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國家需要什麽就研究什麽”的院士李德群辭世︱科研報國!一門走出三院士

2022-09-06 | 陳曉彤 周劼 王簫侶 王瀟瀟 高翔 | 來源 《長江日報》2022年9月6日 |

長江日報記者獲悉,我國著名材料成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德群,因病醫治無效,於95日上午1034分在武漢逝世,享年78歲。

李德群19458月出生於江蘇省泰州市。1968年本科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1981年碩士畢業於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後留校任教,1991年晉升教授並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博士生導師。201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先後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材料學科評議組成員等。

李德群致力於面向宏微觀結合的塑料註射成形過程集成系統和智能型塑料註射機的研發,為中國機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動化學科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在科研方面,他不斷進取,引領著我國智能製造行業的發展,三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一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育人方面,他不遺余力托舉晚輩,詮釋著材料報國、重德育才的師者之心。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在國外收集整理的全部技術資料提供給青年教師使用,並力薦中青年教師承擔教材編著任務。他主推年輕人承擔八五十五國家攻關課題第一負責人的位置,他謙讓年輕人名列省部級獎項榜首。今年,由他領銜的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數字化材料成形教師團隊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

回望一生科研歷程,李德群始終以國家為重,與時代同行,將個人的科研與國家的發展緊密聯結,拓寬了我國材料成形發展之路。

李德群院士生前工作照

家訓傳承百余年

一門走出三院士

今年,位於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的姜堰院士舊居成功入選2022年度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名單,江蘇省僅10家。這是一座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具有蘇中裏下河地區典型特色的古民居,因先後走出了李德仁、李德毅、李德群一門三院士而聞名海內外。

走進院士舊居,一幅字畫被掛在最醒目的位置,上面寫著:愛我中華、興我家邦、少小勤學、車胤孫康、弦歌雅樂、翰墨傳香、尊師益友、孝德永彰、和親睦鄰、扶幼尊長、敬德修業、發憤圖強……”這是李德群的曾祖父李貞發1890年手書的80字家訓。據了解,李貞發曾任溱潼商會會長。他古道熱腸、樂善好施,凡鄉鄰告貸,總是不吝資助。由於品德高尚,他曾獲贈孝德永彰匾額。李貞發十分註重家風的傳承和弘揚。被掛在墻上的80字家訓至今已傳承百余年。

在家訓的代代相傳下,家族走出了3位院士。李德群的兩位堂哥李德仁和李德毅,一位是世界著名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一位是指揮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三兄弟被譽為一門三院士

正如家訓中所寫的愛我中華、興我家邦,三兄弟謹遵教誨,都在留學海外之後放棄國外發展機會,歸國從事科研工作。

33歲開啟科研之路

41歲毅然選擇回國

大到空調、電冰箱,小到手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電器的塑料外殼表面會噴塗仿金屬塗料,顯得高端大氣、方便耐用。這些都是智能型塑料註射機的功勞,而李德群院士為我國智能型塑料註射機的發明製造傾註了數十年心血。

1978年,33歲的李德群進入華中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1968年從意昂体育平台本科畢業後,他下放到縣城當了10年技術員。此次回歸校園,重新拿起課本,他深知科研機會的珍貴,並感嘆:進入華工後,我才有可能真正開始學術研究。

在導師肖景容引導下,李德群確定了研究方向——塑料註射成形模擬,從此走上了科研的快車道。

1986年,為了適應國內註塑成形迅速發展的需要,41歲的李德群應邀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全身心投入註塑成形過程模擬技術的研究。1987年,李德群為美國AC-Tech公司開發出商品化二維冷卻系統分析軟件後,收到了留美工作的邀請。但是,懷著科研報國的堅定信念,他毅然選擇回到母校,參與籌建塑性成形模擬及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率先開創數字化材料成形研究的新方向。

多年潛心研究

50歲後迎來成果井噴

回國後,李德群率領學校註塑成形課題組著手攻關。1991年至1995年,經過5年攻關,課題組自主研發出華塑CAE”商業化系統軟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與國外註塑成形模擬軟件三足鼎立。

此時,李德群已年屆五旬。

多年潛心磨礪使他的科研成果在21世紀一個又一個井噴式出現。

2002年,57歲的他和團隊成員開發出的基於表面模型的模擬軟件突破中面模型的應用局限,相關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被國際知名學者譽為註射成形模擬歷史上一個重要裏程碑

2007年,62歲的他開發的材料成形過程模擬技術及其應用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相關軟件在600多家單位應用,覆蓋家電、汽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龍頭企業,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010年,65歲的他建立起塑料成形中流動誘導結晶、分散相形態演變、纖維取向等的分析模型,實現了塑料註射成形的宏微觀模擬和產品性能的定量預測,相關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同年,他被評選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2012年,67歲的他帶領團隊成員開發出智能型註塑機,擺脫傳統塑料製品生產過程對人工的依賴,實現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引領了註塑成形裝備智能化的發展方向。他和團隊成員開發的塑料註射機智能技術及應用成果獲得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成果廣泛用於航空航天、汽車交通、電子電器等領域,在國防建設和國家支柱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5年,70歲的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111月,77歲的他獲得首屆湖北省傑出人才獎

李德群曾感言:我一直從事材料成形領域工作,歷經從國外學習到自主創新,目睹了幾十年前我們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欣喜地看到諸多技術從受製於人到全球引領,並為我們行業取得的快速進步自豪。

盡管起步晚,但是三十年如一日的科學攻關,最終站上智能製造的製高點,李德群形容自己小步快跑的核心就在於刻意創新、追求完美

國家需要什麽

我們就研究什麽

今年初,由李德群院士領銜的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數字化材料成形教師團隊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表彰詞中稱贊他們有著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

20世紀80年代,李德群回國之初,我國自主家電行業剛剛起步,面臨著十分尷尬的境地:傳統的註塑成形方法主要是嘗試法,依據設計者的有限經驗和簡單的計算公式,而采用計算機模擬塑料熔體成形的軟件則掌握在外國人手裏。由於塑料件製造技術不過關,我國每年都要大量進口成形模具用於生產。

李德群和團隊成員意識到這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行業難題,於20世紀90年代率先開發出國產塑料註射成形模擬軟件並實現了工程應用。

21世紀,智能製造成為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為智能製造前行鋪路的智能成形裝備的研究很少有人問津,大家都覺得這是耗神費力不討好的領域。李德群則敏銳地察覺到,21世紀的科學技術正處於日新月異的創新與發展之中,通過與計算機技術的緊密結合,人工智能技術、並行工程、面向裝配、參數化特征建模以及關聯設計等一系列與模具工業相關的技術發展之快、學科交叉之廣前所未見。今後10年,新一代模具CAD/CAE/CAM系統必然是當今最好的設計理念、最新的成形理論和最高水平的製造方法相結合的產物,其特點將反映在專業化、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等4個方面。

經過10年悉心研究,李德群和團隊成員終於研製成功智能控製系統和智能型註射機。面對當前中國製造業向智能製造的轉型,李德群又一次走在了學科前沿。目前,國產智能型註射機以其低能耗、高精度、高良品率,不僅在國內推廣應用,還遠銷海外。

無論是壯年開發軟件,還是晚年攻關硬件,李德群深知,中國製造要想徹底擺脫受製於人的局面,只有一個選擇——國家需要什麽,我們就研究什麽。


相關新聞

  • 092022.09

    追記李德群院士:專“註”科技報國,心“塑”棟梁之才

    2022年9月5日10時34分,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著名材料成形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李德群同誌,因病醫治無效,在武漢逝世,享年78歲。在華中科技大學工作的30多年裏,李德群院士專註科研不停歇的創新精神,引領著我國數字化智能化成形技術的發展;他不遺余力托舉晚輩的高尚師德,詮釋著材料報國、重德育才的師者之心。他說:“科研工作...

  • 192025.03

    核大家的傳奇人生落幕——致敬李德平院士

    2025年3月16日17時52分,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1948屆意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工業功勛獎章、全國科學大會獎獲得者,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輻射防護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國際著名輻射防護專家,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原院長、名譽院長李德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 282021.12

    潘際鑾:國家需要什麽,什麽難,我就幹什麽

    潘際鑾,1927年生,焊接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意昂体育平台學術委員會主任、南昌大學校長(現為名譽校長)。早年保送進西南聯合大學就讀。上世紀五十年代起進入焊接領域,成為學科奠基人、國際級泰鬥,為我國核電站、高鐵、航母等“國之重器”作出重要貢獻。2016年因騎自行車載夫人穿行清華園的照片成為“網紅”。

  • 232025.01

    一門六院士!96歲高鎮同院士逝世,他為我國數千架飛機延長了生命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供圖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高鎮同同誌,於2025年1月21日5時2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高鎮同同誌1928年11月15日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西都昌。1950年畢業於原北洋大學航空系,畢業後任教於意昂体育平台,1952年隨意昂体育平台等院校組建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長期擔任材料力學實驗室主任、固體力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務。我國著名的結構疲勞...

  • 132023.02

    專“註”科技報國的清華人——緬懷李德群院士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022018.07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癡心科研勁頭足

    李伯虎院士的家,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和好幾臺筆記本電腦。即使是酷熱難耐的夏天,年近八旬的李伯虎也從不在院子裏乘涼、聊天,而是獨自一人坐在書房裏讀書或上網....

  • 302023.01

    歐陽平凱院士:用人生經歷書寫科研報國

    歐陽平凱(中)與接受贈書師生合影 南京工業大學供圖“第一個決議通過時,我出生;第二個決議通過時,我開始科教生涯;第三個決議通過時,我再次承擔重大項目。因此,我想通過自己的個人經歷與大家談談創新創業、奮鬥奮進的故事。”12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工業大學生工學科群首席教授歐陽平凱走進該校黨史學習教育大講堂,以《肩負時代重任、建設科技強國——從“三個決議”看百年大黨光輝歷史》為題為廣大師生做專場報...

  • 142017.07

    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全軍骨科研究所所長盧世璧

    碧血丹心照戎裝,俠膽真義鑄醫魂。 打造最堅韌的骨,溫潤最仁愛的情。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專家組成員、全軍骨科研究所所長盧世....

  • 282024.02

    一門六院士——走進江蘇無錫錢穆錢偉長故居

    恰逢冬暖,天朗氣清,我驅車來到錢穆錢偉長故居。故居位於無錫鴻山街道七房橋村,是在錢家舊址上重建而成。只見眼前是一座江南院落,白墻黛瓦,門懸紅底金匾“七葉衍祥”。門右有一大石,石上刻有“錢穆錢偉長故居”這幾個字。故居格致典雅,有四進,第四進被辟為錢穆紀念館,二樓為錢偉長紀念館,靜靜講述著錢穆、錢偉長心系故土、治學興國的愛國故事和錢氏“一門六院士”的家風佳話。永懷對本國歷史的“溫情與敬意”錢穆(189...

  • 242016.10

    李德平院士:輻射防護領域的科學大家

    作為中國核工業先行者之一,李德平的科研工作有著時代的召喚,又有著國家需要有所擔當的情懷,最終成為輻射防護領域的科學大家。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