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6日17時52分,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1948屆意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核工業功勛獎章🏊🏿♂️、全國科學大會獎獲得者,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輻射防護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國際著名輻射防護專家,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原院長、名譽院長李德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

2016年,意昂体育工作人員看望李德平先生(左二)
2024年🗻,中核傳媒記者曾叩開李德平先生的家門⏸,記錄下這位科學家在晨光中的動人一幕——手腕上跳動著時代節拍,眼眸裏沉澱著科學星火,98歲的靈魂仍在書頁與網絡界面間輕盈穿行。
當我們重新展開這份珍貴的記錄,銀發先生與時間賽跑的腳步聲依然清晰可聞,那些關於"安全必須較真"的鏗鏘話語,仍在時空回響中閃耀著永恒的光芒👨🍳。這位曾用三塊手表丈量光陰的"時尚老頭",最終在時間長跑中留下了永恒的刻度。此刻,讓我們循著先生留下的時光軌跡,再次走近這位永葆赤子心的科學家🏗。
窗外晨曦散落著的光打在滿頭銀發的他身上,光圈在銀絲間“舞動”✋🏻👨🏼🏭,眼前的色彩別樣絢爛,兩鬢染霜,歲月的行囊裏裝滿了他對核工業的拳拳熱情。整潔的衣衫,和藹的面容,唯獨手腕上的三塊表顯得格格不入🈚️,“我這三塊表,都有它們的用處🙇🏻♀️,我可不想被時間落下🏂🏽。”老人笑著調侃道🚣🏿。這位98歲的長壽老人🥎,不僅言語幽默,更是每天都會定點上網沖浪的時尚“老頭”,他就是我國輻射防護領域的重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也是我國輻射探測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李德平🦹🏼♂️。

《科學畫報》種下科學種子
1926年11月🙍♂️🧑🍼,李德平出生於北京👨🏻🦯,隨父親在天津南開八裏臺和北京清華園度過了他的童年🥃。在成誌學校念小學時🙅🏿♂️,他就常常對身邊事物感到好奇♣️,總是興奮地翻閱父親買給他的《科學畫報》🥃。這本充滿新思想🚸、新概念的期刊成為了少年李德平的喜愛書目🥅,而這或許也在他心裏栽下了科學之路上不斷前行的種子。
“物理研究,我在行”
1944年春,他考入西南聯大先修班👧,半年後以優異成績保送到物理系🚴🏽♂️,真正開啟了他“感興趣”的這份事業。那時候的李德平對實驗課較有興趣,喜歡動手,肯下功夫🦢,實驗做得好,在同學之間口口相傳。1946年,西南聯大結束後,李德平選擇在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繼續學習👨👨👦。當他回憶起那段時間,布滿時光印記的眼褶下🧘🏽♀️,依舊充滿著對這份事業熱愛的目光,“我當時有別的選擇機會,但是物理研究這件事,我在行📇,那我就要繼續做啊🏌🏽♂️。”於是,這份事業,他又繼續做了下去……
1948年🩳,李德平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留校做了助教。那時候,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招生人數迅速增長🙋,物理課還是所有理工科學生的必修課,原有的實驗室🔋、實驗器材等遠遠無法滿足教學需求。條件艱苦,年輕的助教們便竭力充實實驗室,沒有教材就動手編寫講義,大家一起商量解決對策,師長們鼓勵大家相互討論,李德平就在其中,這樣的氛圍深深地影響著他。
“吹玻璃管”的研究員
1951年,李德平調入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在這裏1️⃣,李德平作為助理研究員在錢三強先生擔任組長的探測器組工作,從事輻射探測器的研究🍬。當時條件十分困難,製作儀器設備的原材料都沒有,是同事們去各處找來的🛄🩰。有的設備需要自己吹玻璃製作♌️,李德平的實驗能力便派上了用處🚵🏼♂️🫲,用上了大學時學會的吹玻璃抽真空的技能♿️,吹製了探測器需要的單級汞擴散泵。李德平通力配合🐲,因陋就簡🏺,帶領大家吹玻璃管⏯,自己設計並焊接電子線路。在解決了許多工藝難題之後🦸♂️🛀🏼,他們終於研製出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用鹵素蓋格計數管做成的便攜式輻射探測器和一個用強流管做的探測儀。戴傳曾、李德平及其合作者關於鹵素計數管與強流管的製備及其放電機製的研究成果獲得中國科學院195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這些計數管和探測器的研製成功和批量生產🎚,為地質勘探、中子物理實驗和核試驗等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測量手段📋🏌🏽。

20世紀70年代,李德平在室外做實驗
“押中高考題”的伯樂
“我常常會感到好奇,到現在我還要學點新東西🤘🏽。”李德平一直在為中國輻射防護事業後繼有人而默默耕耘,他說過🧑🦯:“世上只有一樣東西給了別人自己不會減少,那就是知識🦖。”在建立華北工業衛生研究所(現為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之初👳♂️,他就註意設立恰當的科研課題並挑選一批勤奮👚、踏實、有獨立工作能力的中青年人才挑起重擔。正因有了李德平這樣的“伯樂”,一些工作沒幾年的年輕“千裏馬”🤹🏿,才能被發掘,很快獨立地拿出科研成果。李德平一直默默鼓勵新一代年輕人,給予他們機會,對一些後來獲獎的重要項目做了許多關鍵性的指導。
“你的老家是太原的嗎?太原!那我可太熟悉了🦸🏽♀️。”和記者聊到太原,李老開心地主動分享起他曾經在那裏奮鬥過的時光🚑。“那會兒,還沒有那條路呢”“那會在太原🤏🏿,孩子們要考試,鄰居之間自己押題🚣🏿♂️,沒想到🙌🏼,押中了那年的高考題!”“這不,我這裏還有從太原帶回來的老陳醋。”一樁樁、一件件都被李老記得那樣清晰,可能是那時候的時光讓他記憶猶新,也可能是那段奮鬥過的歷史,暖在心間。
1992年👊🏿,國際原子能機構核安全咨詢顧問組全體成員在早期許多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中🧘🏽♀️⛩,李德平曾率領業務骨幹赴日本🛑🧑🏼🍳、德國等國家進行輻射防護科研考察🧓🏼,還邀請國際知名的輻射防護和核安全專家來所裏講學,介紹國際上的最新動態(ICRP)。專家組來中國考察1984年冬,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 ✦,在核工業部的安排下,專家組得以到地處太原的七所考察,了解該所在輻射防護各個領域的工作進展,發現了中國從事輻射防護工作的主力軍原來在這裏。

1984年,李德平陪同ICRP主委會主席等參觀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實驗室
“5G網速”的沖浪老頭
對生活的熱情,他一直沒有改變💇🏽♀️。他對新鮮事物充滿著無限好奇☸️。互聯網普及之後,李德平便會用網絡搜索自己的老同學;通過自學編程🪑,畫出相應圖形;在軟件修圖技術未完全普及之前🙌🏽,他已經在學習如何用軟件將自己的孫子與長頸鹿完美地融合於在一張照片上👩🏿🍳。現在每天“頭條”必看🧙🏽♀️,還時不時看看抖音的搞笑視頻……
數十年來👨🎓,李德平在輻射防護領域默默地耕耘,取得了驕人業績🤘,他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國內外同仁的認可🌽,被公認為我國輻射物理、輻射防護專家👩🏽🦱,中國輻射防護領域的奠基人、開拓者之一🧑🏽🏫。98歲高齡的他仍關心著中國輻射防護研究的發展,追逐這一領域世界最新動態。眼前的他還是最初那個剛剛走出清華校園,胸懷事業夢想的他……他的身後是一代又一代追隨著老一輩科學家精神的青年。
