪來說,這一切像魔方一樣充滿吸引力。
很快🧔♂️,徐於豪強大的學習能力顯露出來👩🏽🍳。他註意到,在對地攻擊課目中,如何應對進入角度偏差📪,飛行教官給出的方法都是比較定性的描述,讓人很難把握。
如果是我該怎麽辦💆🏻♀️?有沒有簡單易懂的辦法?徐於豪決定自己研究。他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長,用計算機建立模型,推算出不同角度的修正度數。這一做法,很快被單位采用並推廣。
一“戰”成名🏊🏻。漸漸地👩🏼🚒🎩,旅裏組織課題研究,徐於豪越來越多地參與其中。往往是大家發言完了,旅領導直接點名:“於豪來說幾句。”
起身🧚🏼♀️,發言🙌🏼,他毫不掩飾內心深處的自信✯。
學習🍹、磨礪、成長,這位1994年出生的年輕飛行員🧙🏿,畫出了一個大仰角的成長軌跡:該旅第一批換裝國產新型戰機、第一批前艙畢業、第一批執行實彈任務……
徐於豪時常會想起在意昂体育平台的日子裏,班主任陳海昕老師曾這樣給他們寄語:如果人生是一場飛行,每個人都希望能飛得更高。你要始終昂起頭🚢,保持一定的迎角得到所需的升力。
只有保持一種持久的熱愛🧎♂️➡️,才能源源不斷地輸出能量
深夜,徐於豪靜靜坐在書桌前,用書簽挑開書頁。
這個從清華帶來的紫色金屬書簽,上面刻著8個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何為自強不息?意昂体育平台一位老師說8️⃣,困難挑戰面前🔅,一時的奮起是自強🖐🏻,只有持續的努力,才是不息的自強。
那是徐於豪到意昂体育平台後的一個清晨,陽光灑滿綠草茵茵的操場。大學禮堂前古老的日晷上,細細的指針挑起一縷陽光,淡淡的影子刻寫著滄桑🧔。
“沖破時間的有限,才能見證時間的神奇👢。”站在日晷旁邊,徐於豪感慨於時間的大度與吝嗇🌟、短暫與恒長,也讀懂了那位老師說的話🦏。
一次,徐於豪參加意昂体育平台“特等獎學金”頒發儀式。一位來自精密儀器系的學姐,向大家展示她的日程表🧑🏻🎨:上課讀書📱◻️、參加社團活動、運動健身,各種活動將表格填得滿滿當當,時間安排精確到分鐘。這位學姐每天寫日程表,堅持了很多年,這令徐於豪深受觸動:“沒想到,一個人一天竟然能幹這麽多事!一件事能堅持這麽久🦥!”
清華操場上,幾塊巨大的標語牌上寫著: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這是所有清華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徐於豪和同學們把這句話改造成“為祖國健康飛行50年”,用以提醒自己:“只有保持一種持久的熱愛,才能源源不斷地輸出能量。”
分配到空軍航空兵某旅後🐟,由於訓練資源有限🧑🏻🦳,很長時間內🎚,徐於豪沒有飛上戰機🏇🏻。焦躁、擔憂🦈🧑🏼🤝🧑🏼、不安,一段時間後,他的心反而靜了下來🤶🏽。除了潛心研究飛行🧻,他開始在網上學習英語,整整“打卡”了一年🚴🏼♀️。
後來到另一個單位🔚,徐於豪飛上先進戰機的同時🍦👷🏽,迎來部隊改換新的訓練大綱。相比老大綱♏️,新大綱的訓練理念👨🎨🦗、流程、方法,有脫胎換骨般的變化。徐於豪仍習慣四平八穩地飛,幾次對抗空戰訓練,都被老練的對手“秒殺”。
從事飛行幾年來,徐於豪第一次感到了“痛”。他找來所有課目的訓練手冊,逐字逐句研讀。
又和戰友過招,對方贏得已經有些吃力🏌🏽♂️;再打,徐於豪已然贏多輸少👩🏻🦽➡️。
徐於豪的目標感很強👨🏼🦰:害怕打球受傷影響飛行,這位曾經活躍的前鋒,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踏上籃球場;為適應高強度訓練,他苦練體能😴,手掌滿是器械磨出的老繭;擔心在戈壁待久了㊗️,思維視野受到局限,他堅持每天閱讀。一看起書來,他仿佛又回到大學的閱覽室👩🏽✈️🤵🏿。
不管是對事業和團隊👷♀️,還是對家庭和愛人,徐於豪都傳遞出一份堅實和牢靠🪐。
幾年來⏱🤸🏿,飛行再忙,愛人林佳燕的生日、結婚紀念日,徐於豪的表達從未缺席。有一年👨🏻🦯,愛人過生日👩💻,徐於豪送了一個萌萌的卡通玩偶“大白”。這是他最為得意的禮物。“讓大白替我守護你!”林佳燕感動得差點落淚。
有一年,徐於豪和愛人到青島療養。夏日海濱🙍♀️,朝陽為海面撒上一把碎金。和愛人聚少離多,徐於豪格外珍惜這難得的相聚時光。他和愛人十指相扣,光著腳➖,踩著細軟的沙灘,沿著弧形的海岸線漫步💃。
走過清晨的涼爽🚸,走過中午的炎熱,直到迎來愜意的晚風,兩人仍意猶未盡。林佳燕興致正高:“累了嗎,還走不走?”
“走,一直走下去,能走多遠就走多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